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72|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教育报2013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揭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6 10:57: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教育报2013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揭晓
  2004到2013,中国教育报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评选已走到第十个年头。
  十年树木。如果将这一旨在倡导师生读书的活动比喻为植树,当年的稚嫩树苗已然长成繁茂大树。
  播种育人。如果将推动读书者比喻为农人,他们播撒的读书种子已然遍布中国大地,生根发芽,蓬勃生长。
  如果将中国教育报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评选比喻为一次次发现之旅,我们踏上的无疑是一段又一段美好的旅程,邂逅的是一位又一位可敬可爱、执着于推动读书的爱书人。
  在世界读书日这满溢着书香的日子里,2013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诞生了!倾听他们的读书故事,仿佛听见花开的声音,仿佛一片碧绿的森林在眼前延展。
  推动读书,就是推动社会进步。在教育界推动读书,就是培育充满希望的未来。
  10年,100人。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用智慧、勇气与行动诠释了推动的力量,他们的名字清晰地镌刻在岁月的书页上。褒扬他们的精神,我们希望更多的爱书人加入阅读推广者的行列,我们希望借助推动的力量,把书香播撒到每一间教室、每一所校园,播撒到每一个公民的心田。(王珺)
2013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志江 北京丰台二中校长
  任  勇 福建省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
  闫存林 北京十一学校教师
  许  睿 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语文教研员
  陈  文 湖南省浏阳市教育局副局长
  陈克文 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校长
  陈  瑜 重庆市九龙坡区教育委员会主任
  范  引 安徽省利辛县城关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房超平 广东省深圳市丽湖中学校长
  胡翼青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
2013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提名奖
(按姓氏笔画排序)
  李庆平 山东省诸城市教育局局长
  陈小平 江苏省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陈爱玉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校长
  秦爱梅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雅周中心幼儿园教师
  秦福伟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教育局局长
  袁卫星 江苏省苏州市教师书院教师
  倪  岗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初中语文教研员
  倪颖娟 江苏省海门市能仁小学教师
  常亚歌 河南省济源市教育局名师培养办公室主任
  潘  芳 浙江省温州市少儿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负责人
    《中国教育报》2014年4月23日第5版

2#
 楼主| 发表于 2014-5-6 10:58:42 | 只看该作者
阅读,人发展的又一驱动力
王志江
  北京丰台二中校长王志江,大力推进书香校园建设,设立班级图书柜,组建教师读书会,创办校园阅读节,把学校建设成为“爱阅读”的学习型校园。
  天地之间,只有人类会阅读,但是,阅读却不是人的先天本能,它需要后天培养,所以,优秀的老师总会把培养阅读习惯放在首要位置。人之为人,显然不同于沙砾、草木,但是,他到底是苏格拉底所说的“快乐的猪”,还是“痛苦的人”,就不是显而易见的事儿了。一般说来,精神上总是感到不安和痛苦的人,多数都热爱阅读。
  也许,唯有圣人才是生而痛苦的,芸芸众生唯有通过阅读经典才有可能成为幸运的“痛苦的人”。这种痛苦其实就是生命自身始终对于自己的灵魂有一种深切的不安和觉悟,并总是渴望依于自己的内在良知的召唤去践行。
  皮亚杰说:“如果我们看一下每本教育史的目录,不可避免地会看到另一件事情:在教育学领域内,很多革新家都不是职业的教育工作者。夸美纽斯创办和管理过许多学校,但他所受的训练是神学和哲学;卢梭从未上过课,虽然他也许有孩子,但据我们所知,他自己从未教育过他的孩子;福禄培尔是幼儿园的创始人和感知教育的拥护者,但他是一位化学家和哲学家;赫尔巴特是心理学家和哲学家……”
  这真是对职业教育工作者最大的反讽!如果我们仅仅把教育理解为知识的传递,那么,友善的“反讽”势必变为国家和民族的灾难。教育若想彻底改变这种尴尬,就必须拿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和智慧。教育的核心和焦点永远不是知识,而是人。人不是容器,所以追求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并不是教育的本质,教育应该关注的是知识在怎样的条件下可以被重新创造出来,或者说,那些观念和思想可以在怎样的条件下得以精彩地重新诞生。人不是物,所以,教育关注的是孩子们道德人格的发展与完善、精神生命的充盈与丰富。
  这样的教育怎能离开心理学和哲学呢?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心理学和哲学,根本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学。哲学逼迫我们不得不面对、不得不思考那些最本源的问题:不是学习什么知识,而是这种学习何以可能。不是主观与客观的世俗化的对立统一,而是由我们自己的本心本性绽出一个怎样意义的世界。不是活着,而是活着的意义。不是如何将三居室变成别墅,而是在无家可归的流浪中得以聆听自己内在良知的召唤,召唤到自己生命的本真!而跟其他任何伟大的科学一样,真正伟大的心理学总是跟哲学纠缠不清,不过,这种纠缠正是心理学的骄傲所在!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提示我们,教育者首先应该思考的不是如何去教育儿童,而是如何让自己的人格获得健康的发展,教育的成效不是仅仅看我们有意识地做了什么,而恰恰是我们在无意识中的言行对于儿童的影响。皮亚杰的发生心理学提示我们,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多么精妙复杂而又如此漫长,任何简单粗暴的直接灌输无疑是一种最野蛮的屠戮。而维果斯基则提示我们,教学设计应聚焦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以充分发挥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怀特海告诉我们,所有课程及教育活动的安排都需要遵循“整体浪漫——局部精确——综合”的节奏。柯尔伯格告诉我们,儿童的道德人格发展是唤醒儿童的道德心从“前习俗”到“习俗”、再到“后习俗”的不断超拔与跃迁……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基础上的教育学是极其复杂的,正是这种复杂性使教师可以拥有跟医生、科学家、律师、工程师等一样受人尊敬的专业地位,否则,教育学势必异化成考试学,甚至是扼杀儿童天性的最隐蔽、最邪恶的帮凶!
