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3|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曝料】=管季超先生秘密‘约会’全国书法界新朋旧友---见6楼《约会‘情’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3-25 17:48: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5‘华夏万卷杯’少年书法家全国总动员活动
4月1日启动!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5211&extra=page%3D1
《征稿启事》刊发《语文报-书法版》2015年4月1日一版





《语文报》社-中华语文网刊发大赛《征稿启事》
http://yuwenbao.zhyww.cn/201503/79001.html
http://yuwenbao.zhyww.cn/201503/79001.html
http://yuwenbao.zhyww.cn/201503/79001.html

2#
 楼主| 发表于 2015-3-25 19:23:42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jssh365.cn/bbs/forum.php
http://www.jssh365.cn/bbs/forum.php
http://www.jssh365.cn/bbs/forum.php
《师慧园论坛》将于2015年8月中旬在山西太原现场直播-2015’华夏万卷杯’少年书法家全国总动员活动现场决赛盛况!敬请期待!






微信公众号‘教师生活365’gjcjssh365也将于现场进行图文直播



3#
 楼主| 发表于 2015-3-26 00:33:01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jssh365.cn/bbs/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202
http://www.jssh365.cn/bbs/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202
《师慧园论坛》专为【决赛】前方报道组另设有一个《直播专栏》。
4#
 楼主| 发表于 2015-3-29 05:32:12 | 只看该作者
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悟在其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未远离

