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言创新当守规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29 22:18: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言创新当守规则
在语言创新过程中,一定要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研究,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确保语言自身的纯洁、健康和语言功能的顺利实施。

■刘静敏

新的历史阶段,我国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民思想意识、认知观念的不断更新,不仅为语言的创新提供了根本动力,成为语言创新的源头活水,同时也使语言创新成为现实。尤其是微博、微信等引领的“微”风暴,更是大大激发了人们语言创新及其传播的热情,语言运用中目不暇接的新形式、新用法不仅彰显着人们语言创造的智慧,同时也使汉语更加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但也必须看到,作为创新思维的具体反映,语言创新不应当是一种无目的的自发行为。在语言创新过程中,一定要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研究,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保证语言自身的纯洁与健康,确保语言功能的顺利实施,确保言语交际活动的有效展开。

首先,语言创新要重视价值关怀。所谓价值关怀是指着眼于语言的外部功能对语言创新理由的思考。当作用于人与人的关系时,语言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当作用于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时,语言是认知事物的工具;当作用于文化时,语言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和容器。所以,认清语言创新的价值,就是要将语言创新与社会的进步、人们的价值取向紧密联系起来。

当下,在实施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大时代背景下,语言创新不能有悖于这一根本目标,语言创新过程中出现的新词新语,应符合社会交际需要,得到特定社会文化价值观的认同。2015年6月2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公布的《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显示,在2014年网络低俗词语排行榜中,“尼玛”“屌丝”“逗比”位列前三位。网络低俗语言以粗鄙为个性,把恶俗当有趣,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社会公众的消极情绪和烦躁心态,对低俗语言的再组合、再创造污染了语言环境的清洁,拉低了网络空间的文化氛围,也降低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准和道德水平,既不符合互联网管理的有关法规,也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像“尼玛”“屌丝”“逗比”“砖家/叫兽”“你妹”“撕逼”“滚粗”等以情绪发泄为目的、以恶意中伤为手段、以粗鄙低俗为“个性”表达的低俗粗俗性词语,就应在坚决抵制行列,绝不可任其泛滥,否则不仅会影响表达,更会污染心灵、涣散精神。语言创新不能重“形”而轻“神”,没有了价值关怀,语言之“形”也就成了没有灵魂的躯壳或纯粹的符号。只有语言观念的更新,才有真实的语言进步。

其次,语言创新要遵循客观规律。从自身结构着眼,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

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有着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进入新时期以来,现代汉语的新词新语层出不穷,鲜活的用法目不暇接,新生的语体如“凡客体”“知音体”“淘宝体”等也纷纷进入大众的表达系统。这些现象不仅带有鲜明的时代性特点,反映着人们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更为重要的是,它们的出现和使用促进了语言文字的发展和融合,具有积极、正面的作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新词汇新用法都可以被定义为语言创新。比如一些带有“粗话”性质的词语就同语言创新有着天壤之别,如“碧池”一词,它的意思是“贱人、荡妇”,属于非常强烈、程度非常严重的侮辱性语言,这个“看上去美”的词语,来源于英文单词“bitch”。语言创新要创造出人们喜闻乐见、能给人以愉悦感的语言形式,而粗俗语言、硬性组合则是一种缺乏思想深度的、情绪化的语言表达方式。

再其次,语言创新要讲究人文情怀。第一,要营造良好的语言“生成”环境。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网络舆论的广度和深度显著提升。有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微博账户已达到12亿个,新浪、腾讯微博平台每日新增帖文2.3亿条;微信用户达到6亿个,微信系统日均发送信息达160亿条。我们今天的语言创新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展开的,许多新词语新用法很多源自于网络,所以要引导广大网友力戒浮躁心态,力戒急功近利,规范语言使用的行为,把握语言创新的界限,还语言创新一片晴空、一片净土。第二,要创造良好的语言“传播”环境。严格区分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的界限,对网络用语可以适度宽容,但对大众传媒、影视等面向公众的宣传领域和出版物等领域,则应“高标准严要求”,遵循规范,杜绝自造、滥造,以保证祖国语言文字的健康使用和发展。

最后,语言创新要在加大研究力度的前提下进行适度规范。从目前来看,我国对语言文字的规范措施和力度,远远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对于网络语言的关注度非常不够。语言的创新发展容不得“无政府主义”,我们呼吁语言工作者加强研究,呼吁相关部门加强规范,以营造一种人人关注语言创新的大气候、大氛围。(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3:31 , Processed in 0.22270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