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样书的回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4-28 17:32: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作者拿到第一本样书时,那种喜悦的心情可想而知。由样书的故事,深感时代的变化真是让人应接不暇。关于样书的回忆
袁济喜《 中华读书报 》( 2023年04月12日   14 版)



  ■袁济喜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教书与写书是当行本业,写书不仅是为了吃饭,而且也是心志的自我实现,当作者拿到第一本样书时,那种喜悦的心情可想而知。1989年冬日的一天,取到《六朝美学》样书时的心情,至今想起来都难以忘怀、感慨不已。

  我是1978年从上海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的。写《六朝美学》时,是在人大中文系读本科的第三年,即1980年,那是中国开启思想解放的年头。当时读了《中国哲学》上发表的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一位学者的《魏晋风度》论文,受到文章中人文思想的影响,再加上一直爱读鲁迅的书,鲁迅先生深受魏晋思想与文学的浸润,因此,我萌发了采用专题模式研究六朝美学的想法,写了一个书稿提纲寄给这位学者求教。不久又上门拜访,这位学者谈了对提纲的意见,大致是说,不要太过于强调王弼玄学对六朝美学的作用,也要考虑其他的思想因素。此后,我在书中增加了六朝佛教与审美的一章。此书花了三年多时间写成,然而在陕西的一家出版社延误了三年多,幸亏当时郑国铨、陈传才与叶朗、董学文等老师的帮忙,北大出版社同意此书出版,将其纳入北京大学文艺美学丛书。出版社当时出书慢,担任外编的是当时北大校报的王达敏与责编江溶,尽管他们很努力地促进这本书的出版,但等到正式印出来时,已经是1989年11月了。

  记得那天下着小雪,我到北大仓库提取样书,库房负责人找到一堆包装好的样书,拿出一本看了看,突然从中将书撕成两半,对边上的另一位库房工作人员大发脾气:“我说不收就不收,你们非要收,这书的胶封根本不合格!”他一连撕开了好几本,我当时看其他的一些样书质量还可以,赶紧说,没关系,没关系,这书我要了。幸亏当时库房收下了这批书,如果要是退回印刷厂重印,还不一定什么时候能见到样书呢。从开始写书到拿到样书,将近十年光景了。拿到八十册样书后,没法运到校门外,只好央求库房边一位正在搬家的女留学生,借她的三轮车拉着样书到了北大南门,打车往人民大学驰去。为了感谢这位女留学生,我还送了她一本《六朝美学》。

  到了人大校园的斗室内,打开一本,看着那印着龙门佛像的封面,不由得百感交集,从写书到出书,耗费了太多的心血和精力。

  那时的年轻教师,写书不仅是出自学术志趣,还受到考核与晋升的驱使,有时也是为了挣钱而编书。因此,早点拿到样书,便成了重要的一步。我记得从1986年开始,业师蔡钟翔与人民大学出版社合作,编写《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丛书》,1986年,我写了一本《和:中国古典审美理想》。书稿交到出版社后,编辑很快审完发稿了,为了尽快拿到样书,我经常去催责编,责编说你自己去找出版科吧。出版科比较理解年轻教师的心情,帮我打听到这本书当时在人民大学印刷厂印制,说要不你自己到印刷厂去催吧,我到了人大印厂找人,人大印刷厂当时在今天的鼓楼西大街北边的大石桥胡同61号的拈花寺,原来是明代大太监冯保建造的寺庙。只见老旧的寺院大殿改成的印刷厂车间内,一些工人正将印好的书页刷浆粘上封面,几个工人说正在刷浆,这几天因为车间赶印别的书,可能要再等几天。现在印厂早就腾退了,拈花寺正在修缮。去年10月初我偶然经过正在修缮的拈花寺,想想当年来此地催样书印刷的事,不禁为之感喟。

  当年不仅替自己催书,还替朋友催过人大出版社。1987年,复旦大学的一位年轻讲师应约写了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丛书的一种《中国古典美学风骨论》,为了早日看见样书,评上副教授,他给我写信,让我去催出版社。我找到出版社查了出版进度,原来早就发排了,目前还在信息学院的资料室打字排版。那时的书稿都是手写的,需要录入和排版。在那年冬天学校放寒假前,我找到了信息系的资料室负责人,他拿出正在打字排版的书稿,对我说,争取尽快打字排出来。这本书不久出版了。当这位年轻老师收到样书后,心情是可以想象的。

  在后来的大学老师生涯中,我出版了不少书,有的是学术著作,有的是普及读物。拿到样书的心情,与当初拿到《六朝美学》的样书有所不同,没有了那种急切感与激动,与此同时,写书变成了一种日常生活与工作的节奏,但每一本书的写作仍保留着当初的学术热情。1994年在人大出版社又出版了《两汉精神世界》,我从日本九州大学研修回国后,深感古老的中国急需重振汉代的雄风,于是写了这本书,也算是对于《六朝美学》的深化。六朝美学不是突然产生的,而是在两汉气慨的基础之上演变而来的。这本书在责编的关注下,顺利出版了,拿到样书后,除了感到封面设计有点遗憾外,其他都还算满意。随着人大出版社的发展,出版流程也更加规范了,《魏晋南北朝思想对话与文艺批评》《国学十讲》《新编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这些书出版得都很顺利,样书领取也顺理成章。

  书出版后,样书的领取方式也经历过种种变化,见证了时代的变化。当初的样书都是出版社赠送十本到二十本,然后自己以八折价格购买后送人,后来有的书出版后不给稿费,只送一百至二百本样书。记得《中国古代文论精神》这本书2005年5月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后,为了节省运输成本,出版社发行部通过铁路货运发来了一百五十册样书,一共有六大包,样书到站是北京广安门火车货运站。这座当时还在运作的火车货运站设施简陋,我费了许多气力,用手推车将书运到车站大门口,然后再打出租车运回家。五月的北京已经开始热了,那天在火车站货场搬运样书,出了一身汗,想不到出书难,取样书也不易。

  几年后,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的《中古美学与人生讲演录》,是由物流公司用汽车运到我在大兴的住宅附近的一家物流公司,当时我已经有了小汽车,于是开车去仓库将样书领了回来。2002年5月,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传统美育与当代人格》这本专著,样书陈放在出版社里。那天下午,天空下着细雨,我开车到了朝内大街166号,出版社的李明生编审亲自帮我将二百本样书搬上小车,让我感激不已。如今,我的博士生李俊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也已当上了编审,如果再有出版的样书,相信不用我再上门搬样书了。

  还有的朋友为了早日让我见到样书,多花了不少快递费。我在辽海出版社出版的《汉末三国两晋文学理论批评编年》样书出来后,主编于景祥为了让我早日见到样书,由编辑室掏钱,采用快递的渠道送到我在人大的办公室,为此多花了几百元的快递费。

  最近一次领取样书,是我的《南朝学术与文论》2019年10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后,出版社通过快递公司送书上门,快递师傅将货车上的八大包样书送到我的办公室里,整整齐齐地码放在书柜边上。由样书的故事,深感时代的变化真是让人应接不暇。

  (本文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15:59 , Processed in 0.05737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