陕西师范大学老师们用毛笔写入学通知书。
江苏大学生学京剧。CFP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宋代词人秦观作《江城子》,清丽淡雅,神韵悠长。
    “寻芳踏遍春尽头。可曾留?去悠悠。云烟过往,欲说却还休。迷津望断飘零处,烟波起,白萍洲。”在中国人民大学“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中,国学院大一学生曲强拿出自己的习作《江城子》,虽自评“还很不成熟”,读来已颇有意味。
    自去年5月启动后,由教育部与本报联合举办的“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在全国高校范围内迅速火了。经过评比,在各地高校报送的近130项优秀项目中,北京交通大学的“课堂内外书法翰墨精神”等10项示范项目、苏州大学的“中国传统文化工作坊”等50项特色展示项目脱颖而出。
    “引导同学们提升民族自信、振奋民族精神,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探索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努力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贡献。”对于活动的宗旨,教育部思政司副司长王光彦如是表示。
“像李杜苏辛一样生活”
    此次活动中,不少学校选择了诗歌这一传统文化形式。新诗、旧诗、古体、乐府,同学们在平仄间品味着汉语言的魅力。
    中山大学选报的项目是“蒹葭杯”诗词大赛。回忆诗词大赛的起源时,该校中文系教授张海鸥说:“2006年夏天,中山大学‘中国文体学研究中心’网站发布了公告,标题是《像李杜苏辛一样生活!——‘蒹葭杯’首届中山大学学生诗词创作大赛》。这则不到400字的公告,开始了我们学校的古体诗评比。”
    “九届比赛,共征得诗词作品近300篇。这些作品题材多样、风格各异,或吟咏风月,或怀古思今,往往能暗合古人之神韵,又能体现今人之趣味,在当代诗词中颇令人瞩目。”张海鸥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则延请知名作家驻校为学生讲解诗词的魅力,国家一级作家蔡世平开设了《中华诗词赏析与创作》课程。他告诉同学们:“好语即为诗。而‘好语’有3个特点:眼睛好看,耳朵好听,嚼之有味。”为什么要学旧体诗?蔡世平这样回答:“我们对汉语言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与热爱。运用汉语言文字写旧体诗词,既可以安慰我们的大地母亲,又可以安放自己的灵魂。”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还用新诗怀古。该校研究生会微博负责人马仁义介绍:“我们举办了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主题是‘人生,总要写首像样的诗’。我们相信好的诗歌作品不仅能启迪思想、温润心灵,更能够引领青年学子培育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短诗《流浪》是这样写的:“大风吹着我和山冈。我面前有一万座村庄,我身后有一万座村庄。千灯万盏,我只有一轮月亮。”
“书法是有温度的,印刷体千人一面”
    2013年,陕西师范大学老教授毛笔书写的录取通知书,温暖了许多人。散发着浓浓情意的通知书,被网友们称为“最有诚意的录取通知书和最好的入学教育”。
    陕西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小东说:“从2007年起,每年7月,学校都会组织擅长书法的老教授们用毛笔书写新生录取通知书。一行行隽秀的小楷,4500多份录取通知书,既承载着我们的校训精神,又充分褒奖了学子们取得的成绩,寄托了对学子的关爱和期许,传递了重视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殷切希望。”
    在新生入校后,陕西师范大学依旧翰墨传承。“‘钢笔字书写能力培养测试—中国书法(软笔)书写能力培养测试—板书书写能力培养测试’三位一体的书法能力测培体系,让书写教育融入学生的大学生活。”张小东说。
    北京交通大学也将目光投向课堂内外的书法翰墨文化。该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宫宇介绍:“自2011年春季学期开始,学校先后开了《书法篆刻》《书法及欣赏》《书法艺术》等课程,年均选课超过400人次,累计选课近2000人次,深受学生喜爱。课程面向全校普通学生和书画爱好者,在授课内容上强调理论、赏析、实践并重,让大学生直接了解书法艺术历史,研习书法技能,陶冶个人情操。”
    武汉大学的“樱花笔会”始自1985年,樱花盛开时,学生们相约树下,挥毫泼墨,笔走龙蛇。武汉大学学生、书法爱好者王雷说:“书法,无论是毛笔字,还是钢笔字,都是有温度的。而印刷体则是冷冰冰的,千人一面。我想,这也是书法深受大学生喜爱的原因。”
浅吟低唱中的传统文化
    除了专业的戏曲院校,在这次活动中,不少学校还开设了国粹——京昆曲课程。
    复旦大学即是如此,自2007年起,“京剧表演艺术”就作为核心课程纳入该校通识教育,不仅在课堂上进行教学,还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鼓励学生深度体验和感受国粹艺术。
    在复旦大学学生社团“余音社”中,专业老师辅导,学生参与体验京剧表演,还积极排演折子戏。京剧程派传人代表李蔷华与优秀青年京剧、昆剧演员史依弘、谷好好、金喜全等正式受聘为“复旦大学京昆教育艺术指导”,吟唱声在校园中不时回响,同学们乐在其中。
    吟唱的不仅是戏曲,武汉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发林说:“每年端午节,武汉大学国学院的学子们都会吟楚歌、行古礼,通过再现传统礼仪,缅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祭祀依照古法,分工明确,流程分为迎神、奠币、初献、亚献、终献、饮福受胙、望燎共7个环节,学生们动作整齐划一,整个活动井井有条。”
    在山东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学生们吟诵的则是《大学》。而在浙江大学,每年农历三月三,学生们都会沿袭古人“流觞赋诗”之举。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沈玉说:“三月风吟,风乎舞雩,吟咏情性,传递自古而来的文人风骨。”
    “我们坚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未远离,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需要我们用鲜活的形式去传承。”马仁义说。
    “让大学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自豪地对待中华文化一直是我们的目标。”沈玉说,“10个月的活动虽然短暂,但是传统文化的根脉却深植学生心中。”(本报记者 姚晓丹)



