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教师口语表达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冯为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2 10:31: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教师口语表达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冯为民)
    口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口语是诉诸人的听觉的最快捷、最方便、最直接的传播交流方式,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语言修养,首先是口语表达能力。苏霍姆 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语文教师的口语表达水平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和智力素质直接的重要因素,是课 堂教学高效的关键。对于有追求的语文教师来说,要想打动学生的理智和心灵,尤其须悉心琢磨自己的口语表达,以便学生易于感知和理解,使他们在知识上得到充 实,智能上得到发展,思想上得到陶冶,灵魂上得到净化。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的口语表达必须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只有讲究了科学性,才能有效地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去获取真知;只有讲究了 艺术性,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去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也只有讲究了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才能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在智 慧的殿堂里寻幽览胜。
                                                                             ()
       语文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对对象的特殊认识过程,也是学生认知的发展过程。因此,语文教师要向学生传递正确的知识信息,准确地使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合乎逻 辑地推理。可见,口语表达的科学性是对语文教师的最基本要求。语文教师口语表达的科学性其内涵相当丰富,概括地讲,主要指规范性、准确性、严密性。
       规范性是语文教师口语表达的第一要素。这是由语文学科所具有的工具性而决定的。语文教学在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方面承担着特殊使命,语文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语 言形成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在学生心目中,语文教师就是运用语言的最直观最真实的典范。因此,语文教师的口语表达应当具有示范性,成为学生非随意性语 言的楷模,为学生提供口语表达的范本,从而增强规范化意识并自觉地用于语言实践。语文教师的口语表达应加强自身的规范性,这对改变日常用语的混乱状况,维 护祖国语言的纯洁、健康,促进现代社会的民族文明,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语文教师尤其要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语文教材的主体内容是典范的普通话现代文,用方言往往很难准确地表达其风格、意境和科学内涵。语文教师只有使用普通话,才能把课讲得通俗易懂,得到学生的认可,并带动和影响学生学习推广普通话。
       规范性体现于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杜绝口头禅和粗俗不文明的口语,遣词造句要遵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避免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结构混乱等语病,必须体现教育 的示范功能。语文教师的口语表达,虽然不像戏曲那样讲究四声阴阳,但也必须牢牢把握普通话四声的调型调值,如不能把“主力”读成“助理”等。
       “我们所需要的是一种高度发展的语言,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个统一的、普及的、无论在它的书面形式或口头形式上都具有明确的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语规范问题》罗常培、吕叔湘文)语文教师口语表达的规范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也是其必备的基本功。
       准确性是语文教师口语表达科学性的又一特征。只有准确,才有辨义作用,才能保证传递信息的可信和有效。学数学的都知道“除”、“除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 念,语文中的这类例子就不胜枚举了,如单表“看”义的就有“俯视”、“鸟瞰”、“远眺”等诸多词;再如“受”、“授”也是截然不同义的。语文教师口语表达 的准确包括“音、字、词、句、段”的全序列准确。因为只有准确,才能体现语言的质量,使学生准确地感知和理解。课堂口语表达不排斥随意挥洒,但一定要有法 度,做到准确明白。那种含糊不清的概念,模棱两可的判断,呶呐不明的表述,不仅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反而会使学生产生烦躁的厌恶感。口语表达最忌华而不 实、脆而不坚,或一味堆砌词藻,应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生活经验,运用得体的语言,引导学生领会、掌握和运用所学的新知识。
       准确性也体现于恰当上,即适时、适度、确切。语文教师的口语表达应考虑到对象、环境、目的的特殊性,做到措词精当,惜话如金,既要出语中的,又要言简意赅,故应多用短语句,使重点突出,说得省力,语意准确,学生好懂易记,同时又可有效地防止语法毛病。
       要做到口语表达的准确无误,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用词分量的轻重,范围的大小,感情的褒贬,以及句式的选择等等,都要仔细思索,不能掉以轻心。”(于漪语)
       口语表达的准确,既要有科学语言计量的精确,又要有文学语言诗意的妥帖。啰嗦,是促使厌倦的良药;废话,是扼杀青春的软刀。准确不能拖泥带水,一定要挤去水分,做到分量厚实。
       语文教师口语表达的科学性也具有严密性特质。严密就是周到而无疏漏之处,语文教师口语表达的严密性是课堂教学高效的关键。严密性着重表现在言之有序和前后语意的连贯上。“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要纹丝不乱。”(于漪语)所谓连贯,是指口语表达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表达正确,条理清楚衔接自然,做到环环相扣,步步紧逼,体现严密的逻辑性。
