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所处的批评界,有两种极端的情况,一种是“花篮式”的批评,批评是为了表扬,一种就是“骂派”的批评。而处于中间立场、能够贴合创作本身来解读作品,且在表达方式上又能做到简明诗性的批评家现在是比较少的。
一个专业的批评家,首先必须具有诗性的感受力,其次要具有哲学的本能,也就是说他必须同时具备感性的才能和哲学性(理性)的悟性。他必须阅读过大量的经典,同时对那些具有原型意义的文艺理论有深入的掌握。这个人必须有自己阅读的参照系,这种参照系必须具有恒久性,是带有普遍意义的。一个批评家不能只凭借个人喜好来判断作品的好坏,这也是专业的批评家和普通读者之间的区别。他在经典阅读上(包括经典作品和经典文艺理论)的基本功要扎实,头脑中具备某种“文艺哲学”,这是做(文学)批评的“根基”。
文学批评是很精致的工作,它需要一个人的精神纹理既清晰又微妙,而这种批评成文之后,究竟有多少读者能接受?可能很多受众失去了这份耐心,对批评界那种要么表扬要么痛贬的风气已经厌倦。我们这个时代值得解读和批评的作品确实不多,但是溢美之词却很多,这一方面是商业的需要,一方面是文学生态的需要。因为在同一个场域中,作家和批评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很多会议、很多活动让他们已经彼此熟稔。当作家和批评家成了朋友,就很难产生客观的作品评论了。一个优秀的批评家,不要去和作家交朋友。
一种严肃的批评行为,需要几个原则。首先批评者要认真细致地阅读作品,其次批评家本人要有诗性的感受力和思维的框架,第三,他需要对自己置身的时空和社会历史现实有一个整体性判断,而且对“意义和自由”有自己的认知,这涉及他对作品的判断,他需要把对作品的审美判断和对“自由和意义”的丈量结合在一起。此外,文学批评必须是一篇很好的散文,语言要优美,批评家必须是一个好的随笔家。他必须忠实文本,不能把文本加工成另外的作品。他需要把文本的本来面目告诉读者,而不是取代作者成为主角。
( 柏琳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