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思想让文字更为亮丽——2015年散文印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9 22:44: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思想让文字更为亮丽——2015年散文印象 来源:光明日报 王必胜







 散文是文学丛林中烂漫的山花。
  盘点文学年成,一个重要的现象是,散文是大户,至少在数量上如此。盖因为,其表现手法简洁灵便,随意直接,加之有“三多”,即发表的园地多,读者多,作者也多。
  文无定法,散文尤甚。换句话说,散文是似有则无的文体,似与不似、定与不定之间,就成全了散文写作的随意,有了众多作者。此外,一个重要之点,也是她的特色,亲历性和真实性,这形成了与读者情感上直接对接,就有了较高的亲和力。
  过去一年,散文基本延续了传统路数,无非是亲情人情,亲历闻见的种种,无非是过往的生活,历史的回思追忆,现实的经历感悟,也无非是世相的描 摹、情感的展现。在“写什么”上,散文的优势仍然是与生活保持零距离,既无所不能,也无远弗届。当下生活面貌林林总总,现代社会世相的驳杂斑斓,较为深入 地呈现在当下散文创作中。平实、沉静、水波不兴,或可看作是近年来散文的面貌。如若寻找亮点,时下散文在思想层面上,有了新气象,思想让文字更为亮丽。或 者说,随笔杂感式的文字,成为众多散文家的追求,即在“怎么写”上,有了更多人文精神的生发,有了思想情怀的提升,也有了理性之光的投射。轻灵随意之中, 散文展示了思想的力量,理性的厚重。
  散文彰显担当与情怀
  在社会历史的重要转折期,恰逢重大的纪念和节庆,热点式的追踪,深重的历史情怀,散文家责任在肩,义无反顾,于是有了严正笔力和现实品格的作 品,这突出表现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一些作品中。熊育群的《旧年的血泪》(《收获》),是对湘北一带战事的书写。李鸣生的《记住,是为了纪念》(《中 国作家》)较全面地分析抗战留给人们的思考。题材的分量,见出了思想的成色。而散文的客观叙事与主体情怀的交融,纪念性的历史叙事,国难担当者的民族大 义,追寻侵略者的暴行根源,在对某些战事的场面和人物事件描绘中,一一呈现。突出的是,既有历史资料的重新梳理,也展现出作家面对当下政治风云变化后冷峻 而严厉的现实思考。
  当下的经济大势和民生战略,在文学表现上,也许不必拘泥于某种政策的解读。可是,近距离感受,投身于变革纵深发展的春江水暖中,热切地感知,迅 速地反映,是文学的题中应有之义,尤其是轻快的散文随笔文字,不能缺席。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些作品对当下风起云涌的经济形势的关注。有的作品,也许只是一 隅一地,却举一反三,映照出时代变动和社会发展的光影气象。阿来的《海与风的幅面》(《人民文学》),从宋代泉州开埠时的商船陈迹,说到如今的“海上丝绸 之路”,再到当今“一带一路”思路下相关地区和族群,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经济发展趋势,以及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外向发展的历史过程,表明了一个新的经济生长点 的背后是历史与文化的支撑。梅洁的《迁徙的故乡》(《黄河文学》),是对南水北调工程鄂西源头地搬迁户深明大义的付出与牺牲的书写,从故乡情怀与惠民工 程,小家与大家,个体与整体,从事、理、情等等关系上,书写了国家重大工程的实施中,普通人的义举和贡献,作家隐忍的情感抒发,既有对百姓无私精神的称 许,也有对诸多世事人情特别的感怀和思索。
  情怀是散文叙述的无形纽带,也是文字亲和力的最好酵母。近来,回望和怀想的散文依然旺盛,写史怀人,为某些珍贵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着笔,古今勾 连,风云际会,家事国情,从中记录时代光影与生活的脉象。即使一些怀念亲人、书写亲情、记录世相的作品,也给人以多方位的思索。陈忠实的《不能忘记的追 忆》(《人民文学》)记录的是一件“文革”冤案,陕西户县农村读了师范的大队干部杨伟名,“文革”前就写文章主张分田责任制,“恢复单干”。“文革”中惨 遭批斗,不改其志,夫妻双双受迫害自尽。这连累了从西安下来的大学生刘景华,因为对造反派迫害老干部的行为不满,又赞同杨景华的文章,惨受迫害,隐姓埋 名。三十多年后,作者忆起他称之为“伟人”的“‘文革’冤情”的两位当事人,寻访他们(杨的后人和刘景华),心有记挂和纠结。作家的一段经历书写,既是情 感的偿还,也是为这类写史忆往的文字留下印痕。孙惠芬的《母亲弥留之际》(《解放日报》)怀念中有祭奠,关注亲人的心灵世界的隐秘,那是亲情和人伦不能代 替的,也是最容易忽略的。陈建功的《我和父亲之间》(《上海文学》)、梁晓声的《父亲的荣与辱》(《北京文学》)、田瑛的《未来的祖先》(《羊城晚报》) 等,在对老辈人的一些行为做派与往昔亲情孝道的展示中,书写人生情感的种种状态。当年的情感纠结,在后辈的回想和追忆中,五味杂陈。亲情文化是人生的精神 支撑,也许在最为隐秘的地方,才能够把握到本质。写亲情的文字,不只是仰视,细微之处也有隐秘的心结表达。眼下,回忆和亲情的文字近乎泛滥,唯有真切的思 想光亮,才展示迷人色彩。
