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汉字热”中热议汉字文化传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8-29 13:03: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汉字热”中热议汉字文化传承


来源:光明日报 2013-9-30



   “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这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宣传口号。而此前,一档名为《汉字英雄》的文化综艺节目也在河南卫视热播。这些节目在全社会掀起一场“汉字风暴”,让人们得以重新检视自己对汉字的掌握程度,欣赏汉字之美,体味汉字之韵。
    事实上,汉字听写比赛高收视率的背后,是国人汉字手写能力普遍下降的严峻现实。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键盘输入替代书写,网络用语渐成风尚——在告别“铅与火”的同时,我们逐渐失去很多与汉字“亲密接触”的机会,很多人变成了“键盘手”,患上了“失写症”,“汉字危机”成为一个令人忧心的文化现象。那么,汉字信息化与汉字文化传承二者是否相悖?汉字文化应如何借助信息化的力量创新和发展?
    没必要夸大“汉字危机”
    零点指标数据针对京、沪、穗等12个城市进行了“中国人书法”系列调查,结果显示:有94.1%的受访者都曾提笔忘字,其中26.8%的人经常出现该情况;除此之外,很多人经常写错别字或者写字越来越难看,甚至惧怕手写。难道,传承了几千年的汉字正面临严重的“荒漠化”危机?
    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原国家语委副主任李宇明并不认同“汉字危机”的说法。他表示,“危机”应该是指有衰退甚至消亡的危险,一种文字有没有危机,要看使用这种文字的人群有无灭亡危机,是否要放弃自己的文字;要看文字能否继续很好地发挥记录语言的功能,能否适应现代的制字和用字技术。“从这四种因素来看,汉字没有多大的危机——即便有危机,也没有到严重困难的关头。”
    李宇明认为,电脑输入技术的广泛应用的确减少了人们写字的机会,有可能加剧提笔忘字现象;不过,信息化也增加了用字机会,人们的认字量在迅速扩大。至于电脑技术和信息化是否为“提笔忘字”的根本原因,它们对人们写字的影响程度究竟有多大,当前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数据。“另外,提笔忘字也不排除心理原因,汉字系统有许多形近字,也是造成提笔忘字的一个原因,比如‘巳、已、己’‘戊、戌、戎’和‘戈、弋’等。相信在电脑产生之前,人们也有提笔忘字的现象。”李宇明强调。
    《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认为,把提笔忘字归咎于电脑技术,在逻辑上行不通。“人们应当检讨精神追求的失落、文化素养的降低,以及对母语和汉字缺乏敬畏之心,没有爱惜之情——这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培养成写字的爱好和习惯,而不能怪罪于人类用智慧发明出来的电脑。”她表示:“我们可以探讨汉字手写机会少了,很多人特别是青少年写字水平下降这个问题如何解决,不过,没有必要把这种现象夸大为‘汉字危机’。”
    虽然认为“汉字危机来临”的说法并不准确,但李宇明指出,对汉字有危机意识不是坏事。“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是中华民族须臾不能离开的信息载体。我们要敬惜、珍爱汉字,并不断地完善它,熟练地掌握它,科学地运用它。”
    信息化不是汉字的“门槛”
    回顾历史,信息化逐一解决了汉字的输入、印刷排版、公众文字通讯与网站交流几大问题。王宁认为,信息化不但使汉字的保存有了更为宽广的空间,还让用汉字书写的浩如烟海的典籍不致损坏流失,并令汉字的传播速度和信度大大提高。李宇明也认为,信息化将古今汉字(楷书、小篆、六国文字、钟鼎文、甲骨文等)以及记录文化的一些重要符号(古代曲谱符号、算筹符号、汉字合成符号等)进行整理编码,并在计算机中加以应用,这是信息化对汉字文化传承的一大重要贡献。
    然而,时至今日,互联网似乎已经成为古老汉字的一道“门槛”,汉字文化传承正面临全新的挑战。对此,李宇明表示,汉字必须适应信息化。“如果汉字不能适应信息化,它就真的会有大危机了。”
    此前,有人用“缺氧”来形容今天汉字的处境。那么,汉字该如何“吸氧”以重获生机呢?李宇明认为,大力发展汉字信息化,才是从根本上帮助汉字。“因此,我们需要研究信息化对汉字和汉字使用者提出了什么新要求,以及为汉字提供了哪些新的发展机遇。”
    北京信息产业协会秘书长徐祖哲表示,技术进步应当带来文化的进步,对数千年的汉字也应当进行相应标准的变革。“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要求汉语言文学有更科学的‘规范’,使人们能够掌握汉字的信息化技能,规范汉字应用。”他指出,各部门应提升汉字的表达、利用和管理能力。“不对人名进行管理,身份证会重码;不规范运用地名,会影响地理位置信息的理解;同理,新的事物和概念出现后,没有相应的中文命名,这也是汉字使用不规范(例如报纸标题出现拉丁字符)的原因。”
    由于众多信息是利用互联网传播的,因此王宁认为,汉字问题会直接影响汉语信息向全世界传播的速度与信度。“信息化使过去的汉字规范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制定新的规范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她举例说:“如果采用了一个计算机字库里没有的字,报名、取钱、发报、贷款、登机等都难以办成。在这种形势下,原有的规范已经不能满足高科技传播手段的需要,尽快出台新的规范汉字表迫在眉睫。”
    借力信息化传承汉字
    汉字起源于象形,笔的产生使这些表意的符号变成了笔画汉字,而信息化的来临又让汉字书写历史迎来“换笔”时代。如何让信息化与文字传承更好地“互融共生”呢?
