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的概念 课堂观察是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 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 一线教师进行课堂观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学与学习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教育决策与教育评价提供有力的事实依据。 课堂观察的属性 课堂观察可以是一种教学研究的前提,为课题研究提供素材;可以是一个手段,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也可以是一个活动,人人参与进来。同时还可以具备以上各种特点。它以课例为载体来研究一个课题。通过观察,产生问题,产生案例,产生需要探究的东西。提出问题后,再去课堂观察,再获取,再发现,再研究,如此良性循环。 比较课堂观察与听课 以往的听课,带着学习和了解的想法去看看别人是怎样上课的,没有倾向性,没有很具体的目标取向,只是很全面地记录整个教学过程,给予一个综合性的评价。有时也有一定的目的,或赏识他的问题设计,或赏识他的朗读指导,或赏识他的组织教学等等。有时也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的需要,去了解别人是如何解决相同的问题的。而课堂观察必须有一定的目的,有一定的思想,在全面观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有所侧重。还要有一定的观察方法,将收取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和综合处理,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课堂观察的内容 我们先来说观察他人:包括教材运用、讲解能力、提问技巧、教学沟通、多媒体运用、学生行为管理、教学准备、组织、评价,也包括教师的课堂观察能力、学生的非学习性行为、教室内外的情境等 再来说说自我观察:观察对象主要是学生的行为,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人际间互动情况,对教师授课的反映等,以及有关学生穿著、仪容、携带的物品、课桌上下摆放的东西等非学习性行为表现。比如:观察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这方面要着重观察了解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是否连贯流畅,回答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否跟上教师的思路,完成作业是否有困难,等等。再比如: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在这方面,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举手发言的次数、学习的速度、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听课的专注程度等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注意力是否集中,这些信息对教师控制课堂是十分有用的。 在观察学生的情绪表现和人际交往。这方面着重观察学生在回答问题或到黑板练习时是否胆怯、恐惧,对学习活动是否焦虑或不耐烦,与同学能否融洽相处,有无挑衅或攻击性行为,有无退缩、冷漠的行为表现等。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重点观察,教师就可以大致对教学的难易程度、教学速度是否适当作出判断,同时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作到心中有数。据此来调整教学活动,采取管理措施,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 课堂研究的问题 教师课堂研究的问题往往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它们并不一定能吸收较大的研究课题的注意,但对于教师改进教学实践来说就显得很重要,比 如说在课堂中有如下的问题可以研究: 教师和学生在课题哪个上做些什么?他们如何度过课堂的时间?课堂中发生了哪种互动,谁跟谁说话,说些什么?教师如何管理班级,课堂的规则是什么,他们如何管理学习材料,时间、空间、学生行为以及他们自己的教学策略? 学生学什么,他们从事什么学习任务,投入的程度和成功的程度如何?从学生的观点来看,一个学校日或一节课是什么样的,个人或小组在学校教育之外还有什么相关的学习活动?对学习能力超常的学生以及学习困难的学生有什么特别的措施?相同的主题是怎样教给不同年龄的团体?