  不过,归根结底的问题无非是:“我”,怎么做?阅读经典书籍,开发卓越课程,丰盈师生灵魂,舍此,岂有他途?!我们学校每周固定的读书会至少有6个,而经典已经成为我们的粮食和空气。
  推荐书目
  1.《儿童心理学》 [瑞士]J.皮亚杰、B.英海尔德著  吴福元译 商务印书馆
  2.《思维与语言》[俄]列夫·维果茨基著 李维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3.《道德教育的哲学》 [美]柯尔伯格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
  4.《存在与时间》 [德]海德格尔著 陈嘉映等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5.《牟宗三文集》 牟宗三著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
 楼主| 发表于 2014-5-6 10:59:06 | 只看该作者
[size=+0]
涵养学气才有推动之力
任勇
  福建省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任勇,坚守并传播“读、思、研、行、写”的阅读观,还让自家的书屋成了学生流连忘返的“熏书香、悟学道”之地。
  说到读书,我有一个非常坚定的观点:仅仅读是不够的,要在读的基础上,走向思、研、行、写的更高境界。
  读书让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我读故我知。但学习,贵在思考,我思故我在。带着思考去读书,学思结合悟新知。让“优秀教师成为研究者”,我研故我智。研究,让教育更精彩。为了“研”,你不精读是不行的。建立在“学、思、研”基础上的实践,在我看来才是“智慧”的,我行故我实。为了智慧实践,你就要联系实际“读”。孔子云:“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写”下教育发现、教育成果,就能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写故我远,为了写,你阅读的“用心度”就不一样了,这种“用心度”往往能达到“深度阅读”之境。
  作为教师的我,和学生、和家长、和同事谈读书,谈读书的好处,大家听得津津乐道,觉得我说得很有道理;作为校长的我,和本校师生、和各地校长教师谈我的阅读观,大家也挺信服,觉得我的阅读观有新意;作为一名教育行政官员,我在单位、在学校、在教师群体、在学生群体都在积极宣传“为学有道”,都在强调“读书创造有意义的人生”;作为一个市民,我在自家的书房里,为上门来的学生小读者“说读书、悟学道、谈成长”。回眸与书结缘的日子,只想自己静心读书,真没刻意去“推动”谁读书,但所到之处、所言之处还真的直接或间接地起到了“推动”之效。
  缘何有“推动”之效?细细想来,更多的是自己涵养了学气,才能“言传身教”产生“推动”之效。
  涵养“专业”之学气,以学术精深示范人。
  我学的是数学教育专业,上大学时我把师范数学专业的书尽可能“分类读全”,教书时我就设法将数学教育刊物“订齐快学”,常年坚持,我的数学教学力、数学研究力渐强,在数学教育方面著述颇丰,30来岁就评上了特级教师。
  涵养“教育”之学气,以先进理念导向人。
  作为“教育人”,理应精通“教育事”。何以精通“教育事”?读书也许是最好的途径。我的“教育事”,一方面是读教育类的书籍,对这类书籍我是“时时找”、“处处读”,二是读教育类的刊物。
  涵养“文化”之学气,以知识广博折服人。
  理科教师,要精通专业,既要多读科学类的书,也要读人文类的书;文科教师,要精通专业,既要多读人文类的书,也要读科学类的书。围绕专业的拓展学习,是提升教师精神境界和教育“视界”的有效方式。科学少了人文,就少了气质;人文少了科学,就少了理性。科学和人文,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许多认识我的人,觉得我“很数学”也“很文化”。许多不认识我的人,读了我的一些教育随笔,当他们知道我是数学教师时,都觉得这个数学老师“蛮有文采的”。
  涵养“古今”之学气,以继承出新引领人。
  读一个领域的书,一定要读其“古”,也就是读这个领域的“史”,古为今之始,今鉴古以用。读书要“探古”,读书也要“掘今”。这里所说的“今”,更多的是指“现代”,也就是说要读“现代”的书,要读前沿的书,要读“新潮”的书。这样,你就能准确把握时代特征,与“现代”同行。为师唯有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识,以“博古通今”的形象引领人。我们在给教师和学生推荐书目时,常用“古今”思维法,既推荐“古”之经典名著,又推荐“今”之热评佳作。这样,师生的阅读就既有了其“源”,又有了其“延”,这样的阅读既有“深度阅读”,又有“前沿阅读”。