    中国工程院院士、微电子技术专家许居衍认为,形码输入法对汉字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他表示,“汉字走拼音化的道路”已经在年轻一代中形成了思维定式,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拼音输入法,不仅写字的机会减少了,连汉字的构造都记不住。“‘形码’是依形编码,输入时就相当于直接输入汉字,会写就会输入,会输入就会写。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就不会忘掉汉字的笔画和结构,这才是传承汉字文化的上上之策。”他建议将形码输入法纳入到全国中小学教育中,从小抓起,正视当前社会上“拼音输入”的误区和副作用。
    徐祖哲则一再强调信息化时代改革规范汉字部件的重要性。“化学的元素周期表有元素结构、排序规则、称谓、代码等等,使化学成为有方程式的精确化学;而我们的汉字发展还停留在农牧时期的‘面授’阶段,这对于网络时代是不适应的。”
    “正式的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简称‘部件’。汉字现有560个部件,很多硕士博士都背不下来,又如何向普通大众推广?因此,应打造出一套适合对外教学也适合公众在电脑上使用、立足于形的汉字规范。”徐祖哲预计,今后人们在输入汉字时,语法、词汇等相关内容都能够通过机器自动提取、辅助产生,“强大的大数据、云计算与显示技术等会将语言文字提高到一个全新水平”。
    既然众多业内专家都认为,信息化不是汉字文化传承的“桎梏”,而是一对“翅膀”,那么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将汉字发扬光大、继承创新,就必须善于借助信息化的“羽翼”之力。
    “我们既要满腔热情地保护、传承汉字,也要科学地思考问题;不能走向信息化的反面,也不能阻碍汉字信息化的发展。我们现在最大的任务是抢占汉字信息化的制高点,让汉字在信息化环境下更方便地应用,并获取信息化的话语权与语言红利”,李宇明郑重地表示。(光明网记者 朱 越 战 钊)


2#
 楼主| 发表于 2015-8-29 13:08:56 | 只看该作者
汉字之殇 是什么让汉字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文章作者:郑司琪 来源:今日早报 2013-8-21



  “凹”这个字的笔画顺序怎么写?“因为”的“为”是念第二声还是第四声?别说是正在上学的孩子们,就连许多成年人家长,甚至是中文系毕业的大学生恐怕都答不上来。
  今年暑假,两档与汉字有关的综艺节目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一档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一档是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节目一推出迅速在全球华人间掀起一股“华人汉字听写大比拼”的娱乐风。在央视十套播出两期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由于反响热烈,从上周起进入央视一套晚间档,而第三期的听写题让所有的观众汗颜,70多道的汉字听写题,观众同步听写的正确率仅为10%。提笔忘字的“失写症”话题瞬间在新媒体互动平台引爆。
  赛场聚焦
  杭外“大师”
  最后关头轻松获胜
  节目中,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或是两两PK,或是以团队形式比拼听写汉字,深厚的知识储备量不仅让台下的嘉宾观众拍手叫好,也引发了网友对汉字的热议。网友纷纷从家中翻出了许久不用的字典,一边看节目,一边动手翻字典,跟着选手们一起听写汉字。
  8月2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一期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河南队、贵州队、浙江队和新疆队四支代表队共20名小选手,依次上台接受主考官郭志坚出题,并在规定时间内正确听写词汇,角逐留在场上的唯一名额。最终,代表浙江队出征的来自杭州外国语学校的五名小选手取得了本场胜利,率先晋级半决赛。
  节目中,浙江代表队第一个离场的是153号于加敏,她把“腭裂”的“腭”写成了口字边,但离场后她一点也没有表现出沮丧的样子。“没关系,‘大师’一定会带我们进决赛的。”面对镜头,于加敏笑嘻嘻地说,看来她对口中的“大师”刘浥尘充满了信心。
