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文史课,另类解读托尔斯泰的《国王和衬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28 09:04: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文史课,另类解读托尔斯泰的《国王和衬衣》文/施小伟

美国中学生的政治理念大部分是从历史课上学习到的,比如对《独立宣言》中“追求幸福”的理解。
美国中学的文、史教育分科,但不分家。许多老师兼有英文和历史的双重教学资格。美国初中里没有政治课。但是,文史教育中却也有与政治理念和价值观有关的内容。学生们的政治理念大部分是从历史课上学习到的。历史课本不叫“历史”,而是有具体的题目,如《美国的旅程》《自由的呼唤》。历史课本中会附有一些重要历史文献的全文,如美国宪法和《独立宣言》。
《独立宣言》说,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
对于初中生来说,要理解“追求幸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他们的英文课本中有一些有趣的故事,可以帮助他们理解这个政治理念。
其中有一篇托尔斯泰的《国王和衬衣》。故事说,一位国王病倒了,御医们想尽了一切办法,都无法使他好起来。谋士献计说,找到一个幸福的人,把他的衬衣给国王穿上,国王便能痊愈。于是向全国派出使者,去寻找那个幸福的人。信使们跑遍了全国,但有钱人和贫困者都有各自的烦恼,没有一个觉得自己是幸福的。王子于是亲自去寻找。他找到一间破烂的小茅屋前,听见里面有人在说:“我真是太幸福了,干完今天的活,吃饱了肚子,现在舒舒服服地放松一下,享受这一天的黄昏时光。”王子以为找到了幸福之人,推门进去,只见这个幸福之人家里一无所有,连一件衬衣也没有。
托尔斯泰的这个故事,对物质很丰富的美国孩子不大可能起到劝导“知足常乐”的作用。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关于幸福和幸福保障的故事。
在历史课上,老师向学生讲述《独立宣言》三项基本权利的时候,会告诉学生,杰弗逊起草的这三项权利,是从英国哲学家洛克那里改编而来的。洛克提出人的三项基本权利是生命、自由和财产。1776年5月,弗吉尼亚州通过了由杰弗逊的朋友梅森(George Mason)起草的州宪法。梅森所写的公民基本权利是“享受生命和自由,有能力获得和占有财产,追求和获得幸福和安全”。
杰弗逊将关于“财产”的提法在《独立宣言》中改为“追求幸福”,而保留了“生命”和“自由”。有财产不等于就幸福,而追求幸福更不只是有财产者的特权。与幸福相比,生命和自由是第二性的。追求幸福才是目的。追求幸福的人首先要保全生命,不受他人或外力的侵害。追求幸福还需要每个人能够自由思想,决定什么是他想要的幸福。
在英文课上,老师不是向学生灌输现成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而是启发讨论。在对“幸福”故事的讨论中,有学生说,国王不应该拥有夺走国民幸福的权力,夺走国民幸福的权力并不能使国王自己变得幸福起来。还有学生说,位高权重的国王得了病,不再幸福。就算国王穿上了一位幸福者的衬衣,也于事无补。一个人真正的幸福必须来自他自己,而不是他的衬衣。再有学生说,如果幸福真是来自穷汉的一件有魔力的衬衣,那么国王夺走了穷汉的衬衣,穷汉就会不再幸福。国王的存在,使得穷汉的幸福变得没有保障。
所以全班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美国的《独立宣言》和宪法,正是要为每个人追求幸福提供政治价值和法律制度的保障。
(作者系美国加州中学教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17:28 , Processed in 0.06013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