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铮:我的中学是为培养公民而存在的 2015-04-30 来源:LIFE教育创新首届峰会作者:王铮
我们致力于培养个性鲜明,充满自信,敢于负责,具有思想力,领导力,创新力的杰出公民,落脚点在杰出公民,不是为学科服务的,是要自己成为对于社会能够独立担当,能够自主发展的一个个体。
【按】2015年4月25-26日,LIFE教育创新首届峰会在京举行,以下为山西新绛中学校长宁致义的发言。
王铮:大家好,时间比较短,我的介绍在手册的第28页里边有,所以我今天主要想讲讲我们的想法,为什么这么做?刚才三所学校都是高中,高中要想摆脱应试教育,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的,特别是一个成建制的,在城市里大家要求非常高的高中。那么我们是从很有形的东西开始,来做到整个全面的一种突围。
学校里的人,有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被分割,被包围,被组织得非常严格。生活里的人其实不是这样的,有很多的自由,可以相互的交流,流动,组合。我们做以人为本的教育,要先把学生当做人,当做一个正常人。现在的学生还有一个名称叫做考生,他的目标已经从学习变成了考试,似乎只有学习,他就不是一个正常人。基于这样的一个考虑,我们说我们的高中应该做什么。我们致力于培养个性鲜明,充满自信,敢于负责,具有思想力,领导力,创新力的杰出公民,落脚点在杰出公民,不是为学科服务的,是要自己成为对于社会能够独立担当,能够自主发展的一个个体。
我们希望能够打破这样的围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时间,让他们能够自主的发展。那么,以前的学校是这样的,我们希望学校变成那样的。一些人质疑,有了自由之后,学校还能不能组织?中国的教育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同一性,所谓的横向的千校一面,各个学校都是一样的。不过好在现在大家都有了更多的认识,现在很多学校都希望做特色的学校。
但是还有一个很大的同一性,是反映在纵向上的,就是我们基础教育十二年,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十二年的教育的模式是一样的。这十二年人在不断成长和变化,生活方式和模式也要随着这样一个年龄在成长。但我们是一样的,就是说把一个模式的教育拉成了十二年,如果我们和国外对比一下,它就相当于是国外的小学高年级模式:45分钟一节课,老师讲课,考试,有班主任分科教学,都管理起来,教室一个一个座位。那么看看国外的基础教育的层次和成长性怎么体现的呢?小学低年级一定是和幼儿园接轨的。
现在我们的基础教育非常的坚固,幼儿园没有办法了,幼儿园要向小学来靠拢,我们的大学也没有办法了,没有变成十八岁成人,没有能够形成自主独立的学习,大学越来越像中学了,事无巨细,什么都要管。
国外到了中学阶段,已经让学生可以跨班选课,可以走课,可以有更多的交流,更多的选择。到了高中实际上连年级都没有了,可以混合的来选课,学生有很多自主的空间和社团,以及自主的实践。到了高中,就是要向18岁成人,向社会接轨,向大学接轨的时候了。
所以面对附中这样的改革,很多人说北大附中好像不是一个中学,更像大学。但我表达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不一定要像上大学,但我们一定不要像小学。就是说它不能够不给学生空间,一定要打破更多的障碍和围墙,把自由让给学生。
那么,首先学生在学校是要生活的,他不仅仅是课堂的学习,那么我们的学校有没有给学生生活、交流、活动的空间和场所呢?没有,我们是行政班和教学班在一起的,学生在传统学校里面只有一个地方,就是教室里边的座位,这是固定在一起的。以前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搞活动的时候经常把桌子搬出去,而且限制了很短的时间,布置回来又马上摘掉,因为要考试了。所以根本没有给学生生活的空间。我们这个论坛的主题是为生活重塑教育,学生本身是要生活的,不是为了将来做准备,现在就要生活,现在没有生活,以后也没有生活,没法做准备,而且现在没有生活会出现很多问题,会变成一个畸形的病人。
