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4|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文该怎么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2-24 09:08: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文该怎么教?http://blog.sina.com.cn/s/blog_9fb175c50100y131.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fb175c50100y131.html
   正式教学已经有八年了,在作文教学上一直在不断探索着。简要回顾,每个阶段都有一个追求。       最开始强调给学生提供素材。最初教学,感觉学生怕写作文、没有东西写。当初也凑巧,看到了《李白坚教作文》,他认为学生没有东西可以写,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提供现成的素材,于是每节课上课前都要玩一个游戏,比如玩硬币、动物园、传话等等,游戏玩好之后,老师就要求把刚才玩的内容写下来,然后把自己某些写作理论融入这些游戏里面。这样不仅解决了“没东西写”的问题,而且在玩中写作,可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不会害怕写作文。记得当初我还根据这个套做法,提出了一个口号“轻松玩游戏,快乐写作文”。但是这个阶段没有持续多久,因为,我感觉有时候玩多了很无聊,学生写来写去也就是那些内容,千篇一律,了无趣味,后来也不了了之。不过到学到了一些小窍门,比如学生互改的习惯,如何促进学生安静下来写作,改错别字的方法等等。
    再后来,我喜欢给学生提供别致的构思。之所以会有这个想法,主要归功于平时的阅读和自己的喜好,同时觉得太多的学生文章构思平淡,没劲。于是想把自己看到的好文章交给学生。翻开留下的作文教案,这类占了大多数,比如比喻法写作,后来改成刘若英教作文,比如拆字法,把家庭(family)拆成father(父亲)mother(母亲)i(我)love(爱)you(你)从汉语到英语来让学生接收这种方法,还有账单式作文法,流水账作文法等等。这些阶段持续了有两年,而且这些教案类的文章整理出来也都发表,说明这种玩技巧的教法还是有市场的。但是我却没有坚持下来,我觉得这样下去,学生还是没有办法很好提高。但是并没有完全抛弃,好构思对于文章,还是很有必要的,但这并不是作文教学的最终归宿。但是从好构思后来慢慢变成强调学生作文要有创意,这个至今留着。
       最近这几年,又进行新的调整,我发现,如果按照文章学去划分,作文主要是素材、语言、结构、立意,这四个因素中,想在较短时间里有所成效的,主要是素材和立意,语言和结构无非是一种手段,是用来把素材表现更好些,把立意表现更突出些。于是我想作文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发现素材,挖掘立意。比如立意,在中学生作文中是很受局限的,在情感方面,除了亲情、友情、师生情,没了。爱情都不好涉及。此外比如团结、责任、坚强等等,多是大众性、社会性的主题。学生面临着私人的情感太消极,积极的情感太大众。而在写法方面,虽然强调写自己的东西,但从写作方式上,无非还是停留在对这些主题的演绎,虽然内容各有不同,但是所演绎的主题大多大同小异。学生的写作其实已经被限定在一个很狭小的空间中,如果再不突破,难有作为。于是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开拓学生作文的表现主题,于是我引入了人性、人文、人物等主题(严格说人物不是主题而是素材)比如,我曾经让学生写一个文章“淡淡的哀愁(忧伤)……”通过阅读“谁扼杀了淡淡哀愁”,回顾了古今中外,无论那个名著其中无不有淡淡的哀愁,让学生感觉到哀愁也是一种美丽的情感,它并不消极,反而很美丽,写作时候,很多写多大主题的学生,下笔的时候便情不自禁细腻起来,情感丰富起来。比如让学生“把美好的东西毁灭了”的悲剧式作文,写“失忆的温州”,写“节日”等等。
     对于素材,我不简单理解为写作的材料,我觉得如果学生发现了素材,其实就是明确了文章的思路,所以我把素材定位为文章的写作方向和思路。比如写江南,你选择什么东西来写,小巷、旧戏台、水,加入你想到其中一个素材,已经差不多觉得文章的思路了。于是我通过题目让学生学会发现素材,比如写校园生活,我就出个“中学之怪现象”
      今年,我突然感觉到作文训练的关键是在语言,语言不是手段,而是内容,是个比素材还重要的内容,回顾自己,感觉自己很强调文章的创意(三思主义,思考、思维、思想),而对于文章的语言重视还不够。不过这是我接下来追求的目标。    2008年8月28日

2#
 楼主| 发表于 2015-2-24 09:10:12 | 只看该作者
作文,展现思考的力量

温州二中(海坛校区) 吴积兴
   近年来,作文越来越注重“关注自我成长”,这对纠正空洞的文风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一味“关注自我”,学生的文章日趋变得狭隘、琐碎,再加上很多作文大多停留在演绎上,文章的手法偏重于抒情,文字表现力较好而观察思考力差,让作文越来越酥软。秀气文章多了,大气文章少了。

