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听说读写”之于语文教师的意义____谈语文教师专业基本功的发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22 02:58: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江苏省南通中学   陈祝华
      【摘要】“听说读写”是中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的基础,千万忽略不得。它们之于语文教师的意义是:工具性、基础性;示范性、审美性;辐射性、生成性。因此,希望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师范生和所有语文教师,重视自己“听说读写”专业基本功的训练和培养,打下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牢固基础,守住其独特的专业身份和文化身份,完成崇高的育人职责,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和素养,促进语文教育教学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师,专业基础, 听说读写; 工具性、基础性; 示范性、审美性;辐射性、生成性

     现在,人们都在大谈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那么,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究竟指那些方面的内容呢?有人以为就是中文系本专业内某个学术方面而言,比如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方面进行学术研究,写了某些论文或者专著,这就是发展;有人以为在应试教育方面有一套效率很高的经验总结出来了,这就是发展……我不反对以上所言,但,在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上,很多人很多部门甚至连我们语文教师自己,都忽略了语文教师 “听说读写”专业基本功的发展,这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其实,“听说读写”之于中小学语文教师,意义非常重大。下面,拟就其意义的工具性、基础性和示范性、美感性以及辐射性、生成性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工具性、基础性
        首先,“听说读写”是一个语文教师的基本专业素养,也是语文教师教学的基本手段。
        三十几年前,也就是十年文革结束不久,吕叔湘1、叶圣陶2、张志公3等人,就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等诸多严重的问题[1],诸如对语文教学长期以来重视“讲解”, 重视“目治”,而“不管口耳之事“”[2]的倾向,对语文这门课程沦为政治性的“抄书抄报,说空话,说假话”的情况[3],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他们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叶圣陶先生说:“口耳授受本来是人与人交际的通常渠道之一。[4]在这里,叶圣陶先生强调了语文教学“听”和“说”作为工具性的重要性,批评了语文教学一直忽略听说训练的偏颇。他还说: “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随时需要作文,所以要学写作文” [5]。这里,叶圣陶先生还强调了写作是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一语中的地阐明了写作的目的性。
     既然“听说读写”是人们生活中交流沟通的基本渠道和工具,那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自然而然,也就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了。所以,不久以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要求,就被写进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而课程改革十年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里,也强调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性。听说读写,既然是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那么,语文教师又怎能忽略它们呢?再说,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语文教师自己岂能没有这些起码的专业水平?
      现在,很多教师用电脑办公,用多媒体和互联网教学,这对促进语文教学的现代化,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必须看到,很多语文教师对电脑、多媒体和网络的依赖却越来越强了。ppt代替了板书和教案书写,音频代替了自己的示范朗读,写文章动不动上网东拼西抄……加上长期应试教育的惯性,久而久之,有些语文教师在听说读写的专业能力方面,有了明显的弱化和退化的危险。本来,语文教师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可是,现在他们自己在专业上,连这些起码的能力都没有达到规范的要求或者更高的要求,请问,他们如何去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
      从前的师范大学中文系,为了培养专业上合格而优秀的语文教师,在“听说读写”专业基本功的规范训练方面,要求可谓高矣。要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要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要读一摞摞的书,要作一篇篇像样的文章……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本来就是语文教师专业上应有的基本素养。另一方面,无论是听说,还是读写, 显然,它们又是语文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的专业手段。
       所以,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除了必要的中文系专业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教学法常识、社会历史和人文艺术等等知识外,是否具有“听、说、读、写”的专业基本功,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关系到能否培养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学生,关系到能否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大问题。

      二、  示范性、美感性
      一直以来,人们常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来要求教师。不管学高,还是身正,语文教师都要给学生以示范,是显而易见的。而语文教师专业基本功的示范性,是更直接更不可忽视的。事实是,教学中,语文教师经常要用到这四个方面的专业能力,而运用这些专业基本能力的过程,就是向学生展示如何达到语文学习规范的过程,让学生耳濡目染的过程。学生正是在体验、感知语文教师规范化的“听说读写”专业能力和素养的过程中,他们自己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和学语文的好习惯,也才日渐形成。
      正因为语文教师在专业上有这样独特的示范作用,所以,100年前,中国近代教育的先贤张謇4先生和同道们,在创办南通师范学校之后,对师范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专业基本功的训练,其要求之高,抓得之紧,使许多老师范生,至今都感慨万分。清清楚楚地说话,规规矩矩地写字,孜孜矻矻地读书,认认真真地作文。南通师范学校的师范生走出校门之后,其听说读写过硬的专业功夫和示范作用,影响了一批批学子。南通基础教育中的语文教育,一直是个亮点。追本溯源,这跟100多年来南通师范学校对教师专业基本功的严格要求,尤其在“听说读写”方面打下规范而扎实的基本功底,并成为学生的表率,是截然分不开的。
       大凡优秀的语文教师,在“听说读写”专业基本功的方面,或者某几个方面,都有其独特的造诣。
从南通师范走出的全国著名儿童教育家、情境教育创始人李吉林5老师,当她以漂亮的毛笔字、粉笔字,标准的普通话,扎实的写作功底,站在讲台上,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地进行情境教学时,她的字,她的讲读,她的文章,乃至她整个的语文课,给学生的就不仅仅是语文教师专业基本功规范的演示,更是潜移默化的语文滋养,是耳濡目染的传统文化熏陶,是赏心悦耳的审美享受,充分显示了语文工具性人文性并驾齐驱的魅力。
       著名儿童教育家孙敬修6爷爷生动的故事,著名教育艺术家、演讲家李燕杰7教授出色的演讲,著名杂文家和特级教师吴非8老师犀利的杂文;还有著名语文教育家、特级教师于漪9、钱梦龙10、黄玉峰11等人,他们漂亮的粉笔字、毛笔字,富有感染力的诵读,精湛的讲解,平等的倾听,智慧的引导……无不构成了他们教学的独特风景,无不铸成了他们学科专业、教学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们之所以受到学生的热爱和崇敬,固然是由于他们的爱心和思想,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但更重要的是,他们语文专业上深厚的修养,聚焦在听说读写的专业基本功上,从内到外,芬芳四溢,塑造了富有独特魅力的语文教师专业形象和独特的人格审美形象,成就了语文教学的无限风光,给无数学生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到了这样的境界,语文教学就不仅仅是语文工具性的示范教学了。

