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报-书法版》专稿 田本娜:写字要练童子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7 17:43: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是田本娜先生通过《语文报-书法版》写给肖清健等几位小朋友的一封信。
》》重要提示:实名注册,信息可核,成为会员,才能看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楼主| 发表于 2014-4-7 17:52:21 | 只看该作者

》》重要提示:实名注册,信息可核,成为会员,才能看图!!!

本报2008年9月1日曾专稿选登这封信(由硬笔书法名家史小波老师书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
发表于 2014-4-7 18:21:08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4-4-28 07:33:12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教学方法改革的历史回顾及其启示
田本娜
     最能给人以经验教训的是历史,但历史又往往容易被人忘记。在谈到阅读教学方法改革问题时,我想简要回忆一下新中国成立后40年来阅读教学方法改革的历史。一是为了避免把过去的老方法拿来做新发现;二是为了新方法的创新不要完全丢掉老方法;三是为了从阅读教学方法的发展中,获得某些启示。
一 阅读教学方法的简要回顾
新中国成立后,阅读教学方法的改革,就贯彻了反对注入式教学,提倡启发式教学的思想。
解放初期阅读教学在废除了解放前一些陈腐的、反动的教材之后,就提出反对注入式的教学方法。由于传统教学思想影响,阅读教学仍沿用两类传统教学方法:一类是我国阅读教学的传统教学方法串讲法、诵读法、点评法另一类是学习西方教学论,根据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明了—联合—系统—方法)推演出来的讲读法一般讲读三遍。第一遍:启发动机,理解课文大意;第二遍:内容深究,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概括文章段意,揭示主题,进行思想教育;第三遍:形式深究和补充想象,一方面理解语法结构,指导写作方法,一方面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进行创造性复述、续写、补写等练习。虽然每一遍都有不同要求,但各阶段过于机械,将文章内容与形式分开,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分开训练,是不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而且容易形成读三遍,每一遍都不深入。以上两类教学方法,虽都属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但前者是中国语言文字的传统教学方法。讲读重点是字、词、句的深入分析和理解,强调咬文嚼字,文道统一。后者则重视启发学生思维,讲读重点放在文章内容和结构方面,忽视字、词、句教学。这两类教学方法的共同特点是:重教师讲。由于教材改变,文言文减少,白话文增多,讲得过细过多,流于形式,浪费时间。当时有的学生批评这种教法“讲得生动,听得空洞”“听了也不多,不听也不少”。看来这种注入式的阅读教学必须改革。
1952年以后,批判了串讲课文和咬文嚼字的讲解方法。强调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思想教育。1953年,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三年级实习生在苏联专家指导下,试教《红领巾》之后,对中小学语文教学产生了极大影响。这次教学改革,主要批评了串讲课文和咬文嚼字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指出课堂上缺少学生的活动;提出采用谈话法强调在语文课中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要求学生进行朗读、分析、复述等活动一般采用以下的课堂结构:起始课──集中讲生字词、熟悉课文大意:分析课──分段分析课文;总结课──着重讲写作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1)从课文整体入手,再到课文局部,最后回到课文整体,使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景物能获得比较完整的印象。(2)增加了学生的活动,提高了学生读书、思考的积极性。(3)突出了文学因素和思想教育。由于这种方法侧重于文章内容、故事情节的分析与谈话,不同程度地忽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有的还形式主义地套用《红领巾》教学分析人物形象的板书形式,形成“表析法”,即依据人物形象及事情发展过程和特点,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主要句子”回答,教师写在黑板上,而后加以归纳提高,列出表来;有的还由教师事先列好表,讲时挂出来。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把“找句子”作为分析课的主要方法。通过谈话分析课文虽然重视学生的活动,但学生只是从课文中“找出恰当的句子”回答教师的提问,其主要精力仍不在阅读课文上。同时,对我国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串讲法的批判,缺乏科学的分析。
1956年,我国语文教学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制订了第一个“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其中规定:阅读教学采取讲读法大纲虽然指出:“这不仅仅是教师的讲述和解释,而是培养儿童自觉的阅读能力的一系列的教学工作的综合。”但是又指出“讲读的基本特点在于阅读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导”。也就是说,讲读法仍以教师的讲为主;同时,也说明教师的主导作用都体现于教师的讲解。
