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虞山诗约》与虞山诗派的确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3-2 21:56: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虞山诗约》与虞山诗派的确立
  虞山诗派为清代重要地域文学流派,对清代诗学影响深远。虞山诗派产生于明清易代之际,是明清诗学转变的大关捩。对其开派,人们多据明末清初曹溶的《杂忆平生诗友十四绝句》其九“情芽本易惹闲愁,剪翠雕红未肯休。别体江湖成日下,西昆翻讶少风流”诗自注:“虞山诗派,沿袭不已。”后来乾隆年间沈德潜编钦定《国朝诗别裁集》,亦沿用“虞山派”之名。嘉道年间单学傅《海虞诗话》更有“虞山诗派钱东涧主才,冯定远主法,后学各有所宗”之说。钱谦益门生陆贻典选编常熟士人之诗,命名为《虞山诗约》,并请钱谦益作序。当前人们多据钱氏此序谈虞山诗派。但对《虞山诗约》这一选本具体情况却多语焉不详,缺乏关注。笔者认为,虞山诗派产生的标志性的事件应当是《虞山诗约》的刊刻。《虞山诗约》与虞山诗派的开宗立派密不可分,不容忽视。
  从现存《虞山诗约》的版本看,此书正式刊刻于清初。《虞山诗约》,清初刊本,两卷,框18.3×13.3厘米,今藏台湾省图书馆。略有残缺,无封面封底,钱谦益序前面部分约缺失四页,目录上最后两位诗人的诗“陈垣芳子师四首”、“陈玉齐士衡三首”不见于正文,可能缺失。钱谦益署名紧接序文,曰“虞山老民钱谦益叙”;陆贻典序文亦复如此,曰“陆贻典叙”。钱谦益序后刻阴文篆书印章三枚,分别为“钱谦益印”、“牧斋”、“优昙室”;又钤“希逸藏书”等收藏印。此处“希逸”应是张珩(1915—1963),古籍书画鉴定专家。字葱玉,别署希逸。其祖父张均衡、伯父张乃熊,均为著名藏书家。1934—1946年间,曾两度被聘为故宫博物院鉴定委员。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顾问。由此当知,《虞山诗约》当为张氏藏书。
  此选两篇序文为何不书年号、年月?钱谦益序又保留在其《初学集》中,落款为“壬午涂月、虞山老民钱谦益序”,据此,作序时间当为明崇祯十五(1642)年十二月。钱氏《初学集》初刻于明崇祯十六(1643)年,现在所见版本系原版上挖改而成。所以不书年号、只以干支纪年。那么,《虞山诗约》是否经过挖改呢?仔细审视两篇序文最后署名,字体大小、风格、排列与序文浑然一体,无歪斜、墨污现象。故此选本应该是编选于明末,刊刻则在鼎革之后。因有所忌讳,故国号、年号、年月(干支)俱不书。冯舒《怀旧集》自序只书“太岁丁亥”,不列清朝国号年号,被常熟县令瞿四达视为把柄,并摘出冯诗之忌讳语,罗织罪名,冯死于狱中。另外,其所选诗人全部由明入清,故《虞山诗约》视为清诗总集之一是没有问题的。
  《虞山诗约》所选诗人皆属常熟,并宗奉钱谦益,虞山诗派基础坚实、实至名归。此书选取冯舒、孙永祚、毛晋、冯班、钱龙跃、何云、钱龙惕、薄明、孙江、冯孝威、陆贻忠、归士琯、陆振宣、陆贻典、陈垣芳、陈玉齐16人,选诗120首。作者皆为常熟人,大部分都是钱谦益的后辈、门人,而且多为师生、父子、兄弟、姻亲。冯舒、冯伟节(后名班)兄弟,并称“海虞二冯”,冯孝威为冯舒长子。陈玉齐从冯班学诗,甚有时誉。钱龙跃、钱龙惕兄弟系钱谦益族侄。何云被钱谦益邀为家塾。陆贻典后来与毛晋结成儿女亲家。毛晋与孙永祚情同兄弟。毛晋曾与蒋桑、孙永祚、严炳同作《和白香山我年五十七》诗,毛晋生于万历二十七年己亥(1599)正月五日,因在立春前,故日者推为戊戌。有些文献定孙永祚生年为1600年,误。另外,薄明,字远之;归士琯、字朗星;陆振宣、字幼于。三人生平不详。尤桐《游虞山记》:“辛已暮春,钱子方明有临社之盟,……余与沈子石均、章子允文、汤子卿谋,卖一叶鼓行而东……方明与薄远之、归朗星、叶景如、陆幼于为琴上主。酒半,与诸子街杯酬答,赋诗相赠,极欢而罢。”薄明,当为陆薄明,如此,名、字互释。据戈炳根主编《常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词典》“临社”条:“清初文社名,常熟钱方明创立。成员有陆坼、汤卿谋、尤桐、吴羽三、黄蕴生、侯涵、归士琯、陆振宣、陆薄明、陆远之等。”可见薄明、归士琯、陆振宣善操琴,而常熟虞山琴派有闻于世,词典误把陆薄明、陆远之当作两人。