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模式转型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31 10:08: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模式转型研究
论文作者:童鞋论文网

一、民族语文教育中的两次转型

在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民族学校,实行民族语文教学和双语教学,这并不仅仅是教学语言如何选择的问题,还关系到国家民族平等政策、教育公平政策和民族语言文字政策的贯彻实施。几十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在一系列法律、法规文件中对此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在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政策领域,大概出现过两次较为重要的转型。在新中国成立的头30 年间,民族教育界和民族语言学界一直沿用“民族语文教学”这个术语。20 世纪80 年代初期,前苏联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双语教学”理论及其实践,陆续介绍过来,引起我国学者的共鸣,在我国开展“双语教学”的呼声有增无减。当时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规定中,虽然没有直接使用“双语教学”这个术语,但是,规定的内容已经涉及双语教学的教学用语和课程设置等主要方面。

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班级)和其他教育机构,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根据情况从小学低年级或者高年级起开设汉语文课程,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三十七条,1984年)

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六条,1986年)

但是,“双语教学”作为国家的一种政策,在政府颁发的面向全国的正式文件中正式提出, 则是20 世纪90 年代初期的事。

(一)第一次转型

20 世纪90 年代初,“双语教学”这个术语,正式写入我国政府颁发的面向全国的文件之中,逐渐取代了沿用三四十年的“民族语文教学”的提法。国务院批转的面向全国的两个文件,正式使用了“双语(文)教学”这个概念: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的精神,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在适当年级增设汉语文课程,实行双语文教学,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国家民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报告》,1991年6月19日批转)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少数民族地区也要重视推广普通话;在学校中应推行当地民族语言和汉语普通话的双语教学。少数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的具体要求和步骤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推广普通话是为了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公民素质和工作效率;而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也不妨碍各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的语言。(《国家语委关于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请示》,1992年11月6日批转)

在使用民族语言文字教学的地区,要因地制宜地搞好双语文教学,大力推广普通话。民族学校的教学语言文字政策的具体实施,主要由各省(区)遵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有关规定和有利于民族的长远发展、有利于提高民族教育质量、有利于各民族的科学文化交流的原则,根据多数群众的意愿和当地的语言环境决定。(国家教委、国家民委《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1992年)

对于这种转变,当时确有种种不同的看法,总体说来,南方各民族地区,特别是当地的民委系统,比较欢迎“双语教学”的提法,因为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字大多是新创文字或近创文字,其使用范围和完备程度当然比不上北方诸传统文字。如果实行民族语文和汉语文的双语教学,则有利于扩大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功能,提高并巩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地位,有利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

然而,我国北方,特别是有传统文字的民族地区,往往呈现出另外一种心态。一些民族语文工作者不太喜欢使用“双语教学”的提法,因为当地的民族语文教学比较完善,汉语文只是作为一门课程来讲授,其他各科一般使用民族语文。如果提出“双语教学”,则担心会强化汉语文教学而削弱了民族语文教学⑤。

后来逐渐达成共识,学界同仁认识到,“双语教学”的提法与“单语教学”如“民族语文教学”或“汉语教学”的提法相比,具有更多的优越性,更能适应民族地区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民汉兼通” 的双语人才更受现代社会特别是民族地区的欢迎。

(二)第二次转型

近年来, 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模式正在从过去的“自定式”向当下的“约定式”转型,即由原来的民族自治地方根据当地情况自主决定本地的双语教学模式,转变为“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全面开设汉语文课程,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具体说来,就是正在从“各门课用民族语讲授,另开一门汉语课”的模式,向“部分科目使用民族语讲授,部分科目使用汉语讲授”的模式转型,或者向“各门课用汉语讲授,另开一门民语课”的模式转型。这种双语教学模式的转型,如果从区域层面来看,大约八九年之前,就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开始了;但是,如果从国家显性双语教育政策来看,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的颁布, 标志着全国范围内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模式正式跨入转型期。

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全面开设汉语文课程,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全面加强学前双语教育。国家对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培训、教学研究、教材开发和出版给予支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第九章第二十七条,2010年)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积极稳妥推进双语教育。到2020 年,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达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要求,完成义务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 年)》第二章第二条,2012年)

这种双语教学模式的转型是与我国当前的经济转型、社会转型一脉相承的。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全国一体化的市场呼唤全社会使用更统一、更通用、更规范的语言。