     思考,对写作而言犹如脊梁。在抒情泛滥的时代,叙述显得清新,而思考显得弥足珍贵。作文应该是学生思考的载体和见证。所以,日常作文教学中,我也有意的进行这方面的尝试,比如曾出过“被程序控制的我”,引发学生对自我以及自己的生活状态进行思考。也要求学生对蹲、跪、哭等一个普通的动作,进行深入思考,以揭示其背后的深刻含义。还利用《这是个_____的时代》,引导学生对自己生活的时代进行思考,还有利用“美好的毁灭”这种悲剧的形式,让学生思考文化的命运等等。总之,希望通过写作激发学生的思考,同时让作文也具有一定的思考力。

    《慢》这个题目,具有思考的空间,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生活状态和社会现实,追寻理想的生活状态,同时可以谈论思想、分析现实、剖解人生、阐释哲理等等。
纵观学生的现实生活,几乎是日复一日机械而忙碌的学习,作业安排的井然有序。学校学了,周末还去补习班,补习班回来了,还得做学校布置的作业。作业或动作稍微缓慢一点,就会得到父母老师的呵斥,生活快的容不得学生有半点时间从容地反刍,看看窗外叶落鸟飞,更别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了。

      再看现实社会,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非“快”字莫属。快餐,快客,速成班,闪婚……整个社会充斥着“快”,办事一味追求“快”速度,睡觉前已经安排好了明天的日程,吃饭几分钟都已经作了精确的规定,人就像是被安装了程序的机器,忙碌旋转着,脚步匆忙,表情麻木。
    追求学习工作的效率,基本上不可能奢求生活的质量。快节奏的学习,那是为了考个高分,很难有学习上的乐趣。吃快餐,那不叫吃饭,叫把胃填饱。坐快客,不会在乎旅途的风景,只是为了快点到达目的地。闪婚,绝对看不到脸上羞涩的表情。快是生活状态的写照,从审美的角度说,追求快是以失去美为代价的。但是现实的无奈和美的失去总是令人怅然的。写作的冲动大概也许就源于此。
     听说阿尔卑斯山谷中,在一条风景极佳的大路上,有一条标语:“慢慢走,欣赏啊!”对此,朱光潜先生写道:“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
      既然“快”是现状,那为何不以“快”为题呢?因为仅仅写“快”,学生很可能只是记录生存状态。而写 “慢”,我是希望,学生在直视现实,意识到暂时无法改变现状的同时,能够想想自己的理想生活,做做白日梦。写作本身对生存状态的审视、抚慰与超越。做白日梦其实就是对现实的一种抚慰和超越。审视现实,够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深化他们的生命体验,促进他们的生命思考。追寻理想,比如古典生活的诗意,乡村生活的悠闲,这样便可以使思考更进一步。
    思考到了,至于学生采取哪种写作手法,便退居其次了。(写于2009年3月2日,发表于《温州日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15-2-24 09:11:43 | 只看该作者
周杰伦教你写作文

                                          吴积兴
   各位同学,各位粉丝(fans),我是周杰伦老师,我不仅人长的酷(cool),歌唱的骇(high),对作文还颇有研究。虽然我很忙,每天每时每分每秒都忙,但是为了广大同学,我决定每天给大家教教作文。
    今天先从我拍的广告说起。
     第一,不走寻常路。这是我的广告——温州“霉倒死”服侍的广告语。你看我在广告中,放着正路不走,与狼共舞,好走野路,这就是不走寻常路。我就喜欢不走寻常路,同学们从我独树一帜的歌声里面,应该知道这点了。别人的歌曲让人一听就明白,我偏不,我的歌曲即使你对着歌词,听起来还是很有难度。别人说我口齿不清,那叫什么?那是不走寻常路!你看我现在还不是很红,甚至有些发紫了。如果我和大家一样走着寻常路,还有现在的周杰伦吗?其实,写作文也是如此,一定要不走寻常路,就是我们常听到的,要创新,要独特。写别人没有想到的,即使别人想到了,也要选择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同样走路,我不走寻常路;同样题目,你也要不走寻常路。

