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校课程情境分析要从三个层面入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3-10 19:20: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校课程情境分析要从三个层面入手

作者:杨四耕


学校课程情境涉及学校内外部诸多因素,包括物质的、精神的、有形的、无形的因素。可以说,学校课程情境的构成要素是复杂的、多层的。因此,学校课程情境分析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入手。
第一个层面:宏观情境分析。学校课程生成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与文化架构之中,是文化选择的结果。学校课程发展的宏观情境分析既要分析社会政治、经济与宏观文化背景,又要分析国家教育方针、课程政策以及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我们通过宏观情境分析来决定人类普遍具有的文化特征,并基于这些宏观情境分析研制课程。通过分析宏观情境,把握学校课程变革的宏观背景,才能深刻理解学校课程变革的文化架构,准确揭示课程变革的本质,进而制定出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课程方案。
第二个层面:中观情境分析。学校课程发展的中观情境主要包括学校所在区域实际、社区资源以及家长期望和要求。学校可以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观察、查阅资料等方式,确定在地文化资源状况,分析这些本土资源的可利用性以及社区对学校课程变革的支持性和可行性,研究家长参与课程变革的可能性和具体要求等。此外,学校课程发展还要充分考虑大众媒体因素,注重对校外教育机构因素的分析。
第三个层面:微观情境分析。学校课程发展的微观情境主要包括:学生、教师和学校。学校课程变革首先要基于对学生的分析研究,包括学生数、年龄状况、男女生比例、家庭背景,以及知识、能力、兴趣、爱好等;教师是学校课程发展的核心要素,教师情况分析包括教师数、年龄分布、性别比例、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师生比等;对学校的分析主要包含组织架构、课程资源和课程制度。学校的组织架构是为实现教育目标经由分工与合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利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群集合系统;课程资源状况则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时间资源、信息资源等;课程制度则包含师生参与课程活动的基本准则和学校管理课程的制度规范等。
把握微观情境的具体分析方法主要有五种:一是内外兼修方法,将学校课程史(内史)与学校发展史(外史)兼容合并分析;二是古今统一方法,把学校课程的“过去历史”与“当下走向”结合起来研究;三是史论结合方法,把学校课程史与学校课程哲学结合起来讨论;四是历时共时方法,同时运用历时的纵向研究方法和共时的横向研究方法来确定学校课程历时态的各种思想、观点的关联和共时态的各种行动、思想及文化的关联;五是SWOT分析方法,就是分析学校课程发展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对学校课程发展作出准确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课程发展方略。
学校课程情境分析要注意把握特定时间段的学校课程宏观、中观和微观情境,如此有利于研判特定场景中的学校课程哲学和课程实践策略,提升学校课程适应性,推进学校课程深度变革。
(杨四耕,全国品质课程联盟召集人,任职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研究,出版了《教学诠释学》《学校整体课程规划》等著作)(《中国民族教育》2023年第2期)

作者:杨四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21:59 , Processed in 0.07068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