       三、辐射性、生成性
     “听说读写”之于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而言,其内涵可谓丰富。它们既是语文教学的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手段;既是语文教师的专业基本能力,也是素养才气和精神人格的外在辐射。而语文教师听说读写能力的高低,有时又直接地决定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些教学目标达成的效率。
       现实中,与上述优秀教师上课的情形和效率相反,有些语文教师因“听说读写”专业基本功的欠缺,能力的不足,素养的不全面,教学中,让人大跌眼镜之事时有发生。蹩脚的书写,啰嗦的讲述,平淡的朗读,空空如也的书架,甚至连基本水平都未及的文章……种种不足,非但没有自己语文专业的根基,不能起到示范、审美作用,不能切实而高效地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目的,反而还会失去教学的信誉,降低教学的威望,被学生私下笑话或者看不起。多年之后,有些语文教师在“听说读写”专业基本功方面的不足,有时还会被学生作为聚会的笑谈,甚至就是抨击的对象。
       可见,语文教师守住“听说读写”的专业底线是多么重要。当然,假如能像上面的优秀语文教师们那样,时时磨砺自己听说读写的专业基本功,注意在课堂上能用一句幽默形象、深入浅出的讲解,一次轻重缓急、声情并茂的朗读,一篇才华横溢或精辟警策的文章,一行娟秀工整或流利独特的字体,甚至就是一个别致的阿拉伯数字的书写,影响学生“听说读写”语文习惯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影响到他们的心灵世界,那他的课堂就不仅是规范化的演示,而且是感人的审美气场和强大的思想磁场,会产生久远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很多情形是,语文教师的字漂亮,学生的字也漂亮;语文教师的普通话纯正,学生的普通话也纯正;语文教师喜欢读书,学生也喜欢读书;语文教师的文章写得好,学生的作文肯定也不赖。梁实秋先生12,之所以能成为我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固然有他自己的才气和勤奋,但多年后,对中学阶段那位国文教师为他不厌其烦、悉心点评修改作文的情景,他在《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一文里,表达了由衷的怀念和感激。“徐先生教我许多作文技巧。……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的还怀着怅惘和敬慕之情。”[6]而对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梁启超先生在清华园满腹经纶、生动有趣的讲课情景,几十年后,他还记忆犹新。他写道: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这四句十六个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7]鲁迅先生13留日归来,若干年后,撰写了回忆自己在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老师的名篇《藤野先生》。他把藤野先生赠送的照片一直挂在北京寓所里。在本文末,鲁迅先生这样谈到藤野先生对他的影响:“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瞥见他(藤野先生照片上)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增加勇气了……再继续写些……文字。”[8]
      可见,优秀的教师,他们扎实的专业功底,深厚的专业修养,尤其是在听说读写专业基本功的演示中凝聚而成的人格美感形象,对学生当前和日后能力的发展,灵魂的浸淫,趣味、特长的养成,价值观的确定,信念的产生,乃至人生职业的选择,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抑或是不可低估的影响。这影响有时伴随一生,无论是工具性的方面,还是人文性的方面,其影响之深远可见一斑。这就是优秀教师,尤其是优秀语文教师人格力量的辐射作用和生成作用。

      综上所述,由此推之,各级各类部门与其在那儿空谈语文教师专业的发展,还不如老老实实,扎扎实实,从语文教师专业基本功抓起。语文教师专业基本功打牢固了,功课做足了,他们专业发展的华堂美屋愁何建不起来呢?所以,在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日益丰富化、现代化的今天,如果所有的师范大学中文系都重视师范生“听说读写”专业基本功的训练和培养,培养语文专业上“四美具” [9]的师范生;如果每位语文教师都能从自觉的高度,不断构建和提高自己“听说读写”的语文看家本领,那么,守住语文教师独特的专业身份和文化身份,完成语文教师崇高的育人职责,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和素养,促进语文教育教学沿着正确的道路改革和发展,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也就有了基础和底气。(《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08期82—84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7:43 , Processed in 0.06729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