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校当慎拆,万一出个名人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16 22:23: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校当慎拆,万一出个名人呢


作者:严辉文




如今新一轮的中小学布局规划正在出炉。我们希望相关规划具备相应的权威性,千万别再出现前头建后头拆的尴尬。另外,在中小学总体增加的情况下,恐怕仍然难免出现一些学校拆并的情况。或许一些学校消逝是情非得已,但我还是想呼吁,学校拆迁能否慢一点,学校拆


  正值十三五规划调整之际,许多地方中小学规划布局调整也开始发力。从一些地方新闻公布的相关数字来看,十三五期间,中小学数量总体上又将进入一轮新的增长。
  这一次的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显然是当下十三五规划语境中的规定动作。适逢开放二胎政策出台之时,人们很难不联想到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对未来学子增多趋势的未雨绸缪。
  毫无疑问,我们正迈向现代化的历史征途,城市化几乎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城区规模扩张,城市人口数量增加,或许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随之而来,为了缓解入学难,适时调整学校数量,尤其是增加学校数量,也是一大必然趋势。
  各地中小学规划似乎永远处在一个调整的过程之中。与未来的增加预期相反,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在很多地方,事实上出现过中小学的拆并潮流。尤其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为了当时确定的学校标准化建设,一些地方大力拆并农村中小学。验收、检查之类在彼时简直是头等大事,一度甚至于出现过农村孩子就近入学难,尤其是许多农村学校一夜之间也出现了废弃的情形。
  当然,那个时期学校总体数目的调减,还可能是为了适应当时计生政策之下,入学儿童逐年减少的情况。
  但不管怎么说,教育规划同样是应该具备一定的前瞻性的。而不同时期的规划,出现较大幅度的摇摆,还是多少有点令人失望。如果这一次的规划调整算是一次“觉今是而昨非”式的觉醒,是对从前盲目拆并的矫正,是顺从老百姓和城市的需要,那么,我们也愿意乐观其成。
  不能不指出的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历史周期中,一些学校的消逝,显得太过轻率和决绝了。
  每每看到一些名人回到阔别数十年甚至于半个世纪之久的母校访问,还能看到从前的校园在地球原来的位置上生机盎然,幼时伙伴般的小树已长成参天大树,能看到小时候的学校教学楼完好无损,还有幸重新坐回学生时代的课桌,总觉得无比的羡慕。
  是的,更多的普通人没有名人那样的荣幸,但视母校如母亲,对于母校的与生俱来的依恋般的感情,应该是没有差异的。
  如今每每说起母校,我就不免黯然神伤,我早已是属于没有母校(中小学阶段)的漂泊者了。小时候的建在大队部旁边的大队小学和建在不远处山岗上的初中,随着家乡无可阻挡地进入拆迁范围,早就消逝得无影无踪了。说起来,简直像是沧海桑田之变,甚至于我们想对着已经面目全非的原址,找寻一点点能够支撑记忆的残迹,已绝无可能。
  后来就读的公社高中,有很长时间仅仅作为一所初中存在,哪怕原来的校园容貌变化很大,原来的老师早已调走或者退休,但有一段时间,那里仍是维系同学们思乡之情、同窗之谊的纽带。那时同学们回访母校频率很高,以母校为圆心的聚会次数也多。不料,前几年,这所最后的母校也在拆并热中退让,那个校园地块也变成了商业开发用地,学校彻底易址并入了另一所初中。
  或许是乡愁的安放已经没有了着落,同学们走动也因此稀疏了。可能像我这样,中小学阶段的母校无一幸存是比较少见的情形吧,但是一连3所学校都在十数年间拆得精光,到底是规划之失,还是有些人对学校下手够狠了呢?
  如今回想起来,当时一些学校的拆并,既有时势的因素,恐怕又有人为的因素。比如政府部门追求盲目达标式的一刀切,比如商业开发语境下权力和资本的双重挤压等等。有些学校还是有一些历史的,有些学校甚至于还是前一轮建设什么教育强县市区过程中,新投入民脂民膏兴建的,在强大的推土机下,甚至于在教育部、学校和当地老百姓胳膊扭不过在腿的情形下,许多学校竟一概被辗为齑土,简直无异于焚琴煮鹤。
  在人生的成长轨迹中,母校是又一个故乡,留住母校也是留住乡愁。由此观之,中小学也应该有百年名校,一些学校拆了以后,有些无非是建了商业楼盘,有些变成了半晒地皮半招商的开发园区,有时哪怕仅算经济账,或许还不如将老校址保留下来更有价值。更何况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那么急切地拆除时,有没有考虑一下,万一将来出了个名人,人家要看母校、要回报母校怎么办?
  如今新一轮的中小学布局规划正在出炉。我们希望相关规划具备相应的权威性,千万别再出现前头建后头拆的尴尬。另外,在中小学总体增加的情况下,恐怕仍然难免出现一些学校拆并的情况。或许一些学校消逝是情非得已,但我还是想呼吁,学校拆迁能否慢一点,学校拆并眼光能否放长远一点。实在需要拆掉的,能否在新校园的外形特征、校史沿革、历史遗物上,尽可能多地保留历史的印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6:44 , Processed in 0.074784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