  来源:光明日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3-29 05:42:5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的文字》 民族的记忆
《我们的文字》 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满文书法作品
东巴文书法作品
    古人云:出口为语,下笔成文。然而,不同于声音的转瞬即逝,文字却可借由书写的介质长久保存。利用文字,人们不仅记下了一时一刻的声音和话语,也记载了千锤百炼的思考与情动于中的心绪,让逝去的灵魂有了永恒的旋律。在《我们的文字》一书中,一群努力的年轻人,从漫漫文明长河里舀起一勺,试图循着文字的形迹,来触摸这个国家历史的纹理,感受她记忆的温度,为读者们展开书写背后的故事。
    在陕西白水,至今流传着仓颉造字的传说。仓颉造字有功,黄帝为他赐姓为 “仓(倉)”,意为君上一人。在商邑殷都,商朝的巫师卜问神灵,询问甘霖的方向。甲骨之上,万分虔诚地刻下卜问的话语:“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在汝南召陵,南阁祭酒的许慎感慨于古文的失落,以六书之法考察造字的缘由,第一次按部首编排字典,讲述每一个字的前世今生。在会稽山阴,王羲之在兰亭泼墨挥毫,留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天下第一行书。在青藏高原,吐蕃大臣吞米桑布扎从千里之外的天竺学成梵文归来,在梵文体系的启发下创制藏文字母。在兴庆府,仁宗组织寺院高僧将汉文佛经译成西夏文字。当年的大夏王朝早已淹没于历史的洪流,这卷卷经书却仍诉说着彼时的故事。在湖南江永,女孩们为要出嫁的姐妹缝制绣帕,将女儿情深化为纤细的长脚文女书,隐藏在精致的花纹里。
    在广袤的土地上迢递千古的沧桑,文字所记录下的是我们民族的历史。在《我们的文字》中,这些故事不仅探源文字的出身与演变,更记录中华大地上各民族文化的变迁。而书里另附的《中国各民族文字示意图》则在地理上更直观地展现了当代中国版图上多彩瑰丽的各民族文字使用状况。
    在陕西华县,村民们围着一幅填字谜接龙游戏猜测,打发着闲暇时光。在浙江瑞安,老师傅用木活字为家族印刷家谱。给刷毛上打上蜡,在纸的背面窸窸窣窣地刷着墨,那轻柔的刷墨声仿佛父母对娇儿温柔的呢喃。立冬时节,老爷爷带着孙子一笔一笔填满“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细数九九企盼春日回归。新春伊始,家家户户在门前贴上新的春联,更新气象迎接新年。正月十五,一盏盏花灯点亮,灯谜里是新奇更是喜乐。在四川成都、凉山,湖南长沙,惜字塔里已积起高高的纸灰,而文字的传承仍在继续。
    在平凡生活中记录温暖与情怀,文字承载的亦是我们当下的故事。在《我们的文字》中,主角是瑰奇的文字、丰富的习俗,更是无时无刻体验着文字带来的感动的当代书写者们。透过文化与习俗的视角,循着传承与坚守的痕迹,这些书写者们与文字独特的故事也成为每一个人对文字体验的一部分,展现了文字在当代中国社会生生不息的文化影响力。
    《我们的文字》的作者,是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的一个特别有激情、特别能战斗的团体。怀着为国存史,为民立传的宗旨,作者们试图为国家记录当代的历史,以传承文明血脉,弘扬民族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我们的文字》正是这样一本以字为线索,联结记忆与风俗、历史与今朝的中国文字百科全书。上古时代,人们只能依靠口耳相传的故事与传说来记忆历史。文明时代,文字既是记录历史的工具,其本身也是历史的诉说。而在当代,借助光影的技术,今人有更多的方式为后人保留历史的剪影,而本书就充分利用了这些新的记录形式:全彩印刷的书页中有三百多幅珍贵图片;通过二维码进入书籍网站,能观看濒危文字和技艺传承人的影像资料口述史和纪录片;国家图书馆更是在2015年1月举办了“我们的文字”专题展览,邀请24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齐聚一堂,展示各民族文字书法与书写相关的技艺;而如今,“我们的文字”将进行全国巡展,将这一份关于文字的感动真正带向神州各地。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的文字》的作者们跋涉51496.5公里,走访了11个省的50余个城市和乡村,可谓遍访中国大地。的确,文字的生命不在学校与机构,而在其生长的土地与社会。同样,文字的传承也不在象牙塔之内,而在于每一个文字的书写者。正因为此,《我们的文字》出身于亚洲最大的藏书机构,却并非高深的学术著作。它不似专业研究的严谨深刻,其旨意不在于珍藏而在于分享、传播与继承。在书中,作者们用平实浅显的语言记录文字的前世今生,用细致入微的视角讲述当代书写者与文字的故事。字里行间,处处是对文字的热爱与珍惜、执着与敬重。它是每个普通人都能对文字拥有的情怀,更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的自己文字的故事。它被称为“了解我国文字大家庭的微型百科全书”,适合任何一个想了解中国文字方方面面的普通读者,尤其该推荐给对文字充满了好奇的孩子与青年。
    常听到“时人不好读书”的感叹,可是否又有好书来给时人读呢?《我们的文字》便是这个文化快餐时代的诚意之作,是敬畏历史、存留当代的史家传承,是献给时人的文字百科。
    向我们的文字致敬!向《我们的文字》的作者致敬!
    作者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本文图片选自《我们的文字》



6#
发表于 2015-3-31 04:53:51 | 只看该作者

》》欢迎转载!欢迎拍砖!!