  推荐书目
  1.《周国平论教育》周国平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论教育家》孙孔懿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3.《教育大境界》东缨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4.《做有思想的教育行动者》郑慧琦等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5.《滴水录》胡太平著 鹭江出版社


4#
 楼主| 发表于 2014-5-6 10:59:28 | 只看该作者
[size=+0]
阅读是一种高度觉解的感动
闫存林
  北京十一学校语文教师闫存林,利用语文功能教室带动学生阅读,为学生营造着山高水长、滋润心灵的读书园地。
  阅读是一种惊喜,而人生在无数次的惊喜之中与先哲相遇,那时彷佛面对了久别重逢的故人,并让你体味到成长的快乐。
  阅读应该是一件与功利无关的事情。当你打开一本书的时候,便是你进入另一个世界的时候,你可以暂时逃脱俗世,去享受片刻的精神欢愉。
  我向来觉得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和一个不读书的人在幸福的感觉度上是不一样的,就像当你在秋日落满树叶的长椅上闭目凝神感觉阳光的温暖的时候,你会想起德国古典诗人荷尔德林的“人诗意地栖居”,于是你便有了一种高度觉解的感动。
  阅读应该是温暖的,而一个爱阅读的人他会有善或者向善的本性,就像本哈德·施林克的小说《朗读者》中的汉娜一样,纵然她不识字,但她却热爱“阅读”,你可以看到她隐秘的内心有善的花朵在生长。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读书便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了。当我的学生因为我而喜欢上了阅读,那我便是这世上最幸福的人。每当我看到我的学生高兴地拿着一本书,说这是他从网上淘来的,我便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而当一个孩子喜欢上阅读的时候,他就像一个淘金者,总会自己去寻找目标且乐在其中。
  这使我想起曾经的一次寒假作业。
  留寒假作业照例是老师的专利,生怕学生浪费了光阴,于是便会有许多练习册诞生。一些学生为了应付差事,到假期结束的时候就随便抄抄了事。教师明知道这作业做得没了意义,但彷佛卸了一副重担,自己也心安理得起来。于是便想改变这样的寒假生活,让我们的学生读起书来。
  经过讨论,我们决定让学生自己去编辑一本语文读本,通过这个过程来促使学生去阅读。因为有了责任感,我们的学生就会仔细阅读、仔细挑选,因为每一个人都不想自己被人看轻了去。
  就此,我们将有一个有意义的假期,你将呕心沥血造出一个单元文本。
  首先我们确定了12个主题,告诉学生,我们的编辑体例即为主题呈现方式。这12个主题分别是:青春无悔、人生世相、乡愁无限、感悟自然、祈祷和平、生命赞歌、智慧之声、昨日战争、爱的乐章、历史沉思、认识自我、政治经济。
  在编选的过程中,我们的学生阅读了诸如《梁实秋散文选》、史铁生《我与地坛》、路遥《平凡的世界》、吴敬梓《儒林外史》、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毕淑敏散文》等书籍以及其他与主题相关的散文和小说。
  他们有怎样的收获呢?且看《爱的乐章》单元编写如是说:
  《爱的乐章》这个主题,我们对它的定位是广义的。小到亲友之间的情谊,大到足以感天动地的大爱,都可以成为爱所包含的内容。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弥漫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爱意,父母、老师、朋友、乃至整个社会,这就成为了支撑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和坚实后盾。有关“爱”的文章可谓数不胜数,也就对我们的选文造成了一定困扰,毕竟仅仅6篇文章,远不足以描摹出爱带给我们的感动。为了能够尽量全面地诠释“爱”这一主题,我们阅读了大量与之相关的文章,最终定下了分别关于父爱、母爱、恋人之间的爱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的爱几篇感人文章。但这也是我们最不满意的一点所在,因为虽然尽可能地找了6篇内容不同的文章,可对“爱”的涵盖范围仍显狭隘。
