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性阅读考验教师专业素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4-19 22:26: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知性阅读考验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阅读地图》,魏智渊编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作为专业性阅读,教师阅读要警惕陷入阅读内容的类型化、单一化,要摒弃功利化的阅读心态。同时要遵循阅读的规律,让阅读真正融入职业生涯乃至个体的精神成长。
■渤海大学 王健
    如今,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阅读之于专业成长的意义,但基于阅读系统性不强、缺乏专业指导以及自身知识结构存在问题等原因,教师阅读的效果存在巨大差异。即使是公认的经典教育书籍,有的教师如获至宝,能进行心灵深处的对话,有的教师却有如读天书,难以产生共鸣。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教师阅读有哪些常见的误区,是否有规律可循?阅读教育经典是否有种类和时机一说?魏智渊编著的《教师阅读地图》对这些问题一一回应,同时让人明白,阅读并不天然地促进专业成长。只有与自己教育生活深度契合的阅读才能解决各种阅读困扰,帮助自己更深刻地领悟教师、教育乃至生活的真正含义。
教师需警惕陷入阅读误区
    教师阅读应该立足于课堂,带着问题去阅读。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领域,即使对元理论的领悟,也与教育实践息息相关。
    教师阅读不同于一般阅读,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现实中,一些教师从少年时代就喜欢阅读心灵鸡汤式的文字,这类文字往往突显一种戏剧性的转变,通过转变前后的鲜明对比,来制造一种戏剧化效果,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魏智渊看来,这样的文字或许能抚慰心灵,但最终却未必会促进专业发展。因为,这类流行作品的背后,有一种简单幼稚的因果思维或者二元思维。这种思维妨碍了培养复杂性思维能力的可能,而培养复杂性思维能力,正是专业发展的目的之一。
    还有一类阅读也无益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当下的图书市场,有很多书标注着“速成”、“宝典”、“兵法”等字眼,大有一书在手、包打天下的架势。其实,这类所谓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类书籍之所以受到追捧,正是迎合了教师基于控制班级、快速成为名师的心理诉求,看准了教师阅读过于重视可操作性的普遍特点。而真正的教育,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所的,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的魅力就在于如生活一样充满了未知和太多的不确定性。
    对于教师来说,真正的激励来自真实的成就感,来自将教室里的事情做到尽可能卓越之后所获得的一种自我肯定和自我认同。而有益的技术类书籍也不是简单地对付学生、控制课堂、确立教师的绝对权威,而是基于培养自律性、个人责任感的课堂管理,建立积极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从根本上真正理解了教育管理和师生关系,才能掌握甚至创造出自己的教育特色。
    从某种角度讲,教师阅读更应该立足于课堂,带着问题去阅读。因为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领域,即使对元理论的领悟,在很大程度上也与教育实践息息相关。只有围绕问题的阅读才能改变课堂,提升教育思想,这是阅读的根本出发点。否则,正如著者所指出的,有的教师理论水平很强,也能写出漂亮的论文或承担所谓的课题研究,但自己的教育教学表现却非常糟糕,这些教师其实并未真正理解教学,多半是远离课堂实际的阅读受害者,在阅读上陷入了误区。
阅读关键在于完善知识结构
    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具备了完善的知识结构,能做到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并开始思考为何而教等哲学命题。
    对于读什么书,有的教师认为,开卷有益,只要读就行了。有的教师认为,应读多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其实,教师不同于一般的读者,读书不能完全凭兴趣,不能随心所欲,阅读应该有计划、有目的。缺乏谋划的阅读,很容易被市场以及未经反思的经验所左右,难以形成自觉的反思意识,更无法形成清晰的专业自我。而缺乏目的的阅读也无益于专业成长,至少无法推动自己朝着名师方向发展。
    特级教师闫学曾经说,教师阅读重在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真正优秀的教师应具备3个板块的知识结构: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知识结构不完善,教师便缺乏对教育学以及教学论的基本理解,无法使教育概念在大脑中结构化、经验化,成为相互支撑的一个整体,于是每个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缺乏具体的背景,而真实的背景,仍然是旧的知识系统,最终实现不了职业素养的真正提升。
    对此,教师首先要清楚自己的专业局限,理论素养不足则多读《教育心理学》、《儿童的人格教育》等理论类书籍,文学素养不足则要多看《童年的消逝》、《夏洛的网》等人文类书籍,教育视野欠缺则应多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教学勇气》等域外经典著作。
    对于教师来说,真正的阅读过程像怀特海说的,是从浪漫到精确再到综合。浪漫是专业发展的第一个时期,感性、直觉和自发地进入教育场景,尽可能地大量阅读文学作品,与学生分享感受,文学、哲学、艺术等书籍都涉猎。精确是系统阅读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理论,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学科以及教学。综合时期是已经形成了比较自觉的教育哲学,形成了专业本能,这个阶段不断阅读新的教育理论,不断丰富、加深和修正自己的教育哲学。
    值得一提的是,著者在书中非常清晰地指出了3个时期的阅读禁忌,这对教师来说是非常有益的经验。具体来说,浪漫期阅读,最忌贫瘠。贫瘠有二义,一是数量不够,二是类型单一。精确期阅读,最忌单眼理性,无辨证之心,进得去而跳不出来。综合期已属难能可贵,但忌固守自家理论而视天下其他思想为谬论,最终只是抱残守缺。只有达到了知识的融会贯通,游刃有余的教育实践才可能发生。
知性阅读提升教师思维水平
    有知性阅读习惯的人能迅速抓住一本书的核心并展开对话反思。只有知性阅读,才能真正提升教师的思维水平,最终实现有效的专业成长。
    要达到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教师阅读就不能是肤浅的、浅尝辄止的,而是带着钻研性质的阅读。阅读者应凭借已有的经验去理解书中的观点,与书籍反复对话,并以书中的思想对自身经验进行反思和改进。从现实角度讲,有知性阅读习惯的人往往是那些勇于开放自身、接纳与反思的人,能迅速抓住一本书的核心以及框架并展开对话反思。事实表明,只有知性阅读,才能真正提升教师的思维水平,增强他的反思能力,最终实现有效的专业成长。
    至于如何训练知性阅读能力,魏智渊在书中表示,在起始阶段,最有效的方法或许是大量摘抄,反复应用。更深入的阅读,则是用心去揣摩一本书的整体结构和主要概念,并梳理他们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地,要努力与书籍对话,写下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困惑或最深的感受,因为以批注的方式与书籍对话,是一种最有效的阅读方式。最后,最重要的是,与好书进行生命交流,问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从这本书中获得了什么。
    知性阅读考验教师的专业素养。阅读与其说是为教育教学提供一种方法,不如说是提供一种理解。书中还对比了两位教师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的不同阅读心得。前一位教师对班级授课制特别是大班教学乃至应试教育进行激烈批判,属于明显的误读。而另一位教师准确把握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精髓:每一名活生生的儿童都要区别对待,教师要注意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自尊感,使每个儿童都享受到成功快乐。
    教育是慢的艺术,阅读也是日积月累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妙处。许多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会产生一些疑问,如为什么站在讲台,为什么会感到恐惧,为什么而活着,生命的意义何在……实际上,这类问题也不是仅仅依靠阅读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在书籍和实践中不断跨越,不断反思。大量的现实证明,坚持正确的方法阅读,不断将阅读与实践相互编织的人,可以从阅读中获得巨大的奖赏。而那些真正的名师无一不是从这条路走过并依然坚持着走这条路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20:54 , Processed in 0.06858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