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投资千万:“在场主义散文奖”横空出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5 15:40: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投资千万:“在场主义散文奖”横空出世                     推动散文创作 重构文学价值

  ——投资逾千万“在场主义散文奖”横空出世
  
  由在场主义流派创始人、散文家周闻道和新生代企业家李玉祥联手发起,旨在推动散文创作,重构文学价值,捍卫文学尊严,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的“在场主义散文奖”,2010年5月5日在中国北京宣告设立。该奖项年度大奖——“在场主义散文奖”,以其高达30万元的奖额,初订至少连续进行15年,累计投入评奖资金逾1000万元,创下了迄今为止中国文学界单项奖的最高纪录。该奖组织者为眉山市散文学会,海南领时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提供长期赞助。发起人的此一善行壮举,得到了中国文学界知名作家、评论家和学者的鼎力支持,倾力为该奖评脉把关。
  
  该奖专门设立了评审委员会,奖项发起人李玉祥为评审委员会名誉主席,周闻道为主席,二人均不参与评审投票。聘请当下中国汉语文学界的最著名的作家、评论家、学者、散文编辑家、鉴赏家组成评审团队。孙绍振、陈思和、丁帆、彭吉象、康震、刘亮程、周伦佑为评审委员会成员。设立的奖项组委会,则是由发起人及国内著名散文家、散文刊物主编和散文研究学者等组成,李玉祥任组委会主任。评审委员会原则上实行固定制,并以集体名义及专家个人名义,共同对评奖结果承担责任。为表明其公开、公正、公平评奖原则和独立性、文学性、权威性和民间性立场,5月5日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全体评审委员会专家还就自觉遵守《“在场主义散文奖”评审委员会守则》,公开向社会宣誓。该奖的发起人、组委会和评委会公开宣称,“全力评出众望所归的优秀散文作品,重构文学价值,捍卫文学尊严。”同时,该奖的《评选章程》还设置了科学而严密的评审规则和程序。评奖分为申报、初审、复审、终审等环节。其中,在评奖源头的申报阶段,会通过公开媒体,向全社会公布年度评奖公告,申报的大门随时向所有从事散文写作、阅读、研究、教学、编辑、出版的对象敞开,每年度的3月底,为上年度的申报截止期(其中,2009年度的申报,因奖项启动原因延迟至2010年6月底);评审专家背靠背地独立阅读、评审、推荐、投票或二次投票,确定最终获奖作品。这些程序都将在司法公正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进行,使评选工作真正做到客观公正,独立权威,评选出的作品质量与奖金额名至实归。
  
  该奖分设在场主义散文奖、在场主义散文奖提名奖和在场主义散文奖新锐奖3个奖项。在场主义散文奖奖励年度突出成就的散文专著(含散文集和单部长篇散文),每年评选1部;提名奖奖励年度优秀的散文专著(含散文集和单部长篇散文),每年评选2部。以上两奖项均须未获得过国家级文学奖。“在场主义散文奖”新锐奖每年度评选10篇/人,其中,从“在场主义散文年选”中评选5篇/人,其他申报作品中评选5篇/人,须未获得过省级文学奖。新锐奖获奖者须未获得过省及以上文学奖。
  
  从发起人签定的合作协议获悉,该奖项至少连续进行15年。每年投入近70万元,其中各奖项的奖金总额超过40万元,包括在场主义散文奖30万元,提名奖各奖3万元,新锐奖各奖5000元。15年累计投入奖项资金逾千万元,实为中国文学界有史以来投入最大的奖项。
  
   链接:“在场主义散文奖”背景
  
  
  “在场主义散文奖”的深厚背景,显然与中国当下汉语散文现代性转型期间,在东坡故里——四川眉山强势崛起的“在场主义”散文流派有着密切的联系。
  
  眉山,被称为“散文的故乡”,散文传统源远流长,是晋代散文家李密的故乡,唐宋散文八大家,眉山苏轼、苏洵、苏辙占其三。当代散文创作,队伍强、势头盛、人气旺、有影响,形成了一个具有自觉写作、群体意识和显著地域文化特征的散文作家团队,被评论界称为“眉山散文现象”,网络上甚至有评论称眉山是“汉语散文国的国都”。眉山市委、市政府甚至决定由市发展改革委正式立项,支持在场主义散文建设。2008年3月8日,以散文作家周闻道,诗人、文艺理论家周伦佑为首的全国18位散文家和文艺理论家,以亮剑的姿态,公开发表了《散文:在场主义宣言》(媒体称“眉山宣言”)。宣言高举中国第一个自觉的散文流派——“在场主义”的旗帜,以“照亮”与“创世”的姿态,锋芒直指三千年汉语散文写作。
  
