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教育事件研究”——教师研修的新方式 作者:沈民冈 一、“关键教育事件”研究的提出
“关键教育事件”研究的提出,是继案例、课例、叙事研究之后的又一种新型的教学公开方式,是校本研修发展中的一种更能体现教师集体参与、主动实践、专业支撑、共同反思、深度研修、富有成效的教师继续教育活动。在教师继续教育中,一般经常运用专业研究者的报告、讲课或强调教师到图书馆、电脑上学习他人教育理论等方式,这种方式有它的优势方面,如便于打开教师思路、开阔视野、了解理论、吸收信息等等方面,但也有明显不足之处,当教师要将这些教育理论家的理论或者是他人的“舶来品”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应用到课堂中,就产生了“脱节症”和“恐高症”,较难融入教师自己在教育实践中产生形成的个人理论、个人想法。主观上,教师愿意接受教育理论,但在客观上又容易感到专业理论“层次太高”。
近几年来形成的听课、说课、评课方式不愧为一种受欢迎的实践形式,然而由于实践课或公开课往往是在听完一节课或两节课后才进行评点和讨论,而其程序一般是听课——背景介绍——说课——专家点评,听完一节课需要40分钟或45分钟,说课、专家点评大概也需要40到45分钟,甚至更多一些,如此活动,能留给教师发言的空间就不多了。再加上是对一节课的评点,可以从思想理念、三维目标、教学方法、上课流程、教学效果等各个方面进行评点和讨论,评点比较全面,但是问题就比较分散,容易一笔带过。结论往往是一边倒,较难做到在教师中迸发火花,使教师有所心动。教师在他人的实践课或公开课研讨活动中较多的是扮演听众角色,往往是听得多、讲得少;接受得多、思考得少;学习他人多、形成自己认识少。
怎样才能使教育理论、先进理念、专业知识与教师的实践和认识相融合呢?怎样能在有限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使教师真正有所体验、有所思考、有所提高,使教学研讨活动成为教师欢迎的活动呢?在多次实践研究中,我区首先进行了“重要教育片段”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进行了“关键教育事件”的研究,这种研究方式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当我们将“关键教育事件”研究,放到我区初中12校“校本研修、校际联动”课题组中进行实践与探索时,“关键教育事件”研究的魅力便焕发出了特有的风采!
二、“关键教育事件”的选择
“事件”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指已经发生的不平常的大事情。这里提出的“关键教育事件”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是无关紧要的、可有可无的,而是与前后内容互相联系的,与学生发展有一定影响,能体现教师教学智慧、能力与水平的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教育事情。“关键教育事件”的研究是一种集体的、有思考、有互动、有引领、有效能的教师教学活动。
(一)“关键教育事件”的选择
“关键教育事件”并非是随意摘取一段,而是要选择重要的、有价值的事件,大致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思考——
1、从学生角度:对学生成长起重要作用的。
如:对教材理解、对基础的掌握、对思维能力的培养等。
2、从教师角度:对教师讲是较难处理,存在问题或困惑的。
如:(1)教师的设计,不受学生欢迎。
(2)学生的思维和教师的思维不一样。
(3)学生的突然发问,而教师没有准备。
(4)课堂教学中发生意外情况等。
3、从课堂教学角度:是处于教学中的重要位置的。
这个事件是来之于有效教学的相关事件,这个事件没处理好,会影响其它事件展开。其内容可以是体现教师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的课堂教学中的某一片段。如:新课导入、课堂问答、范例演讲、存疑置疑、课堂反馈、归纳小结等。
从事件价值角度:是很有研究价值的。
这个事件研究,是有利于教师理念更新的,是有利于激发教师智慧,有利于教师自身体验与认识的,是教师有话可说的。对这个事件处理,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功底、应变行为、教学水平和能力的。
(二)“关键教育事件”选择的原则
1、问题性
“关键教育事件”应是教师的困惑或疑难,是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或者是难以处理的问题。
2、典型性
一个“关键教育事件”只是研讨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是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是与课改相关的,能启发大家思考,能激发集体智慧。
3、真实性
“关键教育事件”必须是真实的,而不要虚构、杜撰,应来自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这为教师的集体的研讨打下重要的基础,使教师产生兴趣、感到亲切。
三、“关键教育事件”研究的实施
1.以事件中的问题为研究前提
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关键教育事件”研究的前提就是有问题,面对二期课改的理念,面对新教材,教师很容易产生新的困惑或疑难。如“学生思维活了,老师把握课堂教学的难度就高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积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思维,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那很可能产生学生与老师思维不一致的情况,这就又产生新问题,教师该怎么办呢?又如课堂教学中,教师以“砰砰响”游戏来实施教学,答对一题则响一次,然而当学生答案超过教师的预设答案时,该怎么办呢?这样的事件往往是针对性很强的问题,而这样的问题正是研究的动力,正如爱因斯坦指出的那样:“强烈的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内驱动力,它将促使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达到创新”。
2.以事件中内容为研究载体
“关键教育事件”是有选择的,是具有代表性的,当我们以“关键教育事件”的内容(一小段录像)为研究的载体,切入口就比较小,研讨就比较集中,同伴之间也容易互动,效果较好。正如课题组研修室一位主任所说:“以‘关键教育事件’内容为载体的研修,除了具有以课例为载体研修的诸多优势之外,由于只是一个事件,因此能使讨论话题更集中,对教师而言,更节省时间,也更具实效。”
3.以对事件的不同认识为互动的基础
