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像叶圣陶那样当老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10 16:1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像叶圣陶那样当老师
杨斌讲述   徐飞  整理
苏州一中有叶圣陶教育展馆。总纲:“教育为人生”,下面有七根支柱。
刚开始是想给学校做个特色,但五年过后,我们发现眼光太狭窄。我们所知道的叶圣陶,是文学方面的叶圣陶。可能还有一些知道是出版家、编辑家。可能还知道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我要说的是,叶圣陶还是一个教育家,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苏州教育局大力宣扬叶圣陶教育思想,去年叶圣陶研究所成立。
一、为什么要学习实践叶圣陶教育思想?
1.弘扬办学传统、实现教育家办学的最佳结合部;
2.破解发展矛盾和实现学校转型的最佳着力点;
3.叶圣陶需要重新“发现”;
民国教育家群体,叶圣陶的特殊身份。
我们当下的教育现实需要叶圣陶的教育思想。
二、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内涵
一句话:“教育为人生”。1.梳理出七条思想主线,都可以跟它挂上钩,2.他是文学研究会的主力,文学研究会的主张“文学为人生”;3.中学毕业前的日记有一句话:“此后当从事改革社会,改良人性”中学毕业就当教师了。
当时的苏州一中,是新式学校,老师基本都是留学归来。当年的课程表,有英语、法语、德语。正课有二十几门,还有三十几门选修课。每年要搞休学,步行到南京,遇山说山,遇水说水。叶圣陶是学校文学社的社长。有现代理念。
1.“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的教育本质观
前十年叶圣陶的论文基本与教育有关。他说:“小学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打定小学生一辈子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根基。”“如果我当中学教师,决不将我的行业叫做‘教书’,……却要使学生能做人,能做事,成为合格的公民。”
2.“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的素质教育观
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接物和对待工作的良好习惯;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习技能的良好习惯,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良好习惯。”
3.“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哲学观
《改变教育》:“受教育的头上戴着这个‘受’字,似乎处于被动地位,对于改变教育恐怕做不得主,用不上力吧。”强调“受教育者不是像张开一个空袋子,等人家把东西倒进来,装满它。受教育者含有个重要的意义,就是学习。……改变教育,本来要在受教育的学习方面改变过来之后,才算收效。”
1960年: “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的著名论点。1977年:“我想,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
4.“受教育的人的确跟种子一样”的学生主体观
叶圣陶说:“受教育的人的确跟种子一样,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发育自己成长的;给他们充分的合适的条件,他们就能成为有用之才。所谓办教育,最主要的就是给受教育者提供充分的合适条件”学生是种子,教育者就是给它提供合宜的土壤阳光雨露,至于这颗种子最后成长成怎样,是由这棵种子本身决定。我们就是尊重种子的基因、个性,给它适宜的环境、帮助,仅此而已。教育,就是给种子创造适宜的空间。
5.“德育总跟智育、体育结合在一起”的全面发展观
这不是强调要全面发展,而是强调学校的一切活动中都要包含着德育。每门学科都有体温。很多知识是测量不出来的,能测量出的仅是很少的一部分。
叶圣陶说:“学校里的课程各各分立,这是不得已的办法,不分立就无从指导,无从学习。……教育的最后目标却在种种境界的综合,就是说,使各各分立的课程所发生的影响纠结在一块儿,构成个有机体似的境界,让学生的身心都沉浸在其中。”
6.“国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应付生活的工具”的语文教育观
叶圣陶的“工具论”语文教育思想,是吕叔湘概括的:“通观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其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过去语文教学的成绩不好,主要是由于对这两点认识不清。”这个概括并不全面,因为叶圣陶曾在三个时期都提过。第一阶段是为了给语文争独立地位。二次是60年代,叶圣陶强调工具,是避免将语文上成政治课,强调语文课要做语文的事。第三次,文革结束提是针对学生基础非常薄弱,强调双基。三个不同历史时期都讲过这样的话。其实,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里还有另外的思想:“国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国文要培养儿童对文学的兴趣”。“国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应付生活的工具”,把这两句话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叶圣陶语文教育观。
(一)国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
1922年1月,叶圣陶发表《小学国文教授的诸问题》,指出:“第一须认定国文是儿童所需要的学科。”““第二,须认定国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学科。……学童所以需要国文,和我们所以教学童以国文,一方面在磨练情思,进于丰妙;他方面又在练习表出情思的方法,不至有把握不住之苦。”
(二)国文是“应付生活的工具”
1942年,叶圣陶发表《认识国文教学——《国文杂志发刊词》,指出:国文,在学校里是基本科目中的一项,在生活上是必要工具中的一种……那些看书不能了了,作文不能通顺的,他们不能运用生活上的一种必要工具,自然是直接吃亏。
(三)固本培根、科学有效的阅读和写作教学观
阅读观:通过文字桥梁,把握意义情味。叶圣陶认为,阅读是读者和作者双向交流的过程,也是读者通过文字走近作者心灵的复杂心理过程。叶圣陶主张的阅读教学方法主要是:鉴赏、想象、涵咏、揣摩、讨论、吟诵,在亲近文字的阅读过程中,不断培养和训练语感。应该说,这些方法是承继了传统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是符合汉民族语文学习规律的经验之谈。
