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课本中的中国内容 这是角川书店出版的一本日本高中教材,名叫做“古典综合”,指明“高等学校国语科用”,是经过文部省审核过的教科书。文部省审核通过的时间是“昭和五十七年三月三十一日”(1982年),出版时间是“昭和六十二年一月”(1987年)。主编是三位教授,吉田精一是 东京大学教授,吉川泰雄是国学院大学校长,都留春雄是 京都大学教授,参加编写还有十位,其中七位是大学老师,三位是高中老师。日本的高等学校,即中国的高中。 所谓古典,这里似乎可以理解为古代经典,但不是只有日本经典,也有中国经典。有关中国的有“中国的诗”、“中国思想”、“中国散文”、“中国历史”等四部分。中国的诗,在这本教科书中出现的有曹植一首、陶渊明一首、王翰一首、崔颢一首、王维两首、王之涣一首、王昌龄一首、李白四首、杜甫四首、柳宗元一首、白居易两首、杜牧一首、李商隐一首、王安石一首、苏轼两首、陆游一首。毫无疑问,这是日本最认可的中国诗歌的代表队。每首诗都是汉文书写,用日语注音,并且对词句有注解,诗的最后注明选本如《唐诗三百首》等。有的诗很长,如李白的《将进酒》、白居易的《琵琶行》都是全诗俱在。还有很好的插图,如杜甫的《蜀相》,就用了一张成都武侯祠的照片。在中国的诗这一章的最后,有诗人和诗集的简单介绍,并且列出几道参考题,如请学生比较归纳李白和杜甫的诗风特点。 中国思想部分,分别《论语》、《孟子》、《老子》和《庄子》。说是《论语》其实是《论语》选,精选了一些经典的《论语》章节,一共有35节被选入。每一节,都注明来自《论语》的篇名。最后对《论语》和孔子,给出简单的介绍。《孟子》自然是《孟子》选,一共选了四节。《老子》也是选了四节,《庄子》选了三节。在每一章中,这本教科书设置“参考”一项,比如在中国思想这一章中,设置了《孔子传》为参考,把《史记》中的孔子世家的内容用原文的方式搬进来,显然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 中国散文部分,有郦道元《三峡》、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柳宗元《钴鉧潭记》、欧阳修《张仆射》和蒲松龄《种梨》。此外,用李白《早发白帝城》一诗作为郦道元文章的参考,用干宝《搜神记》中《徐光》一篇作为《种梨》的参考。徐光种瓜故事跟种梨的故事很像,说不定是种梨故事的母本,参考徐光可以让读者了解文学作品的传播问题。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与郦道元的《三峡》是不同文体,但是《三峡》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说法,可能正是李白诗的灵感之源。 中国历史部分共有5篇,四篇来自《史记》,分别是“陈胜”、“窦皇后”、“老子”和“田单”,一篇是来自陈寿《三国志》的《诸葛亮》。陈胜选取于“陈涉世家”,其实内容只到大泽乡起义开始而已。窦太后选自《史记》的“外戚世家”,讲的是窦太后的传奇故事,阴错阳差地成为皇后、以及与弟弟失而复得的感人故事,没有涉及后来窦太后大权独揽的事。老子选择《史记》的“老子韩非列传”,选本讲到老子出关为止,其后的内容没有吸纳。只有田单传是全文,《史记》原文本来就精炼且精彩。诸葛亮,其实只讲三顾茅庐而已。 全书正文是254页,而中国相关部分,这部教科书用了整整100页,占全书的五分之二。翻开这部教科书,封二、封三部分是两幅彩色日本地图,一古一今。而书的最后两页也是两页彩色地图,共三幅,中国古代要图、唐代地图和中国现代地图。在日本,所谓古典看来仅指日本和中国。中国思想强调儒道两家,诗歌与散文强调唐宋,历史强调《史记》,不管这样的突出重点是否所有人意见一致,总体上对中国的传统的重视还是不能否认的。 在日本的教科书中,日本古代经典占有多数席位应该没有人有意见,但是中国部分竟然也占有五分之二的位置,这是否让中国人感到意外。1997年,在日本的一个旧书店里买到这册中学教科书,就是因为这个意外。中国现今的中学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所占份额应该多少才合理,这恐怕还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但是份额的比重在减少恐怕是基本事实。这个后果多可怕是没有人在意的。我以为如果一个优秀的日本高中生,真的掌握了这本《古典综合》教科书上的中国内容,恐怕已经能够与中国中学生一比高下了。如果不是特别爱好,一个中国中学生如果仅仅接受教科书的内容,是否在中国经典这个题目上胜过日本中学生,我真的没有把握。作为一个中国人,在中国文化的比试中,即使胜出又能获得多少自豪呢。可是,如果比赛自己的文化还不能取胜,那该有怎样的感觉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