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端论坛”参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22 22:33: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端论坛”参与反思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c3d1250101h5fi.html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端论坛”参与反思

一、课堂的目标设置太多,目标就很难完成,在语文的教学中,应该注重目标的设立与细化,注重设置完成目标的各种环节和操作,忽视或有意规避检测,课堂的掌握就可能是掩耳盗铃。

二、小学低段最重要的实实在在的目标是识字写字教学,培养正确的书写习惯、培养对汉字的兴趣,会观察汉字并掌握识字方法。

展示的三节课中《猴子种果树》是二年级的,老师设定的目标是: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借助词串读准“结果”,在表演中识记“拔”借助偏旁等多种方法识记“浇、施”美观书写“种、拔、浇、施”。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会用“也”“还是”练习说话。

4、明白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

可以说,这四个目标的设定都非常明确,现在分项来说:

第一项目标是汉字目标,其实里边包含了三项,识记9个字;读准多音字;正确美观书写。所谓的识记,其要求应该是无论将这个字放到什么地方,和谁组成词语,都能准确读出这个字,而多音字更要放到具体的语境才能掌握好,四个汉字的书写,从观察字形到书空笔画再到结构美观再到书写练习,十分钟的时间都是比较紧巴的,我不知道别人的学生,我的学生在第一次对一个汉字书写的时候如果一口气写不够三遍,我发现他们到课下就很快把笔顺忘了,错字很多。这么算来,这三项汉字目标要扎实有效的完成并得到检验,估计没有25分钟是完不成的。

然后是朗读课文目标,这也是对上一个识字目标的检测,我注意到,在学生读课文的时候,明显暴露出上一环节中多音字目标的掌握不到位,以致好几个学生的朗读出现了错误,从这一点也就看出,第一个目标作为基础也是重点目标,一定要落实好,朗读中出现了错误,那么朗读的正确流利就没达成,需要再读,而不仅仅是老师纠正了读音就可以了,同时不能正确不能流利就谈不上有感情,或者即使看起来有,那感情也是虚假的抑扬顿挫,之后分角色练习也就很难落到实处。

写到此处,忽然觉得目标的设定还要有个先后,比如第二个目标其实是整体把握课文,除了读得过关,还要对课文的意思有初步的理解,那第四个目标就应该紧跟在第二个目标后面。

算到这,“也,还是”的目标还没有涉及,这两个词看似简单,但绝不是造两个句子就可以搞定的,“也,还是”之前一定有什么事情,在这件事情之后,我们才能说“也或者还是”,而且这两个词其实我相信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在日常的口语中已经经常用了,那这个训练还值不值得拿到课堂上再去练习?想起朋友讲过的一个笑话:数学课上,老师说同学们我们今天认识数字10,请翻开数学书20页。

为什么我们学校每次听完课都要让讲课老师说说自己的教学目标,就是因为目标主宰着课堂的走向学生的学习内容,目标设立也是个细致活,但很多时候是被老师忽略了。

三、一课一练,一课一得。

中年级课例《蟋蟀的住宅》和高年级课例《船长》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理念。

福建林莘老师《蟋蟀的住宅》一课的核心目标是了解蟋蟀怎样选择住宅及住宅的样子,通过重点语句体会法布尔笔下的蟋蟀不肯随遇而安、认真严谨、富有情趣的特点。

进入这一教学环节的时候,老师先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让你写这篇文章,你会写哪些内容呢?”这一情境的创设是为了同作者写的内容进行比较,从而体会作者文字的特色。接着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哪些部分写得很具体很详细?我听过不少语文课,有一些问题的设置很乱,没有层次感,不知道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其实就像是剥洋葱,一层一层,由外而内,从大的外层的问题,诸如篇章结构,到小的内层的问题,诸如句子词语。这样拨开才能见到作者的独具匠心。林莘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蟋蟀选择住宅”这个内容时,用角色扮演和师生对读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蟋蟀和别的昆虫选择住宅时的不同;接着根据第五自然段的默读用画一画的方法再现蟋蟀住宅的样子,这个过程要求按照顺序读一句画一句,从而让语言成为画面,达到细读的效果,值得借鉴的是画出来后的跟踪验证,有的学生画的隧道不够倾斜,有的没画出隧道口的青草,有的没画出弯弯曲曲的样子……这样的验证一次又一次将学生打回到文本中去,一句话一个词的反复读,从而体会到蟋蟀住宅的讲究及作者的细致观察。这两个自然段其实是老师在精读课文方法上的指导,等于是授之于渔,真正的目的是学生利用学到的方法自己阅读理解后面相关的文段。那么我们看到,学生不断在重点语句中探索、发现,品析到语言的美好和精准,不仅学到了方法,还提高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江苏的刘光祥老师展示了《船长》的语言魅力。其教学重点就是品读人物语言,体会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在检查了两个易错生字概括了课文主要内容之后,就进入了“品读人物语言,体会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的环节。其要求是“默读课文,关注文中的人物语言,想想这些语言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你从中感受到哈尔威船长是个怎样的人?简短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在这个显性的目的之后,语言的运用还体现在实际的交际功能上,那就是什么情况说什么话,什么情况怎样说话。刘老师从分析说话的目的,写作的目的为切入点,把“人物语言”这一目标贯彻扎实。来看具体展示。

“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刘老师先引导学生关注到这段话写出了救援的方式、顺序、和目的,在分析中,为了表现语气的坚定和情况的紧急,刘老师做了一个修改比较,将原文变成了“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可以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尽量把60人全都救出去。“这个比较,通过一遍又一遍的朗读,学生体会到哈维尔船长不容置疑的语气,条理清楚地表达。

语言的表达有很多层面,有时候只停留在表面所读到的意思,有时候除了表面的意思,我们还可以看到语言背后的意思,也就是言外之意。教师要善于解析文本,也要善于带领学生读出作者的言外之意。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了?”

“被海水淹了。”

“火呢”

“灭了。”

“机器怎么样?”

“停了。”

“奥克勒大副”

“到!”

“还能坚持多少分钟?”

“20分钟”

“够了。”

这一段对话,老师首先提示形式上的特点——没有提示语;接着分析这段话的内容——当时的情况;然后分析了哈维尔船长这段话的目的——不仅仅是自己需要知道船的情况,还需要让船上的人们知道此时的情况,一方面情况紧急必须救援,一方面安抚人们能全部得到救援。

一节课,大部分时间都通过各种形式对人物语言进行体会,我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掌握分析人物语言的方法,对今后的自学提供帮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15:49 , Processed in 0.07430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