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写作是一种符号化活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9-13 01:34: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载《写作》1995年第07期

论写作是一种符号化活动

孟华

本文着重探讨了符号学理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并以此说明,写作从本质上讲是一个表情达意的符号化过程。

壹  符号和符号化

一  关于符号

从最广义的人类文化角度说,任何一种事物,只要它具有人所赋予它的某种意义,它就是一个符号。例如,作为物理现象的颜色不是符号,但它被当成哀悼或王权的象征时便成了符号;吃的行为是人的一种生理本能,而怎样吃的行为_比如中国人用筷子,西方人用刀、叉子_便具有了符号性。因为这两种不同的用饭行为,体现了不同的文化精神。于是吃的行为便有了文化的含义,成了文化的载体,变成了一种行为符号。如果说,用筷子的行为体现了一种无意识文化习俗,那么故意摔酒杯、剃光头就成了有意识的行为符号。

不论有意识还是无意识,这些符号都体现了人的某种意向或精神活动。现象学家胡塞尔认为,符号应该和记号区别开来。例如,"骨化石"是一个表示太古动物存在的记号,但它没有意义,没有体现人的意向或精神活动,因此不是符号。符号学的表意理论主要研究的是符号而不是记号。

人们在表意活动中所使用的符号载体是极为广泛的。它可以是实物的、色彩的、声音的、气味的、行为的等等诸多形态。任何一种媒体,只要被用来传达意义,都可以参与到符号化活动中来。建筑、服装、绘画、社会组织、礼仪制度、风俗习惯等等都具有人所赋予的某种含义,都是一种意义载体,因而也都是符号。当然,最典型、最易为理解的符号还是语言文字。

二  关于符号化

人是一个使用符号、创造符号的动物。人类学家利奇认为,人类社会文化就是各种传达意义的符号体系,人类的行为的意义就在于它使各种传达得以实现。我们把这种实现过程叫做符号化活动。如送花、择衣、开会、环境布置、组织行为、艺术活动、阅读写作等等,都是人们通过一定媒体进行交流、传达意义的符号化活动。

在经济领域,最具实践意义且有经济效益的符号化活动是所谓的CI(企业形象识别)设计。CI设计理论实际上把企业当成一个符号,把企业的管理活动当成是人(管理者)的符号化行为。CI的宗旨是塑造企业的独特形象,使之易为消费者所识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所以,CI提出了"理念、行为、形象三者统一"的口号。理念即企业的精神如企业的使命、目的、理想等等;行为即企业的理念在管理行为和管理活动中的表现;形象则是理念的外部识别标志,如商标、名片、厂徽、厂歌、企业颜色、企业服装、企业造型、产品包装等等。显而易见,所谓的理念,就是符号的内容;行为和形象则是符号的载体;将这三者统一起来便是符号化行为,并最终产生了一个三者有机结合、结构复杂的符号_独特的企业形象。台湾一位有名的经济策划师提出一句响亮的口号:"今日导入CI,明日就是商场的赢家。"可见符号学理论巨大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符号化行为或者说表意行为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这也是哲学史上长期讨论的命题。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认为,人作为理性的存在,是以理念来理解世界的。所谓理念,就是后来所谓的"名称"。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理性的基本功能是命名,即符号化行为。感性、物质的世界一旦有了名称,就可以被抽象出来,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康德认为人的理性本身有一种按照规律构造感觉材料的能力,即各感觉材料按理性的统一原则组织起来、而理性则通过各感觉材料表现出来_后来德国哲学家卡西尔将其概括为人的制造并运用符号的能力。现象学派更是深入讨论了意识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意识具有意向性,即意识必定指向某物。这种意向性也就是人们对事物的表达意向,意向性行为也就是符号化行为。表达的行为又包括意化和形化两个方面。意化:滋生意念、引发表达要求;形化:通过一定的符号媒介和表达手段将意念显在化。正如古人所云:"感事触物,必形于言,有不能自己也。"(明  宋濂)