     第二,炫出个性。这也是我的广告——“踩您”铃声的广告语。每个人都有个性,我周杰伦就有我周杰伦的个性,因为我是周杰伦,所以我才是周杰伦。(这好像是废话,其实不是啦!)。全国只有一个周杰伦,所以你才会喜欢我周杰伦。如果除了我周杰伦之外,还有一个周杰伦,那不是我k了他,就是他灭了我。在这个世界上,可能有人歌唱得很周杰伦,可能有人长得很周杰伦,也有可能事做得很周杰伦,但是他们都不可能是周杰伦,因为我的个性是无人可以克隆的。我认为是“全世界只有一个周杰伦”。假如你叫王九,请一定要记住,“全世界只有一个王九”。假如你的哥哥很厉害,你也不能模仿他,模仿就意味着个性的死亡,你就是不是王九,而是王八了。如今是个性的年代,人人都在炫着自己的个性,请千万不要忘记写作文的时候也要炫出自己的个性。如果你擅长抒情,你就炫;如果你经历丰富,你就炫;如果你语言幽默,你就炫;如果你头脑灵活,构思巧妙,你就炫;如果你阅读丰富,你就炫……你炫,你炫,你炫炫炫,炫出你的个性为止。

     第三,我的地盘,我做主。这个还是我的广告——“铜鼓嘀哒”的广告语。我的地盘,我做主。你想做主吗?那你应该先要有自己的地盘!没有地盘,你还做什么主!没有地盘,你还炫什么个性!建立自己的地盘,让自己自由做主。搭建自己的城堡,修炼自己的战法,装备自己的武器,锻炼自己的功力……武装自己的一切,只要你的影子闪过,别人就知道是你,只要你开口一喉,风生云起天下无敌。写作文想炫个性,首先你自己的有个性,要有自己的地盘。城堡就是你的生活经历和阅读体会,战法就是你的写作思维和方法,武器就是你的文章,功力就是你的语言和素养……你的地盘有多大,你这个地主就有多大。只要你一动笔,别人就知道是你,只要你一出手,风生云起。改卷老师还敢动你吗?哼-—哼——哈——嘿!

     第四,统一,一百。这个还是我的广告——统一方便面的广告语。只要大家能按我的要求去练去写,保证你作文统统一百分。统一,一百。
                                            (写于2005年3月12日发表在温州都市报,后转载多个地方)


