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文化通论》教学大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1 20:04: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文化通论》教学大纲
(这是我在参照国内的相关教材的基础上,在2008年11月拟的一个教学大纲,针对的是澳门科技大学的学生)
潘知常
一、课程说明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全校性素质教育公共必修课,在本科一年级开设。

               教学目的

                   (略)
               教学基本要求
                      (略)
               课程的教材

                     文字教材:《中国文化通论》(修订版),澳门科技大学。
                     音像教材:与本课程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辅助教材:相关的文、史、哲各类著作。

                总课时数

                   本课程开设一个学期,每周3课时,共45课时。

                考核方法

                      (略)

             二、课程基本内容

                 第一讲  中国文化导论
                 
                            “文化”界说

                     
                       “中国”界说
                       “中国文化”界说
                        中国文化的分期
                        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
                        学习中国文化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讲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的社会环境

                      中国文化的地理环境

                      中国文化的经济环境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功能

                   第三讲  中国文化分论(一)

                       《周易》

                       儒家

                       道家

                       《孙子兵法》

                       禅宗

                   第四讲  中国文化分论(二)

                       汉字

                       四大发明

                       中医

                       瓷器

                       民间工艺



                   第五讲  中国文化分论(三)

                      书法

                      绘画

                      唐诗

                      《红楼梦》

                       江南园林

                       京剧

                    第六讲  中国文化新论

                       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

                       中国文化与现代化

                    附录:一个必要的说明

                        1、本教学大纲中的“中国文化分论”部分,涉及了中国文化中的类似于旅游中的熊猫、长城、天安门这类的路标。我们的选择原则是:不但要是“中国”的,而且要是“文化”的。
                           2、 “文化”的,意思是说,这些“路标”不但要有中国特色,而且还要是今天仍旧“活”在人们的文化生活当中。也因此,按照这个标准,有“中国”特色的天文历法、科举制、婚姻制度等等,我们就没有选。
                           3、     而在“文化”的路标里,我们也坚持只选最最突出的,这是因为篇幅有限。所以,《诗经》、《楚辞》、宋词等,就因为略逊于唐诗等在国际上的影响,所以也忍痛未选。
l                         特此说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5 07:27 , Processed in 0.11338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