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格拉迪:孝感照相馆业史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8-12 14:31: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湖北孝感照相业,诞生于1913年,迄今已经107年。其发展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解放前37年,改革开放前28年,改革开放之后42年。

一、解放前属于奠基时期
1913-1949年,这个时期历时37年,孝感照相从无到有,由少到多,受旧中国政局的影响,虽然处境艰难,但还是步履蹒跚地走过来了。行业内部的主要特点:不拘内外,大胆引进;师徒相受,代际传承;刻苦学习,技术扎实;追求效益,服务良好;行业垄断,收入较高。
1、照相,是得科技应用之先的社会活动。照相业,在一地创始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地理和社会发展条件密切相关。首先,假如经济状况很差,没有余钱剩米,不可能发展照相业。其次从地理环境上看,孝感水陆交通比较发达,人口聚集众多。第三,人们审美追求普遍化、快捷化,也催生了照相业在这里奠基。
2、照相术的技术门槛,过去是比较高的。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当时想靠自学成为一个摄影师,简直是天方夜谭。孝感能够成为湖北照相业发展的一个高地,首先得益于引进了人才,孝感首家照相馆,是武昌人开设的。第二是敢于走出去,魏鹤亭、张幼篪等都曾到武汉拜师学艺。第三,能够独立自主,内在发展。外地人的创始作用,功不可没,但最终,还是需要本土人才茁壮成长起来。
3、行业开创之初,独家经营往往很赚钱。1913年,武昌人艾正文,在孝感开设同昌照相馆,由此开始了孝感的照相业。艾正文使用的器材,都是进口货。由于器材笨重,一家四口是跨长江,走澴河到孝感。独家经营利润较高,别人称其以一赚十。艾正文去世后,其子艾其祥继承父业。
4、1925年,魏鹤亭先生在汉口某洋行学习摄影出师。回孝感之后,仅半年时间,就在解放街开办“精真”照相馆。这是本土人士,创立的第一家照相馆。魏鹤亭带了许多徒弟,其中比较知名的有胡俊三、王寿民、李少民、魏雨亭。其中,魏雨亭是魏鹤亭的亲弟弟。其子魏华楚,以后也跟随父学习摄影。1938年孝感空战击落日本飞机.,是“精真”照相馆留下珍贵历史照片。
5、1941-1944年,魏鹤亭先生的四大徒弟,胡俊三、魏雨亭、王寿民、李少民,先后创办华昌、美真、青松和民光照相馆。孝感城关的照相馆,此时增至六家。王寿民先生1921年出生,开设青松照相馆时只有22岁。六家照相馆中,最善于经营的还是精真。原因不仅在于历史久、门徒多,还在于它将照相范围,扩展到安陆、应山、黄陂和孝感其他乡镇。
6、张幼篪先在汉口学摄影,回孝感后在“精真”照相馆进修。日寇投降之后,刘子清、张幼篪分别成立良友、天然照相馆。由于苛捐杂税繁多,物价不断上涨,县城的八家照相馆,当时都不景气。因为入不敷出,一些摄影师被迫返回农村去了。
7、当年能够让孩子学摄影,家境一般比较殷实。魏鹤亭先生的父亲,是酒楼老板;王寿民先生的父亲,则是城关豆皮制作名家。王寿民的父亲,原籍城北王家河。在家里排行第五,到城关从事豆皮制作,由于勤敏能干产品质量好,人称豆皮王老五。生前,他在解放街购置房产一处。该房产有两层楼,1943年以后,王寿民在该楼下开照相馆13年。
8、孝感照相的起源,与老澴河密切相关,不仅是到武汉学习照相、购买、转运摄影器材,过去经常走老澴河,就是到安陆、应山、黄陂给新四军照相,到地方抗日民主政府(时在北泾咀、四汊河湖区以及小河、王店等地),也必须通过渡船,从老澴河前往(有机会另文详述)。


IMG_3505-1.jpg (131.35 KB, 下载次数: 2)

[url=][/url]
999.jpg (91.46 KB, 下载次数: 2)

[url=][/url]
IMG_3528.jpg (241.52 KB, 下载次数: 2)

[url=][/url]