4#
 楼主| 发表于 2015-2-24 09:12:38 | 只看该作者
中学生写作要有读者意识

吴积兴   
    写作是作者和读者的一种交流,读者在写作过程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接受美学强调在作家作品社会和读者四者的关系中,只有读者参与才算是最终完成作品,以此突出读者的重要地位。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把读者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文本的意识即是读者意识。作者的读者意识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文体和风格。比如鲁迅的杂文是针对敌人的,所以其风格如匕首;他的散文诗是写给自己的,其风格曲折晦涩;他的两地书是写给爱人的,其风格显得柔情。
     由于读者意识在中学生写作中的独特作用,早在30~40年代就引起一些著名教育家的重视。朱光潜说:“作者心目中应不应有读者呢?他对于读者应该保持怎样的态度呢?初看起来这问题好像值不得问,但实在是文学理论中一个极重要的问题。”(1)朱自清更是明确提出“写作练习可以没有老师,不能没有假象的读者。”(2)但是这些观点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很好地传承下来,纵观现今中学生写作,学生的读者意识十分缺乏,教师的读者意识也很薄弱这给中学生写作留下许多的弊病。
   (一)
   长期的学校作文实践使中学生对读者产生误解,认为自己的读者只有一个语文老师,一个掌握生死大权令人惧怕的读者;或者由于语文老师没有认真仔细批改作文,而认为没有读者。
   没有明确的读者意识,作文背离了以一定读者为交流对象的写作规律,使学生和读者缺乏必要的对话和交流,成为可怕的自言自语,极大限制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于是乎不免敷衍校章,潦草塞责”长期以往学生便会厌恶作文。据调查,有许多的学生就是由于没有明确的读者意识,害怕写作,觉得写作单调,对写作产生厌恶。
    缺乏读者意识必然会削减教学效果。朱自清认为,学生“不意识到假想的读者,往往不去辨别各种体裁,只马马虎虎的写下去。等到实际应用,自然便不合适。”(3)可见读者意识影响了文章的文体。同时,读者意识还会影响作文的水平。“以教师为唯一的读者,甚至忘记了文章写出来是要给社会上任何一个人阅读的这么一个明显的事实,以至于在写作的时候不交代清楚时间,地点和条件,有些文章使得学校以外的人读来如坠云里雾中。”(5)语文教师作为中学生写作的读者,和其他读者有很大区别,首先,语文教师具有权威性,掌握着作文的评判大权;其次,语文教师具有示范性,教师的欣赏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作品的好恶观,特别是缺乏判断力的低年级学生。
    教师作为唯一读者的特殊性,以及考试制度的存在,使学生为了获得高分而努力套近老师:袭用老师认为好的语言和结构,发表老师或明令或暗示的理念,甚至复制他人的思想。他们用老师提供的或作文选中看到的或子乌虚有的材料,组织组织,然后证明出一个老师首肯的论点或抒发老师称道的感情。他们编造老师喜欢的故事,就是没有自己的思想 ,没有个性。更有甚者,有些学生为了迎合阅卷老师,不择手段,有个试场二十几个学生中竟有十来位写自己的双亲去世。(5)中学生错误的读者意识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学生作文的文风,好浮夸喜虚假,甚至使中学生的个性和思想都受到极大的抑制和扭曲。
  (二)  
    中学生对读者意识的误解相当一部分要归咎于老师。实际上,作为写作者的学生也有很强的读者要求,实验证明:当学生拿到作文本时,第一步就是看是否和批阅,若没有则会很失望。这说明学生潜意识里是渴望和读者交流的。心理学表明中学生都具有很强的被认同感,渴望出人头地,被人了解。所以,当自己的文章不管是当典型范文还是病文被展示时,都会给他们留下极深的印象。因为他的作品被广大的读者所了解。
    然而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读者意识,高高在上,随意、粗暴地评价学生的作品,作家程乃珊说:有个学生看到一个老师在车棚里为了弄出自己的自行车,狠狠地推倒其他的车子。事后,该生写了篇文章《多米诺骨牌》巧妙的用多米诺骨牌写出车倒下去的情景,而且还写出了老师的行为会引起学生的不良影响。文章相当精彩,但是语文老师却否定了他的文章,其他老师以他不尊重老师而批评了他。(6)此时,作为读者的老师,完全没有从文本出发,便粗暴的否定了学生。
     再则,有些语文老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不高,鉴赏能力较低。给学生作文的评语寥寥数字,还不得要领。更有甚者,有些老师分不出文章的好坏,便凭自己的直觉随意评判学生的作品。这些因素,无不使学生对老师这个特殊的读者产生不信任感和厌恶感。
    所以当中学生对老师这个读者失望时,便自觉得转向身边的同学朋友,和他们平等自由的交流。当写作的读者发生变化时,作文的风格和水平都发生重大变化。在考试制度还存在的前提下,“现今的学生有两套语言系统,一套应付老师的,一套在同学中流传,女生钟情于爱情小说,男生则擅长于武侠,科幻小说,写好了不求发表,相互传阅以求友声。”(7)事实证明,另一套语言系统极其优秀,轰动全国的“新概念作文”大赛,许多获奖者的文章都是从他们尘封的日记本里只字不改的抄出来。人们惊讶于他们的文采和思想,使专家们不得不重新认识中学生没有写作才能的说法。细细研究这些获奖作品,不难发现它们的假想读者大都是作者的同学好友,所以他们完全打破常规,甩掉包袱,自由创作,形成独特的语言系统。假如他们是以自己的老师为假想读者,绝对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章的。可见,选择怎样的读者是相当重要的。
(三)
    中学生写作的读者意识的觉醒,对语文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老师通过加强学生的读者意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改变传统以教师为唯一的读者意识,提倡中学生写作有假想读者,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读者。老师可以用《     ,我想对你说》或《给     的一封信》,这样有明确读者的命题作文,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确读者意识。因为这样的命题,在写作过程中必须始终有固定的读者,有明确的传达目的。写作有清晰的传达目的,从而纠正写作中表达模糊的毛病,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其次,语文老师必须进一步明确自己读者的身份,努力提高专业素质,对学生的作品及时反馈,公平评价,和小作者平等对话,特别是要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引导学生,使他们往健康向上的文风发展。
    再次,必须改变传统评改作文的方式,改变老师布置题目,学生回家作文,然 后老师批改,学生看分数的单向低效的模式,建立一种可以扩大学生作文的读者的方式。
         日期:2005年6月10日 14:14
(1) 潘新和  《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  福建人民出版社   第461页
(2)(3) 朱自清  《论教本与写作》 见《国文教学》 开明书店  第149页(4)李白坚  《大作文》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第8页
(5)(6)(7)《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A卷 作家出版社 第6 页,     第10页,第11页
5#
 楼主| 发表于 2015-2-24 09:13:34 | 只看该作者
刘若英教你写作文