在 “关键教育事件”研讨中,互动能使教师在碰撞中感悟,在交流中吸纳,在互补中成长。如初中12校课题组,语文研修室主任先请执教教师谈了他感触最深的环节:在备张海迪写的“口哨”这一课时,他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张海迪精神上承受的痛苦和肉体上承受的痛苦哪个更痛苦?”,他在备课时预设的答案是“两者都很痛苦”,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却意见一致地认为“她精神上承受的痛苦更痛苦”,无论老师如何启发,学生的思路始终未能按老师的意愿“纠正”,这使他上课的时候感到十分着急和无奈。执教教师的疑难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而主持者要求,大家积极思考,更换来了不同的争鸣,来自不同学校的老师,结合自己学校学生的特点、自己教学中的体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作分析、出点子、谈对策。在这里,同伴互助形成了氛围,不同认识的思维发生碰撞,而专业引领人员的引领更使研讨达到高峰。这个事件中引发的问题、这个事件处理背后所蕴藏的理念和行为给了大家极大的启迪。
4.以对事件研讨的引领为提升研究质量的方法
“关键教育事件”研讨应有专业引领。由于专业引领者具有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也具有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先进理念,在讨论过程中,围绕某一“关键教育事件”研究,专业引领者提出的可供深化思考的问题往往可以引起新的更有质量的讨论高潮。在研讨结束时,专业引领者可根据课改理念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并从理论上予以提升,这样不仅能归纳总结教师在研讨中的不同认识,更能从问题的解决中提升思想和理念,促使每一次的“关键教育事件”研讨能有较高的水平。
5.以对事件研讨的反思为提高教师的手段
教学需要实践,感悟需要体验,提高需要反思。在“关键教育事件”研讨中,教师可以实现三个角度的反思,一是我怎么认识与思考这个片断;二是同伴们怎样议论和解决这个问题;三是专业引领人员如何总结与归纳,提出认识这个事件的思想与理念的。要引导教师学会三种“对话”,一是“我”与“自我”的对话;二是“我”与“合作伙伴”的对话;三是“我”与“专业引领人员”的对话。在这些对话中,经验共享、智慧共享。由于“关键教育事件”的研究,内容新颖多样,交流沟通真实,探讨研究味重,这就容易在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中激活教师的深度反思,走向行动研究,提高专业水平。
四、“关键教育事件”研究的功能
“关键教育事件”的研究,虽然只是对某个事件进行研讨,但是窥其一点,可见一斑,对某个事件的深入透彻研讨,也可反映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基本情况。
这种研究方式深受教师的欢迎。在我区初中12校课题组中进行研究时,就出现了鼓舞人心的新气象,以化学研修室为例,原来我们规定一个学校只能参与一人,由12校的12位教师组成化学研修室,没想到几次活动以后,不仅12位教师没有一个缺席或早退,相反还增加了几位主动要求参加研讨的化学教师,他们认为:这种研讨很有劲,太有帮助了。这种研讨方式的独到功能是什么呢?
1、能激发教师的思维火化
一个事件的录像时间不长,却留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教师能以较短的时间、较快的速度进入状态,并能集中在某一个点上思考,同伴的发言更是促动和启发了每个教师的体验和感受,思维的敏捷、思维的活跃远远胜于个体的沉思或对一堂课整体理解后的回味,这就出现,在“关键教育事件”的热烈研讨中,很多教师见解独到、语言精彩,事后,连他们自己都对自己的精彩发言感到惊讶。
2、能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教师在长期的工作中逐渐形成了某种理念结构与行为习惯,其中有些思维定势就不太适应课改需求。这就会产生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对照着二期课改要求,积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的,当然在实践中也有成功与失败的,其成功者在我区的教学研讨活动中获得了“长教杯”、“希望杯”等等第奖,得到了认可与赞扬。但也不乏“东施效颦”的,如为追求师生互动,仅从形式上一味以增加提问次数而不知道其中有效提问有多少。另一种人也认为二期课改很重要,但也没有发现自己的教法、想法与课改精神的差异、问题在哪里,因而仍习惯于原有的、陈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行为中还 经常会流露出“满堂灌、“师道尊严”、“一家之言”的痕迹。
如何能及时发现正在实践中的探索对与不对呢?又怎么能发现习惯教法与课改要求的差异呢?“关键教育事件”的研讨搭建了一个最好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对习惯于固有想法、落后教法的教师无疑是极大冲击,而对探索中教师则大有感悟、得益非浅。参加“关键教育事件”研究的老师都认为贯彻二期课改精神,在我们这儿不再是表态、不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变为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3、能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
“关键教育事件”研讨是从问题提出开始的,教师围绕着问题思考、举例、分析、归纳,最后得到问题的解决;而“关键教育事件”又来自于教师自己的课堂实践,关系密切、事与己关,教师能以极大的热情来共同研究这些疑难或困惑的问题,教师既是参与研究的主体,又能主动热情地参与问题提出到问题解决的全过程研究,在这过程中,教师能注意分析学生的情感体验、教材的大纲要求、教学的相应策略、教师的行为跟进,这对教师研究水平提高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不少教师在此基础上撰写了教学案例、教学叙事。
4、能深化教师的反思能力
教学活动是具有特定情境性的实践活动,其中还蕴涵着不少缄默知识,哲学认识论的“默会知识论”指出:专业人员所具有的知识大多是缄默的、个性化的,而且镶嵌于情境活动之中。这也就告诉我们要提高教学能力,就必须强调在特定情境中磨练,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这才能真正领会、顿悟,而“关键教育事件”研讨,正是创设了特定的情境,能让教师在讨论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而聚焦在一个问题上进行深度反思,远远超过一般的想一想。经过讨论以后的反思,往往更能促进教师学习相关理论和专业知识,这时学到的理论知识就会成为提升教师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就能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而不再会有脱节感与恐高症。
“关键教育事件”的研讨,是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一种新型的富有成效的研修活动方式,但由于我们实践与研究的时间还不长,对“关键教育事件”研究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文章来源:上海长宁区教育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