又归庄曾作《哭陆幼于秀才》,当为陆振宣作。诗集中大量的“次韵唱和”之作表明这是一个关系密切的群体。如有八人次韵钱龙惕《闰春诗》。次韵唱和多,诗人们相互切磋、相互影响,既提高了诗艺,又促进了诗风的接近、协调,也使虞山诗派有自身鲜明的风格。总之,所选诗人都是常熟文化圈内人士,并服膺钱谦益为盟主,否则不选。如刊刻于乾隆年间的《海虞诗苑》首选钱陆灿,而此书不选。盖因钱陆灿明崇祯十二年(1639)贡入南雍,吴伟业时任南国子监司业,二人有师生之谊,不宜选入。《虞山诗约》没有选钱谦益的作品,其主要原因当在钱氏作为领袖或盟主。陆贻典曾在《上牧翁钱侍郎六十韵》中把钱谦益比作孔子、韩愈、贾谊、董仲舒、李白、杜甫。如“经绝编难缀”“文扶一代衰”“身名今贾董”“网罗催李杜”等。可知当有专集,而不宜厕于其间。
  此选多选艳情诗、纪事诗、感怀诗,表现了以“风雅”济“西昆”、以“真情”调“绮艳”的诗学主张。“海虞二冯”是虞山诗派的中坚,倡导晚唐“温李”,诗风绮艳。冯班《同人拟西昆体诗序》:“余自束发受书,逮及壮岁,经业之暇,留心联绝。于时好事多绮纨子弟,会集之间,必有丝竹管弦,红妆夹坐,刻烛擘笺,尚于绮丽,以温、李为范式。”绮艳的诗风与晚明江南豪奢淫靡的社会风气也有关。此书所选冯班《戏题》《羽仙于归寄调戴仲》两首诗,皆写妓女,虽加隐饰,但熟习文翰者一望即知。这种诗虽有“深情”的一面,便于激发诗人的创作,多以仙事言人间,相对含蓄、婉转,风情旖旎,但庸陋者容易流于俗艳萎靡。为矫此弊,钱谦益在《虞山诗约序》强调追慕《风》《骚》,作不得不发之“真”诗。这就为虞山诗派亮出了学习旗帜。他指出:“古之为诗者,必有深情畜积于内,奇遇薄射于外”“于是乎不能不发之为诗,而其诗亦不得不工”“其不然者,不乐而笑,不哀而哭,文饰雕缋,词虽工而行之不远。”这是对司马迁“发愤著书”、欧阳修“诗穷而后工”的继承与发扬,与钱谦益屡受打击的经历也相合。因此,钱谦益追慕风骚,矫正“诗必盛唐”的复古主张。考之于《虞山诗约》所选诗人诗作,写经历坎坷、感慨悲凉者,也很可观。如冯舒的《崇祯圣人年》等三首诗,就是以自己、他人的牢狱之灾而写成。诗人们大都科场蹭蹬,止步于秀才,内心的愤激无处发泄,必为不平之鸣。如冯班诗写“白虹”“刀子”,凛然有杀气,反映了他桀骜的一面。总之,将西昆诗风加以弱化,向风雅、风骚靠拢,学李商隐之隐艳,但皆有寄托、有真情,是对风骚的活学活用。
  陆氏所选诗人多兼藏书、校书、刻书、著书,学殖深厚,“才”“法”兼具,自带书卷气息。多以“学”为诗,书卷气味浓。常熟仅为一县,却在明末清初出现相当数量的优秀诗人,这和当地藏书文化发达,诗人们普遍学养深厚有深刻的关系。钱谦益、毛晋、陆贻典、何云、钱龙惕、孙江等人皆为藏书家。生平不详的陈垣芳曾刊刻《玉台新咏》,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有藏。校书、注书,增长学问,而且使其诗歌创作形成了浑融的特色。如毛晋以藏书、刻书、校书出名,似乎不以诗歌为长,但《虞山诗约》选其《游绮山》,确具慧眼。诗曰:“尝行绮山下,今陟绮山巅。西风吹我衣,江天横秋烟。踞彼虎砺石,蔓草苦缠绵。昔日貔貅士,谁拜君王前。嵯峨不改色,苔駮生连钱。樵夫导前路,告我善利泉。源出乱石中,溅溅复渊渊。野花不知名,载路各争妍。采采盈一掬,使我心怡然。”诗篇有汉魏古诗、乐府格调。虽然化用《诗经》《子夜四时歌》、江淹《效阮公诗》、杜甫《秋风二首》等典故,但平易流畅,自然而不雕琢。有“学”自然有“法”。单学傅曾说:“虞山诗派钱东涧主才,冯定远主法。”其实,才亦需学,法在学中。如冯伟节(班)《桃》:“风吹露湿一枝枝,带子垂阴是后期。已许成蹊通看路,纵饶无语亦含辞。人间地薄栽难得,井上根衰蠹不持。芳蕊堪怜落堪惜,闲人不管正开时。”诗用杜牧诗、诗经、息夫人、高蟾诗、乐府诗《鸡鸣》等和桃有关的典故、诗句变化而来,结构合理、用事用典妥帖自然,确实“才”“法”兼具。
  总之,《虞山诗约》作为现存最早的虞山诗派的诗学选本,不仅映了明清诗学转变的时代风气,更是虞山诗派诗学观念的集中展示。因此,此选才是宣告虞山诗派确立的重要文献,应当引起学界足够重视。
  (作者:朱国伟,系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3:30 , Processed in 0.05808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