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个人关于散文研究的态度和主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5 01:24: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个人关于散文研究的态度和主张
                          杨献平

  第一,任何文体都有其传统的,这一传统有时候看起来是断裂的,事实上,它是无法割裂;任何对传统进行断章取义地研究,都是私心作怪,都是对前辈和一代代的实践者最大不尊重;如论说新散文,若是从九十年代中后期起算,那么,当下的一些言说是正确无误的,若是从新时期三十多年起算,那么,今天很多人的论调是非常糟糕的。
  第二,关于新散文——传统问题,我反对由谁独创之说,谁代表之说,那是学院派无事生非,罔顾事实,或者是为了言说方便,而采取的叙述方式。后人因袭之,并作为一个教条和经典,也是不够科学的。我早就在文中提到此问题“这么多年以来,我们最大的一个误区是:谈论新散文,只是强调和突出了目前几位有成就的新散文作家,但却忽略了普遍的常识性的问题,那就是:新散文也是有传统的。这一传统不是割裂的,新散文不是凭空而来,瞬间拔地而起的。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张承志、贾平凹、周涛、马丽华、史铁生乃至王宗仁、贺晓风等人就进行过多种方式的散文写作,至今仍具风度和气象如《我与地坛》、《清洁的精神》、《唐古拉山和一个女人》、《太白山记》、《商州三录》、《游牧长城》《藏北游历》等作品,在2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显示出与杨朔、秦牧等人散文区别的迹象,并在当时,已经引领了新的散文写作方向。
  而今,我们将这些作家乃至作品抹煞了,这是有失公允的,也是不够客观的。
  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持续至今的新散文写作,其显著的特征和特点便是:剔除了对传统散文(相对于杨朔式的散文写作)的思想依赖、语言依赖和方式依赖,以新鲜的思想意识、有别于传统散文的语言和题材,用更为自我、更为自由的书写方式,乃至自由不羁、新鲜独到的思想和精神,为散文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使得我们的散文写作从某种程度上摆脱了旧的模式和思维,获得了更广泛的前景。
  综合这些年来的新散文实践经验,我以为,新散文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极端的自由,不是书写对象和题材、形式和语言的,而是思想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第二,形式的探索创新,新散文作家们不遗余力,以勇气和学识,进行了有效的实践和探索,使得散文的表现形式更为活泼灵动,新颖新异。第三,个体意识的无限膨胀,使散文具有了强烈的个性化色彩和个人的魅力。第四,语言的创新,完全回避或者抛弃了大众模式乃至官方话语,使得散文的想象力和扩张性得到了空前的解放。第五:散文的内涵和指向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发散的,立体的,多维度和多方向的。
  这些都是新散文给我们带来的有益经验,他们的努力和探索,使得原来面目呆板、陈旧单一的散文写作呈现出新的生长点,具备了新气象。”(《平淡与坚守:2007散文观察》载《文艺报》2008年2月9日)
  第三,研究散文,必须要有一个参照系,即全国这个大背景,当前写作态势及已有成果这个大的参照面。而不是举一隅而忘全局,说一人而笼盖四野。
  第四,在散文这个阵营当中,很多人一直被遮蔽。五十年代的如浙江马叙、河北的张立勤;六十年代如新疆沈苇(诗人)等;七十年代人更多。八十年代有新的一批。可以自行观察。
  第五,论说一定要服人,要有足够的证据,竖一根旗杆,打死一大片的批评方式要不得。客观、真诚、自由,针对每个人的作品进行认真的阅读,方才能言说准确。
  欢迎大家补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9:39 , Processed in 0.08130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