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常识也可能是多元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13 22:5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常识也可能是多元的


文/南桥
  今年高考作文题里,出尽风头也被人百般指责的,是安徽考题“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很多读者表示无从入手。合肥的《新安晚报》找了来自日本、韩国、贝宁、德国四国留学生来写,大家分别从不同角度入手,都还言之有物。为什么很多中国考生觉得难?这与我们对“常识”的认知有关。
  我自己也从“人梯”的角度,写了一小文,发在我博客上,有很多人回复。这可说是进行了一个小小的抽样调查,从回复中,我发现很多人的思维存在障碍。
  第一个障碍是在猜测出题人的“用意”是什么。似乎有一个外在的、标准的答案在那里,等着人们去“寻宝”。高中老师的任务,不过是要提供一个“寻宝图”,让考生可按部就班去找。这样的思路,罔顾一个考题开放的阐释空间。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上看,学生本身都有各自的背景和认知,对于一个话题,可进行不同的阐释,这阐释不需要同质化。如果教育能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把学生自身的背景资源和创新思维调动起来,那善莫大焉。
  更大的障碍则在于对常识的理解。有读者质问我:为什么要横着放?有人举例说自己家正好有个夹缝,梯子竖着放进去最合理。有人说我缺乏常识,“农村竖放的梯子多了去了”,不知道我也来自农村,我家的梯子,都是不用的时候横着收起来的。但我认同,这只是我们的做法,不是唯一的做法。
  读者如因自家梯子竖放,则斥责出题人闭门造车、“缺乏常识”,这说明教育界还要做很多事情,去培养真正的“辩证思维”,好让学生、未来的公民,思维上不要陷在“非此即彼”的窠臼里。要知道,常识是多元的,也是变化的。
  不要以为只有高中学生才犯这种错误。很多大知识分子,说起“常识”来,也一样会排斥异己,独尊自家。
1933年,在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小说《大地》获普利策小说奖后,侨居加拿大的中国学者江亢虎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称赛珍珠小说里的细节违背生活常识。他说中国人泡茶,不是像赛珍珠小说里写的那样,把几片茶叶放在开水上,而是先放茶叶,然后倒水来泡。赛珍珠则称,她笔下“泡茶”的民俗,她亲眼在乡下看到几百次。 乡下老百姓贫困,不可能像高高在上的江亢虎那样浪费茶叶。
  就此事我又问过我一个精通茶道的朋友,他说都对,因为这要看你泡的是什么茶,怎么泡,两种情况其实都是有的。但抛开“泡茶”这个话题来看,江亢虎是不对的。赛珍珠写的是她看到的情况,属于皖北农村的特定情形,而江亢虎则以为自己看到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如今,因为自家梯子竖放,而谴责出卷老师“缺乏常识”的人,犯的是和江亢虎博士同样的错误,那就是自身狭隘的经验主义。假如一开始就突破这种狭隘的个人经验,假定考题中说的“横放”在某种特定情况下是合理的,思路就不会老在这上面打转,而可以打开来,讨论安全防范、信息设计、社会公德、以身作则等很多话题。
教育应该教给学生的一个常识,就是常识本身是多元的。
(作者系旅美学者,地址:http://news.sina.com.cn/pl/2012-06-11/061924570679.shtml

源地址链接: http://www.edu11.net/space.php?uid=46489&do=blog&id=59924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9:04 , Processed in 0.06431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