当教育政策发生变化时,课堂中有什么反应,比如新的课程、新的作息时间表、新的教材或新的评价体系?课堂决策是如何进行的?由教师?有由学生?还是由双方进行协商?当学生搅乱可谈个或者表现出反社会的倾向时,教师会采取社么措施? 我可以怎样提高我的教学?课程有没有连贯性和一致性?从学生的观点来看是不是脱节而不连贯的?在同一学校或部门的教师有相似的还是不同的时间、信念、期待、报酬和惩罚、习俗,这些学生能否理解?教师和学生感知同样的事件是相似的还是不同的方式?当一个学生不理解某事时,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教师如何给学生解释一个新的主题?学生的工作在课题那个中如何被监测和评价?学生怎样在小组中工作,他们从事哪种任务,谁来决定,他们是否相互协作?学科知识的地位如何,他们可能获得什么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如果教师不知道某一特殊题材的细节时情形会是怎样?教师如何进行他们的课堂决策?我国也有学者认为课堂观察可以从8个视觉出发,即:内容设计、教学表述、进度安排、资源运用、激发动机、师生互动、自主学习、鼓励创新。 课堂中像这类值得探究的问题很多。很多问题可以作专门的研究,也可以成为某一研究的焦点,可以作为偶然性的研究,也可作为日常长期的研究。 课堂观察研究举例 课堂观察研究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解决课堂中的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堂中的问题虽然多种多样、千变万化,s但总的来说离不开师生互动、课堂管理、老师讲授、学习氛围、学生行为等这些方面。举例的目的在于,一是在哪些问题适合于课堂观察研究方面给有志于进行尝试的教师一些启发,二是强调从问题出发,教师怎样灵活地设计和选择运用各种观察记录工具。 我们从五个方面来进行课堂观察 观察提问技术 观察课堂管理 观察教师课堂讲授 观察学生课堂行为 不定向观察 我们就第一个问题观察提问技术来和老师们进行商讨。大家知道提问是师生互动最经常的方式,也是国内外课堂研究中经常关注的问题。尽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频繁地发生,但很多老师对提问的类型、方式、对象、节奏等缺乏良好的设计,大大地降低了提问的在有效性。比如,有些老师可能不自学地局限于向前排和中间区域的学生提问,或只对成绩好的学生提问,或偏好于向男生或女生提问,有些老师可能一节课不停地在提问,但真正有效的问题却很少,等等。这些不当或低效的提问行为可能连教师自身也没有明确意识到。然而经过观察研究的反馈,他们可以有意识地加以调整,从而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状态 教师正在提问班级及小组 目的 查看教师是否遵循良好的提问原则 每次提问都记录以下项目 A.提问的类型 1.学术性:事实,寻求特定的正确答案. 2.学术性:观点,寻求没有明确答案的复杂问题的观点. 3.非学术性:有个人,程序性的或纪律方面而不是课程方面的问题 B.被要求的回答的类型 1.思考性的问题:学生必须得出结论或最终对事情作出解释. 2.事实性问题:学生必须从记忆中提取事实. 3.选择性问题:只要求回答是或否或者回答是这过还是那个. C.回答者的选择 1.提问前指定回答的学生. 2.提问后叫自愿回答者. 3.提问后叫非自愿回答者. D.停顿(提问后) 1.在叫起学生之前暂停几秒钟. 2.在叫起学生之前没有停顿. 3.不适用:教师在提问之前已指定学生. E.呈现问题的音调和态度. 1.挑战和刺激. 2.实事求是. 3.威胁或测试. 多重问题.记下教师次数: 1.在叫起学生前重复提问( )次. 2.一次问到三个问题( )次. 记录 A B C D E 1.3 3 1 3 3 2.1 3 2 1 2 3.2 1 2 1 1 4.1 2 3 1 2 5.1 2 1 3 3 6.2 1 2 1 2 7.2 3 3 1 2 8.3 2 2 1 2 9.1 3 2 1 2 这堂课上老师进行了9次提问,每次提问的情况记录在以上的表格中,比如说,第4个问题所记录的1、2、3、1、2,这几个数字表明:第4个问题属于学术性、事实性的提问,教师提问后叫非自愿的学生回答,并且在叫学生之前停顿了几秒钟,教师以一种实事求是的音调和态度提问。经过观察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三条结论:一,这位老师的问题经过了一定的准备和设计,问题类型比例适当,且有一定的序列即内在联系。二,9次提问中,除了两次指定回答的情况外,7次提问中在叫起学生之前教师都作了必要的停顿,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时间。三,有5次提问在叫起学生之前教师重复或者改变了提问的措辞。而重复问题容易形成学生的依赖性。我们将这些观察记录初步分析反馈给教师,相信这位教师会对自己的提问技术有所意识并试图改进。显然,,这种信息反馈比起泛泛的教学评价对教师改进更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