  但紧接着,浙江代表队的赵杉佳雯、钟天逸和陆佳蕾三名小选手也陆续离场了,他们分别栽倒在“惴惴不安”、“咋舌”和“沭河”上,场上的浙江代表队只剩下了“大师”一人。与“大师”对决的是来自河南和贵州代表队的两名女生,其中来自贵阳七中的叶霜红在初选时成绩位列全国第一。
  三名小选手你争我夺,连续拼写正确五个回合,分别写出了“核苷酸”、“桀纣”、“貔貅”、“万目睚眦”等等连大学生都觉得很有难度的词汇,一次次赢得了全场的掌声和专家评审的认可,将整场比赛推向了高潮。最后一轮,河南选手在“郫县豆瓣”的“郫”上犯了难,贵州选手也没能写出“兄弟阋墙”的“阋”字,两名小选手只能站在一旁,期盼着最后登场的刘浥尘也答不出题,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再赛一轮。
  可是刘浥尘没有给对手机会,当主考官说出“荦荦大端”四个字时,刘浥尘微微一笑,肯定地点了一下头,似乎就已经奠定了比赛胜局。他轻轻松松地写下答案并提交,果然,三盏灯一致亮起,刘浥尘听写正确,为浙江代表队取得了半决赛的入场券。场外的四名小队员和带队老师也都兴奋地抱在了一起,大喊:“‘大师’太牛了!”
  记者追踪
  比赛其实已经结束
  谁是冠军拭目以待
  浙江代表队在复赛第一场中表现出色,顺利拿到了第一个晋级半决赛的名额,那么几名小选手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呢?记者联系了杭州外国语学校的李甫贵老师。李老师说由于节目是录播的,几名小选手其实已经完成了比赛回到杭州,并且已经在准备开学了。“这次的比赛对孩子们来说是很宝贵的经历,不仅增长了见识,也结交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他们都觉得很开心。”
  早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组以线下初选的方式在全国111所中学征集听写高手,分6套不同内容的笔试试题,共100道难易程度不同的词汇对广大中学生进行初选。
  杭州外国语学校作为国家级重点中学,同时也是国家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成为节目组在浙江选中的参赛学校。杭外初二共四个班级,160名学生参加了6月9日和6月19日的两场初选,最终决出了五名代表浙江队参赛的小选手。而在其他四名小选手心中,写出“荦荦大端”的刘浥尘听写能力最强,几乎什么问题都难不倒他,被同学和老师们称为“大师”。
  别看几名小选手台上风光,为了充分备战,几名小选手从6月28日期末考试结束后,就开始赛前集训。由于7月7日小选手们就要去北京,赛前训练的时间只有10多天,可小选手们日夜苦读,愣是把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从头到尾翻了一遍。
  第六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共有1750页,共收录了13000多个汉字,69000多条词汇。杭外初二的语文老师苏云生说,几个听写成绩优秀的孩子学习能力都很强,刘浥尘尤其是对文字刻苦钻研,不确定的字一定要回到字典里找,其他的孩子都是翻了一遍《现代汉语词典》,而刘浥尘却几乎把所有的字都手抄了一遍。
  倒数第三个词语,考官给刘浥尘出的题是“尥蹶子”,这个词语形容的是骡马等跳起来用后腿向后踢,听起来非常有难度。但场外的赵杉佳雯却松了一口气,因为这个词前不久她刚考过“大师”,“‘大师’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时也愣住了,但他非常有钻研精神,一定要在字典上找到这个词,从此以后他再也忘不掉这个词语啦!”果然,场内的刘浥尘挥笔快速写下了正确答案并提交,没有一丝犹豫。
  除了一本厚厚的《现代汉语词典》,苏老师还给几名小选手搜罗了全国各地的地名、山川河流名、历史文化建筑名等等,还有化学、生物方面的一些专业术语,小选手们每天都会抄写背诵到凌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一期中就出现了好几个专业名词,比如“图们江”、“髋关节”,还有刘浥尘答出的“核苷酸”。
  李老师说,比赛终归是比赛,小选手们回到现实生活中还是要继续上课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至于比赛的结果如何,李老师则卖起了关子:“大家可以继续关注接下来的比赛。”

3#
 楼主| 发表于 2015-8-29 13:09:21 | 只看该作者
【汉字听写真题集】
    看看你能写出几个字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三期题库,共72个词语。新华社主播张大鑫同步听写了其中的63个词语,结果错了34个,错了有一半还多。找个小伙伴为你念题目,看看你能听写出多少个?