  等寒假结束春暖花开了,我们的语文读本便也编好了。是的,这将是一本很好的书,即使它不大精致。然而坐在教室中,静静地翻开这本书,你会进入到文字的世界,你会暂时回到那辛苦而幸福的时刻。为了编选自己的语文读本,学生们体验了一番当编辑的辛苦,但重要的是他们中的一部分喜欢上了阅读,喜欢上了有选择的阅读。
  推荐书目
  1.《盛唐诗》[美]宇文所安著 三联书店
  2.《文学回忆录》 木心讲述、陈丹青笔录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如何阅读一本书》 [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著 商务印书馆
  4.“跟大师学语文”系列 中华书局
  5.《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美]泰勒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5#
 楼主| 发表于 2014-5-6 10:59:51 | 只看该作者
[size=+0]
让书香浸润每位学生的心灵
许睿
  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语文教研员许睿,帮助郑州市各县(市、区)创建了200多所“书香校园”,近千个“书香家庭”。
  教师堪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语言、行为、心灵融和之美的化身。读书应是教育者的本分,阅读更是自我完善、提升教学素养的捷径。毋庸置疑,多读书会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充实乏味的生活、有益个人道德与业务的修养……当然,并非仅凭阅读就可以成为好老师,但好教师一定是读书多、阅读精的智慧读者。
  15年的教研生涯,所到之处,我一直在致力于推进各种读书活动,推广各项阅读教学经验。市级层面,曾聘请王小平式的人物,举行相当规模的“读书成长”报告会;县(市)、区或学校层面,多次聘请薛瑞萍式的教育教学专家,举办各种“阅读教学经验”交流会;对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层面,每学期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读书或阅读经验”交流会,同时,伴有大量的绘本或分门别类的读物引领教师、学生的学习及生活。从而相继诞生了“书香班级”、“书香校园”、“书香家庭”……
  就读书而言,主要关乎四个层面:
  读得多、读得广、读得精、读得深。
  就推动读书而言,我重点把握了以下几方面:
  一曰树立“好读书、读书好、书好读、读好书”的核心阅读理念。
  好读书——激发读书兴趣。创设阅读情境,教师示范朗读,组织各种读书评比活动,彰显学生阅读水平。
  读书好——养成读书习惯。家长是榜样,教师做表率。天天读书有反馈,周周读书有篇目,月月读书有汇报,年年读书有评比。
  书好读——教授读书方法。读书内容要精选,阅读也要有速度。默读与朗读、略读与精读、浏览与跳读各有各的用处;阅读要联想、勾画加批注……
  读好书——推荐阅读作品。向教育者推荐优秀书籍,向学生提供典范篇目。真正做到:课内习得方法,课外补充阅读。
  二曰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课堂阅读教学应聚焦于教师运用以读代讲、以读带讲、以读引读、以读引思、以读引问等教学手段,避免教师过度阅读讲解、分析、提问、询问,从而变着法儿地运用以问代讲、以问变讲等方式进行阅读教学,使得课堂阅读教学更高效。更要避免教师以个人理解,代替或强加给学生阅读体验……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自主阅读时间及空间。
  三曰加强课内阅读的拓展与延伸,加大课外阅读的引领与指导。
  每节课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都应根据单元教学主题或课文阅读内容,布置或推荐相应的课外阅读篇目或书籍,引导学生进行关联阅读或对比阅读,以使学生拓展知识面或提高学习能力。
  教师始终保证国家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每学段所要求的课外阅读量,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引导;每位教师尽量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的反馈与指导!