2011 年,全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6.9 亿人⑥。未来20 年我国城镇仍将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各民族地方自给自足、闭关自守、隔阂对立的状况越来越少,相互交往、相互依存的格局不断增加。但是,少数民族的教育质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水平、不同民族之间的沟通能力、民汉兼通的人才培养,还不能满足新形势新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实行双语教学模式的转型。

但是,这种转型的政策性极强,如何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如何处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关系,如何保障通用语和民族语并行不悖,如何培养民汉兼通的人才,均需高度重视,因地制宜,妥善处理,不可操之过急,搞一刀切。

二、双语教学模式实行现状

笔者1991 年曾从功能出发, 将双语教学计划分为保存型、过渡型、权宜型三种⑦。王鉴2002 年将这三种划分用到双语教学的模式上,即保存双语教学模式,过渡双语教学模式,权宜双语教学模式⑧。与一二十年前相比,全国双语教学模式的种类,总体上并没有明显的增加或减少,但是,就不同的语种或不同民族地区而言,双语教学模式确实出现了明显的消长和变化。

(一)五大模式的地区分布

按地域,我国双语教学模式主要分布在北方片和南方片这两大区域,北方片包括内蒙自治区、东北三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及其它省区;南方片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和云南省三个省区。

按照教育部门的习惯用法,我国双语教学模式包括“一类模式”“二类模式”“三类模式”“双语双文模式”和“双语单文模式”五种类型。

1. 北方片双语教学模式

“一类模式”是指:各门课用民族语讲授,另开一门汉语课;

“二类模式”是指:各门课用汉语讲授,另开一门民语课;

“三类模式”则指:部分课程用民语授课,部分课程用汉语授课。

2. 南方片双语教学模式

“双语双文模式”是指:在小学阶段,同时使用民汉两种语文教学;

“双语单文模式”则指:在学前班和小学低年级,以民族语辅助汉语文教学。

(二)五大模式的语种分布

不同语种的双语教学,所用教学模式不尽相同。

1. 蒙汉、藏汉双语教学:一类模式和二类模式

我国蒙汉双语教学、藏汉双语教学所采用的,主要是“一类模式”和“二类模式”。

蒙汉双语教学模式分布在内蒙古、东北、甘肃、青海等省区。“一类模式”以蒙古语授课为主,小学二年级起开设汉语课,用于蒙古族相对聚居、蒙古语通行地区,学生的蒙古语优于汉语。一些有条件的小学,一年级开汉语课,三年级开外语课。“二类模式”以汉语授课为主,小学二年级起开设蒙古语文课程,用于蒙古族相对杂居、蒙古语不太通行的地区,学生的汉语优于蒙古语。

藏汉双语教学模式分布在西藏、四川、甘肃、青海等省区。“一类模式”以藏语授课为主,同时开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课,多用于农牧区小学、教学点。“二类模式”以国家通用语言授课为主,藏语文作为少数民族学生必修课,用于地(市)所在地的小学,初中高中及内地西藏班⑨。西藏自治区小学和初中用一类模式,高中一律转用二类模式,正在从一类模式向二类模式转换。


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10:08:56 | 只看该作者
2. 维汉双语教学:二类模式和三类模式

维汉双语教学模式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采用两种教学模式。“三类模式”⑩小学汉语、数学、科学、信息技术,初中汉语、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高中汉语、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其他课程使用维吾尔语言文字授课。“二类模式”輥輯訛全部课程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 开设维吾尔语文课程;不具备师资条件的学校,体育、音乐、美术课程可以使用维吾尔语言文字授课。

新疆总体上完成了从“一类模式”向“三类模式”的转换,即从“各门课用民族语讲授,另开一门汉语课”,转变为“部分课程用民语授课,部分课程用汉语授课”。在少量的民族中小学,适当保留了“一类模式”的班级輥輰訛。

3. 朝汉双语教学: 一类模式、二类模式和三类模式

朝汉双语教学模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三种双语教学模式并存。“一类模式”当地称“朝鲜语为主型”,使用朝鲜语文授课,加授汉语课,多用于朝鲜族聚居区。“二类模式”当地称“汉语为主型”,使用汉语授课,加授朝鲜语,多用于散居区。“三类模式”当地称“双语型”,部分学科使用国家通用语授课,其他学科使用朝鲜语授课,多用于散居区。

4. 彝汉双语教学:一类模式和二类模式

彝汉双语教学模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二类模式”,各科以汉语文为主要教学用语,同时开设一门彝语文。“一类模式”各科以彝语文为主要教学用语,同时开设一门汉语文。

