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的密码 ——读《教师成长的40个现场》 上海市祝桥高级中学 陈璞 《当代教育家·浦东教育》2015年4月下半月刊 读书于我是特别开心的一件事吧,亦如旅游,可以看到新的风景,可以得到新的体悟。寒假来临,又有了一段长长的可供读书的时间,除了朋友相聚品茶小酌,我的寒假生活正如曾写下的诗句“淡淡欢喜伴书灯”!读的第一本书就是张肇丰、李丽桦老师主编的《教师成长的40个现场》。这本书中辑选的文章基本是“黄浦杯”长三角地区“成长纪事”征文活动的部分一、二等奖作品,读这本书可谓亲切,因为我自己就参加了这次征文活动,也获了一个小奖,虽然我的文章没有被选入本书,但这本书中选用的两篇朋友的文章在磨稿期间,我也曾帮忙修改过一稿的。正如主编张肇丰老师所言,这本书“为我们呈现了教师成长的丰富多彩的场景和故事,也从不同侧面体现了广大教师在叙事研究方法应用方面的尝试、探索和追求”。叙事研究,方兴未艾,教师成长,意义非凡。读此书,或许,我们能够找到教师成长的密码。 一、反思教师个人成长史的意义 有一个佛教的故事,六祖惠能凭借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战胜了神秀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接了禅宗的衣钵。但窃以为,神秀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应该是更符合人性的,那种飘渺虚无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圣人境界,是不大有现实意义的。就连孔子都云:“吾日三省吾身。”社会上如此多的红尘诱惑,几人能免俗?那么,对我们这些普通教师而言,时时回望自己的来路,拂拭去自己心灵的尘埃,是何其重要的一件事呀。 写下自己的个人成长史,既是对自己过往的反思,也为了踏准自己的前路,更可以为其他教师读后能从中汲取成长的勇气与智慧。如本书中写下《跑步的人生》的王老师,其实就是用不断前进的“跑步精神”,跑出了自己积极的教育人生。《一位乡村女教师的成长故事》则告诉我们,虽然外部环境不优越,但乡村教师同样可以实现灿烂的蜕变。《我的阅读史》说明书籍是教师成长最大的依靠。 二、教师成长不能是孤独的 “一滴水与海洋”,“一根筷子与一把筷子”,“领头雁与雁群”,等等,我们可以举出许多的个体与团体关系的故事。这些故事说明,个体在团体的支持环境中才能做到更好! 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曾提出过一个概念“重要他人”——在一个人心理和人格形成的过程中,起过巨大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作用的人物。于教师成长而言,这个“重要他人”可以是提携你成长的恩师,也可以是与你能产生智慧碰撞的同伴,还可以是支持你事业发展的家人,甚至是一个在精神上引领着你成长的偶像。亦如本书中提到的那些“重要他人”:《钟老师与我的教育生活》中作者高中时代的恩师,《王兰老师帮我备课》中的专家王兰老师,《一次用中医智慧指导的征文写作》中的作者(同事,保教主任),《“学有人”与“大象教师”》中的那个补习学生“学有人”。 三、教师要与课程改革同行 教育当与时俱进。当下,从全国来看正处新一轮(第8次)课程改革,从上海来看则是“二期课改”。从形式来看,“课改”改的是课程与教材,但实质上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户枢不蠹,流水不腐。”身处这个改革的时代,我们教师也应该要与课程改革同行,时时接纳新鲜的“血液”,在弄潮中不断成长。如书中《走近杜威的“做中学”》,张老师和潘老师通过教学日志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做和学的改进。《语文作业改革记》中的项老师因为一封学生来信,促成了自己对作业的改革历程。《那一场关于考试的革命》中朱老师对考试方式的革新。 现在上海正在推进艺术课程,由高中音乐欣赏课程改革为高中艺术课程,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综合,更有着教学理念的更新,这对于原来单一学科背景的艺术教师们来说,面临着一种痛苦的转型,那么,是迎难而上,还是得过且过?不同的抉择往往就决定了教师成长的高度。由此,我也想起了自己的成长经验,上海市中学艺术课程改革已是十年,可以说,我的成长曲线与上海艺术课程的改革步伐是一致。最近,遇到一位教研员朋友,还聊起我十年前借班上的一节五区县联合公开课《诗意江南》,印象深刻,说这节课可算是上海推行艺术课程之初的艺术课精品云云了。 四、教师教育研究的“根”在课堂 如今,教育研究在基础教育中越来越被重视,但与此的相关争议也始终存在。我以为,基础教育的教师必须进行教育研究,不论是从教学改进,还是教师自身发展来说,进行教育研究是一条利人利己的坦途。 当然,我们不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教育研究的行家能手,但拥有研究的意识,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一定的研究尝试,并能以文字的形式把研究的结果进行交流,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做到的。在这里,基础教育教师与高校教师的教育研究的方向可能有着一定的差异,高校教师擅长的往往是理论研究和资料研究,基础教育教师可能在理论素养和科研技术方面有所欠缺,但我们也拥有鲜活的教育现场——课堂,所以,基础教育教师研究的“根”一定是在课堂。正如本书中的《我的“原课堂”教学》、《从一堂公开课到“三零主义”》、《磨课记》等,都是“课堂观察”的研究成果。 五、找到教师成长中“凤凰涅槃”的“关键事件” “关键事件”的概念是英国教育家沃克在研究教师职业时提出的,它是指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教师要围绕该事件作出关键性决策,这种决策最终促使教师向某种特定方向发展。这种“关键事件”既可以是对教师行为理念有着突变促进作用的某一事件,如某次高级别教学评比中“夺魁”、与学生发生一次激烈的冲突等。也可以是经历某一“大事件”的过程中完成的渐变,如通过参加某一课题研究的几年中完成了“经验型教师”到“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如书中《划痕》一文中,刮蜡纸上的一道划痕划在孩子幼小心灵上的课堂事件,促成了一位新入职幼儿教师树立了自己在以后教学中关注弱势儿童的教育信念。《搜书风波》中,那个“老”班主任重新对“尊重学生”教育理念的思考。教师的教育生活就是由一件件的教育事件组成的,找到能够促使自己“凤凰涅槃”的“关键事件”,使自己的教育生活向更美好的方向转变,善莫大焉。 最后,我想说:教育是技术,需要去钻研;教育还是一种艺术,需要用爱心;教育更是一种慢的艺术,需要我们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