1958教育领域受“左”的思潮干扰,在语文教学中出现了把语文课教成政治课的倾向。进一步忽视了语文的双基教学,语文教学质量大大下降。
19591961年,在语文教学领域,进行了“文道关系”的讨论,逐步明确了“文道统一”的关系。1961年以后,开始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1963制订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中,明确提出:“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是学生必须首先掌握的最基本的工具”。“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进一步阐明了文道关系。不仅使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目的更加明确,而且在教学方法上,比较全面地解释了讲读法。“讲读教学包括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活动,一方面是教师的讲解和指导,一方面是学生的朗读和练习。”并提出加强字、词、句、段、篇的种种基础训练。这段时期,由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明确,并认真贯彻落实了大纲精神,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讲──着重讲文章的字、词、句、段、篇基础知识,练──着重练听说读写能力,使阅读教学质量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好景不长,就遭到“十年浩劫”的破坏。
新时期以来在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导下,阅读教学方法有了较大变化。(1)总结吸取了我国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强调指导学生认真读书,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加强语文的“双基”训练。(2)接受了现代教学论的有益因素,重视阅读教学的发展性,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注重阅读方法指导。(3)在方法论上,引进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作为指导,加强了阅读教学和阅读能力训练的科学性、整体性。总之,阅读教学方法改革的集中点,就是要教会学生读书、作文(从读中学写),突出了阅读方法指导,广泛采用读书指导法。经验是丰富的,还需要从理论上概括和提高。
二 阅读教学方法发展的启示
概括以上阅读教学方法的变化:由串讲法、诵读法到讲读法、分析法、谈话法到精讲多练法,再到讲读法、读书指导法。这仅仅是每个时期有代表性的阅读教学方法。综合这些阅读教学方法,包含了讲、读、议、练四个基本因素。从40年来阅读教学方法的沿革来看,也不外是这四项基本方法的变化。而每一时期的变化,都是同教学思想、对语文学科的性质与教学目的任务的理解分不开的。
(一)必须明确认识阅读教学方法与教学思想的关系
历年阅读教学方法的改革,都体现了教学思想的变化。如在教与学的关系上,由重教师教,转向既重教也重学,再转向重视学生的学;也就是由教师唱“独角戏”,转入“师生共唱一台戏”,又转向在教师“导演”下,由学生“演唱”。这个变化,导致阅读教学方法的改变。以讲读法来说,1956年前后,曾“以教师讲解为主导”;1963年前后,理解为师生双方的讲、读、练活动;现在又强调学生的读。这仅就一种趋势而言,一种方法的运用,主要决定于具体教材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当然,阅读教学某一思想的变化,并不仅影响某一项教学方法:而某一项阅读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并不仅仅体现某一教学思想的变化。仅说明阅读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的关系。
当前,在教学思想上,还不同程度地受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的束缚,想摆脱死记硬背的方法是比较困难的。注入式的教学仍阻碍着阅读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的阅读教学改革实验,拟增加些阅读量,以精读带略读,训练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但有的教师受重教不重学的思想影响较深,不相信学生的智能潜力,仍采用篇篇讲深讲透的方法。愿望虽好,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相反,同样的实验教材,因改变了阅读教学方法,完成了阅读教学任务;而阅读教学方法的改变,首先在于转变教学思想。
(二)必须明确认识阅读教学方法与语文学科性质的关系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同学科性质及教学的目的任务分不开的。在阅读教学发展史上,曾经出现的语文课教成政治课或文学课;或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阅读能力训练,除前者受“左”的思潮干扰之外,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对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及教学的目的任务认识不够明确,甚而做错误的理解。近几年来,在阅读教学方法上的改革,逐步趋于合理化、科学化,也是与逐步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分不开的。
