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文(文章)的三要素 与时俱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3 11:11: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孝高陈材信 于 2015-1-13 11:18 编辑

作文(文章)的三要素  

            第一是见识,这不仅是论说文要有见识,记述文表现的主题(又称主题思想)也就是见识,即使是诗歌也还是要表现见识的,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短短的四句诗,不仅表现祖国西北大地,“辽阔苍茫,黄河波涛滚滚奔流入海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登高望远、努力上进的思想情怀。《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大学的演讲》,文章的主题就是启发学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由于这个主题正确、鲜明、崇高,被广大师生认可,被确立为校训。一百多年来,鼓励成千上万清华学子还有全国其他青年勤奋学习,修养品德,成才立业,报效祖国,为中华民族做出贡献。
      梁启超的这个见识,也非凭空产生的,而是出自《易经》乾坤二卦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又是国学大师,创立半文半白文体的大文豪。高中生当然不可能企及,但高中生写作文也要表现、不可能不表现自己的见识,是肯定了的。关键在于见识的高低好坏,这就决定了作文成绩的好坏高低。
      作文中的见识从哪里获得呢?初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名家名篇中都有,关键在于娴熟于心,融会贯通,继承发挥,灵活运用于作文中。比如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说得多好啊!难怪纽约联合国大厦的墙壁上高高地镌刻着这句名言。如果各国都遵守这句名言,世界上就会避免战争,就不会出现因战争而死亡的人;如果每个人都践行这句活,那么生活中就会避免伤害、仇杀、悲剧的发生。
      当然平时,也可以浏览一下网络上的文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激活头脑;但不是作文临头,急时抱佛脚,到网络上抄袭。抄袭的文章永远是坏文章;更糟糕的是,养成了抄袭的坏习惯,就一辈子写不好文章了。
      第二是表达。中国传统的作文讲究“信、达”。“信”就是内容要真实,这当然是必须的,否则谎话连篇,只能骗人坑人害人,这毋庸多言。但要指出一点的就是,在文章内容整体内容真实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在细节上是可以添枝加叶,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的。被誉为“信史”的司马迁的《史记》在讲述故事、描写人物时就常有发挥想象,巧设细节的地方。著名的学者钱钟书在谈到司马迁写《鸿门宴》“备载沛公、张良、项羽、樊哙等对答之‘家人絮语’、‘娓娓情语’‘諈诿相属语’、‘惶骇偶语’之类……绘声传神……此类语皆如见象骨而想生象,古史记言,大半出于想当然。
     “达”就是要把思想感情表达清楚。其一就是要把字写清楚,让人认识,常言道,“字是脸面”,歪鼻子斜眼,面目可憎,阅卷老师是不会判以高分的。再就是“文从字顺”所谓“文从”,就是一句接一句意思要连贯,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让人莫名其妙。所谓“字顺”就是用词要恰当。
      还有,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充分发挥它表达意思的作用。比如说,现在一般中学生对冒号表示提示,分号表示并列分句的间隔作用是了解的会用的;但对冒号还可以表示总结,分号也可以表达从上一层意思转折到下一层意思的间隔的用途还不熟悉。现举一例如下: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分号表并列,冒号表总结。摘自鲁迅《祥林嫂》)
      此外破折号除了表示声音延长、意思转折外,还可以表示注释,层进,以及感叹号和问号的特殊用法,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惟妙惟肖的作用,就得靠同学在仔细阅读中领悟,在作文实践中去学会运用了。
      第三就是文采。就是古人说的“雅”。一些思想深邃,语言精粹的语句,常常震撼人心,启发觉悟,启迪智慧,深入人心,受益终生。如美国解放黑人奴隶的总统林肯在论述诚信时说过:“你能够永远欺骗一个人,你能在一个时欺骗所有的人,但你不能永远欺骗所有的人。”它告诉了我们骗局总会揭穿的,骗子终究会暴露的。再如俄国的著名文学家屠格涅夫批评热衷于夸夸其谈的知识分子说他们是“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生动地揭露知识分子的弱点。又如鲁迅在《祥林嫂》中写道:“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起来……”婉转曲折表达了善良人们的期盼,恐惧,失望,愤怒,无可奈何,揭露了旧社会世态的险恶。
      当然,高中生不可能写出上述伟大人物那样警醒世人精彩的名言;但我们尽可能把话说得稍微有一点深度,说得稍微精粹些,优美些,那是能够做到的,也是应该做到的。
         
                                                                          与时俱进写于2015-1-1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6 05:07 , Processed in 0.05825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