所以我们就先打造了这样的空间,让行政班级从教室里边出来。可以组织更多的活动,我们还成立了七个书院,行政班级从教室出来之后我们可以让它更大的进行重新组合,一个一个小班级,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特点,我们把它建成了七个书院,也就是说学校里的学生给划成了七个部分。以前我们的学校是按照年级分的,有三个年级,每个年级有几个班,现在纵向的划成了七个书院,有人说北大附中像是哈利波特里边的一个分院,有各个的书院学院。实际上是这样的,对比高年级,低年级是在一起的,在一个书院里边有高年级,有低年纪,所以是一种学长制,高年级的学生带低年级的学生,再一个班级里边一个同伴的一个自然的群体,高年级的学会想到不同的年龄有什么样的责任和身份和低年级学生的学生进行交往,同伴的交往更融合。这样的书院需要自治,就是没有班主任这样一个有职位、有权利的人的控制,这么多学生在一起,是一个学生的社区,怎么样能够达成一致,怎么样形成共识,怎么样能够共同生活和管理,这是自己自治的内容。
文化的传承,我们以前的学生在学校里边从一个班级,从高一一班,高二一班,高三一班然后就结束了,找不到群体了,现在我们的书院是高一高二的学生在一起,高一学生升到高二,又有新的高一的学生进来了,这样的书院一直存在,现在的校友回来感觉不一样,他是哪一个书院的学生,回来以后这个书院依然存在,依然是不断的传承的,这个书院不仅包含了现在在校的学生,实际上包含了已经毕业的校友,他们还关心着这个书院的发展,还以各种的校友的身份来参与和支持现在的书院的各种活动。也就形成了很多的不同的书院的特色,在学校里边可以固定存在下去。学生的所有的活动包括艺术和体育的都是以书院的形式在书院展开,形成了一种很多元的问题。每个书院有自己的颜色和标志,活动,还有专门的活动室。
那么,我们原来不叫书院,在国外叫做House,开始我们叫做单元,但是和谁也解释不清楚什么是单元,后来我们就叫书院,中国的书院也有很重要的传统,就是师兄弟之间的相互的影响、学习和传承。所以我们也叫了这样一个名字,可能大家更能够理解一点。
那么书院是一个学生自治集体。学生进了高中之后,接到录取通知书就要选择我进哪一个书院,那些高年级的学生在网上会介绍自己的书院,有什么样的特点,以前有什么样的成绩,现在需要什么样的学生,所以说新生入学是一个各书院来抢夺新生的大战,高年级学生也更明白了自己所属的这种文化和意识。社团是另外更自发的一种学生的群体,自发自治的学生群体。
学习起来也很容易了,以前一个老师在学校里边没有自己的阵地和空间,他只有办公室一张书桌,但是现在呢,他拥有专业教室,有自己的教室的空间,学生选不同的课,就到教室来,老师在这里可以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工作,准备了很多的教学的条件。 那么,打破时间,学生可以自由的选课,结果也不是选满的,所以一天还有很多时间可以空余的,可以自己来安排,就是说我们安排半天也是可以的。
同时我们要建设丰富的课程,才能够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我们的书院是学生的群体,学院是老师的群体,在不同的学院里边,老师建设不同类型的课程,这四类课程,我们在介绍里边也有,比如说行知学院是国家课程的必修和选修,元培学院是必须选学的,可以和大学衔接,有试验,学生要投入和喜欢,根据不同的兴趣,博雅学院是通识教育,道尔顿学院有国外的学习方式。不同的老师在不同的学院里边有丰富的课程,学生在不同的书院可以跨学院选课,在这个学院里边选一部分的课,如果想深入的选一个学科,可以在元培学院里面进行选择,包括我们建设的剧场和字幕都是综合的学习模式,从编剧、导演、灯光、印象、剧务和总体的演出都是这样的,而且不是演一场,是一个剧目不断的演,我们是非常小的剧场,像百老汇一样,每天演,每天演,和观众的交流才能够有深刻的感悟和感受。
那么后来学校就变成了一种新的生态,就是说他跨年级的书院,跨学科的课程,就变得学生的一种选择,真正有的可选,不是说就这么几样东西,不选也得选,所以选择性的程度实际上是很大的。
那么,后面我们还要想打破一些更多的思维,在这个课程里边前面我们已经打破了一个墙,外面很多资源可以进入到学校里面来,我们跟大学合作,跟社会合作,很多的课程可以开进来,同时我们也要学生能够走向社会,其实学生的很多兴趣和爱好是为了学习而做的练习,这些练习看不到意义,是专门为他做的,如果能和社会上的需求联系起来,虽然是练习,但是可以感觉到它的意义,所以我们通过互联网的方式,现在也有这样的平台,就是说社会上有什么样的好需求,我们的学生都可以在这个网上变成自己的实践,我们也特别欢迎各种企业,各种人员的需求都可以在网上出现,我们学生都可以变成自己的学习,研究性的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这样一个过程。这个是互联网可以把信息作为充分的沟通,可以做好充分的匹配。
另外一个就是说在线的学习,现在我们的学校里边有在实体教室里边的学习,同时也有很多网上的学习,这个重新整合了我们的学习方式,哪些需要在线下做,在线下必须有参与感,所以我们基本讨论的形式,自己可以学的学习材料都可以线上学,以后线上线下的混合模式是学校发展的新形态。
以上是我们学校现在模式的简单介绍,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