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农民小伙自费出诗刊 稿酬为三斤大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5-6 07:40: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农民小伙自费出诗刊 稿酬为三斤大米

2016年05月05日 09:03
来源:凤凰网综合










董立平自费制作的没有刊号的《农民诗人》首期终于面世了
董立平称米,将把米当稿酬寄给作者
创刊词
《农民诗人》经过两年的准备终于与大家见面了,我们没有名流题词,也没有艺术名家寄语,就这样简简单单地出刊了,默默地与大家见面了。多的话不说了,懂得农民,关注农民,支持农民的你请与我们一起成长吧。——董立平
创办一份关注农村的诗刊《农民诗人》,董立平反复强调,“不是头脑发热决定的”。
“这(农民诗人)只是诗友圈子交流的内部资料,没得刊号,也不会公开发行。”董立平口中的圈子,是一群关注农村题材的诗人。2013年,这名达州市渠县望江乡的小伙在QQ群发出征文通知,到2015年底,共收到1万多首诗歌。
今年4月底,准备了两年多的《农民诗人》终于出现在董立平面前,首期共选登了90首诗歌,8个版。“我办这份诗刊,不是为了我自己出名,我是想更多关注农村的诗人,能通过这个平台,让这个圈子活跃起来。”1987年出生的董立平说,因为是自费出刊,只能邮寄3斤大米给作者作为稿酬。
梦想曾想当职业作家
最近两天,29岁的董立平除了忙着打理网店,还在忙一件事,为首期《农民诗人》上90首诗歌的作者准备稿酬:3斤自己产的大米。
经过两年多的准备,这份“没有刊号,仅供内部交流的诗刊”终于成功印刷。看着“报纸”,董立平心绪复杂,诗歌,不就是曾经的梦想吗?
2004年,在重庆念过一年中专后,董立平去了广东打工。在他的印象中,那个年代,他们更热衷于打工文学,写一些关于打工生活的小文章发表到当地的杂志报刊上。董立平也经常给杂志投稿诗歌。当时,在广东《侨乡文学》杂志当编辑的徐非印象中,“董立平在他们那个群体中,写作水平算不错的了。”
董立平当时就想当一名职业作家,“不用每天按时到工厂去上班”。一次变故,成就了董立平的这一“梦想”。2009年,董立平所在公司倒闭,董索性不再去找工作,宅在家里当“职业作家”。妻子陆女士回忆,当时董每天都会在网上搜罗征文启事。董立平回忆当时的状态:“除了写诗歌投给文学杂志,主要是给很多政府部门发出的征文投稿,就是宣传性的,稿费比较高”。
困境写作不能养活一家人
2010年,回到老家后的董立平仍然在延续写稿挣稿酬的“职业作家”生活。但他很快发现,全靠写作赚稿费来维持生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要养孩子,全家生活开支,还有买房子欠下了10多万元的债务……”2012年下半年,董立平决定转投商海,开始开网店经营各种农产品。随着网店生意的繁忙,董立平已无太多精力再去写文章,包括自己一直喜爱的诗歌。
情结诗人情结并没有因为生计而放下
尽管自己很少有精力写诗歌,但董立平心里很明白,自己骨子里的诗人情结,并没有因为生计而放下。2013年,董立平想起自己打工生涯时流行的“打工文学”,如今回到农村,是否能让关注农村的诗歌像当年“打工文学”那样流行?董立平说,这个想法并非是自己头脑发热。“现在很多回农村创业的青年都有文化,一样有诗歌情结,为什么不能把这个圈子建立起来呢?”“董立平加了多个诗友QQ群,于是他在群里发出了为《农民诗人》征稿的召集令:题材定位农民(农民工)、农村、农业范围,不求有多高端大气,只要贴近农民,能生动地反映出我国农民农村的面貌状况即可。
“《农民诗人》没有刊号,只是用作诗歌爱好者内部交流。”董立平解释说,投稿者不一定是农村青年,学生、城市务工者、知名人士均可投稿,但题材必须是关注农村的。“现在这个社会写诗歌的人比看诗歌的人还要多,但我们还是要坚持写诗歌。”董立平说。
意外征稿令发出后,收到一万多首诗歌
让董立平没想到的是,“征集令”很快得到火爆响应,到2015年8月份,共收到1万多首来自全国各地投稿的诗歌。
董立平从这些稿件中筛选出1000首,然后交由《侨乡文学》杂志前编辑徐非把关,再从中筛选出100首。随后,董立平自费在网上找人排版,然后联系印刷厂。4月底,2000份首期《农民诗人》印刷出刊,共8个版,因为版面原因,最终刊登了90首诗歌,作者来自四川、重庆、甘肃等多个省份。90首诗歌里面,没有一首是董立平自己的作品。“我办这份诗刊,不是为了我自己出名,我是想让更多人都来关注农村诗人。”董立平说,因为《农民诗人》是自费出刊,因此投稿者没有稿费,不过,他会邮寄三份报纸以及自家产的3斤大米给作者作为稿酬。
反响这是他对文学的一种坚守

董立平拿到《农民诗人》报纸后,第一时间寄了一份给现在是四川省河北商会办公室主任、省作家协会会员的徐非。4日下午,徐非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董立平的行为很让人感动。他当初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就跟我说了,但之后就一直没有消息,我还以为计划夭折了。”
“他说要给我寄大米,我很感动,其实只要寄一份样刊就好了,诗刊能面世,这是他对文学的一种坚守。”昨日,首期《农民诗人》中《村道》的作者夏新初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诗歌《红叶三峡》的作者、来自云南的汤云明同样接到了董立平的通知,“三斤大米也是我的写作生涯里收到的最特别的一份稿酬。即使他不寄大米,我们也会支持他的。”
董立平算了算,印刷费加上大米以及快递费,首期《农民诗人》的花费总共大概在1万元左右。下一期《农民诗人》会何时出刊,董立平说这要看自己是否有经济能力、有精力来继续做这件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7:16 , Processed in 0.06493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