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语体的生命力能持续多久
2014年07月10日来源: 光明日报 刘巽达
随着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走红,“舌尖体”旋即风靡网络。其实,近几年来,各种各样的“XX体”一直与各种影视节目、文化事件、明星风波相伴随,信手拈来便可罗列:如表达愤青情绪的“咆哮体”,甜得发腻的“蜜糖体”,酷似老外说汉语的“梨花体”……更有临时起意速生速灭的“德纲体”“马伊琍体”……它们有时就像一种网络语言接龙和群体文化游戏。这些信息时代的“语言秀”,呈现出泥沙俱下的景象。
民间语文的活跃程度确实令人惊讶。值得肯定的是,无论其间如何鱼龙混杂,只要有对汉语言文字或汉语言文学的热切关注,就有“正能量”存焉。“琼瑶体”虽然“失之肉麻”,但有温文尔雅蕴含其中;“甄嬛体”虽然“矫揉造作”,但有礼仪雅致闪烁其间;“舌尖体”虽然不够口语化,但散文化的“雅句”有助于提升民族民俗文化……假如对一切“流行体”不分青红皂白地鄙夷鞭挞,并不有利于语言的发展和更新。一种好的语言,应该具有不断创造和发展的基因,这才能让“语言活水”活泛起来。给汉语言注入活力因子,笔者持乐观的态度。
无论民间流行语、词如何像春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长出一茬,但真正被广泛和高度认可的并不多。开年之初由百度贴吧发布的网友票选出的“2013年度网络最流行十大热词”,盘点下来,“土豪”高票领衔,“不明觉厉”“人艰不拆”等词语入围榜单。如此众多的“流行热词”,到头来大浪淘沙脱颖而出的也就十来个,并且在这当中还有“极可能淘汰”者。热词世界熙熙攘攘,真正“水落石出”而坚挺者,多乎哉不多也。这也是笔者对“汉语自净”持乐观态度的原因。
当然忧虑也是有的,而且某种程度还不轻。就流行热词而言,其主体是“疑似成语”或曰“伪成语”,但文化与文学含金量甚低。那些流行体语文,也更多的是止于戏仿与揶揄。遗憾的是,尽管形形色色的“热词”和“流行体”层出不穷,但多半流于省心省力的急智或脑筋急转弯,这样的“创造”,低估了新语言诞生的复杂性,也伤害了语言的纯洁性。
在此,笔者竭力推荐《中国汉字大会》与《中国成语大会》这两档电视语言节目。汉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与丰富内涵,通过对汉字与成语掌握熟练度的博弈,强烈而鲜明地呈现于荧屏上,吸引了观众目光,扣动了心弦。这样的语言普及方式,才是“正道”。当人们对祖国的语言产生极大的兴趣与热爱之情,才会深入其间并感受到乐趣。传统、继承和创新,是一个“语言生物链”,没有根底的所谓创新,容易流于浅薄和无聊。新的未必就是好的,有市场未必就一定有价值。
当然,对鱼龙混杂的语言乱象也不必过虑,更不必戮力围剿。“棒杀”太用力,逆反心理反而会让剑走偏锋者坐收渔利。适度引导加上语言本身的自净能力,就会让眼花缭乱的各种“语、句、体”经历大浪淘沙。在人们普遍练就的去芜存菁的火眼金睛下,流行语体一定会各自找到合适的归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