小学语文虽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工具性、思想性、知识性、发展性,但最基本的还是工具性;小学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其一,语文是基础工具学科。对学生来讲,学习语文,就是要能够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工具。语文教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基本任务。为此,阅读教学方法必须适合于语文能力训练,尤其要适合阅读能力训练。其二,语文又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科。语文教材并不仅仅传递知识,还有传递思想情感的功能,这是语文作为工具学科和数学作为工具学科的区别。阅读教学除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之外,还应该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受到感染与陶冶。为此,阅读教学方法还要适合于思想情感的传递和教育。而训练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思想情感的基本方法,就是讲读法和读书指导法,其中包含讲、读、背、练等具体方法。
讲读法就是通过教师的讲和读来指导学生阅读、回讲和背诵的方法:师生双方有讲有读、有导有练。依据不同的教材和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可以以讲为主,也可以读为主,还可以讲讲读读、读读讲讲、练在其中。
“讲”的方法,是我国最古老的阅读教学方法。古时所谓“读书不放一字过”,就是字字句句都要讲解,这是教学文言文的需要。现在有的怕提“讲”字,误将“讲”和“注入式”搞成同义词,一提“讲”字似有“注入”之嫌。其实,这种顾虑是没有必要的。“讲”是为了达到不需要讲,如果没有“讲”也就达不到不需要讲的境界同时,还得懂得教学的一个秘诀,就是怎样科学地、有效地使用时间,凡是使用时间少,而教学效率高的教学方法,就是好方法。有的课文中字、词、句、段、篇难度较大,学生又缺乏一定的有关基础,经过教师启发学生仍不懂的,就要讲一讲,可以节省时间;在此情况下,如果还需要学生自学或讨论,就会浪费时间。反之,如果学生已建立起某种认知结构,在学同类知识时,就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教师若再讲个不停,同样会浪费时间。当然,满堂都是“讲”更无必要。所以说“讲”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方法,但是要讲得适时、适量、适度。
阅读教学更不能缺少读。读,也是我们学习语言最古老的方法。读是规范学生语言,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读可以理解文章内容,并能检查学生的理解水平;可以从读(朗读)入手学习普通话,尤其是方言重的地区,推广普通话,读的作用很大;通过读还可以发挥有声语言的艺术感染作用。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朗读,朗读可以“传出文字的情趣,畅发读者的感兴”“在抑扬顿挫表情传神方面多用工夫,使听者移情动容”。他还指出:有的教师“对诵读方面特别注重,当范读的时候,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他赞扬这样的教师,往往使学生终生难忘。这充分说明读的方法、尤其是朗读方法的功能。过去曾批判过呆读死记,这完全必要,今天也还要继续反对。但理解性的读书、背诵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方法。有的教师为了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课堂上强调让学生思考、议论是必要的,但不能由此而减少学生的读书时间,尤其对朗读更不应忽视。阅读课若不见师生的读,不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那就不成为阅读课。有的教师自己不会读书,不能起示范作用,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不利的,应尽快学会读书。
读,一要精读。对重点词句、篇章精华要读得精细,细心揣摩,句句领悟其神,能理解深入。二要多读。多读有两层含义,就一篇文章讲,要反复读(包括默读和朗读),熟读精思,领会文章要义,达到深入理解和掌握;就数量言,还要读得多,精读博览是积累、吸收语言的好方法。
凡是工具性学科,必须用练的方法。要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必须练习,阅读教学离不开语言训练方法。练习就是要使学生学到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能力。练习的目的要明确,有巩固性练习、有深化或系统化练习。练习方式很多,但中心不能离开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总之,讲读法要把讲、读、练结合起来。
读书指导法就是由教师指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本和参考书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是“教读”,即在教师指导下,教会学生读书、掌握读书方法。读书指导法和讲读法比较则更侧重于“教读”有的教师“讲”得很好,但不一定“教”的成功。当然,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讲中悟到读书方法,不过那只是学读的一方面。讲和教是有区别的。叶圣陶先生把教师分成“演员”型和“导演”型,有的教师可以像一位好演员,讲得使学生入境、入情,师生思想共鸣。“教师能当这样的演员,那是并不容易的,作为观众的学生们能从他的表演中有所得。有的教师愿意当导演,让学生当演员,教师导,学生演,这样做的时候,学生不仅得到了知识,同时还增长了能力,也许所得更多一些,也更活一些。”见叶圣陶为霍懋征《语文教学经验》写的序言。也就是说,作为教师既要能演,又要善导;教师当演员,一般用讲读法,善当导演,更多的是用读书指导法。不论是讲读法还是读书指导法,都是适合小学语文学科性质的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
