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扬经典 濡泽潇湘 ——张京华教授印象 作为忘年交、仰慕者,我于6月初草成陋文《阐扬经典 濡泽潇湘》;张教授阅后,写了按语,并推荐发表。此后,不少报刊选用了此文。 儒者,学者之称。《扬子·法言》:“通天地人曰儒。”《礼记·儒行》曰“儒有今人与居,古人与稽;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曰“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曰“不临深而为高,不加少而为多……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曰“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 读经至此,眼前或现古今儒者影像,走马灯似的,目不暇给;耳畔或闻历代大儒训诫,黄钟大吕般,启智铭心。突然,一儒凸现于斯,遂定格。他,就是潜心阐扬经典,倾力濡泽潇湘的2014年度湖南教育新闻人物张京华教授。不觉间,思绪随之翻滚,若干断片迅速组接整合,于是染翰操觚,有了下面的文字。 张京华教授是一个饱学之士。1983年毕业于北大历史系并留校工作,1993年破格评聘为副教授,现为湖南湖南科技学院教授。他读书多,学养高;但究竟读了多少书,恐怕谁也说不清楚。人所皆知的是,永州十几年,他每天早上一走进办公室,便伏案工作读书,子夜时分才回家休息;没有双休日,没有寒暑假,甚至没有春节。他的办公室,到处都是书。经史子集、儒法释墨,应有尽有,简直就是一个文史图书馆。特别令人称奇不已的是,无论谁,遇到文史哲方面的问题,执经以问,他不但能当场析疑解惑,而且可以从书架上,准确找出某书某章某页某段文字予以核证。舜文化研究专家王田葵老先生近日研究康德、黑格尔,不时向张教授请教。王先生感叹:“张京华太博学了!”忽而想到唐代著名学者李善(630-689),此人有雅行,学识渊博,淹贯古今,人号“书簏”。撰《文选注》,殚精竭虑,用力至勤,耗时数载,易稿者三;注本敷析渊洽,考辨翔实,引典近1700种!张京华教授不也是这样吗?他亦多“有雅行”,人品学品文品皆高;撰《庄子注解》《近思录集释》《日知录校释》等,旁征博引,言之凿凿,功力不凡! 张教授是一个文史学者。凡文史哲,无论中外,皆了熟于心;融会贯通而后,常发不刊之论。《古史辨派与中国现代学术走向》可视为先生研究史学的代表作。全书洋洋55万言,所引书目逾200种。汇权威高论而不盲从,发疑古新见以示学界;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可予学人研究以多层面借鉴启迪。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著名史学家李学勤先生充分肯定了这一研究成果,欣然为之作序:“张京华教授研究现代学术史多年,特别对于古史研究方法讨论及《古史辨》派有深入探讨,多有创见……在长期研究基础上又有新的进展,是一部观点新颖、材料丰富的好书……专此推荐,并以此数语代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光先生评价说:“张京华教授是一位有独立人格、思想超越的学者,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的研究,不仅资料充实,观念也极新鲜,非学舌或人云亦云之作,具有廓清疑古迷雾之作用。”对于《古史辨派与中国现代学术走向》,郑先生以为“此书资料丰富、扎实,观点新颖,不落旧的窠臼,是对现代学术思想的一种清理和反思,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作为文史学者,张教授非常重视古籍的点校、注释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抢救古代珍贵文化遗产。因为部分古籍,有的已经残缺,有的只剩石印,有的则是散落在民间的抄本。先生好不容易将这些资料搜集汇聚,逐一审核,对照,取舍,辨正;然后点校,注释,数年一日,用力至勤,方还其本来面目。众多古籍中,先生于《庄子》,下力最大。