2#
 楼主| 发表于 2020-8-12 14:32:23 | 只看该作者
二、计划经济缓慢发展时期
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具体时间是1950-1978年。孝感的照相业,与计划经济时代相适应,高度稳态经营,积极服务社会;照相业的前辈,整体收入不高,却能始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既给当地提供了长期基本的友好服务,又培养了许多摄影后俊。这个阶段,属于孝感照相业的持续发展阶段。
1、孝感摄影行业的经营管理,在这28年里,始终与国家经济体制格局同步、同态。1956年的孝感照相行业,走上合作化道路。以后,逐步发展为集体经营。在计划经济时代,孝感照相馆业,集体经营门店较少,但规模扩大,照相环境、硬件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2、行业维持阶段,往往不太赚钱。解放后到合作化之前,孝感老八家照相馆还在维持。在技术发展上,王寿民、张幼篪等,从自然光照相,发展到利用灯光摄影。在相互关系上,行业竞争较激烈。照相生意做得比较好,当时是青松照相馆,但因为税务纠纷遭受冲击,祖传的房产,也被抵债。
3、青松照相馆主王寿民先生读过私塾,不仅照相业务精湛,而且能说会道,文字书法尤为胜强。受组织派遣,1956年他牵头组织互助合作,主要参与人员,有胡俊三,魏雨亭,李少民,刘子清和艾其祥等。照相地址,主要在城区解放街,其中包括王寿民的家。李少民,一度转移到花园(现孝昌县城)从事照相义务。合作化,特别是集体经营以后,孝感城区只有解放照相馆比较出名,历史上的八家照相馆,全部顿然消失。
4、1956年以后的集体经营阶段,孝感照相馆门店减少,但房舍规模扩大,装饰比较规范,工作人员也逐步增多。到改革开放前,孝感国有集体的照相馆,主要有解放街、米酒馆、商业大楼和火车站照相馆。四个照相馆的人数,高峰期依次达到20、30、20、10多人。集体经营时期,对上,属于商业系统,主要归饮服公司管辖。对下,分工细致。前台,专职开票;摄影,专管照相;后期,专司冲扩照片;着色、精修,一般由技术强的师傅进行。
5、大锅饭,吃不好,但也饿不着。在集体经营时期,照相馆的工作人员收入,与服务行业的工资水平大体持平,如新人月收入有20多元,老人工资高的有40多元。许多照相老人,数十年如一日,一直工作到退休。技术权威人士如王寿民、李少民等,还返聘拿补差。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虽由单位出,但也是有保障的。
6、对人员的行业管理,内外有别,但能坚持择优录用,孝感集体照相馆先后进来一批业外新人,补充了新鲜血液。同时,按照政策规定接班,内部招收比较普遍,代际继承比较多。但集体照相馆,职业容量毕竟有限,老一辈照相师傅的子女,更多地还是从事其他行业。比如王寿民先生,有五个子女,只有两个子女接班继承父业。
7、集体经营,行业垄断,对外缺少竞争;内部条块分割,调动频繁,师徒关系没有解放前那样明确稳定,工作日程政治学习多,业务技术研究少,技术更新发展不快,尤其是体制僵化,苦乐不均,个人积极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8、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服务质量和效益决定生存状态。孝感国有集体照相馆,在上个世纪末,逐步完成代际交替。面对市场的快速变化,新人已经居多的集体照相馆,虽然采取了一些奖勤罚懒,优化组合的应对措施,但由于历史包袱沉重,船大难调头,最终还是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9、照相,既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应用技术,同时也属一种可以传之久远的历史文化。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存在。计划年代的照相业,个人吃集体的大锅饭,集体吃国家的大锅饭,技术进步发展缓慢,利弊杂糅甚至弊端更多;但其承前启后,长期经营,在照相文化摄影艺术方面,还是有特定传承功绩的。

