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鬼神莫测的张旭《草书古诗四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5 13:37: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鬼神莫测的张旭《草书古诗四帖》
唐代是一个多元并存的时代,盛中唐尤其具有典范意义。书法在唐代树立起了继魏晋自觉以后的又一座高峰,前承魏晋以来优秀的文化遗产,后启宋元明清书法艺术之创造,它兼收并蓄,有着极为博大的胸襟,开创了我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时代。唐代的书法就在这种大背景中,提供了法与情的共生环境,一批批的书法家、艺术家则共同交响闪耀着各自的辉煌。张旭就是这群明星中极富个性的一位,在唐代乃至整个草书艺术发展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张旭,字伯高,郡望出自吴郡昆山(今江苏昆山),史称其为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月说法不一,一说约658—748年;另一说为生于上元二年(675),卒于乾元二年(759),享年八十五岁左右,官至太子左率府长史,人或称“张长史”,张旭性情旷达、奇逸,喜饮酒,与李白、贺知章等并称为“饮中八仙”,又与贺知章、包融、张若虚并称为“吴中四士”。史书记载,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复复得也”。故世又称张旭为张颠,与怀素合为“颠张醉素”。张旭,工书,书法初学二王、张伯英,精于笔法,尤以草书著名,时与李白之诗、裴旻剑舞并称为“三绝”,我们所赏析的《草书古诗四帖》据说其真伪莫测,但历来在书法史上都十分珍视,即便不是真迹,但我们也能从中看出张旭的狂态、颠态来,传世的作品除有《草书古诗四帖》外,还有《肚痛帖》、《郎官石柱记》等,另《新唐书》有传。
张旭的《草书古诗四帖》无款,内容为录古诗四首,首中庾信《步虚词》二首,并谢灵运《王子晋赞》《岩下老火、四五少年赞》二首合为一卷,墨迹,五色笺,分六段拼合,纵29.1厘米,横195.2厘米,凡40行,188字,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宣和书谱》、《续书画题跋记》、《式古堂书画汇考》等著录,此后有丰道生跋曰:“行比如从空掷下,俊逸流畅,焕乎天光,若非人力所为”。名董其昌亦跋云:“有悬崖坠石,急风旋雨之势”。可见其作品气势之大、变化之多、精神之饱满、变幻之莫测。
陈振濂先生在《历代书法欣赏》中曾评论此作是:“线的交响曲、线的第一流的构筑、线的心灵写照”。当我们展卷欣赏时,没有典雅、没有清秀,没有华美的丝毫体验,,而扑面而来的则是雄伟壮阔,生气勃勃。其用笔圆润,翻转奔逐,所有笔画全由势出,其所有笔势则全由情遣性兴。结字章法更是鬼神莫测、上下左右、无不自如、汪洋恣肆、浪漫天真、收放随性。的确,张旭草书最可贵的地方,最具有书法艺术价值的地方就是将情感充分地注入到书法中,当我们还在赞叹其楷书精严、点画精美时,突然闪现一件《草书古诗四帖》,真有些惊叹不已,惊恐此作非出自一人之手。前面说过,唐代是一个尚法的时代,但它同样有自由挥洒性情的一面。张旭的楷书是“法”的表现,而其《草书古诗四帖》则是情的宣泄。整篇作品“无不点画振动,如见其挥运之时”,就像贝多芬的《命运》,不论你的心情在欣赏钱是何等的平静,只要介入到欣赏中,就会被作者的激情、震动、狂风雷鸣般的表现所制服。张旭草书在大开大合、大疏大密的对比中,又融合着自然、和谐、统一,深沉豁达,将情感的宣泄与笔墨技巧的发挥结合得天衣无缝,真正体现了书法的表现性,彻底地实现了书法作品中书与人的精神的沟通、物与情的交融。
张旭《草书古诗四帖》和怀素一样,与孙过庭《书谱》、贺知章《孝经》等相比,它们更偏重于抒发较为抽象的艺术感情,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提到:“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一寓于书”。正因为他重于表现抽象的艺术感情,所以,我们在作作品形态上的分析和欣赏的时候,虽然对韩愈的评价我们有言过其实之感,但其作品确实表现了丰富多变的情感,在“悲喜双用”的方式中,张旭的草书实践也是有所倾向的,这主要表现在是应该做文字的规范还是艺术表现的选择上。纵观全卷,我们发现其文字都有所谓的草字之法,但上下左右、连绵不断,笔势相接、流畅至极,与《书谱》、《孝经》的基本上字字独立相比,《草书古诗四帖》并不太重视文字书写在语义上的清晰表意方面,而是将文