  引发大规模的论战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他使汉语散文继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新散文”之后,再次走出沉寂。《宣言》发表后,“新浪网”、“中国作家网”等全国数十家知名网站争相转载和展开讨论。短短一年,谷歌上便能搜到上百万词条,《美文》、《青年文学》、《羊城晚报》等多家主流文学期刊,也纷纷发表文章或开辟专栏,推介“在场主义散文”理论和作家作品。《文艺报》、《文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连续跟踪报道。北京师范大学等10余所高校自发组织学术争鸣。中青社、花城社、百花社等出版社,纷纷推出“在场主义散文”理论和作品,截止目前已推出《镜像的妖娆》、《从天空打开缺口》、《从灵魂的方向看》、《九十九极》等散文年选卷和《在场主义散文丛书》(6册)。2009年11月21日—23日,中国散文学会还在四川眉山成功举办了“现代散文发展趋向与在场主义”学术研讨会,全国20多个省市的一百余名专家、学者、作家出席了会议。在场主义俨然成为当下汉语散文界最先锋、最活跃的流派和影响重大的事件。
  
  在场主义诞生两年来,学术界、文学界、媒体对“在场主义”也提出了不少质疑。一些学者、专家甚至言辞尖利,认为在场主义理论文章推倒一切的做法并不可取;在场主义散文流派,纯属一场炒作,从理论到实践,没有达到所期望的高度;在场主义尚在路上,尚需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但在场主义已成为当今中国散文甚至整个文学发展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企业看重“在场主义散文奖”,并重金投入的重要原因.



           “在场主义散文奖”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奖项命名。本奖项命名为“在场主义散文奖”。
   第二条 评奖目的。倡扬散文性和在场精神,推动散文创作、发展和创新,激励、发现和培养散文人才,重构文学价值,捍卫文学尊严,引领二十一世纪汉语散文发展趋向。
   第三条 评奖原则。坚持原创、创新和发现,艺术质量和社会影响并重;坚持公开、公正、公平、自愿;坚持民间立场、独立性;坚持唯一性,获奖作品未获过国家级或省级文学奖(散文)或提名。
   第四条 评奖周期。参照诺贝尔奖及当代各类独立文学奖的通行做法,每年度评选、颁发一次。
   第五条 评奖范围。凡在评奖年度内,公开见诸于全球各类合法传媒的用汉语写作的原创优秀散文集或散文篇章,均属评奖范围。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六条 发起人。本奖项的发起人为在场主义散文创始人周闻道和企业家李玉祥;组织者为眉山市散文学会;海南领时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提供长期赞助。
   第七条 组织机构。设立“在场主义散文奖”组织委员会(下称组委会),为本奖项评选工作的组织协调机构。李玉祥任组委会主任,周闻道任副主任兼秘书长;聘请国内外知名散文作家、编辑家、学者等若干人,任组委会副秘书长。
   第八条 评审机构。设立“在场主义散文奖”评审委员会(下称评审委员会),为本奖项的评审机构。李玉祥任评审委员会名誉主席,周闻道任评审委员会主席,均不参加评审投票。聘请国内外知名文艺理论家、散文研究专家、学者和著名作家5-7人组成评审专家组。每年终评时,由评审委员会成员推举首席评委,主持具体评务。评审委员会原则上实行固定制,并以集体及专家个人名义,对评奖结果承担责任。
   第九条 支持媒体。根据评奖活动宣传推广需要,选择一家有实力、有影响、有诚意的媒体,作为长期的“媒体支持方”,全程跟踪支持评奖活动。
   第十条 办事机构。设立“在场主义散文奖”组委会和评审委员会秘书处,为本奖项评选工作的办事机构。秘书处设在四川眉山市散文学会,负责评奖事务、宣传推广及事业发展工作;组织专家成立“在场主义散文奖初审小组”,对申报作品进行初审。
  