》》一封公开的‘情’书------我们约会吧



    文=管季超



亲爱的全国各地中小学专职书法教师朋友,亲爱的全国各地少年宫书法教师朋友,亲爱的全国各地书法培训校-班的指导教师朋友:

       你们好!

       欢迎你们来到《2015‘华夏万卷杯’少年书法家全国总动员活动》指定官网-----《教师之友网》!!







      由《语文报-书法版》具体承办的此次‘总动员’活动4月1日就正式拉开帷幕了。

      各位老师都是各地书法教育的精英、实力干将,教学任务多繁忙。
      为了让咱们的网络交流更有效果,更有机会在同一时间【同时在线】,我提议:已实名注册并核准通过的本站正式会员,每晚8:00----9:30之间多上《教师之友》。这样,咱们【网上见面】的机率会大大大提升。

      本站已专为本次‘总动员’开设了网络交流【专属版区】。
       我们期待您的参与!

        让我们‘约会’在这里,畅谈对【书法教育】的挚爱之‘’!
      




       如果您觉得我的建议有些道理,即请记住:2015年4---8月,我们每晚8:00----9:30之间
       在。《教。师。之。友。网》。约会吧??!!

       等您,痴痴地等您!

       》不。》见。》不。》散!!!

                            您的朋友----《语文报-书法版》副主编:管季超。谨约
                                                                             2015.3.30







---------------------------------------------------------------------------------------===============================================




