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5-3 06:17: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图书馆,全民阅读的精神家园
——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刘  刚(安徽省颍上县图书馆)
【摘  要】  公共图书馆作为全民阅读的重要阵地,在推进全民阅读进程中,如何发挥自身优势, 为全民阅读提供优质服务,是图书馆建设和谐社会的使命。
关键词】  全民阅读;图书馆;角色定位

2009年10月1日,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了《中国阅读——全民阅读蓝皮书(第一卷)》,作者建议将推进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战略。由此可见,全民阅读已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公共图书馆是全民阅读的重要阵地,她以其特有的服务方式发挥着在全民阅读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推动全民阅读的机构,也是全民读书和终身学习的学校。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的休闲时间越来越多。如何更好地引导公众利用休闲时间进行阅读,已经成为图书馆当前不可回避的课题。

1 倡导全民阅读的背景和意义
阅读是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基本途径。公共图书馆倡导、推进全民阅读,对于全社会形成文明和谐的氛围,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1.1 倡导全民阅读的背景
倡导全民阅读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自孔子时代起,就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读书关乎一种社会风气、一个人的生活习惯。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使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4月23日这一天逐渐演变成世界读书日。
特别是在江泽民总书记1998年12月视察国家图书馆号召在全社会大兴勤奋学习之风后,各地的读书活动更是高潮迭起。
实际上,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也是响应党中央、胡锦涛总书记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的号召,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
1.2 倡导全民阅读的意义
推进全民阅读是文明进步的阶梯。通过阅读书籍获取和积累知识可以说是一个人终身的需求,我们希望通过长期的、持之以恒的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来引导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全民阅读是提升国民素质,形成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不仅对每个公民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还将在全社会形成文明和谐的氛围。因此,提高全民阅读水平,对于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至关重要。
推进全民阅读是民族振兴的基础。2010年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进入中国政府网访谈室,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其中谈到了读书问题。温总理说,书籍本身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推进全民阅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积累、文化发展、文明传承是物质文明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社会对文化的需求也在相应增长,对阅读的需要也会因此大幅增长。去年以来,全世界都受到了来自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在困难的情况下,许多人急需精神上的慰藉和知识上的补充,文化需求更趋旺盛,文化活动更趋活跃。

2 目前我国公众的阅读状况

2.1  全民阅读情况
    据中国出版研究所组织进行的第五次全国全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国民对阅读重要性的认知程度较高,69.1%的被访者认为当今社会阅读是“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在18-29岁年轻人对阅读重要性的认知要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群体。我国国民平均每人阅读图书4.58本,比2005年的人均4.5本增加0.08本。其中城镇人口平均每人读书6.68本,显著高于农业人口的平均每人3.51本。 分析不读书的原因,“没有时间”成为排第一的原因,比例为49.4%,“没有读书习惯”居第二,比例为42.8%。我国国民家庭藏书量平均为76本。其中城镇人口家庭平均藏书105本,远远高于农村人口的48本。
2.2笔者调查情况
    2009年世界读书日期间,笔者在安徽省颍上县部分农村师生中也做了一次“农村中小学师生阅读状况”问卷调查,旨在通过调查,从农村第一线了解中小学师生的阅读状况及阅读需求,从而为我们下一步的农村图书服务工作提供重要参考。根据对回收调查表的统计分析,结合我们对部分校长、村干部及学生家长的走访,对这次调查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农村中小学师生身边缺少合适的书籍,阅读缺乏系统性指导,导致他们阅读兴趣不浓。公共图书馆根据他们的阅读需求,指导农村中小学图书室及时调整藏书结构,是营造校园浓厚读书气氛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广大师生的修养,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3  图书馆推动全民阅读的优势
全民阅读是建设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需要,图书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文化传播与社会教育职能,是开展全民阅读的必然平台和便利场所。
3.1 社会教育职能优势
图书馆是社会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决定了它在推动全民阅读、建立全民阅读氛围这样的系统工程中,始终是倡导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图书馆社会教育除了凭借图书馆自身丰富的馆藏和有序的管理所营造的阅读氛围,还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来吸引读者参与,使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认识图书馆,进而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3.2 现代化服务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馆正在用这些现代化手段进行装备,并朝着电子化、数字化方向发展。许多先进和发达地区的图书馆已经开展了远程信息服务,拥有了全文数据库、书目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现代化的服务手段为开展全民性服务和大规模的全民读书活动提供了可能。
3.3   便捷的文献检索系统
图书馆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对信息、知识的管理,使杂乱无章的知识信息经过整序、分类、编目,成为有规律可循便于查找的有序信息,成为能够便于利用的知识。长期以来,这种文献检索方法已逐渐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并掌握,为全民阅读提供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俱佳的精品力作提供技术保障。这些优势无疑对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创建学习型社会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
3.4  公共图书馆开放性的服务本质   
图书馆开放性的服务本质,决定了其主要任务是把全民阅读这项工作做大、做实,做到普及化的程度,让全民在阅读中终身受益,并逐步使阅读成为一种生活需要、一种行为习惯,并最终使其成为公民的一项基本的权利。因此,图书馆有必要对服务工作重新定位,把“为社会成员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作为一项历史性的责任去完成,把创建学习型社会、推动全民阅读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
3.5  文献信息资源优势
图书馆拥有的是系列化的藏书体系,是经过图书馆人员精心选购而来,又经过整合筛选的。这些书籍是人类在各个领域卓有成就的文献,为全民阅读的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在网络和信息存储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图书馆的馆藏信息资源呈现载体多元化的趋势。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不但有传统的纸质文献,还包括各种电子出版物、网络数据库以及丰富的网上信息资源。图书馆以其专业性、权威性成为全民阅读活动的一个重要阵地。