   第三章 奖项设置
   第十一条 在场主义散文奖。为在场主义散文年度突出成就奖,评奖范围为散文专著(含散文集和单部长篇散文),每年评选1部。特殊情况下,经评审委员会全体成员一致通过,也可以评选特别优秀的单篇散文。申报作品须未获过国家级文学奖(散文)或提名。奖项冠名:“第x届在场主义散文奖”。
   第十二条 在场主义散文奖提名奖。为在场主义散文年度优秀专著奖,评奖范围为散文专著(含散文集和单部长篇散文),每年评选2部。申报作品须未获过国家级文学奖(散文)或提名。奖项冠名:“第x届在场主义散文奖提名奖”。
   第十三条 在场主义散文奖新锐奖。为在场主义散文年度优秀新人新作奖,评奖范围为年度内涌现出的散文新锐;申报作品须未获得过省及以上级别文学奖。每年度评选10篇/人,其中,从“在场主义散文年选”中评选5篇/人,其他申报作品中评选5篇/人(每年度可评选1篇散文理论或评论文章)。
   第十四条 获奖证书。所有获奖者,都颁发由评审委员会主席签发,并加盖“在场主义散文奖评审委员会”印章的精美证书,证书上附印《授奖辞》,并署全体评审委员会成员名字。
   第十五条 确保质量。“在场主义散文奖”的各奖项的最终获奖名额,以组委会和评审委员会公布为准,因作品质量问题可以空缺。评审委员会成员对自身申报作品实行评审回避制。
  
   第四章 评奖程序
   第十六条 申报。随时申报,第二年3月底前为上年度的申报截止时间;申报方式为评审委员会和组委会成员署名推荐,作家自荐,著名散文作家、散文研究专家和文学组织推荐等。申报人或推荐人须提交作品一式10件,全部为纸质。其中,公开出版著作需全部提供原件,公开发表在纸质媒体上的作品至少提供原件1件。所有申报作品,均须填写主办单位统一印制的《在场主义散文奖申报(推荐)表》。具体申报事项,按每年度评奖启事公布要求进行(每年3月30日前公布)。
   第十七条 初审。初审时间为次年度的1—3月。由组委会组织初审小组,对申报作品进行初审,并在分别征求评审委员会成员初步意见的基础上,推荐出各奖项的候选作品,其数量为:在场主义散文奖及其提名奖专著共10部;在场主义散文奖新锐奖50篇/人,其中在场主义散文年选作品25篇/人,其他渠道社会报名作品25篇/人。初审推荐作品,由初审小组填写《在场主义散文奖初审推荐书》。
   第十八条 复审。复审时间为每年度4—5月。复审采取评审委员会成员独立阅审方式。每位评审委员成员审阅候选作品后,以组委会统一印制的《“在场主义散文奖”复审推荐书》方式,向评审办事机构直接推荐入围作品,进入终评。每位评审委员会成员推荐入围作品数量为:“在场主义散文奖”及其提名奖共5部;“在场主义散文奖”新锐奖20篇/人,其中在场主义散文年选作品10篇/人,其他申报作品10篇/人。
   第十九条 终审。评审办事机构收齐各评审专家推荐入围结果后统一封存。30日内召开评审委员会全会,当场拆封公布专家推荐入围汇总结果。以得票多少,确定最终获得入围资格的5部专著和20篇散文作品或理论文章(在场主义散文年选作品和其他申报作品各10篇/人)。
   第二十条 “在场主义散文奖”的产生。从获得入围资格的著作中,按以下方式产生最终获奖作品:
   -----直接产生。得票第一且票数过半的,获“在场主义散文奖”;得票过半的其余2部作品,获“在场主义散文奖”提名奖。
   -----二次投票。如果汇总结果没有相应数量的作品得票过半,或前两名、前三名得票并列的,经评审委员会充分讨论后,实行二次投票。得票超过半数且为第一的,获“在场主义散文奖”;得票超过半数的后两名,为“在场主义散文奖”提名奖。
   -----特别投票。如二次投票前两名仍并列的,或没有足够数量的作品得票超过半数的,可由评审委员会主席行使一票的特别投票权。
   -----奖项空缺。如特别投票后,全部提名作品仍无相应数量超过半数得票的,“在场主义散文奖”作为空缺;以得票多少为序,确定相应数量作品,作为“在场主义散文奖”提名奖。
   第二十一条 新锐奖的产生。按年选作品和其他申报作品两类分别评选。分别将得票前10位的作品,作为入围作品,提交评委会投票,从得票过半作品中,以得票多少为序,直接排出各自前5名,为获奖作品。如第5名为并列票数的,同时入奖。
   第二十二条 评奖结果确认。评奖结果经评审委员会成员签字确认有效。
   第二十三条 公示。终审通过的获奖作品,在国内公开媒体公示,公示期为10天。在公示期内,发现抄袭、剽窃或其他有违评选规则的作品,经查证后取消评选资格。取消评选资格的奖项,从终审得票过半的作品中,按得票多少依次递补;没有得票过半的作品,按奖项空缺处理。超过公示期的投诉,评选单位概不受理。
   第二十四条 监督。在场主义散文奖的各奖项,终评时邀请国家公证机关现场公证,并欢迎社会各个方面监督。
  