(三)阅读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坚持批判继承和发展的方向
新中国成立以后,阅读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受到国外教学论的影响,有的影响是积极的、有益的。但对我国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的总结和发展应更加重视。中华民族运用汉字、汉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汉语教学也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我们祖先光辉灿烂的文化所以能传递下来,主要靠语言文字的传递,这足以证明汉语教学的成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展这份历史遗产。
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不外是讲、读、练(包括背诵),主要经验有:设疑善问、循序渐进、熟读精思、精读博览、多读多练等。这几年来,我们才比较重视这些传统经验和方法的总结与运用。在过去某些时期,对一些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不加分析,作为糟粕抛弃。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有自身发展过程;对其发展过程应有所分析,吸取精华,弃其不适合时代要求部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使之得到进一步发展。以“讲”来说,有个发展过程。谈到讲,就要从“串讲”谈起。所谓“串讲”,本有两点含义:一是对一篇文章从头至尾逐字逐句串讲下来;另一含义,就是指把文章的语言和思想内容贯串起来理解。如宋朝理学家程颐曾说过:“凡看文字,先须晓其文义,然后可求其意。未有文义不晓而见其意者也。”转引自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第120页。即文以载道、文道统一之意。“教一篇文章,既要‘讲’,也要‘贯’:‘讲’者,讲其实意,初讲时用之。‘贯’者,贯其神理,有贯串之意焉。”转引自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第121页。即先讲词句含义,再贯串文章情理。过去对“串讲”只解成前一种含义,而对后一种含义忽略了。文言诗文一般比较适于字字句句入细讲解,改为白话文后,似乎就没有必要咬文嚼字了。所以50年代初当批判注入式教学思想时,就连同“串讲”彻底否定了。其实,通过“串讲”课文,可以使学生学到精读方法。当然,白话文是用不着逐字逐句去讲的。不过有的现代文词句精湛、内容含蓄、寓意深邃,还是需要讲解的。60年代就提出精讲方法,主要讲文章的难笔、深笔和妙笔;对学生还需要进行必要的咬文爵字的训练,“没有受过相当的咬文嚼字的训练或者没有下过相当的咬文嚼字的训练工夫,是不能了解大意的,至少了解不够正确。”《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53页。由串讲到精讲就是发展,如果精讲再将串讲的“文道贯串”的经验加以吸取,精讲法就是对串讲法的继承发展了。
“读”也有其发展过程,最初是诵念、吟诵,适用于读文言诗文。后逐步形成吟唱,有的如小和尚念经,只用口不用心,就是呆读死记。这种读当然不可取。“五四”运动以后,兴起白话文,白话文接近口语,适合说,而不适合吟诵式的读法;白话文又较长,文字口语化也不好背诵。后来有人提倡“诵读教学”。诵读就是读,不是吟,也不是唱,就是现在所称谓的朗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的方法是要继承的,由吟诵到朗读的发展。现在的读法就更多了,有朗读、默读,有精读、略读、速读等。仅举以上两例说明,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并不都是陈腐的,需要认真分析,取其有用之处,继承和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对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精华的吸取,并不等于止步不前。今日处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学校里学习的科目逐渐增多,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与各科比虽仍占首位(占总学时的40%左右),但与过去比时间已减少,学生多读、多练的时间也相对减少。同时,总结过去的经验,采用多读、多练的方法,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学好的。因为多读多练的方法,只靠语言感受和积累,随意性较大,科学性不够。即使少数能学出来,也是自己去读、去记,自己分析、比较,才悟出一些道理和方法,费时间较多。若今日仍固守旧方法,阅读教学质量是难以提高的。因此,阅读教学改革,必须寻求科学化的途径。在吸取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应增加一定的语言规律的指导:使学生在语言感受(读与练)基础上,按一定的语言规律掌握语言。小学侧重于语感,以大量阅读为主,适当渗透一定的语言规律知识,掌握读写方法,提高读与写的自觉性,使读与写更加科学化。
总之,我们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继承和发展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依据现代汉语的发展水平,根据当代儿童智能发展情况,吸取先进教学理论和语言教学理论,将阅读教学方法的改革,进一步推向前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15:34 , Processed in 0.06364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