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水鱼——写在2015年新年之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1 23:28: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致读者朋友
——写在2015年新年之际
张水鱼
用了这么一个郑重的标题,是因为想在这迎新的氛围里说几句诚挚动情的话。
做编辑十余年,拥有了很多读者和作者,熟悉他们的文风就像熟悉我的方言;更何况,在我的记忆屏幕上还存储着那么多张生动的表情和那么多次火热的教研场面。读者是我们的朋友,作者也是我们的朋友,有时候,甚至于感觉“读者”和“作者”这两个词语也都成了好朋友一样。
作者用投稿来说话,读者用反馈来说话,而杂志,用品质来说话。正如一篇文章会打上作者的烙印,一本杂志也必然渗透着编者的意图,等待接受读者的检验。所以,您在杂志上看到的每一点变化,往往是我们反复求证后的结果;每一次改版,我们都慎之又慎。
本刊走到2015年,是她创刊的第十一个年头了。这十一年来,本刊从来没有停止过努力和创新。从板块的构思到栏目的设想,从稿件的编选到版式的创新,从专题的确定到课题的引进,我们的目光始终聚焦在“中学作文教学研究”这几个字上,不敢有丝毫的疏忽和怠惰。
“中学”,这是我们服务的田园。中学阶段是少年学子最有生长性的年龄阶段,吟唱是这个阶段的学生们的天性。我们的作文教学如何能更好地承载、促进他们的生长,是我们常问常新的命题。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也是语文教学活动里最有生机的一部分,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创新之旅、实践之路。行至这里,他们会在文字的河床上且歌且舞,而学生文字的星光里,折射着教师智教的魅力。
“研究”,是一种有深度的开垦方式。光有犁铧还不够,还得有激情,有毅力,有智慧。刊物是实践与研究共融的原野,教学实践者既能从理论文章中求得印证和引领,同时又为理论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案例,二者之间,很难说孰高孰低,大家都处在同一个对话平台上。
作为国内罕见的专门从事中学作文教学研究的刊物,我们深知肩头责任之重大。让中学语文教师教有所依,是本刊唯一的和全部的使命。
即将到来的2015年,本刊将继续秉承新作文杂志“前沿、开放、敏锐、创新”的办刊理念,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着力:
一是拓展视野的内容要增加,会及时播报各地教学研究动态,跟进各地研讨活动,让大家互相看得见,走得近。我们深知,无法拓展自己视野的教师是无法拓展学生的视野的。
二是向经典要珍宝。一方面向文论要写作方法,另一方面向经典课例要教学经验,我们对此会专门开辟新专栏予以推介,并进行提炼式的品析。我们懂得,经典的永远是恒久的。
三是文稿形式上尽量活泼。杂志的空白处会利用小插件的方式穿插一些生动可感的别样写作内容。比如“文言小博”“写作故事”等,还会辟栏目刊登教师的性情文章。我们认为,“以写作影响写作”才是写作教学至道。
对于老师们的来稿,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体现着温度和情意的文字。我们的研究,毕竟是针对中学生的作文教学,希望读者读到方法的同时,也能读到感动,读到振奋。
有位作者这样说,好的文章会呼吸,因为作者始终在场。
还有位作者这样说,发表文章构成了自己思想的跑道和精神的街道。属于自己的文章有时总会以一种熟悉的气息来修复人生中的某种缺憾,给自己一种无可替代的慰藉,并且不断地肯定自己的灵魂。写着就意味着生活着,思想着,爱着。
我们认同这样的写作认识。
我知道,我们的期待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不小的裂缝,而我们的工作就是弥补这缝隙,还期待朋友们批评指教,扶持帮助。
祝愿朋友们新年快乐。
(本文为《新作文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5年第1期卷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 08:35 , Processed in 0.12358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