   第五章 颁 奖
   第二十五条 奖励标准。在场主义散文奖各奖项每年度奖励总额为40万元左右。其中:在场主义散文奖30万元;在场主义散文奖提名奖各奖3万元;在场主义散文奖新锐奖各奖5000元。
   第二十六条 颁奖。次年度的第三季度,举行在场主义散文奖颁奖典礼,邀请本年度全体获奖作家和散文界知名作家、评论家等参加,国内外媒体采访报道。颁奖地点临时确定。同步举行在场主义散文学术交流活动。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章程生效。本章程经征求评审委员会成员意见,由发起人共同审定,联合签署后生效。
   第二十八条 章程解释。本章程解释权为“在场主义散文奖”秘书处。章程经发起人、组织单位和评委会协商后可以修改,但在已公布年度评奖启事后,对当年度评奖规则不得有原则性修改。
   签署人:周闻道 李玉祥
   2010年5月5日 北京


        “在场主义散文奖”评审委员会成员简介
  
  丁 帆,男,笔名风舟、马风。著名文艺理论家,南大中国现代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组成员、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艺理论研究学会理事等职。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乡土小说、中国新时期小说思潮、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培养硕、博士研究生63名,博士后2名,高级访问学者5名。
  
  孙绍振,男,1960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在北大任助教。1961年到福建华侨大学中文系任教,20世纪90年代先后在德国特里尔大学进修,美国南俄勒冈大学英文系讲学,香港岭南学院客座研究员并为翻译系讲课。现为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195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山海情》(合作),散文集《面对陌生人》,论文集《美的结构》、《孙绍振如是说》、《文学创作论》、《孙绍振默文集》(三卷)、《论变异》等。《文学创作论》获福建省10年优秀成果奖、台湾祁枫文学奖、全国写作学会一等奖,《美的结构》获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等。 
  
  刘亮程,男,新疆沙湾县人,著有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库车行》、《刘亮程散文上、下卷》,长篇小说《虚土》、《凿空》等。 刘亮程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上世纪末出版后,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对其做了专访,《天涯》、《南方周末》、《文艺报》等大量报刊媒体对其做了专题推介,作者被誉为“乡村哲学家”、“二十世纪中国最后一个散文家”,《寒风吹彻》、《今生今世的证据》等5篇散文收入全国中学及大学课本。有关刘亮程散文的评论研究专著有《乡村哲学的神化――刘亮程现象的反响与争鸣》、《刘亮程研究十年》等。《一个人的村庄》2001年1月获中华文学基金第二届“冯牧文学奖”。 《先父》获2004年《人民文学》散文奖。
  
  陈思和,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研究方向为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中外文学关系,当代文学批评。兼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上海作协副主席、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巴金研究会会长等。著有《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人格的发展——巴金传》、《陈思和自选集》、《黑水斋漫笔》、《海藻集》、《献芹录》等,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以及多种丛书。
  
