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藏京味 品味文化 完善人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27 15:06: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收藏京味 品味文化 完善人格

──“品味文化”校本课程价值目标实现的行动研究

祖雪媛 杜文丽 安海霞

白家庄小学始建于1956年,是朝阳区示范小学。目前学校四址办学,分处三里屯文化时尚区和望京地区。从2001年开始,学校逐步形成以“尊重”为核心的教育价值观,以“品味文化”为特征的课程教学观,不断完善“和谐乐园”的办学目标体系,为孩子明天的幸福奠基。

一、“品味文化”校本课程的探索历程

以“尊重”理念作为价值原点,经过近十年的探索,我校逐步形成以“品味文化”为主线和基本特征的校本课程体系和日益完善的校本课程管理模式,通过三级课程有机融合,充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幸福感生成,有效推动基础学校的深层次改革。

探索阶段一:以“收藏京味,品味文化”为内容开展探究性学习(20012004年)

2001年我校社会学科尝试开展探究性学习,围绕“北京的历史”“北京的城楼、牌楼”“北京的园林”“北京的胡同”“过大年、逛庙会”“北京的小吃”“小玩具、大智慧”“国粹京剧”“北京的老字号”“北京的名人”等老北京文化专题,积累了大量研究性学习成果。

探索阶段二:由“品味文化”为核心全面构建校本课程体系(20052006年)

2005年通过整理前三年探究性学习成果,出版了第一本课程读本《品味文化(一)──品味老北京文化》。基于这一课程开发经验,我们又开发了“好习惯受益终身”为主题的礼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初步形成“品格培养”“传统文化”“创意实践”“学科拓展”四类32门的校本课程。同时,学校开始重视环境课程建设,形成传统与现代两大主题课程板块。一是将老教学楼改造成“京味文化楼”,用于开展“城楼与牌楼”“胡同与四合院”“年文化”专题教育;二是新教学楼的环境设计分别以绿色、蓝色、粉色和黄色凸显“人与自然”“人与科技”“人与艺术”“人与资源”四大现代课程主题。这一阶段的校本课程建设开始呈现多元、多样的特征,教师参与热情极大提高。

探索阶段三:探索和完善校本课程推进的制度建设(20072008年)

2007年为适应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我校将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深化学校改革的重要途径。一方面积极鼓励教师开发更为多样化的主题课程,相继推出近一百门校本课程。另一方面,完善组织建设、加强过程管理和评价制度改革,校本课程建设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

二、“品味文化”校本课程的设计和行动理念

“品味文化”校本课程以“尊重”理念作为核心价值,以满足学生和教师的多样化、可持续发展需求为课程起点,以“品味文化”为逻辑主线,以教师和学生作为课程主体,因地制宜、多元开放地建设课程资源库,以品味京味文化为起点扇形延展,逐步形成统整性的课程体系。

理念一:以“尊重”为核心价值,通过校本课程倡导和落实文化育人

2001年我校参加EPD项目,汲取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价值:尊重所有人、尊重文化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资源,将“尊重”理念与人文教育传统相结合,通过“品味文化”校本课程倡导和落实文化育人。人的发展需要文化的支撑。以文化人,强调在多元文化世界中,让学生和教师共同沐浴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全球的文化,在文化浸染中拓展视野,提升品位,增强文化认同;以文育人,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人性,尊重文化经验的差异,尊重人的内心感受和体验,在文化熏染的同时给学生和教师以充分的自我陶冶、自我教育的空间。

理念二:以“完人教育”理念,通过校本课程体系的完善促进学生健全发展

《学会生存》报告提出,现代教育不仅要注重技能训练更要关注人性其他品质的培养,要把一个人的体力、智力、情绪和伦理诸方面综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善的人。“完人教育”理念要求学校课程与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结合起来,要为学生发展提供更为充分和积极的资源、条件和机会。(1)“品味文化”校本课程注意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要求,着力形成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强调“课程之树”要与儿童发展和谐共生;(2)“品味文化”校本课程尝试转变学习方式,凸显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实践、探究、体验、感受过程中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完整发展;(3)文化濡染是我校三级课程实施的总线索,我们充分利用作为北京市地方课程《北京情中国心》实验校的发展机遇(见附件),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发挥育人作用。

理念三:以行动研究的理念,通过校本课程的研发和实施推动教研制度创新和教师专业发展

行动研究强调边实践边研究,这也是我们研发和实施“品味文化”校本课程的重要工作方式。面对各种问题,我们坚持“边研边创”原则,在调研中发现问题,在研究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进行制度创新。通过这个过程,校本课程理想逐渐变成了真正能满足师生发展需要的现实课程,教师课程开发和研究能力大大增强,专业理解加深,职业幸福感得到提升。