  四曰积极组织各种读书活动,彰显教育者、学生、家长的阅读能力。
  “书香班级”开展小组阅读竞赛,推动班级阅读文化提升。
  “书香校园”实施开放式阅读工程,让书香浸润每位学生的心灵。
  “书香家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让学生的在校阅读延伸、辐射到家庭,为营造“书香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推荐书目
  1.《沉思录》 [古罗马]马可·奥勒留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2.《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3.《给教师的建议》 [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4.《求实·崇实·鼎新》 崔峦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5.《面向未来的母语教育》张庆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


6#
 楼主| 发表于 2014-5-6 11:00:12 | 只看该作者
[size=+0]
引领教师成为真正的读书人
陈文
  
  湖南省浏阳市教育局副局长陈文,13年来坚持在全市教师中实施“新世纪教师读书工程”,引领教师将读书作为生活方式,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首歌唱道:“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奇,让所有的难题成了乐趣。”为什么在学生的眼里老师很神奇呢?因为老师知识丰富,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人类跨入新的世纪后,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我国基础教育在新世纪之初进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此,我提出了学生喜欢的教师形象要求,那就是:“厚积累、宽胸怀、高眼界、大智慧。”
  “厚积累”,就是要求教师多读书。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教师,唯有从书本上、实践中不懈学习,才能自己拯救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读什么呢?要对课程标准和教材体系烂熟于心?要对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了如指掌?要对当今政治、经济、科技等前沿信息略知一二。教师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经常而又巧妙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欲望。
  “宽胸怀”。作为一个老师,要正确认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自己的能力水平;要虚怀以待前辈留下的教学经验和同辈创造的教学业绩;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个性和创造精神。有位名家说过:读书是扩大心灵的半径,旅游是扩大身体的半径。
  “高眼界”。所谓“高眼界”是要站在教育的高度来关注自己的教学,从三尺讲台着眼人的一生发展,不要以为把教材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够了。一个教师若能站在育人的高度来从事教学,就会觉得这里面很宽广,就会反思有没有把真理、真善美的东西教给自己的学生,就会常常有一种不满足感。
  “大智慧”。就是说我们的老师要真正把古今中外的智慧集中到你的头脑里面去。用研究的眼光备好每一堂课,激情满怀地投入每一堂课,每时每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
  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教师具有这么好的形象呢?时任教研室主任的我想到了引领全市老师读书学习。于是向教育局党委提出一项建议,从2001年开始在全市中小学教师中实施“新世纪教师读书工程”,该工程得到几届局领导班子的支持,至今已坚持了13年之久。
  为了保证教师读书工程的顺利实施,教育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建立机制。首先建立了领导机制,市教育局成立了读书工程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制定下发了《浏阳市新世纪教师读书工程实施方案》,对全市教师的读书活动进行统一部署。其次建立了导向机制,每年年初发文,明确读书书目及要求,然后统一订购图书,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服务。再其次建立辅导机制。所读书籍到校后,教研室组织教研员选择其中一本书或书中的几个章节进行深入研究,形成理论讲座辅导报告,制成理论菜单,分发到各学校,各学校再根据教师的实际需要“点菜”。二是强化管理。书发到教师手中后,采取个人自学与读书会集中交流等方式,检查读书效果。每年市教育局组织“读书积极分子”和“百篇读书心得”评比活动。配合读书工程,市教育局每年都会请一些专家到浏阳讲学,13年来,先后有近30位专家学者来浏阳讲学。
  13年来,老师们在读书工程的推动下,已经读了40多本教育方面的好书。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大家提升了自己的人生境界,增强了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和成就感。一大批老师在名师名著的引领下,不断成长,日趋成熟,走向成功。
  既然成就了老师,我们会持之以恒;既然选择了远方,我们当风雨兼程!
  推荐书目
  1.《给教师的建议》 [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2.《我的教育理想》 朱永新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不跪着教书》 吴非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新学校十讲》 李希贵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5.《爱心与教育》 李镇西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7#
 楼主| 发表于 2014-5-6 11:00:31 | 只看该作者
[size=+0]
推动读书需要一代一代去努力
陈克文
  
  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校长陈克文,坚守打造“书香校园”的治校理念,设立“名师讲坛”引领教师读书;每周给全校学生写一封公开信,鼓励学生读书、立志、成才。
  我的父亲是一个热心肠,他酷爱读书,更热心倡导读书。读小学和初中时,我常跟着父亲走村串户,一方面做家访,动员辍学学生重返校园,另一方面向农民宣讲新形势、新政策,倡导农民读书、读报、听广播。退休后,父亲常住农村家里,我们帮助他订书订报,建起家庭图书室。