7.“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的师表风范
1920年代《教师问题》《教师的修养》;1940年代又发表《如果我当教师》《如果教育工作者发表<</SPAN>精神独立宣言>》等重要文章,认为不管是当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教师,都绝不将我的行业叫做“教书”,而是“帮助学生得到做人做事的经验”。1984年明确提出:“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他没有因为教育部长的身份,给孙子、孙女上学走后门。孙子后来成为普通工人,孙女是编辑。
三、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来源
关于叶圣陶教育思想渊源之一:草桥:校长、教员大多从国外(主要是日本)留学归来。开设的课程中,正课有国文、英文、算学(数学)、博物、经学、修身、历史、地理、化学、体操、唱歌、图画等。除必修的正课外,还开设了球类、国术、军乐、金石、丝竹、音韵学、度曲、尺牍、剥制(制作标本)、照相、日语、法语等供选修的“附课”。
位于甪直的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是叶圣陶教育思想萌生的丰厚土壤。譬如晓庄师范之于陶行知,巴甫雷什中学之于苏霍姆林斯基,甪直小学可以说是叶圣陶的“晓庄”和“巴甫雷什。
叶圣陶语文教育观和教育思想之间,存有一种紧密而深刻的相互影响、相互激荡、彼此生发、彼此成就的互动关系。而这种源自某一具体学科的深刻体验和整体教育哲学之间的良性互动,对于保证其教育思想的务实、理性和深刻,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也不是每一位教育家都所具备的。
三、关于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历史方位和当代价值
叶圣陶教育生涯发轫于民国肇造教育思想萌生于五四新文化浪潮,形成于三、四十年代。1949年以后的演变情况比较复杂。
叶圣陶教育思想是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急剧转型时期变革的产物。我们今天仍然处在急剧社会转型中。
叶圣陶在长期的教育思考和实践中,不断冲破封建教育的思想罗网,积极汲取西方先进教育思想精华,艰辛探索一条适应社会需要的现代公民培养之路。叶圣陶教育思想是对封建传统教育思想的叛逆,划清了封建传统教育和现代公民教育的界限,具有鲜明的科学民主意识,也因此获得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代品质。
“叶圣陶们”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1)直击教育时弊;(2)引领教育改革;(3)助力教育家办学。
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历史方位
蔡元培:美育教育思想
胡适:民主教育思想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
经亨颐:人格教育思想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
陈鹤琴:活教育思想
叶圣陶:为人生教育思想
   《教育照亮未来——民国八大教育家经典文选》
四、教育家叶圣陶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职业理想是人生之帆。
有怎样的职业理想,才有怎样的职业发展。
教师职业理想的三重境界:职业——事业——志业。
志业,不同于事业,也不同于职业。一个人把工作作为志业,意味着把工作视为生命意义之旨归,把职业与生命融为一体。
他的改名:秉臣——绍钧
陶钧,制陶器时把泥团旋成陶坯的转盘,作动词时作陶冶、塑造之意。
这是一次意味深长的改名!这意味就在于:“陶钧万物”,事实上成了叶圣陶一生的志业追求。
启示之二: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业道路上遇到困难、挫折乃至失败也是一件正常的事。关键是看你的毅力、勇气和韧性,看你是不是能愈挫愈勇,屡败屡战,其实,说到底也是看你对教育的职业信仰以及忠诚,当然,也包括自身的生命能量是否如同种子一样强大!
民国三年(1914年)七月十三日日记
晴而多风。至校中,诸同事及学童均先集,即向孔子设位行礼。私念以后如弗为教师,则我与孔先生从此无缘矣。礼毕,将散学生,顾之颇有惜别意。念相处两岁。虽无善状,却颇注心力;或则近有所进,或则斐然可观,间有顽劣,然绝无可憎,而转而可怜,方思有以化之,乃今朝一面,便是分离,能弗黯然?若语以吾弗再来,学生对我何如固未可料,而自己别泪且将夺眶而出;因弗以相告,仅谓之功课无荒,行检无卑。此盖例语耳,然吾今后则弗再为此语矣。
(1912年1月——1914年7月,叶圣陶在苏州中区第三初等小学校(言子庙小学)任教)
注:此为在言子庙小学最后一则日记
启示之三:成就事业,须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须得营造一个良好环境的工作环境,妥善处理好和领导、同事、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
有十多本他和朱自清或夏尊合编的书。
《文章讲话》      夏丏尊  叶圣陶合著
《倪焕之》        叶圣陶著,夏丏尊卷首作序
《我们的七月》    朱自清、叶圣陶等合著
《我们的六月》    朱自清、叶圣陶等合著
《中学生》        夏丏尊先任主编,后叶圣陶接任
《开明国文讲义》  夏丏尊、叶圣陶等合编
《文心》          夏丏尊、叶圣陶合著  朱自清作序
《国文百八课》    夏丏尊  叶圣陶合著
《阅读与写作》    夏丏尊  叶圣陶合著
《雪朝》          叶圣陶  朱自清等合著
《精读指导举隅》  叶圣陶  朱自清合著
《略读指导举隅》  叶圣陶  朱自清合著
《国文教学》      叶圣陶  朱自清合著
《理想的白话文》  叶圣陶  朱自清合著
职业的修炼也是做人的修炼。三老是不合适的,吕叔湘是教英语的,没上过一节语文课,张志公是研究语法的。真正的群体应该是和朱、夏。这才是三老。
启示之四:成就事业,必须有献身事业的精神。事业之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绝无捷径可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局限!叶圣陶也不例外。但是,毫无疑问,叶圣陶教育思想已经在时代所能提供的空间内,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是对于中小学教育,叶圣陶教育思想具有极其强烈的适切性。今天依然如此!他的思想,和蔡元培、陶行知、陈鹤琴、晏阳初等民国教育家群体一样,是时代人我们的一份十分宝贵的思想财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1:35 , Processed in 0.06819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