  周伦佑,著名先锋诗人、文艺理论家。籍贯重庆荣昌。1952年出生,20世纪70年代开始文学写作,其理论和创作在新时期文学理论界和海外汉学界有较大影响。文学成就被写入张炯、洪子诚、金汉、孟繁华等众多知名学者撰写、主编的数十部现当代中国文学史。主编“当代潮流:后现代主义经典丛书”。已出版《反价值时代》《变构诗学》《悬空的圣殿》《在刀锋上完成的句法转换》等多部文学及学术专著。2004年聘任西南师范大学双聘教授。2009年获首届中国当代文学学院奖。
  
  彭吉象 男,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书记兼副院长、教授、博导。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校分会副会长、中国高教影视学会副会长、中国高教美育研究常务副会长、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任。已出版或发表了300多万字的专著、译著和论文。主编《中国艺术学》、《电影银幕世界的魅力》、《影视美学》先后由台湾出版社以繁体字再版向海外发行。目前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艺术学、影视艺术等领域。先后7次荣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种奖项。
  
  康震,男,1970年3月生,陕西省绥德县人。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任中国李白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王维研究会理事、北京高等教育学会理事等。主要从事中国古代诗词、散文及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长安文化与隋唐诗歌》《康震品李白》《康震评说诗圣杜甫》《康震评说苏东坡》《康震评说李清照》《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等学术著作、教材多部。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等多项奖励。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教育部、北京市教学、科研项目。2005年至今,在中央电视台(CCTV)10频道“百家讲坛”主讲《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苏轼》《李清照》《唐宋八大家》等,获观众广泛好评。
   

         全力评出不负众望的散文好作品
   ---- 周闻道就“在场主义散文奖”答记者问
  
  记者:周闻道先生,听说你和企业家李玉祥联手发起设立了“在场主义散文奖”,你能否谈谈有关情况?
  周闻道:是的。谢谢对“在场主义散文奖”的支持,对散文的支持。“在场主义散文奖”是以在场主义散文命名设立的一项专项民间文学奖项。该奖由我和李玉祥先生联手发起,组织者为眉山市散文学会,海南领时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提供长期赞助。一年评选一次,长期进行,第一阶段至少进行15年,累计投入将超过1000万元。评奖目的是倡扬散文性和在场精神,推动散文创作,激励、发现和培养散文人才,重构文学价值,捍卫文学的尊严,引领21世纪汉语散文发展趋向。凡在评奖年度内,公开见诸于全球各类合法传媒的用汉语写作的作家原创的散文集或散文篇章,均属评奖范围。
  
  记者:《在场主义散文奖章程》称,坚持唯一性,获奖作品未获过国家级或省级文学奖(散文)或提名。这表达什么含义?
  周闻道:是的,“唯一性”是“在场主义散文奖”坚持的一个原则,但这个原则并不是是与非,好与差的区分,而是奖项性质、标准、审美取向等技术层面的区分。我们很尊重各类文学奖,但“在场主义散文奖”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学奖项,也应该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取向。首先,在奖项性质上,我们是纯民间的,而非官方或含公有背景的。其次,在评选标准上,我们倡扬散文性和在场精神,有自己鲜明的旗帜和审美尺度,而不是一般泛泛的文学奖项。再次,区分的目的是防止无谓的比较,因为各奖项之间本身就没有可比性。
  