从2011 年秋季开始, 凉山州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学一类模式小学、初中起始年级的教学用语调整为:汉语文、体育、美术课用汉语授课,外语用外语授课,其余科目均用彝语授课。一类模式已向二类三类模式转换。

5. 其他民汉双语教学:双语双文模式和双语单文模式

广西、贵州和云南三省区的双语教学主要在小学

低年级进行,小学高年级或初中多以选修形式出现,不具强制性,高中不开展双语教育,云南迪庆州一所高中除外。

双语单文模式占绝对优势。贵州全省几乎都实行该模式。在广西云南也占大多数。

双语单文模式主要在民族聚居的偏远农村进行,各县市中心及近郊城镇已不实施该模式。

三、成效与特点

(一)东北朝汉双语教学质量优秀

朝鲜族学校高考录取率超过汉族学校。2009 年延边州普通高中朝校文科录取率达到82.10%,比汉族学校录取率高出13.2 个百分点; 理科录取率达到77.90%,比汉族学校高出8.8 个百分点。

毕业于朝鲜族高中的朝鲜族大学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机会多,可以赴韩国留学,可到韩国企业任职,就业率明显高于其他毕业生。

朝汉双语学校教学质量高,吸引了汉族学生前来就读。延边州的朝鲜族学校中,汉族学生约占8%,这既是对双语学校教学质量的认可,也促进了民族团结。

(二)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发展迅速,形成规模

据统计,1999 年, 自治区仅有27 所中学开设了实验班,学生人数2 629 名輥輱訛。2010 年9 月,全区中小学接受双语教育和民考汉的少数民族学生82. 71 万人,占中小学少数民族在校生的38. 9% ,少数民族教师3. 99 万人輥輲訛。10 年时间,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学生人数翻了30 多倍。

(三)汉语授课学校开设少数民族语言

为了探索在汉语授课学校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以下称“民考汉”学生)实现“民汉兼通”的路径,同时也为母语是汉语的学生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创造条件,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喀什地区两地的部分汉语学校,从2010 年秋季新学年开始,试点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民族语文课程,作为小学一年级“民考汉”学生的必修课程,母语为汉语的学生和其他年级的“民考汉”学生自愿选修。民族语文课程每周安排2 至3 课时,使用新疆教育出版社2009 年出版的、供双语班使用的本民族《语文》教科书。

(四)抢救保护濒危语言或传承民族文化

为了抢救保护濒危语言,传承民族文化,黑龙江省鄂伦春族聚居地的村屯小学校,如黑河市新生乡、乌拉嘎鄂伦春民族小学等,开设鄂伦春民族语言课。两周一节课,学习国际音标和极少部分词汇。

三所赫哲族学校,如街津口赫哲族乡、八岔赫哲族乡、四排赫哲族乡的中心学校,开设赫哲族语言课程,或将其列入课表,正规开课。

内蒙古扎兰屯市萨马街学校开设了鄂温克族民族语言课程,教授鄂温克族学生学习掌握本民族日常生活用语,掌握鄂温克族传统艺术、饮食文化、风土人情、神话传说等。

鄂西南来凤县百福司民族小学开展土家语汉语双语教育,编写了一套以土家语为主要内容的土家文化教材,并将土家语的学习引入课堂。

2013 年9 月12 日,贵州省榕江县首个“水汉”双语教学示范点在该村小学挂牌,将以学校为基地,在开展“水汉”双语教学的同时,让水族文化走进课堂,在课堂上得到传承、保护和发展。

(五)国外儿童入境接受傣汉双语教育

云南西双版纳州几乎每个傣汉双语学校,都有缅甸、老挝或泰国的孩子在接受双语教育,有利于对外传播中华文化,巩固边疆稳定和谐。

(六)制定“东乡语实用记音符号方案”开展双语教学

21 世纪初,甘肃省部分东乡族学者和国外学者一起,制定了“东乡语实用记音符号方案”,甘肃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办公室审定通过,出版了《东乡语汉语词典》,据此注释全国统编教材的汉语内容,在个别小学的一二年级进行双语教学实验,虽未在社会广泛推广,但教学效果良好。


3#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10:09:18 | 只看该作者
四、热点问题

对于双语教学模式的转型,学界还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主要体现在民族教育的功能是传承传统文化还是解决学生生存发展的问题上。当然,这种思想观点的不一致,也是一种正常现象。