三、“品味文化”校本课程推进策略

在“品味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我们立足行动研究逐步形成以下推进策略:

推进策略一:实施目标-过程管理,保证校本课程推进的规范性、科学性

我校依据文化育人的目标要求,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形成“集中精力,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以目标-过程管理为手段,file:///C:/DOCUME~1/mal/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按照“调研需求──分析资源──定位文化──设计目标──制定制度──分层培训──成果交流”的工作流程进行课程管理,确保规范性和科学性。

推进策略二:以现代化教育手段为支撑,提升校本课程建设水平

我校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增强课程实施的效果。学生通过观看课程宣传影片自选课程;通过校园网方便家长与孩子一起选课程;学校利用校园网进行课程培训,将课程纲要、教学设计和案例等资源上传,通过网络进行交流。

推进策略三:以校本教研为实体,增强校本课程实施效果

校本课程的全面实施需要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根据校本课程类别性质建立研究小组,组织教材研发、课堂观摩和研讨、课程沙龙等活动。教师在交流、展示中逐渐实现方法迁移和经验迁移,不断探索新的课程建构与实施模式。

推进策略四:以制度性评价为导向,推动校本课程可持续发展

学校通过建立教师个人发展档案和完善的课程评价标准,定期对课程质量和教师实施课程情况做出评价,设立校本课程“实施奖”“扎实推进奖”“实践创新奖”“科研星级奖”,表彰奖励教师,还对精品课程进行认证,极大地激活教师课程创造的内驱力,保证校本课程的持续发展。

推进策略五:以调研培训为依托,促进校本课程建设走向多元

“知需求、看实情”是校本课程走向多元的保证,为此学校定期组织学生的学习需求调研和教师、家长的课程资源调研,将资源与需求相结合开发课程。学校针对教师的不同需求,通过“典型引路、入格指导、问题解答”定期开展分层培训。

四、“品味文化”校本课程的实践成果

“品味文化”校本课程实施以来,围绕校本课程价值目标实现这一主题,不仅创新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方式,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健全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学校文化建设,形成办学品牌。

成果一:以“尊重”理念为价值核心,开发与实施多样化的校本课程

1.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我们强调课程的发展性价值,从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出发设计课程;引导学生参与课程设计,提供主题线索,不断完善和研发学生喜欢的课程;将学生现有的研究性学习成果作为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再生资源;以已有课程为基础不断丰富深化,拓展形成系列,以点带面推动课程开发和实施,使富有生命力的课程诞生;尽可能让学生自主选课。为了保证学生自主选修校本课程,打破班级与年级界限,实行“大走班”与“小走班”、长课与短课相结合等更为灵活的课程实施方式。所谓“大走班”,即选课学生自行进入所选课程的固定教室学习;所谓“小走班”,即为了照顾一年级学生选课方便,采取教师流动的方法。

2.以文化为根,完善课程体系。我们从多元文化视角出发,以京味文化为起点,通过时空延展,将课程的文化内容从北京走向中国、世界,从传统走向现代。我校与英国St. Paul C. E. Primary School为“同心结”姊妹校,在师生文化交流中,逐步将文化比较纳入课程,在《品味文化(一)──品味老北京文化》课程读本基础上扩充了英国文化的内容,编写完成《品味中英文化》。通过近十年的探索,我校以文化为根,构建起“品格培养”“传统文化”“创意实践”“学科拓展”四大类包括128门的校本课程体系(见图1)。每年通过筛选形成精品课程系列,按照学生年龄特点与课程内容形成教学梯度,制成教学光盘和教材读本。
图1 “品味文化”校本课程体系

3.以“品味式学习”为特征,建构新型课堂。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以“尊重”理念统领课堂文化建设,把“两个突出”(突出实践性和开放性)、三个“带进”(把一张笑脸带进课堂、把多元评价带进课堂、把现代技术带进课堂)、五个“让”(目标让学生明确、问题让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参与、规律让学生发现、学法让学生总结)落实在师生课堂互动中,逐步形成以“文化浸染、实践探究、感受体验、反思批判”为特征的“品味式学习”模式。

成果二:“品味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促进学生健全发展

1.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民族自尊和国际理解。从最初的“品味老北京文化”课程到“中英文化比较”课程,从“有趣的汉字”课程到“指印画”“七巧板”“沥粉画”课程,从“抖空竹”“滚铁环”课程到“旗语”“交谊舞”课程,孩子们通过学习这些系列课程,用眼欣赏文化,用耳聆听文化,用手触摸文化,用身体验文化,用脑思考文化,用心感悟文化,在对比探究中,拓展国际视野,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性,逐步形成对北京乡土文化、民族文化的深厚情感,民族自豪感大大增强。