  那天中午,父亲正专心阅读,突然心脏病发作,离我们而去。我兄弟四人商定将父亲的家庭图书室加以整合升级,以父亲乳名命名为“阿B书斋”,从此,村里有了个家庭图书馆,父亲的著作《苦乐人生》自然也成为镇馆之宝。村民们说,图书馆丰富了,可就是德高望重的馆长已经不在了。是的,诗人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父亲是倡导读书、播撒智慧的长者,他还活着,永远是馆长。
  在父亲的影响下,我爱上了阅读推广。当班主任时,我坚持班上订报订书、建图书角、诵读美文;当教育局副局长时,我开展“手拉手,同读一本书”活动,让海口市学生的手拉起五指山区贫困学生之手,让海口市的学生把自己阅读过的书籍送给五指山区贫困学生阅读;当校长时,我重视建设图书馆,坚持倡导和推动师生阅读。
  儿子上大学了,他也遗传上了“阅读”,给“阿B书斋”购书是他每个假期必做的功课,并立志在大学里读完500本课外书,还要出版一本读书日记。在我看来,读书难,推动读书更难,读书需要坚持,推动读书需要一代一代去努力。
  自2000年主持学校工作至今,我担任中职校长已有14个年头。14年来,推动全校读书一直是我的第一要务。我靠推动读书促进学校内涵发展,靠推动读书提高学校的品位、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的质量。“四个一”活动是我在教师中倡导并坚持的一项读书活动,老师们坚持每人每年读一本教育理论图书、做一次专题发言、写一篇教学论文、研究一个小课题,这项活动看似个人学习,实是集体分享,因为读书经验交流会上是一人读书百人共享。打造书香校园是我和老师们多年的努力和追求,我们通过营造书香型校园文化,注入全校阅读元素,激活师生的阅读潜能和无限动力,形成了“干风促教风,教风促学风,学风促校风”的全员阅读新格局。
  以读书为主题的班级主题班会,是我校教师们颇为用心的工作,因为读书主题班会是学生们集中交流读书感悟的好契机,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我校用1200平方米的房子,投入几百万元建起了一个大型德育基地,有“红色文化主题馆”、“爱我中华主题馆”、“心灵港湾主题馆”、“与法同行主题馆”、“八荣八耻主题馆”、“文化艺术主题馆”等12个主题教育馆,每个馆我们都配有相应的图书资料,引导学生分馆阅读,整体提高。
  我认为,推动阅读是校长的职责,也是老师们的义务。当前“读书无用论”在师生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加之网络如此发达,推动读书步履维艰,然而,我们坚信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必定能推动读书新热潮。
  我时常在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成小康社会,其原动力和发动机在哪里呢?如今终于醒悟:推动读书、全面阅读是民族复兴、实现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因此,推动阅读应成为国家战略:一是国家应出台全民阅读促进法予以保证;二是国家应层层设立全民读书促进机构;三是国家应投入巨资推动阅读;四是领导干部应带头读书;五是应开展全面读书评比活动;六是应鼓励学校带动社区阅读。
  推荐书目
  1.《政治经济学辞典》 许涤新主编 人民出版社
  2.《建设卓越学校》 张延明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3.《中国思想史》 韦政通著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给校长的建议——101》王铁军 周在人主编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当代职业教育新论》 马庆发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8#
 楼主| 发表于 2014-5-6 11:00:52 | 只看该作者
[size=+0]
在阅读中触摸真正的教育
陈瑜
  重庆市九龙坡区教委主任陈瑜,致力于推动“教师阅读计划”,并先后实施了“学生全科阅读计划”和“家长教育行动计划”,改变了全区的教育生态。
  如今的学校教育常常面临着指责和怨尤,而这些指责和怨尤也并不是没有道理,原因恐怕是教育有所缺失和偏离了。在我看来,在教育活动诸多元素之中,“爱心、书香、理性”是“教育三原色”,也是教育不可缺失的底色。
  如何调绘“教育三原色”,我认为,最好的切入口就是“书香”,有了书香的浸润,教师的大爱、教育的理性自会油然而生,并矢志不移。不爱读书的教师,不可能对教育有真正的热爱;不爱读书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真正改变,一定都是源自于阅读的高度自觉。于是,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我,自从2011年底走上区教委主任岗位之后,就思考着如何把热血沸腾的想法变成真真切切的做法。
  经过深入研究和思考,我们制定了《重庆市九龙坡区教育系统“修远行动·教师阅读计划”实施方案》,明确了推动教师阅读的指导思想、活动目的、具体要求和主要措施。2012年11月,我们在全区教育系统正式启动实施“修远行动·教师阅读计划”,区教委建立了由我担任组长的“教师阅读计划”工作领导小组,聘请了21位知名专家学者组建指导组,并建立起一系列保障制度,将全区70多所学校的实施情况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将教师阅读情况纳入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管理体系,为全区教师推荐了130种阅读书目,加大学校图书室建设和图书配置力度。
  推动教师阅读,“首先应读什么书”,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问题。在教育现实中,有这样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一些教师虽然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但是却没有体会到教育本质上的幸福感与成就感;虽然长期与学生朝夕相处,但是却没有赢得自己学生由衷的敬重与爱戴。究其原因,恐怕就是这些教师并没有走进真正的教育,并没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无论是破解当下饱受诟病的教育问题,还是消弭教师的职业倦怠,治本之策都应当是引导广大教师拥有崇高的教育理想、坚定的教育信仰、炽热的教育情怀、虔诚的教育精神。教育的理想与信仰、教育的情怀与精神,这是教师最不应当缺失的“道”。如果没有对“道”的弘扬与坚守,仅仅靠方法与技能的培训与提高,很可能还是无济于事。“道”既明晓,“术”自可求。在中小学师资队伍学历层次显著提升的今天,对教育崇高信仰和教育伦理价值的回归与追求,才是决定这支队伍整体素质的关键因素。
  因此,在推动教师阅读中,我们首先引导教师通过阅读,明教育之“道”,点燃自己心中教育信仰之“火”。从朱永新的《我的教育理想》,到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从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到《陶行知教育文集》;从A.S.尼尔的《夏山学校》,到《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成为爱学习的天使》……随着阅读的书籍不断增多,教师的改变日渐深刻。有一位教师深有感触地说:“教书与教育,区别好大!”
