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绪培 《办不一样的学校 培养不一样的人才》
在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发展新的历史阶段,广大中小学校长作为一个关键群体,其重要使命是办不一样的学校,培养不一样的人才。
基础教育到了普及的阶段,我们追求的是一个都不能少的全面的、全体的教育。但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人是有差异的,社会需求是多元的。由此要求学校培养的人应该是不一样的。长期以来,我们企图把不一样的人培养成一样的人,于是就带来了烦恼:学校有烦恼,教师有烦恼,家长有烦恼,学生更有烦恼。教育质量主要不是指分数的高低,其指向应该与教育的本旨相一致:一是人的全面发展;二是培养出来的人要适应社会的需要。人的充分、自由、全面发展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而每个人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应该给每个人提供不同的发展机会。同样,教育培养的人最终要回到社会,所以教育培养的人要能动地适应社会,改造社会,推动社会进步,为社会提供多样化人才。 从公平角度来说,让每个不一样的人接受一样的教育是最大的不公平。所谓教育公平,一是有教无类。每个人都要有书读,而且要有相对好的读书条件,这是机会公平。二是因材施教。学校要根据不同的“材”量身定做、去教,最终实现人尽其才。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该办好每所学校。需要注意的是,办好每所学校并不是要把每所学校都办成一样的学校,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学校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能够把自己的学生教好,让他得到最大的发展的学校就是最好的学校。从这个角度讲,教育内部要进行协调,要尊重各类学校。同时,要改变教育局长当大校长的局面。每个校长必须认真琢磨学校的发展,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制订学校的发展规划,实施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 校长要办自己的学校,培养不一样的学生,首先就要研究学生。校长要静下心来,研究自己的学生,因为学生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困惑和需求,为学生传道解惑创设健康成长的环境。要了解学生的习惯、兴趣和志向,养成好习惯,引导帮助学生完成潜质、兴趣与志向的统合,做好人生规划。只有这样,学校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学习才能由“外压”变“内驱”,从而解决学生学习的动力机制问题。 其次是研究课程。校长要树立开放的大课程观,构建一个开放的大课程体系。学校课程建设首先要符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满足他们的需求。“校本”的依据是“生本”,“校本”必须服从于服务于“生本”。要教学生学得会的东西,教与学生性向一致的东西。校长要努力增长自身的课程领导力,包括必修课的目标设定、选修课的开发和使用、学校活动的课程化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再次是研究课堂。课堂是学校工作的主渠道,是师生生命消耗最多的地方,校长理应关注课堂。目前,学校存在大量的“题海战术”现象,这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具有破坏性。所以,校长不能再去表彰搞题海战术的教师,要把其后路断掉,鼓励教师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解决“会”的问题。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能力为重,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开启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 最后是研究资源。校长要研究用现代教育技术去实现教育的个别化,让每个人都得到充分、自由、全面的发展。校长要实行民主化管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要给教师搭平台,引导教师常反思。学校要善于教育、引导家长,统一家长的思想,形成教育合力。学校要开放办学,与社区合作,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来开展教育活动。与此同时,校长要勇敢地引领社会舆论,而不是被动地满足某些人的需要。 当然,要让校长办不一样的学校,培养不一样的人才,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十分重要,这是重要的保障条件。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核心就是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校长做校长,局长做局长。我希望更多的校长能够成为教育家型校长。教育家型校长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的学生,为了他们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