2.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综合能力不断提高。校本课程让学生从“坐着学”转向“在活动中学”,通过社会调查、访谈、收集资料、请教专家,亲身感受发现的乐趣、知识的力量、合作的收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成为学的主人,同时也参与课程建设,丰富课程资源,成为课程开发的合作者。通过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学习,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提升,目前我校已出版四本学生小课题研究论文集,共收入论文四、五百篇。我校学生苗家禾作为中国唯一的小学生代表在“第二届国际可持续发展教育研讨会”上用双语作了“泰山的价值是文化还是商业”的研究报告;尚昊成同学积极参与“北京名人故居”探访实践活动,在“第三届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用英文介绍了老舍故居的保护状况;英国副首相John Prescott、伦敦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等外宾访问我校,都由学生担任校园文化的英语讲解员。

3.促进学生人格品质不断完善。“好习惯收益终身”课程提炼出我校学生必备的六大生活、学习习惯:管理时间、学习探究、独立阅读、健身健心、坦诚交往、知恩感恩,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层实施,为每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基。“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着力使学生具有冷静、宽容、虚心、自信的心理品质。“四个一礼仪教育”将“展开一张笑脸”“送去一声问候”“说出一声致谢”“道出一声道歉”向学生生活进行渗透,让孩子们在交往中享受坦诚带来的快乐,建构起完善人格。

成果三:“品味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1.促进了教师专业理解能力的提升。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施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整理相关的专业知识,其中既包括课程内容知识又包括教育专业知识,同时需要理解学生以及广泛搜集课程资源,这些无疑会打开教师的专业眼界,丰厚文化底蕴,提升课程能力,包括课程的资源开发、反思和批判能力,重新塑造个人的专业生活。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施有助于教师从“跟着别人做”转变为“自己独立做”,进而“与人合作做”,最后实现“带着别人做”的专业发展理想。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中自己的教科研能力也明显提升。我校教师撰写的论文在市、区频频获奖,发表教科研论文数量也在递增。

2.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施促使教师做出不同程度的专业努力,自觉或不自觉地扮演教学研究者、学生指导者、实践反思者等角色。校本课程更需要老师和孩子共同建构,课堂上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多维互动、操作体验、交流展示”成为教学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的成功体验被有效地迁移到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进一步促进了和谐、民主的新型课堂文化的形成。

成果四:“品味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形成学校品牌

1.推动了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学校旧楼改建,我们因地制宜,借助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品味文化》课程读本建成“京味文化楼”。学生们把在课堂上画北京、唱北京、讲北京、听北京,在课外观北京、照北京、探北京积累的大量绘画、摄影、手工制作等作品,分门别类展示在京味文化楼中,丰富了各专题教育的内容。这里既成了展示师生才艺的天地又成了师生感受老北京特色文化的乐园。我校京味文化楼也成为北京市、全国乃至国际交流和展示的窗口,成为向世界介绍北京的好素材。

2.推动了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我校的核心教育理念是“尊重”,这种尊重文化通过校本课程得到具体落实。它不仅体现在课程中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也体现在同侪、师生和生生关系中,更体现在新型课堂的建构中。

3.推动了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为保证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我们以人文化、开放式、探究型、自行性的管理理念,制定了《白家庄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指南》《白家庄小学校本课程实施要求《白家庄小学校本课程评价《校本课程实施奖励制度》等一系列文件,既保证了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和不断创新,又满足了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提升了教师的职业自尊。

成果五:“品味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影响力,架起了对外交流的桥梁

1.丰富完善校本课程建设的品质,提升学校的办学影响力。作为北京市校本课程示范校、基地校,我校以受北京市教科院研究委托项目做引领(见附件),以行动研究方式建立项目团队,以“品味文化”为共同研究基点,采用实践培训、明星教师讲坛、学生文化论坛等多种方式,丰富完善校本课程建设品质,引领市、区、各校共同发展。我校“品味文化”课程理念和实施经验辐射到全国和北京市、区(县),引起了较大反响,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学校管理创新品牌校”“全国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北京市科研工作先进校”,多次召开各级别的校本课程现场经验交流会。

2.“品味文化”校本课程引起国际友人的关注,架起对外交流桥梁。国际残奥会主席、英国副首相、英国伦敦奥组委主席、加拿大、瑞典、新加坡等26个国家教育考察团都曾来我校体验北京传统文化的魅力。《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北京日报》《竞报》《现代教育报》《英国每日电讯》韩国电视台、CCTV、BTV、CETV等媒体都对我校“品味文化”校本课程做了报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18:53 , Processed in 0.08525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