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课可以这样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30 10:20: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课可以这样上
——语文课的研究意识再强烈些
任海林
琐碎的分析,让人昏昏欲睡;平庸的解读,让人无聊乏味。泛泛的目标,让人所获不多。何不把语文课上成研究课?所学内容再集中些,探究意识再强烈些。
在学习鲁迅的风筝的时候,我确定了三个研究话题:
1、风筝主题意蕴分析  
     2、一片风景就是一片心灵的折射
3 、强者与弱者的对话——简析文章细节描写
学生可以任意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话题,用小论文的形式形成研究成果。
再如,《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美文,淡淡的诗意淡淡的哀伤,尽在淡淡的回忆里。对于文章的教学,很多老师定位在绵长深沉而又细腻的父爱上,专注研究文章的结构的技巧。但文章里,出现许多花的描写。而这些花儿,是学生在阅读时很容易忽视的。
“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时一样。”
    分析:文章一开始就从夹竹桃写起,引起英子的回忆。
  “爸爸摘下一朵茉莉花插到瘦鸡妹妹的头发上。”
    分析:爸爸唱着歌,抱着孩子,为瘦鸡妹妹的头上插上朵花。这些花凝聚着父爱,是父爱的象征。
   “到了五月节,石榴花没有开得那么红,那么大。”
    分析:这里已经暗示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
  “等到从高台阶的正金银行出来,看到东交民巷街道中的花圃种满了蒲公英,我高兴地想:闯过来了,快回家去,告诉爸爸,并且要他明天在花池里也种满蒲公英。”
    分析:这是英子战胜自己,为陈叔叔寄去钱之后的所见。蒲公英是希望的种子,是我获得成功之后喜悦心情的写照。
   “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来好几个枝子,散散落落地很不像样。”
    分析:这里已经暗示父亲已经去世。
   “走过院子,看到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分析:结尾再次点明父亲的夹竹桃,首尾呼应,营造伤感之意。
所以,在整体感知故事情节,感受父爱形象的基础上,我把论文题目确定为《那些花儿》。
  当然,学生的研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我常常的做法是,学生先独立完成小论文,然后再结合师生的交流,加工、完善、润色。
附学生作品:
《风筝主题意蕴分析》
北京市十一学校 初一六班 王健佑
      
        这篇文章仿佛是一个金光灿烂的宝库,每遍的阅读我都撷取到光彩夺目的宝石,都会领会到文章中更深层的意蕴。
       悲凉的开头,悲凉的景物描写铸定了全文悲伤的基调。当初读全文时,只能感受到鲁迅的悲哀。当他粗暴地踏坏他弟弟的风筝,直到中年才意识了自己的错误。的确,鲁迅呼吁人们不要扼杀甚至虐杀儿童纯真善良的天性。虽然我在文中的字里行间中,在他生动形象地描写下,感受到了他错误的愚不可及,以及小兄弟绝望的情景,但是如此忧伤深沉的文章仅仅只有这些吗?
       再次重读时,我看见了鲁迅发现错误时的愧疚,和他面对错误的坦率以及补救错误的积极。我感受到鲁迅先生勇于承认错误,严于剖析自己,深刻批判自己的态度。表现出他勇于和旧自我决裂的精神。犯下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它,不敢正视它,不敢改正它。以至于闯下更大的甚至弥天大祸!“原谅自己,就是堕落的开始。”巴甫洛夫的名言精确地点明了这个道理,只有不断地改正自己,才能从低谷崛起,而不至于跌入更深的深渊。
       当我的目光落到文章的尾声时,当我读到已经长大成人的小兄弟已经忘记这件事时,心情是怎样的震撼!鲁迅是多么残酷地毁了他的风筝,毁掉了他儿时的梦想,儿时的全部希望!那么不堪回首的,那么残酷的,那么粗暴的蹂躏。如此不堪的回忆却没有在他心中烙下永远的伤痛!那时他对风筝的喜欢,苦心孤诣地制造和最后的绝望如今却被惊异的笑容而一笔带过!一个受虐者的麻木、健忘、毫无怨恨的表情和多么可悲的乐观,在鲁迅笔下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如此轻易地淡忘了苦难,如此轻易地淡忘了历史,淡忘了绝望和虚无。这就是国民长期被压制下产生的麻木不仁,他们只知道被打骂,被奴役,而从来不会反抗!这就是中国国民严重的劣根性,这就是人民进步路上的绊脚石!
       此时,鲁迅先生的悲哀,不再是对自己的愧疚和谴责,不再是对自己的悲伤。而是对小兄弟麻木的哀伤,对中国人民根深蒂固的劣质本性的痛心,对中国进步缓慢的痛心疾首。这样复杂的感情的交融,才能凝聚出如此忧伤的文字,才能让读者若有所思,感喟良久。
       文章,在灰败的风景下收场了,在晦暗的格调下结束了,然而它留给我的深思,却不知何时才能结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22:54 , Processed in 0.07309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