《庄子因》《庄子雪》《庄子独见》《庄子新义》《庄子义海纂微》等要籍的注释点校,都是他与夫人李花蕾多年辛劳的结晶;而印行于1999年的《庄子哲学辨析》,和印行于2008年的《庄子注解》,汇儒道哲思以传经扬典,集大家注疏而含英咀华,是研究《庄子》的重要参考资料。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本书文字省净,用语通俗,一般文化水平的读者也能接受消化,真正是雅俗共赏的好作品。 读书用书而外,张教授致力于湖南永州地方文化的研究和开掘。永州十年,他将舜帝、湘妃,周敦颐、邢恕,摩崖石刻、燕行文献,乃至整个湘楚文明……全纳入研究课题之列。《湘楚文明史研究》《湖南地方文献与摩崖石刻研究》等著作次第面世,对于湘楚文化的传布,意义重大。作为《湖南科技学院学报》主编,先后推出的“虞舜文化与四代文明研究”“濂溪学·理学·儒学研究”“元结与摩崖石刻研究”“ 柳宗元研究”等特色栏目,使学报成为服务高校教学科研,服务永州地方经济与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在他的指导和影响下,青年教师亦瞄准永州地方文化,纷纷著书立说。王晚霞、周欣等老师相继出版《濂溪志校注》《柳宗元研究论文集》《阳明山文化研究论文集》等编著,离不开先生耳提面命。对于学生的指导,先生更是不遗余力。2004年,组织“国学读书会”至今,常利用节假日,和“读书会”学生一道,顶烈日,冒寒风,攀岩寻碑,剔藓拓片,采集了极其珍贵的资料。另一方面,先生手把手指导学生整理古籍善本。2008年,符思毅、刘瑞、欧阳衡明《九嶷诗选》《湘妃诗选》联袂出台,社会反响极佳。湖南文理学院古籍研究所所长梁颂成教授对此书评价很高,对张京华教授指导学生整理古籍的举措更是赞不绝口。此后,“国学读书会”队伍越来越大,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侯永慧《零陵朝阳岩诗辑注》、汤军《零陵朝阳岩小史》,彭丹华点校《楚辞灯》《汉书艺文志问答》《十三经提纲》,胡佳点校《韩文起》,王志芳《沈云英故事考》,以及邓盼《国学论著提要》系列、彭二珂《柳宗元研究·旧文新刊》系列等,都进入学人视野,并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 有人用拆字法解说“儒”:认为“儒乃人之所需”;而“儒”,古同“懦”,那么,“儒亦心之所需”。千百年来,“儒”就在这一社会环境里,依照“儒行”规范,日渐集聚为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特殊群体。 张京华教授就是这一群体中值得尊敬的儒者! 书《张京华教授印象》后 张京华 昔宗涤楼有诗:“居永十三年,溪山如我乡”,每与人书,必自署曰“十三年潇湘上寓客”。予僻居湘南青山绿水间,转瞬十二年矣,于元次山、柳河东、汪浮溪皆过之,惟于躬耻为不足一岁。永州高贤,予首推前辈王田葵先生,偶抒心语,略见拙文《王阳之先生墨迹书后》矣。而予又因阳之先生得识前辈吴同和先生。吴先生之尊人荫寿公,字榕甫,江苏兴化人,早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吴先生固出书香世家,寿与阳之先生相若,而道德儒雅、音容温婉、奖拔晚辈亦皆相齐,故予敬仰如父行。犹忆去年五月初,予与诸生外出拓碑,过吴先生家,承先生精制淮扬名菜红烧狮子头飨客,醍醐餍饫,如读《史》《汉》然,故予在湘十二年,不啻以此数日最感惬怀。今者端阳将至,吴先生忽作“印象”一文,且云:“您是我最敬佩的朋友。论年辈,可叫你‘京华’;但在学业上,您是我的老师,王先生也以您为师!”予趁夜静伏读一过,惶惧不敢当。然吴先生又云:“小文以‘儒者’开笔,用‘儒者’收篇,全文没离开‘儒’。因为在我的心目中,您是大儒。”复引韩文公《师说》云:“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夫天道至大,虽下至稊稗瓦甓,天下有一物可以不载道而行者乎?苟如是,予与吴先生、阳之先生忘年之交,勉为道友可矣。夫士生于世,而可不以儒者相期共勉乎?先生肇赐“儒”之嘉名,不敬承之为不祥,予今当之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