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东方的智慧——读郑福田《中国古代思想家赞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5-5 10:45: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东方的智慧——读郑福田《中国古代思想家赞述》

赵丽宏

《中国古代思想家赞述》 郑福田 著 中华书局
  郑福田先生的新著《中国古代思想家赞述》,是一本值得向当代中国人推荐的书。因为,这不是一本简单的中国思想家群英谱,而是一部别具一格的中国古代哲学史。
  中国的哲学,源远流长,早在三千多年前,已产生洞察天地人世的奇思妙想。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哲学的大繁荣,思想界群英荟萃,百家争鸣,涌现出一大批独具个性的哲学家。他们对宇宙天地的诘问和遐想,对人间万象的观察和思考,对过往历史的回顾和反思,对人类未来走向的展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高度。那些简洁有力的文字,诗一般阐述深邃的哲思,让人叹为观止。他们之间,有辩论,有互证,有融合,任何一种独创的思想,都可以发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声音。这种思想界群星灿烂的盛景,是人类文明史中的一个伟大奇观。那个时代的中国思想家,已经抵达人类智慧的峰巅,时隔数千年,依然让人仰望叹息。人类的所有哲学命题,在那个时代,似乎都已经被提出,而且得到了极具个性的艺术化诠释。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中国的哲学如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河,汹涌而曲折地奔流了两千多年,沿途风光潋滟,不时有奇峰突起,风景让人眼花缭乱。这条大河奔流的轨迹,是人类思想史中辉煌耀眼的一脉。
  中国的古代哲学,是一个内容驳杂的巨大库藏。不同时代涌现的思想家,多如繁星,与此相关的论述和典籍浩如烟海,其中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同一人物,在不同时代会有完全不同的评价。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跌宕之命运,便是一例。很多思想家,出现时如闪电横空,如惊雷醒世,到后世却历尽沉浮,甚至被湮没。他们的命运尽显世态的诡谲和时光的无情。然而真金和美玉,终不会被埋没。郑福田构思《中国古代思想家赞述》,其实是对中国古代哲学史作了一次全面的梳理,他选出其中的代表人物,用精湛古朴的文字,真心礼赞。他最初的设想,就是写一组赞赋,讴歌先贤。如果仅止于此,这本书的意义,大概就是一本古代哲学家的群英谱,经书法家抄录,印成册页,可成为今人向先哲致敬的艺术品。然而郑福田没有到此为止,这一组赞赋,成为这本书的提纲挈领,他以此为据,洋洋洒洒地写来,在每一位思想者的赞赋之后,写出一篇篇专题文章,描述这些思想者的观点、性格和历史地位,并揭示了他们之间互相影响、传承和创新的关系。书中赞美的五十三位中国古代思想家,从春秋战国的儒家创始人孔子,到清代唯物主义思想家戴震,跨越贯穿了二千三百年历史。这本书中的文字,是诗性和理性的融会,是古典和现代的结合。古雅的赞赋,加上思路清晰,内容翔实的释解,由点及面,深入浅出,成就了一部体例独特的中国古代思想史。
  读这本《中国古代思想家赞述》,让我联想起罗素的《西方的智慧》。罗素是二十世纪影响巨大的英国哲学家,他曾写成篇幅浩繁的《西方哲学史》,然而曲高和寡,读者寥寥。罗素不甘心,认为如此丰富多彩的西方哲学,更应该让大众了解,所以又用文采斐然的笔调,写成一本篇幅较短,可读性极强的西方哲学史随笔,就是后来风靡天下的《西方的智慧》。有趣的是,罗素写《西方的智慧》的过程,是从繁而简,而郑福田写《中国古代思想家赞述》,却是由简而繁,从一组诗化的赞赋,衍生发展成一部中国古代思想史。郑福田的这本书,也可以称之为《东方的智慧》。
  郑福田是我的好朋友,我和他十多年前相识于北京。他来自内蒙古,是学养深厚的古典文学教授。他曾不止一次对我说:“我是一个农家的孩子。”他生在内蒙古,在农村度过童年。我读过他记叙少年耕读生活的文字,写得情真意切,生趣盎然。他从小便选择做一个读书人,在灰暗喧嚣的年代,历尽艰辛,从浩瀚的书海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并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和事业之路。他的成长和成功,也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奇迹。我从他写的旧体诗词和文赋中认识了他的学养和才华。他能随心所欲驾驭古文,写诗作赋,谈人生,论时事,说历史。他的文字古雅,却神采飞动,灵气飘逸,绝不陈旧古板,抒写的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见解和感情。
  福田嘱我为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赞述》作序,使我有机会先睹为快,也使我更加深了对老朋友的了解和钦敬。这本书,是他多年专研中国古代哲学的成果,是他深厚文化积蓄的一次喷发,也又一次展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卓越见解和情怀。能为这样一本优秀的中国古代思想史读本写引言,实在是我的荣幸。
  丙申二月初九于四步斋
  (赵丽宏,作者为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6:07 , Processed in 0.0803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