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旧书店里的少年时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5 00:33: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旧书店里的少年时光

秦来来    来源:新民晚报   
  印象当中,城隍庙里原来没有书店。后来,“九狮轩”小花圃拆掉了,成了一个便于集聚或者疏散人群的小广场。就在这个广场南边,一家气派颇大的新华书店开张了。而在它西边的凝晖路上,一家名为“合作旧书店”悄然开张。与近邻的新华书店相比,它很土,卖的都是旧书,自然灰不溜秋;它又很小,只有一开间门面,很不显眼。就是这间很不显眼的旧书店,陪伴了我初中阶段的很多时光。
  读书时期,我也算是比较喜欢写作的,爱读文学作品,所以这家家门口的旧书店,是放学以后经常光顾的。当时秦牧、刘白羽、杨朔的散文,以及很多文学杂志,都是在这家旧书店昏暗的灯光下阅读的。
  话说回来,它是一家书店,要做生意,我把这家旧书店当成课外阅览室,书店老板日久生“厌”。所以我也会不时地买几本书,挑那些便宜的、有用的、性价比高一点的。于是,物有所值的《少年文艺》成了我的首选。
  实用,是不言而喻的。杂志汇聚了各种文体的作品,有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乃至曲艺类的小剧本。特别是其中的“少年习作”,是我认真阅读的栏目。我看了以后,总会想,如果这篇文章叫我写,我会怎么写。小时候很幼稚,因为我是“双名”,所以我对同样用双名的演员、同学会比较关注。所以在《少年文艺》上看到了署名“杭州紫金观巷小学张抗抗”写的习作《我们学做小医生》,很是兴奋,由此也开始关注起来。后来在1964年1月号的《少年文艺》上,又看到了署名“杭州第一中学张抗抗”的习作《五彩的墙壁》,好像我自己写的一样。 实在,又是它的一大亮点。每期杂志,都会有名家执笔,让人赏心悦目。看了杜宣先生写的《在撒哈拉大沙漠的断崖上》,我才发现“我们在生活中是因为天冷、风大,往往要把门窗关上;而在非洲国家马里,是因为热风扑面、热浪烤人而不得不紧闭门窗”。杜宣先生的文章打开了我的视野。而任溶溶先生的童话《‘没头脑’和‘不高兴’》(刊1956年2月号),让我看到了改编为童话电影的原作。而最让我记住的一个作家是浩然,从1962年到1966年,他的作品经常见诸于《少年文艺》,《买席》《藕》《姑嫂》《翠泉》……让我这个生长于大城市的学生,看到了农村中孩子的生活。后来,浩然的《艳阳天》,也成了我非常喜爱的长篇小说。另外,不时刊出的李可染、黄永玉、黄胄、范一辛等名家的绘画、木刻作品,让我从小受到一点启蒙。
  当然,实惠,应该是我购买《少年文艺》的原动力。原价1角5分的杂志,到了旧书店就卖8分。
  后来“文革”开始了,这家“合作旧书店”就此关张。为了与“四旧”划清界限,其他旧书店的“旧”字显然不合时宜,统统改“姓”,叫做“上海书店”。这样,既与“旧”势不两立,又与卖新书的“新华书店”有所区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7:16 , Processed in 0.08335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