                                              吴积兴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奶茶刘若英。自从上次周杰伦老师给大家上了作文之后,大家反应不错,作为歌坛才女的我,散发着知性芬芳的奶茶,理所当然要给大家上一节啊。
    各位同学,知道我可爱的绰号是什么吗?呵呵,对,我的外号叫“奶茶”。我是刘若英,我是奶茶。刘若英和奶茶,本来是两个不同的事物,怎么就连起来了啊?其实大家都知道是“比喻”把我们连在一起了。
   据我所知啊,在所有的修辞手法中,比喻是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才气的。不管是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有类似的说法。你看中国的钱钟书先生《围城》中的比喻,你就知道。俗话说,第一个人把女人比作花,是天才;第二个还把女人比作花,那就是庸才;如果第三个人还用花比喻女人,那就是蠢才。比喻考验的就是你的创造力,也就是你的才气。要想既贴切又独特的比喻就更考验人了。
   别人把我比作奶茶,你们觉得贴切吗?知道为什么会怎么比喻?
学生1:我觉得你肯定唱过一首很有名的《奶茶》歌。
刘若英:有吗,呵。
学生2:听说你曾经是卖奶茶的老板娘?!
刘若英:有吗,呵呵!
学生3:听说你很喜欢喝奶茶,一口气能喝十杯。
刘若英:有吗,呵呵呵呵,哈哈……各位同学,先搞清楚,这些是比喻吗?比喻最起码的要求是什么啊?
学生齐口回答:本体和喻体要有相似点。
刘若英:那么我刘若英和奶茶有什么相似点呢?
说着刘若英,拿出一杯冒着热气的奶茶(没有珍珠),轻轻的喝了一口。
学生4:我知道了,我觉得你长的像奶茶,一口想吃掉你,所以大家叫你奶茶。
刘若英瞪大漂亮的眼睛,惊讶的问学生:你们觉得我长的像奶茶吗,怎么可能长得像奶茶!那长得像咖啡又会是什么样子啊!
学生5:我觉得不是说你外表长的像奶茶,而是说你的说你的个性跟奶茶一样亲切吧,呵呵
刘若英:原来我的个性像奶茶
学生6:我觉得你的性格很像奶茶吧,属于越看越有味道的那种。
刘若英:呵呵,谢谢。还有别的说法吗?
学生7:我觉得你的声音像奶茶一样温暖。
学生8:我觉得主要指你的歌声像奶茶一样听起来很舒服,很温暖人心,回味无穷。
学生9:我觉得还是用来形容你唱歌的风格比较合适,你唱歌的风格像奶茶一样,刚开始听浓浓的香香的,听多了,可能会有点腻哦~~~还有,我喜欢在午后喝着奶茶,然后懒懒地晒着太阳听你的歌,感觉真好~~啦啦 。
刘若英:不错,这位同学不仅说出了感觉,而且把这个感觉具体为一个生活的场景。这是写文章很需要的。
学生10:大陆的奶茶是从台湾引进的,在那里奶茶是街头巷尾的大众饮料。而你给人的感觉是知性的女子,就象奶茶一样醇香幼滑,让人觉得舒服。故喜欢你的台湾观众爱称你为“奶茶”。
……
刘若英在听完大家的阐述之后,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板书:



     
                             