       语文教师口语表达的严密性是其思维严密的反馈。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语文教师的口语尤其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做到承转自然,立论精辟,推导有致,善于概括。 语文教师口语表达的严密性,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严密语言的熏陶,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 思维素质。
                                                                              ()
       口语的艺术性主要指情感性、形象性和机智性。
       情是教育的根,“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性是语文教师口语表达臻于艺术境界的首要因素。文章并非无情物,都是“情动而辞发”的产物,因此,语文教学也并 非纯理性的信息输入活动,其中也渗透着强烈的情感因素。语文教师的口语表达只有具有情感的冲击波,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叩开学生闭锁的心扉,撩拨学生求知 的篝火。
       课文多是典范之作,饱蘸着作家文人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和生命。语文教师应善于充分发掘课文中的感情因素,通过相应的情感语言,激发学生的情 感,“披文以入情”,理解、体验文中的情感,并诱发学生的共鸣,产生一种积极的移情效果。朗读时要讲究情感的分寸;口语表达时,更要用火热般的语言去打破 滞涩,讲究力度,让学生沉入其境,体察其性,感受其情。
       语文教师传递的应是真挚的感情,只有教师自己动情,才能以情激情,以情动人,以情造美。笔者在讲《阿房宫赋》时,讲到了杜牧在文中表露的深沉忧患意识,并联 系到了屈原、贾谊、杜甫、范仲淹、顾炎武等也具有这样的深沉忧患意识,由此总结道:“这是中国文人的共同文化心理,是一种可贵的文化传统,正是在我们古老 民族跳动的脉搏里流注着这样的血液,才使我们的民族充满着生机、活力,才使我们的民族文化更加灿烂、辉煌。”充满情感性的语言深深地打动了学生,增强了他 们的历史使命感。
       口语表达的情感性要讲究自然、丰富,要把准课文的情之脉和学生的情之脉,或强烈,或深沉,或舒缓。
       口语表达的形象性是创造语文教学语言美的重要环节。语文课是一门形象性很强的课,语文教师应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语文教师的口语如果枯燥、干瘪,则学生听了味同嚼蜡。
       为了使口语丰富生动,让单调的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形象鲜明的立体画面,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内在潜力,通过娓娓动听的描述,点燃学生智 慧的火花。如有位老师讲《梦游天姥吟留别》时,把梦游之景用十分绚丽的语言描述为“梦游十景图”,即“明月镜湖的秀丽,剡溪胜迹的优美,海日天鸡的雄奇, 云环雾绕的奇幻,岩泉深林的阴森,熊咆龙吟的恐怖,闪电惊雷的声威,空中楼阁的辉煌,云中仙子的飘忽,仙境鸟兽的自由。”并在口语表达时讲究了形象的铺 展,描述的完整有序,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深深地为李白创构的艺术境界所感染,对原诗的理解自然细致深入得多了。
       语文教师口语的形象性要讲究指向性和突出新异点,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并增强其对客观事物和概念的可感性、可认性、可见性、可识性、可辨性的能力。
       课文自身的形象美固然便于语文教师进行形象的表述,但是语文教师更应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把课文中看似抽象的内容讲得神采飞扬,形象生动,赏心悦目。
       口语表达的机智性是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高层次追求。课堂教学是一个流动过程,语文教师的口语表达虽是经过加工过的非随意性口头语,但也不可缺少机智性。机智 即灵活而善于随机应变。语文课堂教学绝不是按照教案中的设想一成不变的,有时不免节外生枝,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巧妙调控,充分发挥教育机智和临场决策力、解 惑力,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并力求取得理想的效果。
       有人认为语文教学跟小说一样,富有“情节性”,既有开端、发展,也有高潮、结局。那么,恰当把握这种情节,也是口语表达体现机智性的一个方面。语文教师的口 语表达不能停滞于一个平面上,应有起有伏、有张有弛、有疏有密,讲究节奏感。重点难点语速宜慢,给学生以思考、消化的余地,非重点难点则语速急骤些。语调 要抑扬顿挫,节奏鲜明,要善于以强衬弱或以弱衬强,以快衬慢或以慢衬快,做到更迭有致,以提高对象刺激的对比度,收到好的教学效果。马卡连柯曾说;“只有 在学会用十五至二十种声调来说‘到这里来’的时候,我就变成了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
       语文教师口语表达的机智性,还表现于有庄有谐,寓庄于谐上。庄指语文教学内容所要求的方向性和严密性,谐则指教学语言的趣味性、形象性和幽默感。庄是基准, 谐须为庄服务,谐要以启智为限,切忌谐而落俗。一次,鲁迅先生讲《红楼梦》时问学生:“是不是爱林黛玉?”学生反问道:“周先生,你爱不爱?”鲁迅先生毫不犹豫地说:“我不爱。”学生追问:“为什么不爱?”鲁迅先生说:“我嫌她哭哭啼啼。”从这一故事可以看到鲁迅先生就十分讲究庄谐有度,寓理于谐的教学, 充分显示了先生富有机智性的口语表达技巧。
       口语表达的科学性艺术性是不可分的,它们互为表里,联系紧密。优秀的语文教师总是追求口语表达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要求学生结合“一”练笔时采用了这样的口语表达式:
       “一” 是一个奇妙的数字,它有极强的生长力,有了一,就有二,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一”是数的起点,是一切事物的开端;它又有极强的组合力,几乎可与万事 万物组合,一道彩虹,一泓清水,一片落叶,一场拼搏,一部小说,一曲颂歌……不信,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用“一”与你熟知的人、事、景、物组组看,看谁组得 多,组得好,说得快,说得响亮。
       这段课堂口语,既规范、准确、严密,极富科学性,又具备情感、形象、机智的艺术性,两者和谐统一,既启迪学生去获得知识,又富有极强的感染力,像蜜一样地 “粘”住了学生。如果语文教师的口语表达都追求这样的高品位,那么,语文教学的效率一定会极高,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将得到极大限度的挖掘和提高。
       语文教师对口语表达的艺术性应不懈追求,但更不能忽视其口语表达的科学性,没有科学性就谈不上艺术性;口语表达的艺术性一定要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之上,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才会使语文教师的口语表达趋于完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5:11 , Processed in 0.08804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