  记者:“在场散文”与古代、时下的散文创作,其区别到底在哪儿?
  周闻道:前面说过,任何一项有意义的评奖活动,都应具有自己独立的气质和审美标准。相对于过去的一切散文观念,在场主义散文着重强调了两个问题:
   一是散文性。这是散文与其它文体的根本属性之分,具有散文身份确认的意义。“在场主义散文奖”倡扬散文性,旨在强调散文的精神回归,追求散文的身份认同和纯粹性,也表明此奖在评选标准上,首先应着重的是纯粹的散文或散文的纯粹性,而非身份不明的文体,更不是不具备散文性的小说、诗歌、戏剧或其他什么。根据目前我们的认识程度,“散文性”的文体特征主要是“四个非”。但是,我们相信,对“散文性”的认识是一个长期而永无止境的过程,探索的空间无限宽广,我们不仅是接受,而且真诚欢迎不同声音。
   二是在场精神。如果说,散文性是具有共性的,而过去又被忽视了、搞乱了的东西,那么,在场精神则是我们具体的散文观,具有个性色彩。根据我们目前的认知,在场精神主要表现在“五性”,其中:精神性是根本,指向散文的高度、深度和境界;介入性是目的,旨在强调散文对生活的积极参与和干预;当下性是重点,主张作家应着重把目光聚焦当下,关怀现实,而不是在古尸口里拔金牙;自由性是散文的审美空间、表达方式与文本追求;而发现性则是我们对散文的价值主张,要求散文必须表达自己对对象世界独特的发现。否则,就丧失了价值意义。
  当明确了以上两点后,就有了标准。比如,当我们用散文性这个具有身份识别意义的标准去观照,就会发现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一些曾被我们认为是散文的作品,也许就不是散文;当我们用在场精神标准去评判,一些远离现实,停留表面,浮光掠影,缺乏新意与发现,表达死板拘泥,审美空间狭窄,一目见底的作品,就不为我们所推崇。
  
  记者:那么,是不是只有符合“在场散文”标准的散文方能入选?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就很难涵盖所有优秀的散文。
  周闻道:值得指出的是,无论是“散文性”还是“在场精神”,我们的探索都还是初步的,肤浅的,甚至错误的。我们只是试图开辟一条认识真理的道路,而不是穷尽真理。我们以宽广的胸怀拥抱世界,倾听不同声音。我们设立此奖的目的,正是企望更多朋友一道来探索甚至争鸣。中国有句古话,“真金不怕火来烧”。如果在争鸣中我们的基本构建被别人击垮,说明构建本身就有问题;反之,任何争鸣都是对我们基础的加固。同时,我们也坚信,真正优秀的散文,必定是具备散文性和在场精神的。难道有不具备“散文性”的“散文”吗;难道一个好的散文,可以不具有精神的高度,不介入和干预生活,可以远离当下现实,可以全部炒陈饭吗?因此,可以断定,“在场主义散文奖”的评选,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涵盖所有优秀散文”的。再说,奖项的命名与流派主张,是两个不同范畴的问题。我很欣赏后现代主义的一句话,永远不要相信你获得了全部的答案。学术的问题可以争鸣,我们欢迎争鸣,不怕争鸣,更不强求所有参与者、获奖者都要认同在场主义主张;而评奖则应遵守选评规则,评出不负众望的作品,让大家心悦诚服。
  
  记者:一个文学奖的权威性与社会声誉度并不仅仅是看其奖金的多寡,而是要看其评审机构、评委组成、评审程序的权威性,以及多年来所形成的公开公正公平的传统,你们在这方面是怎样考虑的呢?
  周闻道:我认为,一个奖的权威性至少离不开三点:首先是作品。这是根本的,长久的,坚实的基础。我们相信,只要真正评出了好作品,经得起历史检验,即便暂时被误解,埋没,最终也必然会被历史所承认,只是承认时间的长短而已。反之,如果名人敷衍塞责没评出好作品,可能最终也是问题。正因为如此,我们制定了严密的选评规则,特别强调独立性和民间立场,防止时下各种不正之风对评选工作的侵袭。其次是评选机构。评选机构的权威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名人效应。我们可借,但不要全靠。二是高人见识。正因如此,我们才特别看重评委的选择,放眼全国学界,选聘顶级专家担此大任。从目前的7位评委看,都是国内顶级文艺理论家和作家,具有权威的鉴赏能力。并且,评委会成员一旦确定,原则上相对固定,对社会公告,并以评委会集体和成员个人名义,对评选结果负责。再次是奖金。奖金的多寡肯定不能决定作品的审美价值,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奖金也可在一定程度下反照作品的价值。如果我们能评出名至实归的作品,就可珠联璧合了。在这一点上,我们的愿望是一致的。
  