    并说道,比喻最关键的是,你要先明白本体的主要特征,然后用你自己所熟悉别人却没有想到的事物来表现。这样就可以做到有创造性。但是这节课,我不是想让大家对比喻的认识只停留在一种修辞手法上,我觉得比喻完全可以是一种写作手法,或者说表现手法。
   大家把我刘若英叫做奶茶,如果大家再仔细想想,奶茶其实是一种饮料,那你就可以用你熟悉的饮料来叫你自己喜欢的明星,这里明星当然可以是歌星、影星、运动明星…可以是现代人,当然也可以是古代人。
   2、学以致用
   我觉得每个人都像是饮料,下面做个练习,请用一种你饮料来比喻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
  学生11:我觉得杨澜像红酒,越久越香醇。葡萄放在杯里很好看,但是被葡萄踩的时候没有人看到。
  学生12:我说白岩松,白岩松用一种饮料比喻过自己,就是北京的豆汁,大家知道北京的豆汁什么味吗?味道有些冲。有的人能喝有的人不能喝。
  学生13:崔永元呢我觉得他像凉草茶,平时冒充饮料,实际是一剂中药。
 崔永元呢,有点像凉草茶——貌似饮料,实际上是一剂中药,治病救人的
学生14:我觉得曹可凡憨态可掬,成天眉开眼笑的,像巧克力奶昔。
……
刘若英:其实我发现有同学说,不用饮料可以不可以,其实完全可以,我们还看到很多人拿水果来比喻人,还有很多很多。
3、范文诱导
  大家看我这里的例子:
郑智化是一朵美丽的昙花。   
  他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是会凋落的,于是用尽所有的力气,不顾一切的绽放,把花香吐尽。带来馥郁的芬芳和灿烂的诡异,还有幻灭的人生体验。   
  精华都已掏尽后,残枝败叶和关于辉煌的回忆都在凋落时骄傲的说:这世界我曾经来过。  
童安格是一杯清香的绿茶。   
  清香醇雅、回味无穷。他可以陪伴你淡淡阳光的午后,也可一起度过寂寂无眠的长夜。唯一的遗憾是冲的次数多了,味道会变得比较淡。  
齐秦是一匹皮毛油光闪亮的军用狼犬。   
  未曾被驯服时,他的身影矫健、寂寞而优雅的穿越美丽的草原。那时,他喜欢在月圆的忧郁午夜里踽踽独行在都市丛林中,对一切情感报以凄厉长啸。   
  后来他的狂野渐渐变成了温暖,孤寂渐渐变成了守候。于是我们恍然明白:他用利齿守候的不是草原,而是一个关于家园的梦;他长啸的不仅仅是流浪的辛酸,更有对爱的呼唤。与忠诚。   
 罗大佑是一本精装的《资治通鉴》。    
  他沉重地述说过往,并以此反映沸腾的时代。他的宗旨不是让人知道历史,而是要人们借鉴痛心疾首的过往,让现实、未来变得更美好。   
  可惜他能起的也只是一本书的作用:读过的人读懂了,空有一腔书生的热切;该读的人却不一定有兴趣打开它。   
  罗大佑不是不需要爱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渴求深邃宽广、缠绵入骨。因为在某些时候,真正的爱也是一种理想。  
梅艳芳是一盏冰雕的灯
  以坏女孩、妖女和中性形象成名的百变女皇梅艳芳一贯霸气十足,一举手一投足都是大家风范,激情中有冷冰,舞台上的光彩更是一时无两。于是,人们有意无意间把烛光当成了月光,忘记了她还是个柔弱的女人。痴情而孤独的女人。愿在临死前一分钟把爱意告诉某君的女人。  
  所以她辉煌的惆怅着、风光的寂寞着。虽然只有一点点微弱的烛光,不过透过冰的外壳看去,还是璀璨夺目的

大家再看一篇文章《爱如水果》
 初恋是一只橙子,清新的维他命C,很有营养,带点酸味,回味无穷.结出橙子的土壤,自然是阳光草地,还有和煦明丽的风,拂起白色过膝的校裙,和男孩子柔柔的头发.彼此只有好感,没有负担地手牵着手,走向大草坪,想象一切都很美好.

  单恋是一只柠檬,它不适合咀嚼,它只适合调味.一定是生命中一段可以远观却不能接受的感情,反而觉得这种思念好美丽.时不时会令人想起,那遥遥看着的背影和含在嘴里的名字,说不出口呵,就会形成悬在心里的痛,好甜蜜,好快乐.烟花灿烂的日子里,将记忆收拾在柠檬的芬芳里,不剥开.

  相恋是一颗成熟的葡萄,吃起来有着美不胜收的甜蜜感觉.因为伴随着娓娓动听的音乐,喃喃细诉的低语,犹如饮上一口上好的葡萄酒,香醇的气氛在口中悄然散开,血液中也加入了那略带香气的酒精,开始飘飘欲仙.当然,并不是每一瓶葡萄酒都能酿成爽口的液体,这期间少不了小小的碰撞,但终究被甜蜜的憧憬所浸润了.

  热恋是一只熟透了的榴莲.一种忘情时才能接近的水果.敢于相互交换气味,互相品尝的人才了解当中的芬芳和快感.于是,当你的爱情迎面走来时,听凭你的直觉去做事情,不管别人怎么说,打破最不可能的限制,只凭直觉去辨认,喜欢或不喜欢,听从自己的心.