  影响学校教育效果的主要有3个基本群体,那就是教师、学生、家长。于是,我们将“教师阅读”向学生和家长延伸,又先后启动实施了“学生全科阅读计划”和“家长教育行动计划”。这“三大行动计划”都离不开对书籍的尊重与虔诚,其核心目的就是传承教育的信仰和精神、把握教育的本质与规律、彰显教育的意义与价值。这“三大行动计划”其实就是“三个杠杆”,旨在全力撬动教育活动中的“三个基本群体”。这“三大行动计划”之间,相互咬合、相互推动、相互促进,所带来的改变,不仅仅是校长、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也必将是一个区域教育生态的改变。
  推荐书目
  1.《论语别裁(上下册)》  南怀瑾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教育就是解放心灵》  [印]克里希那穆提著 九州出版社
  3.《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 [美]帕克·帕尔默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如何阅读一本书》  [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著 商务印书馆
  5.《一个小学校长的日记》 刘百川著 华文出版社


9#
 楼主| 发表于 2014-5-6 11:01:16 | 只看该作者
[size=+0]
为乡村孩子开启阅读之门
范引
  在皖北的一所乡村学校,特岗教师范引与学生一起阅读,一起写读书笔记,一起进行创作,一起追寻着草根阅读的教学梦。
  今年是我教师生涯的第三个年头,3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深深感到,乡村孩子的心灵世界是贫瘠的,他们对读书的热情是让人吃惊的,而老师,尤其是一个语文老师,为学生推开阅读的大门,是任重道远的。
  三王学校是一所远离城镇、交通不便、相对封闭的学校,学生除了课本之外,几乎接触不到任何课外书籍。当时我担任八年级和九年级两个班的语文老师,同时担任学校图书馆的馆长,于是利用职务之便,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让学生到图书馆看书,并让学生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我精心批阅后下发。
  刚开始写读书笔记的时候,因为无形中又增加了一项作业,学生心里是抗拒的。我知道,初始阶段,我必须比学生付出更多,才有可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阅读,才能使学生的阅读更有效率。所以我采用了下面三招:
  第一招,长长的评语吸引学生。刚开始学生不愿意写,甚至摘抄都懒得抄。没关系,你不愿意写,我写,我的评语比你的摘抄还多,我就不信在你短短的几行黑色潦草字体下面,是我密密麻麻的工工整整的红色批语,你会不愿意看。所以有时我的评语比学生的摘抄还多。我知道我这样做是有意义的,我用心写评语,学生的内心就会受到触动,哪怕只有一个人,哪怕只是一点点,我的脑细胞就没有白白牺牲。
  我的用心很快就收到了回报,每次下发读书笔记,学生们最期待我的评语。随着时间的推移,阅读渐入佳境,读书笔记也越写越好,他们由最初的不情不愿,由最初的简单摘抄,到后来的主动阅读,写长篇读后感、诗歌、原创小说……写原创小说后来在班里形成了风潮,大家都互相比着写,而且效果很快在学生的作文上得到了体现。
  第二招,投其所好推荐书。在引导学生看哪些书方面,我自然是希望学生们能读四大名著、文学经典。但是,我知道经典的大部头对他们来说会有负担感,我怕把他们吓跑了。于是我给他们买杂志,买五颜六色的、有插图、有漫画的青春阅读杂志,每次拿到班里都被一抢而空。图书馆里的书,我也是先推荐校园青春阅读类的书籍,而中国文学、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这3个书架上的书一开始都无人问津,我也不着急,只要能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时间到了,不需要我动口舌,那些好书,他们自会自己走过去的。
  第三招,每周一次读书课雷打不动。每周我抽出一节晚自习,整整50分钟的时间,这个完整的时间板块我什么都不讲,只让学生静静地阅读。他们中的很多人,由刚开始的无法静下心来,到后来的期待阅读课、享受阅读,所有人都沉浸在书的世界里,有时候下课铃声响了都没有一个人动。那种感觉我个人也很享受,很安静,心无杂念,只是看书。
  在推动孩子们读书方面,读书笔记起了很大作用,我的目的是“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真正使阅读达到实效。在这方面,老师是需要下功夫和花力气的,老师不认真,不投入,学生是不会跟上来的。无论老师希望学生出现何种转变,首先老师是要先下功夫的,不付出就不会有收获,这是不变的真理。
  我做的这些,只是希望能激起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只是希望他们能多读一些,再多读一些。因为我知道,语文,必须有大量的阅读做基础。人生,更是要有庞大的阅读为依托,那样的人生才更丰盈。现在我有心,也有条件,为什么不为他们做呢。也许离开了我,他们可能再也不会遇到像我这样爱读书、真心希望学生多读书、千方百计引诱学生多读书的老师了。
  我自己觉得最有价值的成绩,就是引导这些几乎从不接触课外书的孩子们进入了图书的世界。这个世界很大,我无法带领他们全部领略,可是,我给他们开了门。我认为,开门很重要。这重要的一环,是我做的。
  推荐书目
  1.《飘》 [美]玛格丽特·米切尔著 延边人民出版社
  2.《活着》 余华著 作家出版社
  3.《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4.《朗读手册》 [英]吉姆·崔利斯著 南海出版公司