字结构作艺术表现的处理。故而,我们看到的《草书古诗四帖》中,文字多上下相连,又多左右穿插避让,通篇文字显示的第一感觉就是满纸皆为线条所充斥,亦即是说,整幅作品展示的并非四首古诗的内容,而是作者一气呵成的书写过程。原本独立的文字,被作者以情感表现的方式和形式流畅的特点整合到了一起,它所彰显的完全是一个线条的世界、一个戒律变化、情感丰富的线的集合体。这是一种注重情感的自由书法和对线条的控制,而有意忽视文字字形规范和语义表达的意义的独具个性色彩的书法表现形式,称之为古典书法表现主义风格的奠基之作并不为过,这一点正是张旭留给中国书法史、草书发展史和草书创作史的建设性贡献,取法《草书古诗四帖》,我们要倍加珍视。
从书法艺术学习的角度而言,要学习草书,尤其是取法像张旭这样激情饱满、灵光闪耀的狂草作品,我们首先要有心理上和书法基本表现的准备。一个没有任何书法技巧训练的初学者,虽然激情四射,但面对《草书古诗四帖》这样的作品,也会一片哑然。因为,他也许连笔画的来去、笔势的流动都分析不出,何谈临摹?所以,学习此作,我们没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不行。《草书古诗四帖》由于笔势连贯、笔意飞扬,所以我们在临习它之前,还是要作一些基础的工作,先写写小草,练练手感,学会基本的草书技巧和控笔能力,重视基础的训练,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后在过渡到《草书古诗四帖》的学习中,就会相对轻松一些,这相当于一个缓冲的作用。
就具体的临习而言,以笔者愚见,应特别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此作笔画线质饱满、力量内敛、惊奇内藏,用笔以中锋为主,圆转笔画居多,不论粗细,都以此线质为主调,如锥画沙,无纤巧浮华之笔、笔意纵横、逸宕多姿,极具内美,所以临习时不可有过多的侧笔,要注意笔锋交接处的处理,并且拉开引带牵丝、游丝与字形笔画之间的距离。其二,此作笔势连贯,有如“急雨旋风”,奇幻变化莫测,临习时要以行为单位,从整体上来感受字字独立的界限被打破以后,笔势如何通过点画的承接去表现出来,开始时可以用些兼毫或狼毫长锋,以利于把握,用羊毫长锋对于初学者而言,容易病于因提按无度而写出的疲软线质。其三是要注意字形结构,虽然张旭的书写自由潇洒、纵横犹如神助,但其结字依然有法可据,其布白依然有规可循,只是由于字形的感情变化较大、缺乏一定的约束,所以,我们在临习时要十分注意笔画线条在作品中的空间分割,即分间布白,将收与放、开与合、疏与密、曲与直、线形的流畅与环绕等造成的字形线条的布白和空间的留白作理性的分析与表现。我们取法就是要有这种细致、严谨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多快好省地进入到自由发挥和创造的阶段。其四是自己的情感体验。在经过了欣赏与分析后,我们平时也要多读帖,用心去体会笔势的震荡对作者心率情绪的影响,在临习实践中,据此而体验线质在浓淡、枯涩等方面的变化。
总而言之,张旭《草书古诗四帖》是书法学习中层次比较高的作品,我们取法时一定要学会调节、变通,要不时的注重回过头去作基础的训练。至于笔法的内质,亦还能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留心观察,张旭也是这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时过一千三四百年,我们重读此帖,重学此帖,仍然对其人、其书、其情顶礼膜拜!颠旭狂草,伟哉!

                                                                                             王    景
                                                                 二零零八年七月一日午夜于愫雅斋西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6:45 , Processed in 0.18453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