贰  符号化活动的基本规律

符号化理论的目的,实际上是从人类极为丰富多样的表意活动中概括出一些共同的基本规律,以指导人们表情达意的实践活动。关于符号化活动的基本规律,下面重点讨论两点:

一  选择性

任何一种表意行为都是一种活动而不是结果。符号化活动中的意化和形化之间是一个互动演进、互相选择的过程,它也可看作是思维和符号之间的选择过程。这种选择可以概括为表达方式的选择和表达媒体的选择。

1 表达方式的选择

现实世界是多维的系统,人的思维也是发散的,但所赖以表达的媒体却极不相同,有一维的(如线性语言)或两维的(如平面图片)或多维的(如立体建筑)多种类型。现实、思维与媒体之间虽然存在不对应性,但人们却不甘心

这种分裂的事实,于是千方百计地去弥补它。这样就产生了多种多样的表达手法,如说话中的比喻方式、京剧中以手势代替道具的写意方式,就是借助相似性联想来弥补符号的表达局限,进而艺术地表达形象化思维。

俄国语言学家雅各布森将符号化活动的种种表达方式概括为隐喻和转喻两种基本方式。简单的说,隐喻就是通过相似性联想进行选择的方式,是一种写意的、象征的符号化方式。转喻就是通过相关性联想进行选择的方式,是一种写实性的、指示的符号化方式。这两种方式决不能简单的等同于修辞学中的两种具体的修辞格,而是适应一切符号表达的基本方式,无论对于写作还是对于其他的符号化活动,都具有很大的理论指导价值。例如写作中的陈述和描写,就分别属于转喻和隐喻方式。西方服装中以表现人体的自然轮廓为宗旨的立体设计法和汉民族传统服装中崇尚宽衣深服、以掩饰人体为准则的平面设计法,也分别属于转喻和隐喻。其他象话剧中的实物布景和京剧中的虚拟布景、还有象许多民族通过载歌载舞而汉民族却借助敲锣打鼓燃放编炮来表达欢乐之情……它们都体现了转喻和隐喻的对立。

2 媒体方式的选择

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表意特性,人们掌握的媒体越多,表意就越充分、越自由。从符号学的角度说,写作是一种用线性书写符号表意的符号化行为,这种行为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媒体选择:我不用图象而用语言表达、我不用口语而用书面语表达,我的这种媒体选择表现了我特定的表意目的。它告诉我们,媒体的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表意特性(有人甚至认为媒体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艺术),它总是和人们的表达理念密切相关的。1963年8 月,马丁. 路德. 金牧师发表《我有一个梦》的著名演说时,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25万集会者受到了极强的震撼,深深地领悟了"自由和民权"的时代含义。然而,他们的体验及感想,是由金牧师的语言、表情、声调、体态、现场造型、背景图象等多种媒体综和效应的结果。当事后人们拜读文字稿《我有一个梦》时,所感受到的只是冷峻的思想感情,效果大相径庭。这就是媒体转换产生的不同表意效果。从媒体选择的角度,研究写作与其他表意活动的共同规律以及自身的特殊规律,将对写作实践具有很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二  结构性

符号化活动的结果即它的终端产品就是一个符号,因此我们也可以对符号化进行静态的结构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 结构要素

任何符号都是能指和所指两个要素结合而成的整体。能指,是符号的媒体或形式,如一个词的语音、一副画的线条和色彩等等;所指,是符号的意义或内容,如一个动作的含义、一首乐曲的情感等等。书写作品符号的能指不是语音,更不是线条和色彩,而是由一个个音义结合的语言符号构成。如果说绘画、服装、词语、信号灯等符号的能指是物质材料构成的话,那么写作符号的能指是由符号构成的_它的能指本身就是音义结合的符号体,不是纯粹的物质材料。巴尔特根据这种媒体(能指)特点,把书写符号称之为二级符号,即其能指是由符号构成的符号。相比较而言,上述的绘画、服装、词语、信号灯等符号则是一级符号。