7#
发表于 2015-3-31 17:03:15 | 只看该作者
当汉字面对世界
朱小健
  汉字是属于人类的,它不仅仅属于某一个民族和国家,也是人类文明中一个特定的非常重要的成员。汉字在当今仍然处于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大家要去认识它理解它阐述它运用它的状态,而且汉字在中国文化跟多种文化文明相互碰撞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
  关于汉字的特质。创制汉字和使用汉字是对于现实世界认识的一种再现,这种再现是通过视觉以形载义来完成的,关注的是笔画部件之间,以及一个字和所要表达的认识或者是客观世界之间的关系。
  再现、以形载义、关系,这是三个关键词。再现一定比被再现要简略。我们说汉字再现历史、再现事件、再现观念,既有杨天石讲的汉字记载了历史这样一个原因,也有这是通过汉字本身的形式来体现的原因。过去人们说文字就是一个记录语言的符号。其实不仅如此,文字是人类创制的、通过视觉完成的、跟语言相适应的、用来记录贮存交流思想的符号。而汉字就是汉民族创制的这样一套符号。从这个概念来说,那些只记录声音的拼音文字,都还不能算作真正的文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汉字是人类创制的当今还在使用的惟一的真正的文字。至于这个再现体现的“关系”,我们关注的其实是汉字的构字的理据,它的单个形体的象征和笔画之间的关系,而这个关系显现的是我们古人的认识理念,思维模式。
  汉字不是一个纯客观的东西,是我们民族的主客观融合的产物。汉字的创制和解说是两种不同的活动,也是两种不同的智慧。它们是相关的,因为都在讲形体和意义,都涉及我们这个民族的心理认知。但是也有不同:造字是赋义于形,强调易知、多容、一致、简明、多用有别、组合生新、寓义于关系;说字是还原理据,必须揣测合理、验证合规、归纳规律、表述清晰、探本理流、以简驭繁。汉字的创制,是一个重要的民族的特点,而它的解释本身,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重要的特点。造字和说字都受到汉字特质的制约,都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个方面。
  关于汉字的功用。简单的讲,汉字的功用有:第一,交流思想;第二,记载文明;第三,传承文化;第四,启迪潜能。其中,在传承文化这个方面,我们可以说汉字的创制和使用都跟汉文化有关系。比如“孝”。我们可以看到国家语委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里面这个字频的统计,“孝”字的排序,从2005年的2128,到2012年的1941、2013年的1964,是上升了。这个上升表示我们的生活当中“孝”这样一个概念现在更被常用了。《说文解字》说:“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过去因为前面讲“善事父母”,就认为“承”也是支撑赡养父母,其实不完全是这样。它的“承”其实有另外的一个意思,是传承。要传承父辈的文化文明这才叫做孝。从字音看,“孝”上古为幽部字,这个“孝”其实与宵部的“效”、“教”等为旁转,与觉部的“学”、“觉”为对转,“效”、“教”、“学”、“觉”等皆有仿效义。而这些字,教学的教、效仿的效、学习的学、觉悟的觉都有一个共同的含义,就是仿效。所以我们说“孝”包含有仿效这样一个成分。“孝”与“效”、“教”、“学”、“觉”等字的核心义素,是人从个体生物成长为社会成员过程中最重要的途径——模仿成人,敬重经验,学习知识,提升能力,把握规律,协调环境。因而孝的理念蕴含有仿效、尊重、理解、求善、传承、秩序等要素。从汉字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过去不清楚的一些古人的这些理念和认识,我们要传承它。
  关于汉字和人类文明。汉字对于加强我们民族的凝聚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扩大我们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同时汉字是各民族交融的一个桥梁。
  语言、宗教是文化的核心。汉语汉字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汉语汉字跟汉文化是相互作用的。目前有关汉字的文化活动除了汉字听写大会等等之外,还有两岸汉字之旅和汉字艺术节。汉字之旅是我们跟台湾合作的,两边各选15个在校的大学生,来大陆,也去台湾。比如在河南新郑黄帝故里有一个姓氏墙,大家可以找到了自己的姓;从这开始,我们共同祭拜黄帝;然后去了具茨山,看那里有可能是我们汉字前身的岩画;然后到安阳,安阳有中国文字博物馆,还有出土大量甲骨文的殷墟;然后去了少林寺,少林寺的法师给我们讲解,介绍碑刻,这些都与汉字相关;然后我们又去了漯河,漯河是《说文解字》作者许慎的家乡,这里有一个汉字大道,有一个许慎文化园。当时漯河市的政协主席给我们介绍《说文解字》墙,墙上是一页一页石刻的《说文解字》。这个汉字之旅起到的作用是说两岸是同根的,而汉字是一个纽带。汉字我们天天都在用,而这一次汉字之旅之后听孩子们说,我们不光要天天用,汉字还要明所以然。所以然是什么?字形里面蕴含着文化,是我们先辈传承给我们的。汉字艺术节活动,让两岸互相认识对方,既增进了相互了解,更增加了凝聚力。
  海外的汉字教学研究也呈现了各种不同的状态,有对模式研究的,包括最早的索绪尔,就提到了汉语汉字的模式跟印欧的模式是完全不同的;包括新的方法的学习,比如安乐哲、孔汉思,就有一些通过用我们的训诂的方法来解释文字,理解中华文化的研究。
  汉字的创制和解释都参与了中华文化的构成,它的模式、方法、形式体现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认知。比如汉字的构件理据人禽万物互动,体现了人跟万物之间等同的“同胞物与”的理念;形符声符分工统率意义形成系统,跟礼乐伦理的观念相适应;《说文》始一终亥、以义相从的有序,跟崇德尚美精神的关联;从形、音、义、用四方面整体认知体悟,跟我们多元包容的传统文化特点一致。中学西传过程中,中国的传统文化独特理念出现过一些难点和误读,这里面既有文化的差异,理念的差别,也有阐释模式的不同,比如说“仁者,人也。”(《礼记·中庸》)反过来,“人,仁也。”(《释名·释形体》)就构成了一个人与仁关联的认识。孔子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其中的“仁者”,西方学者翻译得各种各样,有一些不一定准确。
  传承文明,汉字过去到现在一直很积极。在传播文化方面,当今的世界上,汉字是一个非常生动的手段并且具有魅力,一开始有些神秘,但它是接触的开始。面对世界,汉字充满了生机。