  记者:评委是否在其中扮演绝对核心的角色?如果评委在评奖中受干扰,那么,这奖的意义就不大了。
  周闻道:在这一点上,我们与大家的担心是一致的。现在的一些奖项难服众望,问题也出在这里。我们的努力目标是:奋力打造国内最有权威的一流民间文学奖。一般情况下,外界的干预主要来源于官方、出资人和人情。我们的情况是:其一,就官方而言,我相信我们国家的政治昌明和文化容忍已达相当程度,何况评选范围作品都是在合法媒体公开出版、发表了的,一般不会涉及太敏感问题而引来官方干预。其二,就出资人而言,李玉祥先生是我交往16年多的朋友,他赞助设“在场主义散文奖”,纯粹是一种内心的文化热爱和关怀,没有任何商业动机和功利。他明确表示:决不干预专家们的任何具体评选事务,全权交由我牵头组织打理,评委会独立进行。其三,在目前世风之下,人情关是个难题,能否过好这关,关键是我们的评委,而不是官方和出资人。为此,选评章程设置了很多技术性关口,希望大家多出主意,从游戏规则源头上堵塞漏洞,也欢迎各方面监督。
  
  记者:如果评选出的作品作者不接受怎么办?
  周闻道:的确,在过去一些评奖中曾出现过这种情况,究其原因大致有三:一是评选本身不公。长此以往失去公信力。二是事前未征得作者同意。三是获奖者故弄玄虚,哗众取宠。前两种情况在我们的评奖显然不存在。选评规则明确规定实行自愿原则,从申报,推荐,评审各个环节,就体现了自愿精神,不存在“拉郎配”和不自愿的基础。至于如果谁先自愿了,后又来个放弃,那已超出了评奖本身解决的范畴,大家自有公论。
  
  记者:你们说要“重构文学价值,捍卫文学尊严”,这话怎么理解这,他对这个评奖有什么意义?
  周闻道:“重构文学价值,捍卫文学尊严”,是我们设立“在场主义散文奖”的形而上目的;他的出发点,是针对市场和时风对文学价值的解构,对文学尊严的损害。市场经济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在一些领域社会价值观遭到市场的扭曲,文学尤甚。“造原子弹的不如卖咸鸭蛋的,写新书的不如卖废书的”,并非天方夜谭。过去写点小稿的“润笔”可以养活一家人,现在靠写文章、特别是写散文致富的有几个?有的专家、作家呕心沥血写部书,还要倒贴几万元才能出版。有朋友问,你们“在场主义散文奖”头等奖30万元,真有值得起30万元的散文吗?我回答,我是搞经济工作的,与大大小小,各种类型的老板打了几十年交道,仅我们一个小小的地级市,每年赚几十万元、几百万元、几千万元的老板就不计其数,这是经济领域的一种价值呈现。在文化领域,难道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文化大国,一年评选一部散文作品,就值不了30万元吗?依我看,300万元,3000万元也不为过。因此,不在值不值得起,而在我的价值观出了问题,文学的价值被解构了,扭曲了。
  当然,文学尊严的被损害,不仅仅表现在文学价值的扭曲贬损,更表现在各种社会不良习气对文学意志的强奸。比如形形色色的不正之风,对各类文学奖的干预侵袭。文学大奖评选成了拉关系、搞“勾兑”的市侩交易,甚至明码实价,一张选票多少钱,花钱买奖。“在场主义散文奖”的“捍卫文学尊严”,就是要向这些社会恶习挑战。我们深知,与一个时代的顽疾挑战是艰难的,甚至是危险的,但为了文学,为了散文,我们必须这样做,别无选择。
  
  记者:最后我想问问,2009年度的评奖活动如何开展,有什么特别要求?
  周闻道:整个评选,都将遵循《在场主义散文奖章程》来进行,原则上一年一届,下一年评上一年。今年进行的2009年度评选,属首届评选,在章程规定条款外,最大的区别就是时间。因评奖活动在今年5月才正式启动,相应的申报、初评、终评和颁奖时间都会顺延。申报时间顺延至今年6月30日(所有申报作品统一寄: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源路9号眉山市散文学会;邮编:620010;电话:028-38169846);3季度完成评审;颁奖应在10月左右了。除此之外没什么特别要求。欢迎散文界的朋友参与。

            “在场主义散文奖”组织委员会成员
  主 任
  李玉祥
  副主任兼秘书长
  周闻道
  常年法律顾问
  张晓森 北京中咨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著名律师
  