能指和所指这两个术语是索绪尔首先提出来的。长期以来,人们仅仅把词看作是真正的符号,而看不到词与其他表意载体的内在联系。索绪尔的理论第一次把符号的观点扩大到其他表意领域。他认为,能指是外部的,是一个符号用来表达某种东西的形式;所指是内部的,是被符号所表达的东西。这样他就把聋哑人的字母、象征仪式、礼节仪式、军用信号等等表意系统都纳入了符号分析的范围,使它们都能作能指和所指的符号结构分析。因此,当我们将书写作品看作是一个符号、并进行能指和所指的结构划分时,实际上是把写作和人类的其他表意活动联系起来进行整体考察,以便能从更深层的结构规律上揭示写作的本质。

2 结构关系

结构关系指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方式。索绪尔将其概括为组合和聚合两种关系。通俗的讲,组合关系是意义、功能不同的符号之间的搭配关系,聚合关系是意义、功能相同或相近的符号之间的关系。例如,当我们从"微笑、枪口、惊慌"三个不同的画面(符号)领会到一个完整的情节时,这三个意义不同的符号之间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当我们看到一对恋人在河边散步同时又有两个鸳鸯在水中漫游的两个画面时,这两个有某种相似性的画面之间就是聚合关系。

在作文的结构章法中,上述两种关系也是很容易发现的。现代篇章理论告诉我们,文章中有两种基本关系结构:一是相关结构,即各语言句子、段落是按时空顺序、逻辑事理的序列结合起来的,例如因果关系、递进关系、并列关系、总分关系等等。二是相容结构,即文章的各要素是按"相提并论"的匹配原则组织起来的,象类比、对比、举例、重复等等都是相容结构。在符号学看来,相关结构就是一种意义对立关系,因而是组合结构;相容结构是一种意义类同、互补的关系,因而是聚合结构。

叁  写作是一种符号化活动

传统写作学是建立在主体和客体对立、语言和思维分离的理性主义哲学基础上的,在这种哲学指导下,常见的写作理论有四种模式:

A 静态的结构分析模式(材料、主题、结构、语言)

),B 单纯的技能训练模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

C 孤立的文体分类模式(文学、通讯、公文、应用文等)

D 语言、思维对立模式(生活、思想、技巧)

上述四种模式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写作的基本规律,各有其独到的理论和实践的价值。当然,这些理论的局限性和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在A 模式中,写作成了一种阅读、分解文章的训练;在B 模式中,写作成了丧失其表意内涵的文字技巧;在C 模式中,写作强调的是作者的文体选择能力;D 模式则看不到写作过程的自身规律,缺少理论上的可操作性。有关材料显示:"中国北方按静态要素分析模式开设‘写作‘课程的四所重点高校中,被调查对象计123 人,其中大学本科生中认为完全没有活力的占98/ (本科生100 人);而曾经接受过这种训练,现在专事秘书职业的被追踪调查者(23人),除含蓄肯定静态结构使人熟悉了格式和名称外,竟无一人觉得这种训练体系与丰富复杂的实际情况和谐。"(汤书昆《表意学原理》4 页)显而易见,要从传统写作学的理论困境中解脱出来,符号学的理论方法无疑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它提醒人们,只有把写作纳入人类广泛的表意活动或符号化行为中去考察,才能真正的揭示写作的本质。首先,在符号学视野下,写作不再被看作是一种孤立的书面文字表达行为,它和其他的符号化活动有共同的运行机制和规则。其次,符号化的写作理论克服了传统上那种将主体和客体、语言和思维对立起来的理论模式,而是将写作看成是思维与符号、意化和形化互为因果、互动演进、不断改变发生的动态过程,或者说是一种能动的建构过程。它不再是在几个静止的观念基础上期待从现成的语言系统中选择符号,而是逐步展开事件、意向的过程。这样,写作不再是一种技巧,作者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而是在完成一种表达行为。他必须把自己遗忘在写作当中,写作才有生命。文章的意义是在写作中展开的,不是事先产生的。

把写作看作是一种符号化活动,可以帮助我们从符号学角度总结出一套指导写作实践的切实有效的理论体系。尽管它在克服传统写作理论的弊端中可能会产生新的理论局限,但毕竟为写作教学的改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0:25 , Processed in 0.06767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