  失恋是一只当中发芽了的西瓜,一方的感情过早地发芽,红心黑籽,却找不到土壤生根,培育它花费了太多的心血,砸开它于心不忍,吃它一口明摆着要倒味口,丢掉它须得找个埋葬的处所.失恋便是这样千般无奈,无论怎么取舍,都是一生难以回首的痛.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想大家应该有所感觉了,其实如果大家能把这种写作方法应用好,肯定能写出好文章,比如福建2004年高考语文作文题:选择下面所列的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人 物:孔子、苏轼、曾国藩、鲁迅、史蒂芬•霍金    
文学形象:曹操、宋江、薛宝钗、冬妮娅、桑提亚哥   
如果谁能用选择其中的四个人物,然后用四种饮料或者四种水果做比喻,写出自己的理解,肯定让老师耳目一新。
好了,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节课以这个题目写一篇文章,同学们再见。

                                                                       2007年5月5日 17:54

6#
 楼主| 发表于 2015-2-24 09:17:45 | 只看该作者
童话大王郑渊洁教作文

     吴积兴

     无意间进入了郑渊洁的新浪博客,看到了郑渊洁在办“郑渊洁作文讲堂”(严格意义说,是他儿子办的,请他去教。)比较遗憾的是,他的博客上并没有他的作文讲稿,只有很多他和小孩的合照,以及小孩的文章。不过透过这些文章以及下面的回复还是找到一些他的作文观点。
    郑渊洁在他的作文讲堂上有这么一句话,可谓是他的作文主张:写得一手好文章、励志和构建自信是皮皮鲁作文讲堂三大宗旨。为了这个宗旨,他的行为也很有意思,他不是大讲特讲如何写作,而是邀请众多明星和他谈话,谈完之后,让小孩写“我心目中的**”。在他博客上,可以看到,他请了鞠萍、月亮姐姐、崔永元、关凌、张山、海岩……有主持人、有奥运冠军、有作家都是重量级人物。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郑渊洁说:“皮皮鲁作文讲堂孩子笔下的明星总动员”将这三大宗旨结合得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皮皮鲁作文讲堂的孩子通过和众多各领域的明星接触导致胸怀大志、通过发表作品建立强大自信的同时,拥有“写得一手好文章”的万能钥匙级别的人生通用技能
  郑渊洁不称作文学校,而取名作文讲堂,我想,他的目的肯定除了教孩子作文,更想教孩子做人。
    因此,他除了在皮皮鲁城堡中讲课,还带孩子和家长去参加各种活动,他的目的是:学生通过跟随我参加各类活动开拓视野、热爱生活,激发写作灵感.
     而且在课堂上处处有人性化的做法。有家长会议,他在上课中会时时停下来回答小孩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他允许小孩趴着上课、或者躺着听课;他在和小孩合影的时候,会根据小孩的身高来决定自己是站着还是坐着;他在点评作文的时候,会把孩子请到讲台坐在他的身边,并会请小孩在他的“未来成功人士签名薄”上为他签名。他认为皮皮鲁作文讲堂的学生中,肯定会出现未来的艺术家、企业家、国家领导人等等,到时候请他们签名就是件困难的事,所以现在要预留他们的签名。一个通话大王请一个小学生为自己签名,这在大人看来有些玩笑的成分,然而对小孩子来说会是怎么样的一个影响
  虽然我没有听过他的讲课,但是我可以想象,可以从图片中可以看到孩子和家长的脸上充满着快乐,从回复中我们看到了郑渊洁教孩子在写文章中要写与众不同的文章,要有想象力。想象力对于一个童话作家来说,肯定是最重要的,但是他并没有把想象力高深化了,他说:把眼、耳、嘴、鼻、手、足用上,这样想象力肯定丰富,肯定能吸引读者。但是他却把想象力的作用看得很高,他说,世界上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都是想象力超级丰富的人。他是把想象力提升到一个人的素养来看的。
  他评判学校的作文教学,他说:学校学语文,比如教作文,主要是教分析文章,不是教写。
 他还说为了应对作文考试而背诵范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没准长大后当作家就抄袭,当编辑就侵权,当官就受贿,当医生就吃回扣,没工作就盗窃。说一千道一万,就是从别人那里偷东西。他透过作文背后的价值取向,直指人性本身.
 他反对家长作文,要求尊重孩子。家长名为指导孩子写作,实为抑制小孩的创作力和想象力,更重要的是背后所体现的越俎代庖的行为。
 有家长说,真是神奇,小孩才听了一个半天,回来后就敢发表自己的主见了。她说,因为家长的威严,小孩一直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看法。
 用“专业”的眼光去看郑渊洁学生的作文,感觉水平不高,没有特别讲究的技法,没有特别漂亮的词藻,但是细看你可以发现,那些文字背后,却是小孩子自己的心灵跳动,是自己的语言和想法 .