    1 滂沱 pāng tuó
    2 妖孽 yāo niè
    3 嘉陵江 Jiā Líng Jiāng
    4 疮痂 chuāng jiā
    5 暮霭 mù ǎi
    6 杯盘狼藉 bēi pán láng jí
    7 湿疹 shī zhěn
    8 饶恕 ráo shù
    9 惆怅 chóu chàng
    10 盘桓 pán huán
    11 层峦叠嶂 céng luán dié zhàng
    12 范畴 fàn chóu
    13 杂烩 zá huì
    14 蝉蜕 chán tuì
    15 淤积 yū jī
    16 扎筏子 zā fá zi
    17 装裱 zhuāng biǎo
    18 中流砥柱 zhōng liú dǐ zhù
    19 翘楚 qiáo chǔ
    20 余烬 yú jìn
    21 疑窦丛生 yí dòu cóng shēng
    22 摒除 bìng chú
    23 杀手锏 shā shǒu jiǎn
    24 鼹鼠 yǎn shǔ
    25 喇嘛 lǎ ma
    26 鳜鱼 guì yú
    27 赭石 zhě shí
    28 淄博 Zī Bó
    29 腌臜 ā zā
    30 奉为圭臬 fèng wéi guī niè
    31 矽肺病 xī fèi bìng
    32 自惭形秽 zì cán xíng huì
    33 虫豸 chóng zhì
    34 乌桕 wū jiù
    35 轮毂 lún gǔ
    36 每况愈下 měi kuàng yù xià
    37 瞿塘峡 Qú Táng Xiá
    38 犰狳 qiú yú
    39 踽踽独行 jǔ jǔ dú xíng
    40 宁馨儿 níng xīn ér
    41 糨糊 jiàng hu
    42 趔趄 liè qie
    43 温庭筠 Wēn Tíng Yún
    44 穷兵黩武 qióng bīng dú wǔ
    45 伽马刀 gā mǎ dāo
    46 喷嚏 pēn tì
    47 藿香 huò xiāng
    48 遒劲 qiú jìng
    49 居心叵测 jū xīn pǒ cè
    50 剐蹭 guǎ cèng
    51 黑黢黢 hēi qū qū
    52 商榷 shāng què
    53 纵横捭阖 zòng héng bǎi hé
    54 白垩纪 bái è jì
    55 缫丝 sāo sī
    56 滁州 Chú Zhōu
    57 烤麸 kǎo fū
    58 梦魇 mèng yǎn
    59 苜蓿 mù xu
    60 弄璋之喜 nòng zhāng zhī xǐ
    61 顶礼膜拜 dǐng lǐ mó bài
    62 阴霾 yīn mái
    63 虢国夫人 Guó Guó Fū Ren
    64 厉兵秣马 lì bīng mò mǎ
    65 岳麓书院 Yuè Lù Shū Yuàn
    66 伽倻琴 jiā yē qín
    67 隋炀帝 Suí Yáng Dì
    68 蹴鞠 cù jū
    69 熠熠生辉 yì yì shēng huī
    70 犟嘴 jiàng zuǐ
    71 崴脚 wǎi jiǎo
    72 户枢不蠹 hù shū bù dù
    场外自检
    我们有多久不写字了?