锤炼出坚实的境界易英华​
新课程改革以来,各种新课程理念、新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中学语文教学似乎呈现出繁荣的局面。然而,[size=+0]“[size=+0]繁荣[size=+0]”[size=+0]背后,也暴露了不少问题,所以有识之士的反思从来没有停止过:
1998[size=+0]年,顾黄初先生指出语文教育中存在着十大问题,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size=+0]“[size=+0]汉字教育被严重忽视了。[size=+0]”[size=+0]如今,这一问题依然存在,且[size=+0]“[size=+0]于今为烈[size=+0]”[size=+0]。在本期[size=+0]“[size=+0]名家[size=+0]·[size=+0]访谈[size=+0]”[size=+0]中,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再谈汉字教育的科学性,可谓振聋发聩。王宁教授认为,汉字教育重要,是因为汉字本身重要。汉字的构意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反映着古人的思维方式。所以古人强调[size=+0]“[size=+0]通经必先识字[size=+0]”[size=+0]。汉字教育的目的是要通过教学过程让学生产生对表意汉字构造特点和使用规则的感受,从而通过阅读积累词汇,提高书面读写能力。而汉字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能说清楚每个汉字,了解其构形和构意的规律。
除了识字,还有写字的问题。随着多媒体等新技术的运用,如今不仅学生的书写能力逐渐下降,连教师的书写水平亦[size=+0]“[size=+0]江河日下[size=+0]”[size=+0]。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曾几何时,板书是流动的课堂,是语文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今不要说日常的语文课,就连一些公开课、示范课也难见板书的身影,[size=+0]“[size=+0]请给板书留一个位置[size=+0]”[size=+0]的呼声,令人反思。(本期[size=+0]“[size=+0]随笔[size=+0]”[size=+0])
这些问题都和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有关,到底怎么样才算一个好的语文教师?积三十多年语文教学经验,李海林教授认为,要紧的是扎实的语文功底。什么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底?他认为一言蔽之,一是文本的解读能力,一是写好文章的能力。(本期[size=+0]“[size=+0]随笔[size=+0]”[size=+0])教师对文本有个人的独到的理解,有自己的心得,走进课堂才有信心,才有教学的欲望。然而,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除了前面谈到的文字的基本功、书写的能力以外,对中国传统诗词的理解能力也是语文教师基本功之一。在本期[size=+0]“[size=+0]开卷[size=+0]”[size=+0]中,顾随先生谈诗时曾说:[size=+0]“[size=+0]吾人所重,当在锤炼。锤炼出坚实的境界。[size=+0]”[size=+0]其实何止是作诗,识字、写字、文本解读乃至语文教育,哪一样不是[size=+0]“[size=+0]锤炼出坚实的境界[size=+0]”[size=+0]?
可见,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语文教师深造自得、左右逢源的能力。这些似乎都是老生常谈,但是在如今这个喧嚣的社会里怕也难做到。为什么?外界的评估、自家的修养,有时使人有[size=+0]“[size=+0]等不及了[size=+0]”[size=+0]的紧迫感。然而古今中外名师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为长远计有些事是急不得的。宋儒陆九渊引某学者诗云:自家主宰常精健,逐外功夫徒损伤。如果我们心中常常有个长远的规划,有个沉潜慎独的打算,少做一点逐外功夫,积累深厚了,语文教学自当更从容、自如。                易英华
8#
发表于 2015-3-31 20:20:36 |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5-4-16 16:40:26 | 只看该作者
朱大可:文化復蘇當從漢字起步





    漢字符碼是古文化核心密碼(代碼)的奇妙結晶,簡潔地描述自然場景、生活方式和事物邏輯,傳遞了古代文明的基本資訊,儼然是日常生活的生動鏡像,例如「閒」字表達休息時開門賞月的詩化意境,而「愁」字則暗示農民在秋季為即將過冬而愁苦的心情。人們至今仍能從數千年前造字者的邏輯里,發現當下生活的相似面貌,由此產生跨越時空的愉悅。漢字就此維繫了中國文明的自我延續性。

    漢字同時也是解碼古文明的密匙。例如,「蜀」字裡早已蘊藏「縱目族」的造型密碼,但該密碼直到三星堆青銅器出土才被確認。此外,正是借助漢字我們才獲知,「堯」是大地(土)之神,而「秦」是集體事禾的農人,「越」是執鉞奔行的戰士,如此等等。漢字譜系,就是反觀中國歷史的最精確的櫥窗。

    漢字所包含的東方思維方式——具象、隱喻(象徵)和會意(指事),是中國文化及其傳承的核心。這種思維形態被熔鑄在漢字裡,令其成為種族靈魂的載體,以及最重要的民族精神資源之一,應被視為中國人的第一發明,其價值遠在「四大發明」之上,卻不僅被李約瑟所忽略,還因文字改革而遭到嚴重毀損。

