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辨微知著:提升语文教学品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1 10:14: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辨微知著:提升语文教学品质
袁爱国
通过研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笔者对语文课程的价值论、本体论、方法论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语文课程目标更加清晰,课程性质更趋科学,实施方法更加合理。在新课改深化实施阶段,只要我们能够刷新理念,勇于实践,勤于反思,语文教学品质当会有明显提升。
一 明晰目标:以“立人”为核心,培育面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
尽管课改已走过了十年,“功利语文”、“庸俗语文”等教学行为仍有市场,学生仅读教材和教辅资料的现象比较普遍,阅读教学重在如何答题得分,作文训练贵在套用满分秘诀,种种语文教学短视行为,异化了语文教学。新稿“前言”立足当下语境,指明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赋予时代的崭新意义,以“立人”为核心,致力于培育面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
    这里的“人”具有多重属性:一是“语文人”,培植具有丰富语文素养的人;二是“独立人”,有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三是“成长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如在课外读物建议中,特别提出要引导学生阅读中外童谣、儿童诗歌,这种“儿童本位”的阅读观,即体现了尊重人、发展人的育人目标。
其次,凸显“中国人”。学生应有“民族魂”,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学生当怀“中国心”,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同样在课外阅读中建议进行红色阅读,如补充推荐《红岩》、《革命烈士诗抄》、《艾青诗选》等篇目。有老师以为,语文就是教学生说铿锵有力的中国话,写方方正正的中国字,书洋洋洒洒的中国文,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这样的概括可谓精辟。
再次,关注“面向世界的现代人”。面临多元文化发展的信息社会,语文课程既立足传统,也关注当下。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审视语文教育,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促进学生精神成长。如媒介素养的加强,在阅读教学建议中,指出“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在写作教学中,“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语文综合性学习,应“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
显然,语文教育以人为本,可以提升语文教学的境界,丰富语文教学的主张,开掘语文研究的深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二 规范性质:以“语文”为本位,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无论是平时的家常课,还是公开课,“非语文“”泛语文“的现象屡见不鲜,阅读课上说学逗唱轮番上场,专题学习成了班队会课、艺术课。不少教师注重综合性、人文性的同时,却将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放逐在外。新课标语文课程性质趋于规范。语文课程内容,即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文课程特点,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育特点:综合性、实践性相结合;语文课程核心任务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如在综合性学习建议中指出:“跨学科学习,也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
针对汉语言文字特点,指出语文课程建设,既要继承传统,也要关注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在继承优良传统方面,首先要“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显然,当下的语文学习学生读的少,练的多,机械练习、肢解文本的现象仍然存在。其次,写字教学得到强化。一是周期加长,写字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二是目标更加多元,写字不仅是技能训练,“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三是不同学段的教学要求更加明确,如在初中学段,不仅要求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还要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同时要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书法是呼吸,是养生,是身体的运动,是性情的表达,是做人处事的学习,是安定保佑的力量……”(台湾学者蒋勋)一位学生期待着这样的语文课:一个精通书法的语文老师,充满激情地讲述汉字发展史,教授学生怎样将字写得更漂亮、更潇洒,谈古论今,由浅入深,让学生在古人圣贤的智慧中领悟成长。这样看来,语文课程将写字上升到书法的层次,由技能学习到艺术陶冶,传承了中华文化,内化了民族情感。
三 科学实施:以对话教学为策略,师生共享语文教育的智慧
(一)针砭时弊,走出语文教学的误区
新稿在“实施建议”部分,对当前语文教学中的“无效”、“低效”现象进行了梳理反思,在教学建议中有这样一些提醒值得关注:①倡导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个体独立学习,“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②“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文本解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③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要紧扣文本,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④有感情地朗读不等于矫情做作的表演,朗读要“提倡自然”,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二)   指点路径,提升当下语文教学品质
1.钻研教材,提升阅读教学品质的起点。
“教学建议”部分指出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日常教学中,从有人认为鲁提辖拳头血腥暴力,到《背影》中的父亲违反交通规则,教师对文本“浅读”“误读”的现象比较普遍,不少教师甚至仅读教参,不读文本,这样课堂上师生的对话必然肤浅鄙陋。因此,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钻研教材是教学设计的起始环节。课前只有教师与文本、教材编者进行深入对话,才会有课堂上师生与文本的深度对话。
2.因材(文本)施教,根据不同文体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
在不同学段的目标和内容中,“实施建议”对不同文本的教学更加具体。如在第四学段,不仅区分了文学作品与实用文章阅读的目标和内容,而且文章阅读更详尽,除了议论文及科技作品,还补充了两条:①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②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非连续文本”阅读的关注,重在培养学生在传媒时代搜集信息、加工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媒体素养的形成。
3.关注学情,明晰各阶段语文教学实施方法及评价指向。
“实施建议”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更加具体,教学评价进一步细化。如第三学段“侧重考察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第四学段侧“重考察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读懂不同文体文章的能力”。这样小学高年级与初中的精读要求一目了然,便于实施与评价。
4.引入知识,在实际运用中逐步体味把握。
语文知识的教学一直是新课改以来的难题。“去知识化”教学,让教师在讲解语言现象时常常陷入困境;引进系统的知识,既缺少时间讲授,成效也不够明显。针对这些困惑,在教学建议中做了合理补充和指导:一是语文学习需要引入语法修辞知识,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二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三是对有关的名词术语,便于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语言现象和问题时称说;关于语言结构和运用的规律,须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逐步体味把握。由此可见,合理的进行语文知识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语感,也可以让对话教学趋于理性和深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5:47 , Processed in 0.07320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