3#
 楼主| 发表于 2020-8-12 14:33:00 | 只看该作者
三、百家博弈市场繁荣时期
改革开放至今,具体时间是1979-2020年。孝感照相业由少到多,由弱到强,经营体制机制,从计划到市场,从集体到个体,从束缚手脚,到各显神通;业务技术,从胶片到数码,从单一照相,到多种经营;理念追求,从单纯照相,到更重摄影艺术。在这42年里,孝感照相行业,经历了日新月异、甚至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给本地的照相事业,带来空前的大发展、大繁荣。
1、改革开放以来,孝感的照相馆行业,给当地群众,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行业内部,也处于技术更新大换代,经营方式大变革,同时也是行业发展最繁荣的时期。这个时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以2002年数码摄影崛起为界,前期为个体、集体并存阶段;后期为个体经营大量涌现,集体经营,完全退出照相行业的阶段。
2、1978年,国家迎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孝感的照相馆,逐步放开搞活。由于胶片显影更新换代,摄影成本明显减少。个体私营照相馆,借放开搞活的机遇已经开始出现;地方的新闻媒体,也尝试介入照相行业。但国有集体照相馆,由于经验丰富和实力较雄厚,初期还是占主导地位。鉴于历史习惯,民众照相,此时还是多选集体照相馆。
3、个体经营,在服务行业,有成本低廉,机制灵活,个人积极性、创造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优势。2000年前后,随着外部竞争加剧,孝感集体照相馆的经济效益不断滑坡,加上内部分配减少,或买断工龄,或主动辞职,或辞退下岗,其工作人员渐次退出。集体经营的照相馆,先承包,后解散,从此让人遗憾地退出孝感的照相舞台。
4、一些技术好的员工,退出后发挥专长,自开照相门店,获得较好的收益。如孝感照相前辈刘子清的儿子刘继光,承包解放照相馆,收入十分丰腴;胡俊三的儿子胡继清,在汤家街设立古装汉服照相馆,一度做得风生水起;王玲玲女士,是王寿民的小女儿,亦是下岗后自开门店的一位姣姣者。她年轻有为,跟刘、胡两家的儿子一样传承父业,保持摄影技术领先,后期制作更加精良,她与老公合办照相馆,至今已经23年,是孝感照相嫡传子女中,经营时间最长的。
5、自2002年开始,随着数码摄影的推广,孝感的照相业,进入一个竞争更加激越的新阶段。孝感照相的第三代传人,特别是自开门店者,以更快的敏感,迅速更新设备、设施,走在孝感摄影圈的前列。此时,他们的整体收入,比在集体照相馆,已不可同日而语。其技术与设备更新,对本地摄影事业的繁荣发展,也提供了比较成熟的借鉴经验。
6、照相,是与时俱进的技术和不断发展的事业。在数码时代,固守胶片摄影只能退出。因为年龄原因,刘、胡两家的儿子,先后退出照相馆业。集体照相馆的后人,在该业的相继出局,乃至后继乏人,既有年龄原因,更有效益原因。由于市场过度饱和,即使及时更新了设备,现在单纯照相,也只能勉强糊口。王玲玲女士所开的照相馆,房子一直是租的。家里购买的第二套住房,目前还没有还清贷款。而她的兄姐,但凡离开照相行业,现在收入就比她多一些。
7、数码摄影迅速普及,照相门槛快速降低,加上减免税费的鼓励,新世纪以来,孝感照相新人辈出,新开的照相馆,数量剧增名称众多。传统照相馆之外,婚纱影楼,广告设计门店,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孝感照相业的新生代,他们白手起家,自立门户,与原集体照相馆,基本没有血缘关系。这些年轻店主,视野开阔,思想敏锐,技术新潮,服务热情,为美化当地民众生活,乃至为城市的健康发展,均做出了自己的专业贡献。
8、如果说集体照相馆,高峰期员工近百;那么,改革开放后新生的照相业主,户数早已过百。进进出出,生生死死,虽说是市场的常态,但孝感照相及相邻业界,出生率高,生存期短的现象,也一直比较突出。一些门店,多则维持3-5年,少的一年不到就关闭了。1998年始,孝感峰起婚纱影楼,最多开设到30多家,确曾红火了一阵子,但能赚大钱的,还是少数。2014年以后,影楼逐步走下坡,至今只剩10余家。
9、在全民摄影的大背景下,即使不受疫情影响,单纯靠在店照相,维持生计确有困难。面对生存压力,各相关门店,早就在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包括走出去,请进来,以及兼营打字复印,摄像制作光碟……至于广告设计,王玲玲女士说,这是新型行业,其中包括摄影,但更多的是电脑设计,与传统照相,已有很多很大不同。
10、专业技术与能力,从来是划分等级的。你无我有,也许看不出等级;你有我强,你强我优,就更能看出等级差异。照相,从少数人的专利,成为大众喜爱的活动,网上摄影学习,持续火爆多年;地方摄影协会,组织相关培训活动,更是有效提高了大众摄影的层次。但业余爱好,与专业制作,是有原则区别的。耳提面令的师徒教育,还是有可持续的市场空间。
11、在笔者接触的照相馆中,亚马逊照相馆,在百舸争流的专业竞争中,是奋楫者先做得十分出色的一个。该照相馆的老板丁俊华,曾在上海学习摄影,他有学历,有能力。仅就摄影而言,获得业内十项大奖。在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孝感老年大学等单位聘为专业教师。主办小班教学摄影与后期,在孝感独树一帜。除了摄影,他在影视制作以及广告设计方面,也做出许多突出成就。


IMG_3710.jpg (382.74 KB, 下载次数: 2)

[url=][/url]
IMG_3486.jpg (282.43 KB, 下载次数: 2)

[url=][/url]
IMG_3628.jpg (199.79 KB, 下载次数: 3)

[url=][/url]
IMG_3474.jpg (205.13 KB, 下载次数: 2)

[url=][/ur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9:45 , Processed in 0.07109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