    百年以來,漢字始終面對著被消滅的危機。陸費逵、錢玄同首倡「拉丁化」,瞿秋白怒斥「漢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齷齪最惡劣最混蛋的中世紀的茅坑」,還有人高調痛批「漢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和「勞苦大眾身上的結核」。絕大多數蘇聯乃至西方漢學家,都視漢字為落後的象形文字。本土激進知識分子的「漢字拉丁化」倡議,獲得了來自全世界的響應。

    這場文化喧囂終於在一九五六年成為現實。從一月份起,僅兩個月時間,《漢字簡化方案》、《漢語拼音方案草案》、《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和《關於掃除文盲的決定》就傾巢而出,其中拼音方案的目標,是推動掃盲識字運動,待時機成熟後再廢漢字以代之,而簡化字則是漢字被取代前的過渡形態。但這種簡體字方案,正是急功近利年代的畸形產物。就在簡體字方案出臺後不久,經濟大躍進便盛行於中國,跟文化冒進浪潮呼應,儼然一對親密無間的孿生兄弟。

    簡體字推行者聲稱,簡化字減少繁體字筆劃,加快書寫速度,減少繁體字數量,降低認讀難度,由此為掃盲開闢了意義深遠的道路。但歷史事實恰恰相反,儘管簡體字掃了長達半個世紀的盲,但中國大陸的文盲比例,卻仍遠高於繁體字的港澳臺,這個有力的「實驗證據」,令「簡化字掃盲論」成為一紙笑話。

    部分中國文字確有過於繁復之弊,如「龜」字多達十七劃,不利於學習書寫,需要作適度簡化,而一九五六年的方案,也提供了部分簡化成功的案例,如「禮」、「塵」、「從」、「眾」和「壘」等字。但就整個方案而言,簡化的數量和程度都已越出合理邊界,以致傳統漢字及其文化密碼都遭受重創。

    以中國之「國」為例,繁體「國」字包含著明確的國土定義:將一個區域用圍牆圈定起來,便是國家。其字形以會意兼形聲方式構成,包含著最簡潔明快的文化密碼,簡化為「国」之後,以圍牆包裹一「玉」,空間體量發生急縮,可以解釋為盒子,而跟民族國家之「國」失去語義關聯。「中華」之「華」,是枝繁葉茂之象,要是簡化成「花十」,仍有花繁樹茂之意,符合傳統的會意原則,但簡化方案卻將其弄成「化十」(华),丟失了會意的智慧與神韻,令原有語義蕩然無存。「漢」字描述水澤草木豐茂之象,被「又」旁取代後,也變得毫無意義(「又」形濫用,正是簡體字的一大弊病)。這種文字亂象,從國名開始,一直擴散到民族記憶的深處,成為引發文化衰敗的符號種籽。

    在古文明信息、東方感性邏輯及其本土精神結構的解構上,簡體字無疑扮演了推波助瀾的角色。它製造古代典籍的閱讀障礙,並阻止了自然有效的文化傳承。但另一方面,簡體字也意外地暴露出某種社會預言的特異功能。「陸」的疊土形被改為「击」而成「陆」,恰好象徵著多年來人們互相攻擊的階級鬥爭怪象;「愛」字慘遭剜「心」之痛,成了社會日益「愛而無心」的深刻讖語。這種狀況在消費時代並未獲得改善,反而變本加厲起來。簡體漢字猶如精密的寓言,預見了社會道德狀態的劇變。

    正是由於這個緣故,文化復蘇(有人稱為「文藝復興」)已經成為中國公眾的急切願望。而要推進這一修復運動,必須首先糾正簡體字方案遺留的弊端。在我看來,應當舉行公共投票以決定是否恢復繁體字,而在此之前,採取下列過渡性舉措,乃是古文字拯救的當務之急:

    一、倡導繁簡共存的原則,字典和公共空間的文字標識,應採用繁簡雙書加漢語拼音的形式,電腦輸入法應當提供繁簡字輸入的自由轉換功能;

    二、要求從小學生開始就「書簡認繁」,大學中文、歷史等相關專業學生則必須學會繁簡兩書;

    三、以審慎的態度重審簡體字方案,對錯誤的簡化進行局部修正和復原。

    惟其如此,繁體漢字才不至於淪為慘遭遺棄的「歷史文化遺產」。(原載《中國新聞週刊》二〇〇八年一月)

