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春友:给大学生和研究生的推荐书目
整个书目,意在确立一个当代中国人的知识结构,或者说,当代中国人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所以在我看来,虽然这里所开列的书目肯定不是齐全的,也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这个知识结构却是合理的,不变的。
近来看到网上发布了各种必读书目,现在俺也来凑个热闹,开一个大学生研究生书目,但不是必读书目,而只是推荐。之所以说“推荐”而不是“必读”,是因为这仅仅是我个人认为应该读的书,至于为什么“应该”,我会列出理由。至于是否是“必读”,则不一定。没有什么书是非读不可的,也没有什么书是不可不读的,这取决于个人的感觉和爱好。有些书确实是好书,但读着未必有感觉,未必有收获,那么这时最好就不读;有些书确实很普通,或者并不为人所知晓,不是名著,但若是自己读着有收获,有感觉,那便是好书。历史上有些伟大著作之诞生,并不是起因于作者读了某些名著,而是来自于名不见经传的小书、默默无闻的作者,它给予了这些伟大作者以启迪,或向其提出了值得回答的问题,至少在这些伟大作者看来是如此。
从读者阅读的角度看,凡是那些能够引起你思考的书就是好书。一本书再好,再经典,但就是不能激发起你的思考,读完没有收获,甚至不能引发你提出问题,那就不能算是好书。好书,不在于它说的多么正确,论证得多么完满,而在于它是否激起了你的思考。即便它的观点错了,但只要能够引起你的思考,激发出你探索的精神和过程,那就足够了。比如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是一部名著,是奠定西方哲学甚至思维方式的一本书,但我读着就是没有感觉,因而对于我而言就不能算是好书。
客观的说,好书就是那些既提出了深刻的思想,同时又以优美而独特的文字将其表达出来的书。这样的书大多是历经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洗练过程而沉淀下来的,它们代表着一个时代最高的思维水准,是那个时代的精神的结晶,是当时最具独创性的作品,闪烁着智慧与艺术的光芒。这光芒照亮了幽暗的历史天空,也照亮了蒙昧的心灵世界,它们是每一代人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这里所列出的书,基本都是我自己认真读过的,只有少数是浏览或翻过的,极个别的似乎没有读过(记不清是否读过)。
这里推荐的书,全部是理论类书籍,小说均不列于此。在我看来,小说一类作品的阅读,应当在初高中阶段完成,到了大学,重点应当放在理论类书籍上;在大学里,即使读小说,也只应作为业余消遣,作为一种日常修养,而不是作为重点目标。因为,小说主要是一种形象思维,固然有活灵活现的表现形式,但对于提高思维能力所起的作用较小,它的作用主要在于心性的修养、文字的修养、气质的养成。大学阶段的主要目标应当是学会独立思考,而这就需要将目标锁定于理论领域。本书目中也列出了几本小说,但它们不是作为小说而是作为思想作品而入选的。
本书目所考虑的,不是针对某个专业,而是所有上大学和研究生的学生,也就是说,本书是目作为一种基本的人文素养而开列的。
整个书目,意在确立一个当代中国人的知识结构,或者说,当代中国人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所以在我看来,虽然这里所开列的书目肯定不是齐全的,也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这个知识结构却是合理的,不变的。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而有所侧重,但作为一个当代的中国人,理应了解这些领域的知识,并通过这些知识而加深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从而使自己的思维水准有所上升。
严格说,这个书目所标志的其实是我自己的知识结构,或我所认为应有的知识结构,不一定适合别人。因此,这里所列的书目就不一定是合适的,因为毕竟为自己的视野和阅读量所限制,这些书也未必就是合适的,肯定还有更加合适的书,读者可以自己去寻找。但是,这个书目所显示出来的知识结构,或许还是有教益的。也就是说,这个所谓的推荐书目,只具有线索或指示性的意义。
版本的选择,应以著名译者和著名出版社为准。
书目一
【本组书目所推荐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书籍。在我看来,这些书籍是中国的大学生所应当读的。作为中国人,理应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通过这种阅读而进入中国文化的灵魂,并予以传承。同时,作为中国人,理应读懂古汉语作品,我们文化的精髓就保藏在这些美妙的文字中。
同时,从阅读的角度看,尽管我们现在已经有了汗牛充栋的外国译著,尤其是西方文化的译著,但这些译著大多只能带给我们思想,极少能够带给我们文字上的愉悦。外国文化的经典,如同我们的经典一样,都是思想和文字的典范,代表着那个民族和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准。然而我们的翻译者不可能达到原作者的水平——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文字上,因而其汉语文本大多晦涩难懂,即便是那些一流的译作也难以达到原作的水平,读起来常常味同嚼蜡。而且越是经典的作品就越难以被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因为它是其所诞生之文化的结晶体,移植到另一种文化里就变了味道。
反之,读母语的著作便不存在这种文化与语言的双重隔阂,可以全身心地去欣赏。现代白话文虽然已经使用一百多年了,但白话文的作品,尚未见与古汉语经典作品相媲美相匹敌的。这些作品给人的感受,总是肤浅了些,如同白开水一样。可是,当我们阅读古典作品的时候,那种愉悦感却溢满身心,古典作品的文之美,也远远超过了现代的诗,如王勃的《滕王阁序》。白话是很容易说的,但容易说的东西便容易烂;古汉语则相反,不是一般人能够说的,也不是随意能够写出来的,必须精雕细刻,仔细琢磨,因而可以出精品。
阅读文言文经典作品时所得到的那种愉悦,是阅读翻译作品或白话文作品时所不能达到的。中国古典著作,无不渗透着诗性,这种诗性是古典作品的生命力之所在,予人以美,予人以感,由感而心动之,故谓之为感动。】
1.《易经》
代表着中国古典思想的一种形态,应当是与儒家、道家、佛家并列的一种形态,是不可归于其中任何一家的。通常把它归为儒家经典,我感觉明显不恰当。一是因为它早于儒家而产生,二是因为它的思维形态和观念,与儒家基本思想有悖,在精神气质上完全不是同类。易经的核心部分是卜辞,而卜辞的根本内容就是预测吉凶。这一独特的思想形态至今依然存在于中国人思想的中心位置,渗透于日常生活中。它在中国文化中的位置,类似于星相学在西方文化中的位置,是中国文化的基因之一。
周易古经部分,文字之简约、之古朴,令人心慌。无疑是中国古文的一种形态,是其时代文风的一种遗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