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每一步都要讲“有效”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22 11:31: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每一步都要讲“有效”么?作者:吴非
             每一步都要讲“有效”么?

“匠”与“师”的差别,在于“技”与“道”。人们可以用效率去评价一名匠人的工作,可是对“师”的价值可能比较难以评估,很难用指标、数字去衡量。特别是基础教育工作,着眼于人的未来,谁能准确知道你今天的教学究竟能有多少效用?可是时下的麻烦在于各行各业都唯利是图,教育教学也急功近利,“见利忘义”,——忘了教育的真谛。
  翻看一本教育杂志,有个课堂教学板块,十篇文章,五篇在谈“有效教学”。还有专家评课,提出“一节课45分钟,每个环节都应当是有效的”,甚至指出教师上课说了哪几句废话。要求教师反思,让自己工作的每个环节都有效,甚至每句话都不多余,也如要求一个人记下24小时的全部行为,很可能造成他手足无措。曾有个校长主编《成长记录》,印发给全体学生,要求学生记录每天每小时做了什么,后面还有问题,诸如“你今天进步了吗?”“你今天又有什么收获?”“这个月你养成了哪些好习惯?”……问题荒谬绝伦,却规定学生必须填写。更荒唐的是校长要求教师填写“工作日志”,同样要精确到小时,试图用这样的办法来“有效管理”。——如果这是教师个人习惯,可以不论;如果要求每个教师都这样,则是不尊重教师的非人道的“管制”;如果用于教学,那就是愚蠢的行为。
我想,谁都会关注自己工作的价值,没有哪个教师的教学会去追求“无效”。然而,过于强调“有效教学”,其实是把教师等同于匠人。匠人的制作工艺,往往计算精确,比如切割钻石,锤打雕琢,气力的确不可多一分,次数不可少一下,一步也不能错的。然而教学不是这样。让学生掌握概念,习得方法,有人只须教师说一遍,有的无师自通,而有些学生甚至是需要不断重复教诲的。
工业生产线上的工人,他的每个动作必须有效,他个人的行为与生产流水线几乎成为一体,才会有所谓的“效率”。然而,事实已经证明这种劳动形式不可能给劳动者带来愉快。早在七十多年前,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已揭露了那种非人道的劳动对人精神的折磨。北欧一些企业早在三十多年前就拆除生产流水线,改为劳动组合,既注重了效率,更注重工人的劳动愉快。然而,教育工作根本不是生产线,是育人,和种树相似,无法讲求“效率”。
曾有人讽刺丘吉尔,说他每天能想出一百个主意,然而只有一个有效。按他们的逻辑,只要想出一个“有效的主意”就行了,那九十九个都是无效劳动,他们根本不懂那“一百个”和“一个”的关系。思想者和匠人的不同或许也在这里。
有专家谈“有效教学”,谈对教师的教学意见,认为一些老师上课没有注意环节,多说了一些话,提问效率不高,有些学生的回答不得要领,老师归纳不够。专家一口气讲了一个半小时。事后我问几位老师是否记得专家的谈话,大家说,没有什么要记的,他的观点也是常识。——你看,这位专家说了一个半小时,听众竟然什么也记不住,我们能不能说这名专家的“有效教学”全是无效的?好像也不能。
瞿秋白曾应邀给北伐军政工干部做《关于如何做好北伐战争宣传报道工作》的报告,讲宣传工作概念,他上台就说:“宣传关键是一个‘要’字,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拳拳打在要害上。”说完就下台了。26个字的“演讲”,简洁精短,历史少有。是的,鲁智深只打了三拳,拳拳“有效”,如同当今尖端武器和技术之“精确打击”,非常难得。可是,如果和“三拳打死镇关西”同样有名的“武松打虎”则不是这样。武松打虎到底打了多少拳?哪几拳有效?哪几拳无效?有谁评论过?——放大一下自己的生活,我们是不是可以问:你的24小时是不是“有效生活”?你为什么比昨天多睡了三分钟?有没有道理可解释?你为什么比昨天多打了一个呵欠?要不要分析一下原因?
我赞成“有效教学”,但我对要求“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效”则有疑问。“效”的标准有么?有,“有效”即“有用”;目标就是“利”;无利则不为。而眼下基础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大多是和“应试”结合起来的。面对五十多名学生的教学班,学生有个性差异,学力不一,志趣不一,接受能力不一,状态不一,面对这样的群体,侈谈“有效教学”,唯一可能的动力,就是准备中考高考。
目的不清,表述不明,缺乏智慧,不讲策略,你如果跟这种状态的教师讲“有效教学”,你也“无效”,——不但白辛苦,甚至也是愚蠢的。任何事物被夸大,也如真理多越一步即成谬误,这个“有效教学”一旦被公式化,也会把老师弄得无所适从,连课也不会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7 07:16 , Processed in 0.08793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