4 图书馆推进全民阅读的途径
4.1  图书馆回归公益
   如今已是网络化社会,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逐渐多样化,图书馆并不是唯一的来源,因此各公共图书馆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逐步废除不合理的收费项目。2007年可被称作我国公共图书馆大规模、快速度迈入免费时代的“元年”,一批经济发达地区的地、县级公共图书馆实施免费服务。2007年12月,浙江省图书馆率先在省级图书馆中实行免费服务;在北京,从2010年2月6日起,全市24家公共图书馆统一取消了读者卡工本费(10元),之前北京各大图书馆已对60岁以上的老年读者、军人、未成年读者、残疾读者等实行免费办证。各级财政为图书馆加快公益性服务步伐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图书馆回归公益,门槛大幅度降低,吸引更多的读者涌向图书馆。
4.2  开展丰富的活动,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加到全民阅读
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是促进阅读的重要时期。只有在儿童时期形成阅读习惯,才可能在成年后保持阅读习惯。图书馆应该由专业人员向青少年推荐更多优秀的作品,引导社会青少年通过读书丰富自己的人生。积极倡导快乐阅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读书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如举办各种讲座、读书报告会,开展优秀图书推介,新书展览,组织多种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等,引导学生阅读,增长知识,体会阅读的乐趣,享受阅读的快乐。
4.3  依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全民阅读。
公共图书馆在服务好馆内读者的同时,应不断创新工作,将全民读书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以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为依托,带动社区书屋、学校书屋、企业书屋读书活动的开展。让阅读真正成为一场全民文化盛宴。
4.4联合民间阅读公益组织和志愿者,调动全社会力量推广阅读
    图书馆应主动联合各种民间阅读组织,包括热心和积极推动阅读的非政府组织、专业阅读推广人、自发组织的读书会和沙龙、志愿者等都是重要的社会阅读推动力量。这些力量源于民间,深入基层,具有强大的活力和生命力,也最贴近群体生活。如果能充分调动和发挥这些力量的作用,将对阅读推广产生重要影响。
全民阅读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推进全民阅读已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同,各级政府都将促进全民阅读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面对当前全球性的阅读新趋势,我们更应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作用,积极探索为全民阅读提供优质服务的途径,为全民阅读提供一个平台,进而成为全民阅读的精神家园,是图书馆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使命,也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中国阅读——全民阅读蓝皮书第一卷 》.中国书籍出版社,2009.10.
2   安秀丽.公共图书馆与全民阅读.图书情报工作. 2006.(3)
3 周静华,网络时代还需要读书吗[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年03期

(作者信息:安徽省颍上县图书馆;邮 编:236200;邮箱:liugang1164@163.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31 21:13 , Processed in 0.11776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