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玉山:提倡真正的教育科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30 09:0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倡真正的教育科研
——从一节课题展示课说起
前两天听了天津七中田锡民老师的一节高三作文指导课。这是该校“模式教学”市级课题的展示课之一,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语文组的“集体智慧”。所以,到底该不该说,应该说些什么,着实费了我一番思量。出于对语文教学的忠诚,出于对年轻教师负责的考虑,本着对事不对人的原则,谈几点看法。
课题研究的重心是“四环节教学”。近些年,“模式教学”方兴未艾,很多学校对模式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痴情。对此我这样看,只要这个模式适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是邯郸学步、机械模仿;只要这个模式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没有违背学生的认知特点;只要允许教师灵活运用,不搞形式主义,那么这样的模式及研究就应该肯定、推广。我所反对的,是那种唯模式化的倾向。
从理论上讲,“导引—质疑—探究—反馈”模式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核心环节是“质疑”与“探究”,应该说与新课程所提倡的理念是吻合的。田老师在教案上解释说,“质疑”就是让学生发现问题,也就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理解上的难点、困惑点,也可以说是学习上的“瓶颈”。这实际上是学情的调查与摸底,是教学设计的基点与教学成功的前提。毕竟,了解学生的学习期待,为学生“解惑”、帮助学生突破“瓶颈”,是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这点与洋思中学“教学生不会的,会的不教”的主张是一致的。学情,可以通过问卷、谈话、聊天儿等途径来了解,也可以通过平时观察、学生作业及课上反应来判断。但总的来说应在“课前”完成,像学生在作文立意方面不够深刻的表现、原因等,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就已经了然于心了,是否非得在课上浪费十来分钟,让学生代表一一陈述?这除了能表明教学“环节”的完整外,是不是有些多余?
当然,课上应该且最好有学生的“质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教和学的基本要旨。不过,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试想,如果学生的质疑不在教师的“服务区”,怎么办?
关于“探究”,田老师的解释是针对学生发现的问题展开,相当于课堂教学的“途中跑”部分。问题的解决,主要通过分组合作且基本在课前完成,课上只是展示各小组的研究成果,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启发与融合,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我个人认为,这是理想化的,甚至是乌托邦化的。田老师的这节课有两个明显的不足:第一、从教学效果看,学生收获寥寥;第二、小组合作形式,不适合高三学生。
本课的课题是“阅读生活,让作文立意更深刻”,关键词是“阅读”,我想应该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开阔视野,二是思考解剖。前一点的“技术含量”较低,只需教师稍作提示即可;后一点是重点,也是难点,是保证“立意深刻”的根本。这节课把前者作为重点,其实与“深刻”的关系不大;这样的课就是再上几节,学生的作文也不会有深刻的立意。何谓深刻,如何做到深刻,考试说明列举了三条: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解释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教师应该做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也就是如何做到深刻。只给方法不行,必须通过具体的、有层次的、反复的练习(包括教师的示范),让学生养成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思考的意识与习惯,并最终形成、提高思维能力。而这些,大多数学生不可能通过“自主”“合作”解决与获得,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引导者”作用。可惜的是,很多老师无限放大“组织者”的角色,尤其是公开课、展示课,教师就像个主持人。跑偏了,就像小沈阳演的那个服务员,两条腿伸一个裤腿去了。小品要追求喜剧效果,但课堂不是舞台,更不是演戏。
说说小组合作。我认为,这类课前小组合作多多少少有“自欺欺人”的意味,尤其是高三,如果所有学科都这样搞,要占去学生多少课外时间?会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另外,从操作的层面,小组活动怎么组织?最大的可能是,由组长或其中的某个学生做“代表”,于是小组合作变成“轮流坐庄”。想想,倒挺好玩儿的。
小组合作的目的在于培养或强化学生分工、配合及责任意识,不能作为学习包括课前预习及课堂学习的常态。说句功利点儿的话,考试要靠自己,将来的许多事情都要靠自己。少些花拳绣腿,屏蔽掉任何形式主义的信息,在培养、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方面,实打实地做些研究、探索,才是真正的教育科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9 19:53 , Processed in 0.15401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