  5.《薛瑞萍班级日志》 薛瑞萍著 长春出版社。
  6.《猜猜我有多爱你》 [爱尔兰]山姆·麦克布雷尼/文 [英]安妮塔·婕朗/图 明天出版社
  7.《黎明》 [美]尤里·舒利瓦茨著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8.《草房子》 曹文轩著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5-6 11:01:37 | 只看该作者
[size=+0]
让阅读“触手可及”
房超平
  深圳市丽湖中学校长房超平,坚持推广“干部共学理论、教师共享体会、学生共读好书、家庭共闻书香”的全员读书,使阅读成为这所新建学校的发展引擎。
  2012年9月,深圳大学城丽湖实验学校(原深圳市丽湖中学)创办时,学校所在的广东省第一个教育强区——深圳市南山区的品牌学校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中。
  怎样才能改变生源薄弱的面貌,把学校办成具有特色的品牌学校,在生机盎然的南山教育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办学初期的当务之急。
  经过反复思考之后,在领导和老师们的支持下,我们选择了“全员读书”作为品牌学校建设的突破口,这是一种看似轻松实则艰难的选择。说轻松,是因为深圳教育“不差钱”,把学校变成一座“大图书馆”,让阅读触手可及,并不难做到。说艰难,是因为深圳的中学教育同样面临着应试的压力——“不搞升学教育,强化全员读书”,不要说家长们有顾虑,教师和干部中也有畏难情绪;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意味着我们要克服巨大的压力,付出更多的努力。
  但既然选择了全员读书这条有益于提高师生素质、着眼于促进能力提升的品牌建设之路,我们就得抱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心,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于是,我们给干部和教师宣讲全员读书对于提高师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性;通过干部和教师对全校学生宣讲全员读书对于扩大视野、提高能力的重要性,对家长宣讲全员读书对改善家庭读书环境,进而改变孩子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我们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全校师生和家长的思想得到了统一,全员读书、全程学习成为全校上下打造学校品牌的共识。
  虽然深圳教育“不差钱”,但怎么让这些经费服务于我们的目标,还需要有效的制度保证。为此,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对图书经费使用办法进行了彻底改革,将学校每年的图书经费按照每个科组3000元、每个老师5000元、每个班级3000元的标准进行分配,让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图书。同时,在每个班级建一个书柜,把图书放在教室里供学生自由阅读。而教师选购的图书,则由图书管理员登记造册后,派送到教师手中。
  书送到师生身边之后,我们不失时机地制定了全员读书的“四共”制度,即干部共学理论、教师共享体会、学生共读好书、家庭共闻书香,并通过有效实施四项制度,推动全员读书活动的落实。据不完全统计,虽然办学不到两年,我们的干部已经分享了40余本教育和管理理论方面的书籍,教师举行了20余次双向式培训,学生在升旗仪式上分享了200余本书,学校评出了年级和班级的读书人物上百名,评选出不同星级的书香家庭40多个。
  全员读书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干部的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激发了教师的学习热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环境,而且为学校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创新、解放干部和教师的思想、释放办学活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在全员读书制度的激励下,短短一年半时间,我校年轻教师先后有16人次在区级以上教学比武中获得奖励,学生先后有168人次获得包括“南山区读书与演讲比赛”一等奖在内的区级以上奖励;家长对学校教育改革的支持度越来越高,对学校工作满意度高达85%以上。
  不久前,学校正式更名为深圳大学城丽湖实验学校。作为建设品牌学校的强大动力,全员读书在给年轻的创业者们带来无限希望的同时,也让学校的品牌建设之路越走越坚实。
  推荐书目
  1.《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2.《虚假论——真实背向的理性沉思》 高帆著 辽宁人民出版社
  3.《横向思维》(上、下)[英]爱德华·德·波诺著 新华出版社
  4.《博弈论》 朱·弗登博格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失落的管理艺术》 [美]约瑟夫·马洽列洛 凯伦·林克莱特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4:57 , Processed in 0.09676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