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学生维权意识的觉醒,多元思维的不断发散,做教师的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师道尊严难以驾驭那些驿动的心;随着家庭教育质量的不断滑坡,学生身上涌现出的好逸恶劳、缺乏责任感愈加明显,班主任教师要培养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总是显得那么困难。当前,很多教师都感觉工作很累,在为数较多的教师心理问题的课题研究中,较高的数据显示,不少教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敌对、恐怖等五项因子上。在网络世界,也常常报道教师与学生及家长之间的纠纷,有些情况是由于教师面对问题学生依然喜欢摆出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姿态,希望通过自己的权威地位去扭转学生的思想;事实上,现在的学生已经不像过去那样保守、胆小、奉老师如神明,他们在思潮迭起的今天都有了自己的个性思想;一个想通过简单的方式去教育、改造一个人,一个又不愿意被臣服,这样的情况必然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对立,长此以往,师生均显身心疲惫。今天的班主任到底应该怎么做,我们认为很有必要重温一下“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值得反思的不良现状。前几年,教育部门经常强调不允许各地对学生成绩排名次,山东省曾经因为高考排名被处理了一大批校长级以上领导人。这样做很大的原因就是保护了学生的隐私,呵护了后进生的脆弱心理。而事实上,处于一线的教师,在手里面大多还是有学生成绩高下的排名表,心里还是有优劣等生的差别,甚至有的老师为了片面追求班级整体平均分,给后进生制定了苛刻的要求,一旦不能达到规定的成绩动辄进行批评处罚。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是可以大面积地提高授课的效率,但是其负面影响就是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如果教师面对班级全体同学提出一个共同的要求和标准,势必导致有些同学轻而易举地达成目标,而有些同学费尽千辛万苦,还在漫漫求索。于是问题出现了:老师在班级大力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即使对后进生不批评,个中滋味也是难以品味的。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对“因材施教”的补充。2500多年前我国教育家孔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首创因材施教的观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已经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无论古今,人们对因材施教的一般看法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施行相应的教育。在维果茨基看来,我们不能仅仅依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来进行教育,我们应该超前于发展并引导发展。因此,教育者在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时,不仅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而且更应该了解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寻找其最近发展区,从而促使学生的发展。 如果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只是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那么教育过程就不可能成为学生发展的源泉,学生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或阻碍,影响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认识与近年来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吻合的。 在教授《唐诗宋词选读》的时候,一个学生天天被老师带到办公室背书,教一首诗词就背一首,学生背得结结巴巴,上句不接下句,老师气得要命,批评的言词犹如连珠炮一般,老师伤心,学生痛苦。其实,对于这样背书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应该给他们一个缓冲的空间,给他们一个缓慢提升的机会,让他们和全班同学共同进步显然是不科学的。笔者让这位老师学习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他就灵活地给该同学制定单独的政策,在他能够在一周背诵两首的基础上适当每周增加一首,这位同学经过一番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目标。每次来背书不再像过去那样痛苦不堪了,这样学生学得开心,老师看到学生在进步心里同样也会很高兴。 事实上,今天我们反复强调备课中要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其目的就是要老师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明确全班学生的知识结构,清楚每个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缺陷,以便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堂教学。 以一颗宽容的心面对每一个学生。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在校园中学生犯错误是一件必然要到来的事情,面对学生的错误应该不必惊讶,不要愤愤不平,更不能怒发冲冠。因为学校是允许犯错误的地方。“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一个牢牢抓住学生问题不放的老师,肯定每天都会沉浸在苦恼之中,或者会因为学生屡教不改而苦恼,或者会因为自己权威地位不受学生尊重而懊恼,或者会因为自己辛苦的付出得不到回报而伤心,因而导致自己时刻生活在痛苦之中。更严重的后果是把学生逼入绝境。 任何一个问题学生都不希望自己的问题遭到老生常谈,任何一个问题学生都希望自己的错误被老师大而化小,小而化了,甚至希望老师为自己保守秘密,让自己脆弱的心灵得到一点点尊严;而当自己的一切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时候,极有可能造成破罐子破摔的局面。一个心胸宽广的人,他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现状,更会关注学生可能产生的状况,带着美好的蓝图去规划学生的未来,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共同追求的目标。 以一颗理性的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有很多这样的事实:有的学生小学时候表现很糟糕,到初中却如脱胎换骨一般,给人重新做人的感觉。有的学生小学、初中表现一塌糊涂,到了高中竟然文质彬彬、谈吐高雅。有的学生上学时候老师一直没能纠正他的坏习惯,可是他谈了对象,结婚生子之后表现相当好。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也是不胜枚举的。我们很多教师可能都忽略了这样的事实,于是都在奢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征服每一个学生,占领每一个学生,想法是好的,未免有些乌托邦。面对问题学生,放弃是不可以的,硬是要转变他,绝不可以一蹴而就,而是应该尝试各种各样的方法;如果不能奏效,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对学生使用拳头棍棒也是没有用的,我们需要反思的就是教育的时机掌握如何,方法的采用是否恰当,言语的表达是否得体。 有这样一个案例:我的一位学生,天天迟到,上课睡觉,自习讲话,作业不做,抽烟打架,凡是学生会犯的错误他基本上都涉及了,没有一个老师不头疼的。我刚接班的时候就有老师善意地提醒了我。经过观察,我发现他很爱打篮球,和我兴趣相同。他迟到早退很多都是与打球有关。我利用这个条件和他约法三章:每周不迟到,可以和老师一道打球一次;每周不出现上课睡觉的事情,可以再和老师一道打球一次;每周按时完成作业,可以和老师一道打球一次(这个作业也是我和老师商量好了,布置的作业比其他同学适当少一点)。诸如此类,我和他每周都有点小小的约定,他很乐意接受,毕竟可以和班主任老师一起平等地娱乐了。不知不觉间,他改变了很多,老师都感觉很意外。其实,仔细想想,对这样的学生,只要给他们一点点奋勇前行的希望,他们一定不会辜负老师的期望,关键是,这样的希望有没有被我们扼杀掉。 当我们细细品味“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时候,就会用一颗理性的宽容的心面对学生,定能少一份心浮气躁,多一丝关爱与理解;少一份冒失冲动,多一丝成熟与稳重;当我们用心把玩“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时候,就会时刻瞄准学生可能达到的高度,给学生定身度量成长的标尺,师与生定能够和谐发展。学生的奋勇前行,背后定会有老师理性与科学的教诲,真的很想呼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都能够再来温习“最近发展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