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师的,都希望自己任教的学科取得好的成绩,这是所有教师的共同心愿,是为师者始终不渝的追求。怎样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在期末复习课研讨活动中,连续听了数学、外语、思品、历史各两节研讨课,对高效设计复习课有了以下思考。 第一,复习课要怎样设定目标?和新授课的目标有何不同? 听过的几节课,大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课堂上大量的时间被用来梳理知识框架。老师把章节的重点问题点明,答案说清,然后就放心地下课了,寄希望于孩子们在课后练习巩固。我在想,课后一个学生要面对七八门功课,他怎么会只复习这一学科呢?即使他想这样做,他有足够的时间吗?这样上复习课,等于把质量寄托在一个没有保障的“空中楼阁”上。 课堂才是复习的地方,课堂复习应该在简要明了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围绕重点问题进行训练和巩固记忆,重点问题必须在课堂上夯实、砸牢,这样我们才可以放心,才会在学生考试时知道他们能够取得怎样的成绩。 还有一种课堂,像新授课一样围绕一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点”的复习,到最后也没有形成体系。复习课是回笼知识、建构知识体系的阶段,不是旧有知识的简单重复。将一个学期学到的知识用“线”串起来,让学生明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为下一学期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怎样进行复习课教学设计,怎样有效达成目标? 设计复习课,一定要围绕“高效”做文章。课堂上的任一环节,都必须是高效的。 所谓高效,就是学生参与面必须是最广的。如果只有极个别人参与,其他人闲置,就造成了很大浪费。课堂上应尽量避免个人回答问题,那种惯用的一个学生回答、其他学生听的方式不适合复习课,因为一个学生回答正确不能代表全班学生都掌握了。教师反馈复习效果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去个别进行,也可以采用书面方式全面了解。 所谓高效,就是要随时进行各环节学习效果反馈。每个环节都对应一定的复习目标,随时反馈便于及时调整课堂。反馈的方式很多,对于重点问题,一定要落实到学生手上,让学生动笔;有些可以通过背诵,或抽查或走到学生中间;在课的最后,一定要设计对重点问题的检测。 所谓高效,就应该将落实进行到底。如果我们反馈了,只停留在知道哪些学生对了、哪些学生错了,而对于出错的学生没有让他们落实到会做的程度,仍然是没有效果的。 第三,如何利用好新授课教学时的材料? 新授课教学时,每个学科都开发了很多资料,如学习活动案、单元复习提纲等,用好这些资料会事半功倍,因为人的大脑有位置记忆、视觉记忆的功能。我听过的复习课,要么没有印制复习提纲,要么是重新印制的。没有复习提纲,效果就会降低;重新印制复习提纲,就会造成学生学习时的混乱,还增加了学校的经济负担。如果在新授课教学中,注意资料的后续使用,复习时再适当添加综合题,学生学习会有一致性和连续性,我们的负担也会减轻。 向课堂要质量,我们才能获得高质量,质量来自每一个课堂,希望就在自己的课堂上。 (本文源自《战战兢兢做教育》,赵桂霞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