  乡愁开拓了散文主题
  社会大趋势,发展是主题,人人在言说幸福,感知幸福指数,关注生态自然,关心生存环境成为必然。这也被敏锐的散文家所关注。南帆是一位擅长于开 掘身边寻常物件的作家。《泥土哪里去了》(《天涯》)是他对人与生态的发问,我们熟悉的大地、生灵怎么变了,在钢铁丛林中生活,平常物事变得稀缺,自然与 人类生存的关系发生了变异。“生活在彻底改装”,蓝天、白云、泥土似乎正远离我们。“什么时候还能返回大地的正常节奏”,“返回心思简朴的日子”?泥土的 缺失,实际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失重。梁衡的《树殇、树香与树缘》(《人民日报》)从海南两棵被砍伐的腰果树的现场起笔,深入到人与自然关系,如何被重视而又 被忽视,思考的是人与自然相辅相成的关系。大树无言,生态的萎靡,责任在人。他最近的“人文古树系列”,专注于自然生态中的人文情怀,关注自然生态与人类 依存的关系。生态是文学时兴的主题,散文尤其有优势,为不少作者青睐。早年就多写此类题材的徐刚、林业系统的李青松,近来散文较多涉及于此。
  亲情也好,自然也罢,与此相关的一个流行语是乡愁。现代化进程,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农耕文明必然带来冲击和影响。留住乡愁,寄情乡土,回归田园, 听起来美妙动人,但在有些人那里是语焉不详的。乡愁是什么,难道只是一种牧歌式的回念?如果说,生态文学看重的是生存环境,而乡愁既是一种精神的回望,更 是心灵的依恋,对于大地、自然和故土,在精神源头上的认同。只是,这样的情感在有些作品中显得苍白,远离故土后都市人的闲适、焦躁,于是记起了儿时的炊 烟,河沟里的鱼虾,老屋前的果林,所谓的怀念和回访,多是一种都市人矫情和虚妄的冲动,这种乡愁也多是一种文学的表达和点缀。杨文丰的《不可医治的乡愁》 (《北京文学》)用一种判断句式,阐述了对家乡自然、田园大地的情感。也是对这类乡愁与故土之念想间接的回音。近年来,古村落保护为一些人士和机构不断提 出,也打出留住乡愁、守住田园自然的旗帜,散文也有所谓写“秘境”“田园”的文字问世。乡愁,不应是文学标签。不只是乡村的,也有城市的、市井味的。王安 忆的《建筑与乡愁》(《花城》),孩童时的住所,在城市不断的发展中物是人非,那些建筑的名头和眼下的场景发生了变化。辨识“记忆的地理,难免令人惆 怅”。有人说,乡愁体现出现代人思想与情感的脆弱。无论对与否,对于游子,乡愁是折磨情感的一个信物。文学的乡愁,延伸和开拓了散文的主题,是足可欣慰 的。
  专题文化散文成阵势
  注重思想表达,是一些专题散文共同的追求。地域文化的增强,经年有时,一大批作品形成了专题文化散文的阵势。近期有孙郁写民国人物,祝勇写故宫 文化,以及浙江赵柏田的明代江南文士系列,四川谷运龙关于羌族文化的作品,马步升的甘肃禅宗文化散文。同时,作家们潜心探索,令人刮目。周晓枫的《恶念丛 生》(《长江文艺》),一如她的坚持,用密集的语言和丰沛的意象,讲述亲历的人生故事,生发出现代人显见却又陌生的道理。她剖析自我,不断变换视角,人 心、人性在善良与恶念的对立状态下,伴随人生成长。她似乎是探索人性的成长史。任林举的《斐波那契列数》(《人民文学》)是探讨数理逻辑的一个奇特文本, 洋洋洒洒,冰冷的逻辑与性情的温度,这个数列之意何在,并不十分重要。而数的神秘与奇瑰,人们认知运算和求解过程的情感经历,是作品所关注的。一个学生时 代的数理之题,纠缠多年,形诸笔墨,玄妙中见情味,不啻为散文打开了又一扇窗口。
  当然,散文的常规写作仍然是一些精短散文,作家主观情感的注入,扩大了其精神内涵,增加了作品的文气和意境。说文学是“人的文学”,散文并不一 定非得写人,但散文的气韵意境,都有一种拟人化的营造,境界和意味得以展现。像云南汤世杰的滇中文化笔记,上海的潘向黎谈古诗词系列,精粹的篇幅中时时见 出人文情感,雅致的文笔开拓了精短散文的精神气象。
  最后,不得不指出,相对创作来说,散文的批评滞后,少有对作家作品的评论,也没有现象性、问题性的论述,更没有理论上的探讨和直率的批评指谬。 散文批评多年不为,缘由多多,我以为,没有相应的组织措施,比如,散文的研究多是单枪匹马,只重视评功摆好,重视评奖排位。如此,对不住这红火的散文。
  (作者为人民日报高级编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2:57 , Processed in 0.05909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