(一)传承与发展问题

一个民族既要生存发展,也要保留和传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但现实往往是,现代化发展得越快,传统文化消失得也越快;现代文明没有进入的地方,传统文化反而保持得比较完整。文化传承与生存发展的问题,实际也是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

1. 生存发展

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少数民族正在进入现代化社会。但是,要维持和发展一个社会,需要这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员在生产部门和现代产业就业。因此,学校更关注如何培养符合现代化社会需要的劳动力大军,学生主要通过哪种语言才能获得现代化知识?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中国许多专业课程主要以国家通用语言为载体,应用环境主要以国家通用语言为工具,因此,熟练掌握国家通用语言,主要用国家通用语言来学习掌握现代知识体系,已成为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而那些主要使用母语接受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就业和发展中,往往遇到语言障碍,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 文化传承

双语教育应当承担文化传承的功能。少数民族学习民族语和国家通用语言的最终目的,绝不仅仅是认知和掌握语言本身, 而是认知和体会该语言所蕴藏的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 并力图达到能以这一语言为工具,在语言的真实情境中实现自我的发展。让少数民族学生既能产生民族文化认同,适应本民族的社会文化生活,也为他们能顺利进入现代主流社会,适应主流文化,来实现自我发展的愿望。因此,“对少数民族实施双语教育不仅仅是能满足我国的政治要求和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 更能通过它有效地推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和发展,保存和传承我国各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保证我国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多元共存”輥輳訛。

(二)双语学校生源持续减少

大多数蒙古族学生来自基层, 在寄宿制学校读书,上学距离较远,吃住行等生活费用开支大,要学蒙汉外三种语言,课业负担、心理负担都很重,导致生源减少。

朝汉双语生源急剧萎缩。近年来,朝鲜族生育人口大量流向沿海地区、大城市和海外,本省内朝鲜族人口形成自然负增长,生源呈逐年递减趋势。加上部分朝鲜族家长提高子女汉语水平的愿望迫切,大批朝鲜族学生涌入汉族学校,致使朝鲜族学校规模受到威胁,农村及偏远山区许多朝鲜族学生很难就读朝鲜族学校,从而加大了朝鲜族学生流入汉族学校的比例和辍学率。如何稳定生源已成为朝鲜族群众和学校教师共同关心的焦点和热点问题。该问题在四川、青海、甘肃的藏汉双语教学学校、四川的彝汉的双语教学学校也都存在。

(三)双语师资不足制约双语教育发展

双语教师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是制约双语教育发展的瓶颈。目前,充实中小学双语教师的主要途径是农村特岗教师和双语教师,但在实际招考中,各地由于编制限制而不能按需补充。

五、讨论与思考

(一) 正确处理国家通用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关系

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双语教学模式转型的新时期,能否学好、用好、掌握好国家通用语言,关系到每个孩子的就业和发展前途问题,因为国家通用语言是我国主要交流媒介,是承载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载体,特别是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的任务十分艰巨。

因此,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和少数民族语言教育应该是一种对立统一、并行不悖的关系,不能因为强调生存发展,强调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而淡化民族文化传承,忽视少数民族语言教学;也不能因为恪守民族文化传承,加强民族语言教学,而漠视生存发展,冲淡国家通用语言教学。不应顾此失彼,将二者割裂开来。所以,双语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民汉兼通的人才。

(二) 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

在实施《纲要》中,尊重少数民族的感情和意愿,多一点包容、协商和尊重十分重要。要切实意识到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感情的纽带,是社会动员的工具,民族语言无小事,一定要稳妥推进,不可操之过急。在进行语言教学模式的转换时,要考虑到教师队伍的适应能力,妥善安置。如果少数民族地区有学习本民族语言文字的需求,也应适当为其提供选择的条件。

(三)双语教学模式的修订

笔者20 多年前提出的双语教学模式:保存型、过渡型、权宜型,现在看来,这种划分已不大适合当前我国双语教学的新形势,需要进行修改和调整。宜将原来的“保存型”,改名为“传统型”,即本文前述的“一类模式”。将原来的“过渡型”,改名为“现代一型”,包括上述“二类模式”和“三类模式”两类。新设一个“现代二型”,包括上述“双语双文和双语单文”两类。取消“权宜型”,新设一个“保护型”,旨在保护濒危语言和文化。

至此,我国的双语教学模式分为4 种类型:传统型,包括北方片的一类模式;现代一型,包括北方片的二类模式和三类模式;现代二型,含南方片的双语双文型和双语单文型;保护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0:03 , Processed in 0.14536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