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开:不敢冒犯世俗趣味的诗人通常是庸常之辈 2014年12月30日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作者:上官云
中新网北京12月29日电(上官云) 近日,《收获》副编审、作家叶开编撰的《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诗歌分册》出版,在这部书中,他别出心裁的将“时间与季节”、“花树与果实”等将入选诗歌分为四类,这样与传统教材大相径庭的编写方式一时引发诸多议论。29日下午,叶开以书面形式回复记者采访提问,他表示,此举是希望读者在读完《诗歌分册》之后,能对现当代诗歌有一个比较明朗的认识。同时,叶开话语中也涉及对中国当代新诗的一些看法,直指“诗歌已死”是伪话题,并认为“不敢冒犯世俗趣味的诗人,通常都是庸常之辈。”
《诗歌分册》编写望打破传统编年体撰写方式
本次出版的“诗歌分册”属于叶开编撰的《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系列分册之一。从今年五月份起,叶开便以开始正式编写工作,至于阅读和挑选诗歌的准备,早已于两年前开始,“很多诗人朋友都给予热心支持,让我得以在编写的过程中,也有了一个自我的提升。”
相较其他教材,这本册子在编排上略有不同:按照时间与季节、花树与果实等作出四个分类。叶开承认,确定编写体例是件最麻烦的事情,曾很让人“犯愁”:“我之前编写的《综合分册》等都是按主题分类的,比较符合中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后来我在中小学教师和家长的群里做了一个调查,80%以上的人都支持以分类的方式来编选诗歌。”
这个并非独创的编写方式给叶开带来了非常大的工作量。但他表示,希望藉此打破传统的文学史、诗歌史编年体“排坐坐分果果”的撰写方式,把合适诗歌放在不同的主题分类里加以分析、导读,也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叶开对诗人的背景以及诗歌的分析都做了精细工作。在他的目光审视之下,选入的诗歌基本都是“非教材体”,亦即教材根本不会选入的诗歌,“当代诗有自己的独特美学和独特文字表现,我这样‘集中轰炸’式诗歌组团,可以让读者在读完这两册《诗歌分册》之后,对现当代诗歌有一个比较明朗的认识。”
同时,叶开还拿出了写专业论文的架势,为每一编撰写序言并反复修改,努力地离开现当代诗歌的范围,更广泛地联系古代诗歌、外国诗歌进行对比,“务求把更多的信息传递给读者。”
诗歌或将进入良性循环的“黄金时代”
数月前,北师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任翔表示,从明年9月起,北京市小学到初中的《语文》教材都将增加诗词内容;教育部发言人续梅亦称,教材中古诗词须达一定比例,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古诗词受重视程度的提高。叶开对此事的态度则较为慎重。他认为,在现有语文教育中,古诗词的阅读理解既是重心也是难点,如果不解决“如何选择古诗词”、“以什么样的思想来衡量古诗词”的问题,那么仅仅追求增加比重可能收效不会太乐观。
“我们现在的语文教材在诗歌选择上,仍然偏重于道德说教的价值取向。这里不是说不能有家国情怀,而是古代诗歌非常丰富,表现的侧面极其深广。只要打破思想教化的条框,我们完全可以做到更为全面,更为丰富。”
诚如叶开所言,中国诗歌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在古代、近代均是如此。但在一个时期内,“诗歌已死”的说法或忧虑时时闪现。对此,叶开毫不犹豫的将之定义为“伪话题”。在他看来,进入网络时代以后,诗歌反而活得更加活蹦乱跳:诗人面对狂飙突进的复杂社会、网络等赋予更加灵活有效的传播手段,这让诗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阶段。
“感觉渐渐要进入黄金时代。”叶开说,一旦经过奇思妙想式的锤炼,诗歌会成为我们的思考、幻想等最有效的手段,它的边界在哪里,文明的边界就在哪里,“诗歌,让我们每天都拥有一个崭新的世界。”
不敢冒犯世俗趣味的诗人通常是庸常之辈
在对诗歌发展抱有乐观态度的同时,叶开也指出了中国当代自由体白话新诗发展的一些问题。据他分析,新诗尚在急促发展中,还不能建立完善到能让不同流派诗人认同的诗歌核心价值,虽当代诗在观察世界、表达情感等各个方面都具有蓬勃的推进力,但也会显示出一种散乱与无趣。
“当代诗歌界有一个不好的恶习,就是拉帮结派,鼻子对鼻子地相互攻击。”叶开直截了当的说,自己尊重诗歌各种不同趣向的表达、不同诗人对不同题材及语言的处理,这对诗歌发展都有正向的推动作用,“当代诗歌对观察世界、思考人生具有特殊表达能力,好的诗歌是最好的表达,对我们锻炼思维、以有趣的态度观察和理解社会与人生等都有着直接影响。”
叶开举出近期因写出“白云啊真白”等诗句而饱受争议的诗人乌青为例。在他眼中,乌青是一个“坏孩子”写作者,冲着那些人们装腔作势的媚雅姿态挤眉弄眼,以貌似平乏的词语对那些贫乏时代进行谐谑模仿,那是对今天文坛中那种虚假的、貌似温良恭俭让的态度的一种撕裂,“有些恶作剧,但极其有趣。”
“写作在本质上来说就应该是对世俗社会的一种冒犯。不敢冒犯世俗趣味的诗人,通常都是庸常之辈。”叶开总结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