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孩子,让我们从赏识开始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4-29 09:54: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洁是女儿习琴的同学,一次我碰到她妈妈,这位母亲谈到女儿,满脸自豪地说:“听女儿弹琴真是一种享受呀!”这事对我震撼很大,同样是习琴孩子的母亲,我却做不到如此用心聆听孩子的演奏。也许正因为我比小洁的母亲更懂音乐,所以我看到的都是女儿的缺点,试想不停地纠错、不断地暂停、没完没了地提醒等等,把孩子练琴的兴致消磨怠尽。这样辅导孩子怎么能喜欢练琴呢?以前我认为:“ 优点不说跑不掉,缺点不说不得了,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指出被教育者的不是,不断的敲打,并帮助改正。”其实,缺点的确需要提醒,优点也更需要放大。对孩子,无论家长或教师都不能吝啬自己的鼓励,发自内心的赏识她,对孩子的一个微笑、一句赞语、一份尊重、甚至是一份亲切的抚慰,远比板着面孔进行一场疾风骤雨式的训斥更有力、更有效!
    小洁的妈妈就是采用了所谓的赏识教育,变“食指教育”为“大拇指教育”,通过激励、赞扬来激发和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从内心愿意学习、喜欢练习。这种愉快的情感唤醒孩子内心的上进意识,进而由进步动机付诸于进步行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说,人性本质中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一个没受过激励赏识的人仅能发挥能力的20%—30%,而受过激励赏识的人能力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是前者的3—4倍。
    记得我在读师范时,一次舞蹈老师交给我一个任务,让我为一首歌编排歌伴舞,参加新年联谊晚会的演出。从没有编排经验,我很不自信,可老师说:“我相信你能行!”正是这份信任和鼓励,我很圆满的完成了任务。这次经历锻炼了我,最大的限度的唤醒我的潜能, “我能行” 已经成为一种定势,成为我克服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障碍的强大动力,此后的工作中我经历过很多次的编排任务,每次我都能自信和顺利的完成好。
每个孩子的身上,都蕴藏着某些才能的素质。这些素质如同火药,教师则是“火花”,一旦“点燃”了潜在的素质,他(她)们所释放的能量将是无穷的!即使是看似无任何闪光点的学生,我相信,事物是变化的,无论怎样,做为教育者都不要轻易放弃对任何一个孩子的希望。
一位母亲在三次家长会上从班主任那里获得的信息,都是孩子不好好学习的问题。可这位母亲回到家后反馈给女儿的却是“老师表扬你们啦,如果这样下去你们将更有希望!”正因为如此,两个不爱学习的女儿却真的按母亲设想的成才轨迹发展下去,最后两个孩子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与北大。这是善意的谎言成功教育孩子成才的故事,但在这里并不是片面夸大谎言的力量,只是为了说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其自我意识的产生主要是通过教师和家长对他的评价。他们的心灵敏感而脆弱,渴望成人的肯定,需要成人的鼓励、喝彩和掌声。
     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它更充分地考虑到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具有音乐上的才能,而家长对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将孩子学琴进度慢,学琴不好的责任归结为孩子不用心,不刻苦。在学习乐器中,刻苦程度所起的作用是比较有限的,有些孩子能在很短时间里把一个曲子练好,把动作做到位,但有些孩子需要花很长的时间,甚至有些技术难度大的曲子,一辈子也学不会。所以教师和家长保持好心态,客观分析孩子,调整好目标取向,是提高目标取向(往音乐专业方向培养)还是降低目标取向(具有音乐感受能力)。我想只要能正确的分析孩子,制定相宜的目标,并肯定孩子的每一个点滴进步,加以鼓励,加以强化,“你能行”就一定能转化为 “我能行”,孩子就能积极乐观的面对任何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勇敢地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
     赏识孩子是赏识孩子的优点,长处和进步,但也不绝是忽视孩子的缺点和弱点。该有的错误及时指正,该批评的问题也要及时批评,该制止的也要及时制止,重要的是做为家长和教师,我们都要把握好分寸,讲究一定的方法。譬如女儿练琴,我就遵循调动情绪在先,纠正错误在后的原则,对着有难度的曲子让孩子喊,“我一定能战胜你”、 “这一遍我一定能完成好”等等,孩子自己给自己鼓劲,家长也帮着鼓劲,孩子的控制欲望很快就调动起来了。然后再去纠正错误,在练习过程中一般不打断孩子,因为音乐是流动的、连续的,中断恰恰是破坏了孩子的审美需求,孩子很容易厌烦,练习效果就要打折扣。赏识孩子就是看重优点,不纠缠缺点,用优点激励孩子不断进步,让孩子拥有好“心情”,充满自信面对竞争和挫折。
与之相反的抱怨教育只注重孩子的弱点——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学生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学生”的意念中沉沦。不是好学生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学生应该抱怨,而是抱怨使坏学生越来越坏。做为家长和教师,让我们给予学生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抱怨吧。
     实施好赏识教育,一定要注意一下几点:
1、注意语言的艺术性。
像“你真棒!”“你能行!”“再试一次,一定会比刚才更好!”“在这方面注意一点,事情就做得很完美了!”也许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一定要有耐心.
我们对困难生的教育一开始总是热情较高,鼓励、帮助。但当付出一定劳动而得不到回报时,就开始失望、怀疑学生的能力,甚至对学生挖苦、讽刺,从而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降低了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对学生自信心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对孩子的教育要有耐心、信心,并要有作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3、赏识要恰到好处,不能滥用、过度。
     教师的赏识是在传达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期望,学生会根据老师的期望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一种信任、一种鼓励和一种爱,日积月累,学生就会产生力量和信心,并且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
      孩子的成长道路犹如跑道和战场,父母、老师应该为他们多喊“加油”高呼“冲啊”,哪怕孩子一千次跌倒,也要坚信他们能一千零一次能站起来。教育好孩子,让我们从赏识他们开始吧!
  
2#
发表于 2008-4-29 10:14:22 | 只看该作者

之一

3#
发表于 2008-4-29 10:19:02 | 只看该作者

补注

上文为区实小丁柳老师送市参评论文 是一篇言之成理的好文章
4#
发表于 2008-5-1 12:16:42 | 只看该作者

提高学术评审工作的学术标准,增强透明度,很有必要

管季超一向公开反对在学术评审中徇私情,丧失原则//公开反对以滥发奖证取悦教师.一向主张关注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严,是更深切的关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07:53 , Processed in 0.11110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