  副秘书长
  伍立扬 海南省作协副主席、《海南日报》副刊部主任
  曾绍义 散文理论家,四川大学教授
  朴 素 天涯社区文学主编
  周 强 文学评论家
  邓 敏 眉山市文联党组书记


        七学者北京宣誓捍卫文学尊严
  
   5月5日在北京召开的“在场主义散文奖”新闻发布会上,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国内名校文学院的7位著名学者、作家,面对包括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文艺报》在内的众多媒体,在散文高贵的旗帜下公开署名并宣誓承诺:“呼唤文学价值回归,捍卫文学尊严”,引起人们极大关注,其意义非同寻常。
  
  在誓词上署名并公开宣誓的学者有孙绍振、陈思和、丁帆、彭吉象、康震,及著名散文家刘亮程、文艺理论家周伦佑。他们应“在场主义散文奖”组委会之聘,参加该奖评审委员会。学者们明确表示,在教学、科研和社会事务十分繁忙的情况下,之所以自愿以个人名义参加该奖评审委员会,就是冲着该奖的民间立场和独立性,希望共同以此为平台,为散文和文学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宣誓称:自觉遵守《选评守则》:倡扬散文性和在场精神;坚持民间立场、独立姿态、学术眼光;忠于职守,客观公正,鼓励创新,接受监督,尊重评审委员会集体投票结果。全力评出不负众望的优秀散文作品,重构文学价值,捍卫文学尊严。”
  
  众多著名学者以集体公开宣誓的方式,强调“重构文学价值,捍卫文学尊严”,在国内外尚不多见。


        呼唤更多的文化关怀
  ----李玉祥先生在“在场主义散装奖”新闻发布会上的致辞
  尊敬的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各位嘉宾、评委、作家:
  
  大家上午好!
  有缘千里来相会。非常高兴能够与大家相聚北京,共同启动和见证一项神圣的事业,为中国文学和散文做一件有意义的事;非常有幸能够邀请到那么多德学双馨的著名学者、作家担任“在场主义散文奖”的评委,为我们的评奖把脉守关。首先,我代表奖项发起人和组委会,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和闻道先生的想法,“在场主义散文奖”应长期办下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都不限。我公司正为此筹设一个专门的社会公益基金,第一步的计划是赞助1000余万元,本奖项至少连续举办15年,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提高,打造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最权威的民间文学奖项。很多人关心,作为一个以市场为主体的企业,赞助设立一项文学奖的目的是什么?在外人看来,也许这是个费猜想、耐解读的问题,但对我而言,却很简单:就是呼唤更多的文化关怀。
  
  领时地产集团系一家民营企业,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与高档酒店的投资,目前业务主要集中在青岛及海南地区,公司随着中国的经济的快速增长而迅速发展。但是,在我们的商业发展计划中,没有文学和散文,设立“在场主义散文奖”,纯粹属于社会公益性质的赞助,而不是投资,没有任何商业动机和功利色彩。我想,作为一种以商业动机为目的的投资行为,至少对我和我的公司,无论如何是不会选择散文的。因此,我们多次明确承诺,不以任何形式为奖项冠名,不干预专家们的具体评审活动;我们只有一个诉求:就是希望专家们为我把好关,为文学把好关,评出不负众望的好作品。
  
  呼唤更多的文化关怀,缘于我对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我从小热爱文学,尊重文化。虽然后来阴差阳错,走上了从商之路,但文化始终是我一个难解的情结。毛泽东主席曾说过,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同样,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和民族,也是没有希望的。我认为,无论是教学的,从政的,还是经商的,最高境界都是文化的融合和相会。因此,我们赞助设立“在场主义散文奖”,并不是因为我的企业的钱多了,找不着地方花。事实上,我们公司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而当今的社会,比我们公司资金雄厚的企业多的是。我们深知自己的能力有限,这样做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抛砖引玉地带个头,希望我们的行动能够引来更多企业和有识之士关心文学,使我们的国家在经济振兴的同时,文化也得到振兴,国民素质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才能真正以振兴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再次感谢各位,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01:57 , Processed in 0.07677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