    节目组在场外设置了一个成人组,与场上的小选手形成参考对照。每一位小选手上台答题,坐在场外的十名成年人也会同步参与,在题板上听写汉字。场外的主持人和嘉宾会不时公布场外观众的正确率,但结果堪忧。
    场上的一名贵州选手倒在了“癞蛤蟆”上,小选手经过再三犹豫和反复修改后才提交的答案,最后只得到了一名专家亮灯。
    然而坐在场外的十名成年人却只有三人写出了“癞蛤蟆”。作为一种常见的生物,“癞蛤蟆”一词对大家来说肯定不陌生,30%的正确率让场外的主持人在公布数字时都显得有点尴尬。除此以外,“熨帖”只有一名成年人写对,“间歇”也只有四人答得上来,遇到生僻的地理名词“图们江”成年组全军覆没。
    节目的播出让网络上也刮起了一阵“汉字热”,不少网友也拿出纸笔,跟着小选手们一起听写汉字。新华社主播张大鑫在收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三期的时候,同步听写了63个词语,结果错了34个,事后他在微博上调侃说:“我再也不敢说我中学毕业了。”
    许多网友从书架的角落里翻出了许久不用的字典,回忆起小时候写作业,遇见生字翻字典时的情景。有网友表示,自从有了手机、电脑后,哪怕要查生字也是上网搜一下,工作后更是很少提笔写字,所有的写作都在网上完成,有错字漏字也都被智能的输入法修正了,“需要手写时总是磕磕绊绊的,有的字就在嘴边,却写不出来,远远不如中学做笔记时那样又快又准。”
4#
 楼主| 发表于 2015-8-29 13:09:44 | 只看该作者
各方热议    汉字书写
    为何频频遭遇尴尬
    有时想写什么东西,总感觉要说的话就在嘴边,可某个词,某个字突然就想不起来该怎么写了,甚至连一些成语的意思也变得模棱两可,不敢落笔。这种现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
    不少网友把“失写症”原因归结为手机、电脑等代写工具的普及,大大减少了人与纸笔亲密接触的机会。有网友甚至呼吁大家把手机的输入法换成手写输入,这样每天发短信的时候还能练一练字。那么到底造成书写能力下降的原因都有哪些?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学生、老师和家长们都有哪些说法。
    【学生说】
    手机应用功能全
    不带纸笔已是习惯
    下半年即将读大三的小李说,大学生上课不带纸笔已是常事,“手机是不能落的,其他的都可以不带,如果不是主修课,书包课本都可以不带。”
    小李用的是苹果手机,手机里的应用软件很全,如果想要抄课堂笔记,打开手机自带的备忘录软件,轻轻敲几个字就可以了。想要查字典,就可以上应用平台下载一个在线词典,“小时候只能用纸质的字典,找一个字很麻烦,如果是查英文,还要分汉英、英汉字典。现在在手机、电脑上都能查,甚至百度一下就可以了,还可以听读音看例句,非常方便。”
    可方便的同时,小李也坦言,也许是因为查字典变得不费力了,反而觉得在电脑上查的字不如用字典查来得印象深刻。“有的词明明才查过,网页一关就又忘了,对电脑有了依赖性,觉得没必要记住,再查一次也很方便。”小李也说,现在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手机了,如果不小心把手机忘在家里了,比把钱包忘在家里还严重。
    【老师说】
    多媒体教学时代
    孩子们不再抄笔记
    在大学里,学生上课不带纸笔已是常事,可这种不好的习惯也在慢慢向中小学蔓延。
    “我经常告诫学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杭州某中学教语文的张老师说,“以前没有多媒体,学生们上课都是由老师口授,学生听写做笔记,只在黑板上抄录关键句或是大纲,孩子们边听边思考边写,对把握知识很有好处。”
    但现在学校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老师上课会把关键内容写成PPT上,“如果直接把教学内容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示出来,学生在听和写的过程中就少了许多思考。所以我们现在要强调听写,鼓励孩子多思考,这样才会把学到的知识牢牢记在脑子里。”张老师说。
    更严重的是,还有一部分学生上课根本就不做笔记,马马虎虎做个样子,等到了期末要考试的时候,拿着一枚U盘去找老师拷贝课件。“光用眼睛看一遍和用笔抄写一遍的差距非常大,对大部分孩子来说,抄写肯定印象更深刻。”
    【家长说】
    知识面不丰富
    汉字就学不好
    蒋妈妈的儿子刚念初二,平时成绩平平。“我发现他写作业的时候特别浮躁,静不下心来,遇到难题解不出来就不想写了,不到十几分钟就要休息一下。”蒋妈妈说,儿子常跟自己诉苦,觉得无论自己怎么努力,成绩总是提高不了。
    “识字也好,学英语单词也好,都是一点一滴慢慢积累的,哪有一学就会的道理。”蒋妈妈觉得如今的孩子学习压力大,家长也很关心,每天就像互相赛跑一样,推着孩子学。“孩子也受了大人的影响,心浮气躁,都渴望四两拨千斤,快速掌握知识,所以一旦碰壁就不愿再前进,尤其是语言关,再聪明的孩子都要慢慢学慢慢积累。”
    其次,蒋妈妈还觉得书写能力高不高,与知识面丰不丰富也有着很大的关系。知识面越丰富,表达能力也就越好,书写起来就很顺畅。蒋妈妈也收看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汉字英雄》,“好多生僻字都来自地理名,或是学术用语,这些小选手小小年纪就会写,平时一定读了很多书,他们渴望从书本中获取知识,这种精神是值得所有孩子学习的。”(见习记者 郑司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7:28 , Processed in 0.08040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