     

    附: 二〇〇七年十月「國際漢字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之後,韓國《朝鮮日報》刊載消息稱,為預防東亞國家因使用不同形狀的漢字產生溝通混亂,由韓國領頭,中、日、韓三國和中國臺灣地區的學者製作五至六千個以繁體字為基礎的常用標準漢字。這一消息隨即被與會的中方代表否認,提出「簡體字」是中國的法定文字,不會輕易改變。中韓漢字「繁簡之爭」方興未艾,又有網民熱炒韓國學者提出的漢字「申遺」說。

    漢字「申遺」其實在韓國已經熱了一年多,二〇〇六年十月十日的韓國《朝鮮日報》報導,韓國首爾大學歷史教授樸正秀說,經過他十年研究和考證,認為是朝鮮民族最先發明了漢字,後來朝鮮人移居中原,把漢字帶到了中國,才形成了現在的漢文化。他將建議韓國政府理直氣壯地恢復漢字,並向聯合國申請漢字為世界文化遺產。

    一篇發表在一個漢語研究的英文網站(www.chinalanguage.com)上的文章能代表不少持這個意見的韓國人的想法。這篇文章稱「東夷人是韓國人,是大汶口文化的創造者。被稱為『漢字』的文字有可能是高麗人發明的」。

     

漢字簡化過程中的十大錯誤(作者不詳)


    一、失去了表音功能

    許多漢字原來是形聲字,簡化後失去了表音功能,而這正是漢字有別於其他文化的特點。如:

    際(际)價(价)標(标)僅(仅)歡(欢)  

    隊(队)屬(属)劉(刘)燭(烛)敵(敌)

    二、無理簡化,莫名其妙

    許多漢字的部首被毫無道理地用「又」字和叉代替,使優美的漢字變得不倫不類,莫名其妙。如:

    鳳(凤)風(风)漢(汉)僅(仅)難(难)

    權(权)歡(欢)聖(圣)對(对)樹(树)

    三、割裂了整個漢字體系

    許多漢字是自成體系的,常用字簡化後割裂了與非常用字的聯繫,致使從小學簡化字的人一輩子也記不住一些使用頻率較低的字。

    如:會寫 「扑(撲)」 不會寫 「璞」和「蹼」,會寫 「还(還)」和「环(環)」不會寫 「寰」和「鬟」。其他還有:

    仅(僅)谨瑾盘(盤)磐牺(犧)曦  

    彻(徹)澈撤蜡(蠟)猎(獵)鬣  

    歼(殲)纤(纖)谶伤(傷)殇(殤)觞(觴)  

    声(聲)馨磬罄梦(夢)懵甍

    四、形體筆畫比較醜陋

    許多漢字原來是非常方正美觀的,簡化以後字形變得極為難看。如:  

    讠(言)钅(金)车(車)龙(龍)汉(漢) 

    刘(劉)华(華)长(長)拣(揀)东(東)

    五、合併偏旁,字不達意

    像「貓(猫」)和「豬(猪)」簡化以後都成了狗類了,實在是太滑稽了。

    六、同音字合併,字義混亂

    漢字本來是有精確分工的,非要人為地讓一個字去承擔本不該它應該具有的含義。如:

    后:前後皇后原本為前後皇后

    发:發現頭髮原本為發現頭髮

    面:面部麵粉原本為面部麵粉

    板:木板老闆原本為木板老闆

    七、毫無道理地將漢字進行切割,音形皆損

    如:掛(挂)蠍(蝎) 槨(椁) 櫬(榇)

    八、簡化後出現表音錯誤

    如:鄰(邻)賓(宾) 韻母本是 in,但簡化字是用韻母為 ing 的字作偏旁,容易讓人讀錯。

    九、有些字筆畫本不多,完全沒必要簡化

    如:減(减)涼(凉)於(于)時(时)國(国)

    十、使漢字的可識別性大大降低

    漢字簡化以後,使原來差別很大的字變得非常相像,導致經常被人搞錯。

    如:鳳(凤)和風(风)厲(厉)和歷(历)  

    特別是「凤」和「风」,經常出現姓名中的「凤」和「风」,簡體的兩個字一旦稍微寫潦草,就容易讓人分辨不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7:07 , Processed in 0.08776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