7#
 楼主| 发表于 2015-2-24 09:20:23 | 只看该作者
跟画家几米学写作

吴积兴
(在鹿城上的课,简单整理,上传至此)
       以前我曾经说过一句话,用文学滋养文学,意思是说,想要提高文学修养,尽量从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位名家,他的名字叫几米。
他是台湾著名的画家,可是我却很喜欢他的文字。今天我们就从他身上,学一招半式。

我遇到猫在潜水,却没遇到你。
我遇到狗在攀岩,却没遇到你。
我遇到夏天飘雪,却没遇到你。
我遇到冬天刮台风,却没遇到你。
    我遇到猪都学会结网了,却没遇到你。
点一:变换语序
     看看这段话的最后一句,下面两句中有一句是几米写的,有句是我改的,你觉得哪句是几米写的?
(1)我遇到所有的不平凡,却一直没有遇到平凡的你。
(2)我遇到所有的不平凡,却一直遇不到平凡的你。
    这两句话,从意思上讲,差别不大。可是我觉得几米的更高超,是第二句。这句话的美感来自哪里呢?五个字,前面是“遇到不平凡”,后面是“遇不到平凡”,对这五个重新组合,语言边产生一种说不出的美感来。改变文字的组合秩序,变换语序,产生一种语言的美感。比如:
        他们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
       “不可随处小便” “小处不可随便”
        湖南人辣不怕,湖北人不怕辣,四川人怕不辣。
   以上的例子都是变换语序,产生美感。

点二:由感到知。
      我来说一个,大家或许都没有想到的东西。这段文字的内在过程是从感到知。文字的表达过程,符合人的阅读体验过程,先是感受,猫潜水狗攀岩,夏天飘雪等等,读者在读的过程中先是不懂,然后是猜测,然后是不断印证和强化,已经慢慢感觉到不平凡之处,铺陈累积了五次之后,到最后一句,作者把这个悬念解开,点出,原来真的是说这个意思。如果把最后一句提到第一句,这个味道就消逝了,其实这种先感后知的写法,是中国古诗词很典型的手法。  
   比如,杜甫有句诗“绿垂风折笋”,先呈现感觉绿垂,再告诉原因,风折笋,我们可以想象杜甫走路,走着走着,突然眼前挂下了一片的绿色,他正纳闷,抬头一看,原来是大风把竹子折断了。先是感,最后才揭开谜底,这也是读者的阅读体验过程。如果先告诉大风折断了竹子,垂下一片绿色,那就是理性的思维过程。失去了阅读的快感。
   因此,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应记得,先感后知,先把具体可感的东西写出来,然后再把揭开,这样才有味道,如果这段文字,先告诉我们结果,下面即使演绎的再好,也少了那种味道。
    这里就点到为止,有点深奥,我就少说两句。

点三:反复铺陈。
,我们说语言要精炼,几米却告诉我们,其实有时候可以反复铺陈。其实如果这段话,变成,我遇到猫在潜水,狗在攀岩,夏天飘雪,冬天刮台风,猪都学会结网了,却一直遇不到平凡的你。会少了很多味道。
    其实,几米似乎很喜欢用这种铺陈的方式,在其他语段里,经常可以看到,比如:
◆命运,饱满华美的气球,可能有三种不同的命运,一、飘到天空,最后不知去向。二、突然爆破,无法挽回。三、安静的存在,然后慢慢慢慢慢慢地萎缩。饱满华美的人生,同样也是如此。
◆有时候,我喜欢眼睁睁地看着时间,一秒一秒一秒一秒……地流逝,我无所谓,我无能为力。(老师读)
    ◆曾经我像鱼缸里的鱼,前进、转身、前进、转身、前进、转身……我感到疲惫失意;后来我在鱼缸外的世界,依旧前进、转身、前进、转身、前进、转身……于是我开始练习,从容地前进,优雅地转身,并保持冷静思考的模样……
   在这个语段中,前进转身,用了六次,每一次用了三处。为什么要用三次呢,用一次可以吗?
     细看,就会发现,如果只用一次前进转身,只是一个动作描写,而三次的使用,就变成画面感,具有画意,一个简单的动作重复三次,便凸显出单一而机械的重复,便揭示出鱼的生存状态,让读者,可以想象出鱼的那个状态。毕竟几米是画家,画家的文字较于普通人,具有画意,是显然的。
   其实,在汪曾祺《虐猫》里也有这样的语言,四个小孩最好在虐待猫的时候,他们抓到了猫,弄来四个瓶盖,用胶水把盖子黏在猫爪上,文章这样写到:猫一走,一滑;一走,一滑。两次的反复,猫走路不稳和痛苦的那种样子就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这些名家的语言给我们最大的启发,就在于把一个很复杂的事情,用一个很简单的句式和词语就得到体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6:36 , Processed in 0.15457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